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業局發展農業經營總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發展農業經營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業局發展農業經營總結

20*年,我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突出建設生態高效現代農業主題,修訂完善農業扶持政策,不斷提高為農服務水平,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20*年,預計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1.94億元,可比增長1%左右;實現農業增加值14.13億元,可比增長0.2%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650元,同比增長13%左右。

一、主導產業穩步發展,特色產業又添優勢

1、糧食生產穩定增長,超額完成目標任務。今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43.64萬畝,比上年增加0.44萬畝;全年糧食總產19.53萬噸,比上年增0.26萬噸,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40.6萬畝和18.4萬噸糧食生產任務。其中:全縣大麥播種面積2.8萬畝,比上年減少0.58萬畝,平均畝產293公斤,比上年減12公斤,總產0.82萬噸,比上年少0.21萬噸;全縣小麥播種面積9.77萬畝,比上年增加1.24萬畝,平均畝產324公斤,比上年減少24公斤,總產3.17萬噸,比上年增0.25萬噸。全縣晚稻播種面積24.84萬畝,比上年減0.29萬畝;總產13.73萬噸,比上年增0.13萬噸。值得一提的是單季晚稻平均畝產達到553公斤,比上年增產11公斤。全縣油菜種植面積8.96萬畝,比上年增0.5萬畝;受冰凍災害及冰雹影響,平均單產165公斤,比上年減17公斤;總產1.48萬噸,比去年減0.06萬噸3.9%。玉米、豆類、薯類等糧食作物面積、產量基本與上年持平。

2、畜禽生產增長較快,價格下跌前景不明。據12月初定點調查,全縣生豬現存欄46.63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5.52%。其中:母豬存欄6.69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6.*%;肉豬存欄8.30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了7.75%;仔豬存欄31.57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3.41%。湖羊養殖穩中有升,全縣湖羊存欄8.35萬只,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72%。長毛兔養殖保持穩定。長毛兔存欄17.24萬只,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64%。家禽養殖基本穩定。全縣家禽存欄87.04萬羽,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12%。今年,豬價在振蕩中一路下挫,給養殖戶增收帶來一定困難,生豬養殖汰劣存優將不可避免。

3、蠶繭價格跌幅較大,飼養收入明顯減少。今年,我縣實發蠶種105692張,平均張種產繭42.62公斤,總產繭4504.9噸,分別比上年減13.35%、3.53%和16.40%。全年共收購蠶繭3192.6噸,比上年減309.9噸;平均每公擔繭收購價為1573.83元,比上年減148.70元;全縣總繭款收入7*9.95萬元,比去年減少1946.79萬元,減幅達21.54%。繭價大幅下跌,蠶農生產信心受到嚴重挫傷,導致蠶種飼養量激減,開始出現毀桑現象,桑園棄管戶也日漸增多。

4、特色農業穩定發展,增收作用日漸顯現。今年,全縣海淡水養殖面積為2.73萬畝,養殖重點為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河蟹、青蝦等蝦蟹類,龜鱉類和河豚、太湖白魚等,引進克氏蝦、沙塘鱧等水產新品種,進一步優化了我縣水產養殖結構。全年共完成2526.54畝標準魚塘建設工程。我縣水果發展勢頭良好,總面積已達到2.6萬畝。今年,全縣新增水果面積2100畝,其中葡萄1800畝,柑桔200畝,柿子50畝,枇杷50畝。全年蔬菜種植面積11.316萬畝,比上年增加0.41%;產量24.475萬噸,比上年減少1.98%。其中,包心菜1.5萬畝,青菜、菜芯3.05萬畝,大棚面積0.1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5個,面積3.49萬畝。西甜瓜2.4萬畝,與*年持平。雖然蔬菜價格高于上年,但由于農資價格上漲,蔬菜產量受災害天氣影響有所下降,總收入與上年基本持平。花卉面積0.21萬畝,品種以非洲菊為主。由于花價下滑嚴重,收入有所下降。

二、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20*年,我們通過政策引導,行政推動,繼續大力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全縣28家農業龍頭企業在相關優惠扶持政策的激勵下,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加快發展速度,經營情況良好。20*年,全縣19家生產型農業龍頭企業實現產值14.06億元,同比增長47%,帶動農戶9.3萬戶次。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浙蓮食品有限公司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產業化經營項目無公害肉類深加工項目,已于6月中旬投入試生產。20*年,該公司屠宰銷售生豬達97.0萬頭,同比增長67.2%;實現銷售收入6.04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04倍。今年1-9月,浙江萬好食品有限公司產銷兩旺,收購蔬菜20000余噸,同比增長40%左右;*蘆薈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500萬元,同比增長25%;*金海灣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100萬元,同比增長30%。

20*年,我們先后組建成立了田園家禽、西塘橋果品、糧食生產、鴛鴦禽業、秦豐糧油等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全縣4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社員48*個,注冊資金達816.8萬元。這些合作社紛紛抓住當前有利時機,開展技術培訓,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積極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全年共幫助銷售農產品6.35萬噸,銷售收入5.3億元,服務純收入356萬元,二次返利189萬元,聯結帶動農戶4.67萬戶次。*縣久洋農機合作社、*縣友邦植保合作社、*縣友邦測土施肥合作社,通過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全省率先嘗試糧食生產全程社會化專業服務模式,接受*鎮慶豐村600畝土地托管,組建成立*縣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實驗區,為創新農村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積累有益的經驗。與此同時,友邦測土施肥合作社利用畜禽糞便收集中心,牽頭組建*縣生物有機肥廠,運用先進生物技術,把畜禽糞便轉化為酵素生物有機肥,實現了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20*年,在水稻上示范推廣了5000畝。

三、改進農技推廣服務,提高農業科技運用水平

20*年,我們積極開展黨的十七大精神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全面啟動“創業服務年”、“創新推進年”活動和深化拓展“樹新形象、創新業績”主題實踐活動,努力打造“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效能型、廉潔型”機關。修訂完善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若干政策意見》等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發展農業經濟的積極性;組織開展農業污染源普查培訓工作,深入農村基層調查研究,提出畜禽污染治理對策;制定出臺鼓勵土地流轉優惠政策,組建*鎮良賢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承包權流轉;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切實保護農民群眾合法權益;制定《20*年*縣農村集體經濟審計計劃》,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監督;積極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0*年,共開展147期培訓了3137人次;為改善水生生物生態環境,增殖我縣外蕩漁業資源,共放養魚種9000多公斤,夏季魚苗放養1600萬尾,主要品種有鯉魚、鯽魚等,總投入資金達15多萬元;切實加強農業信息服務,目前,全縣農民信箱注冊用戶數已達15687戶。

四、加快綠化造林,推進“興林富民”

20*年,全縣計劃造林任務為3000畝,爭取有2個村達到省級綠化示范村標準。今年,我們緊緊圍繞全國農田林網更新改造建設和平原綠化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項目實施工程造林,并結合農綜項目實施農田林網更新改造建設,結合經濟開發區和縣城創建園林城市開展生態片林建設,結合交通、水利工程建設實施綠色通道建設,按照建設“一城三地”、打造濱海新城要求,開展耐鹽堿、耐水濕樹種造林試驗,積極開展義務植樹活動。20*年,全縣綠化造林5564畝,其中防護林2760畝,經濟林2804畝(果園2054畝,種改桑750畝),新育苗100畝,村莊植樹8萬株,義務植樹25萬株,超額完成造林任務。

五、狠抓農田基礎建設,認真實施農綜開發

20*年,我縣改造中低產田項目2個,開發任務1.5萬畝,省以上財政資金投資控制指標750萬元。按照這一控制指標,加上縣財政配套資金及村群自籌資金,我縣20*年度農綜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總投資為1200萬元,創此類項目投資歷史新高。今年,我們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狠抓20*年度項目施工進度,并積極做好20*年度項目工程設計,順利完成了20*年度項目,20*年度項目也已開工建設。

六、加強農業行政執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20*年,我們以提高農產品質量、確保農產品安全為目標,突出“綠色”主題,實施品牌戰略,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基地建設,認真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充分發揮縣畜產品檢測室、農藥殘留量檢測點、水產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的作用,切實抓好初級農產品安全工作。切實加強動植物疫情防控,組織開展畜禽集中免疫行動。認真組織開展以農資打假為主要內容的“綠劍”春季執法行動,切實加強對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加工企業的監督檢查,加大“瘦肉精”、“兩高”農藥等禁用限用農業投入品經營和使用的管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全年共立案查處農業違法案件252件,其中簡易程序4件,結案248件,罰款66.05萬元。

切實加強畜禽污染治理。20*年,我們緊緊圍繞省《“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加強調研,摸清底數,提出整治目標,出臺補助政策,制定整治模式,細化規模養殖排泄物治理指標,積極籌建畜糞收集處理中心,大力推進畜禽污染治理工作。全年共完成248家存欄200頭以上場戶治理任務,并順利通過驗收。

七、制定落實優惠扶持政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20*年,我們先后召開了全縣扶持經濟薄弱村工作推進會和20*年度重點扶持項目建設工作會議,開展了2009年度經濟薄弱村扶持對象調查摸底,研究確定了2009年度20個經濟薄弱村名單。目前,20*年度的12個重點扶持項目,除百步鎮萬勝村因行政區劃調整正在辦理相關手續,已有11個項目建成。*鎮秦興村倉儲物流項目年增收44萬元;*鎮*村綜合樓項目年增收17.66萬元;*鎮*村標準廠房項目年增收18萬元;于城鎮何家村標準廠房也已與企業主簽訂了租賃協議。20*年度的8個重點扶持項目,2個項目已建成,風景區南山村停車場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8萬元左右,*鎮張橋村標準廠房項目也已基本竣工;2個項目將在10月開工建設;3個項目正在辦理有關建設審批手續;西塘橋鎮黃家埝村因行政區劃調整而暫緩。2009年度的20個重點扶持項目,已于今年提前啟動,2個項目已開工建設,13個項目已開始辦理有關建設手續,6個項目正在做建設前的準備工作。

總的來看,我縣農業經濟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一是傳統農業的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土地集約化經營程度低、現代市場主體缺乏、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也不夠健全。二是農業生態環境還比較差,畜禽糞便污染治理難度較大。三是農民綜合素質不高、創業創新意識不強。四是經濟薄弱村轉化工作難度大、重點扶持項目建設進度慢等。

2009年度全縣農業經濟工作總體思路: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抓住機遇、奮發有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服務現代農業能力,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破解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權流轉難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保障農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009年,我們將全力打造六大重要支撐,努力實現六個新的突破,力爭農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8%。

一、全力打造產業支撐,在發展生態高效現代農業上實現新突破

加強基地建設。種養基地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基礎。要把農產品生產基地作為農業產業化建設的第一車間,堅持從調整農業種養結構入手,按照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化、品牌化的要求,不斷打造比較優勢,夯實農業產業化經營基礎。一要培育主導產業,實行規模化經營。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和龍頭企業原料需求,做優傳統產業,做強新興產業。重點抓好36萬畝水稻、56萬頭生豬、11萬畝蔬菜、5萬畝專桑、2.8萬畝水產、2萬畝水果等農業生產基地建設。要繼續抓好西塘橋、沈蕩、于城無公害生豬養殖基地,*、于城葡萄生產基地,*、*、*家禽養殖基地,*、*包心菜生產基地、沈蕩菜芯生產基地、南北湖風景區、*柑橘生產基地,百步、于城蜜梨生產基地等建設,加快形成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塊狀農業經濟,力爭有2-3個鎮創建成為浙江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強鎮,形成西塘橋生豬、百步水產、*蔬菜等一批產業強鎮。二要優化基地布局,推進區域化發展。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圍繞龍頭建基地、依托市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發展名牌建基地和連片開發建基地。狠抓以青蓮食品公司為中心的無公害生豬養殖基地、以萬利蔬菜公司為中心的無公害蔬菜基地、以蘆薈源科技公司為中心的蘆薈基地、以百步水產合作社為中心的水產基地等建設、以八字、富亭兩家葡萄合作社為中心的葡萄基地、以黃沙塢柑橘合作社為中心的柑橘基地。2009年,力爭完成2500畝標準化魚塘改造任務,新增葡萄種植面積1000畝。三要加大專業村的建設力度。通過政策引導、服務推動,努力形成大寧蘑菇、富亭葡萄、八字葡萄、南北湖柑橘等一批產業強村。

加強興林富民工作。要開展爭創“浙江省森林城市”活動,科學編制城市森林建設專項規劃;要發揮林業所具有的生態功能,抓好村莊綠化、河道綠化、農田防護林和沿海海防林建設,完成10公里海岸基干林帶建設,林帶寬度原則上50米以上,新建林網林帶長度30公里;要緊緊圍繞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增強富民能力的要求,發揮林業所具有的經濟功能,繼續開展“百鄉千村”興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設,加快全縣水果和花卉苗木產業發展;要發揮林業所具有的社會功能,以生態公益林建設為重點,加強公益林的管護和科學經營,開展“公益林建設示范縣”創建活動,著力構建綠色生態屏障;要大力開展村莊道路、河道和庭院綠化,加快農田林網改造,建立健全綠化管護制度。2009年,力爭完成2個“省級綠化示范村”、4個“市級綠化示范村”創建任務。

二、全力打造龍頭支撐,在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上實現新突破

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施“抓大帶小”、“抓點成線”和“引外強內”戰略,發展壯大以青蓮公司為龍頭,以元通養豬合作社、沈蕩養豬合作社、青蓮生豬合作社為紐帶,以專業養殖場(戶)為依托的生豬產業鏈;重點培育以萬好蔬菜食品公司為龍頭,以沈蕩蔬菜合作社、萬好蔬菜合作社、*蔬菜合作社為紐帶,以沈蕩、西塘橋萬畝菜芯生產基地和*、*萬畝包心菜生產基地為依托的蔬菜產業鏈;努力提升以蘆薈源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為龍頭,以*蘆薈合作社為紐帶,以*蘆薈基地為依托的蘆薈產業鏈。由點及面、拓展外涎,突破性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力爭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10億元。

切實加強農業招商引資。要制定出臺優惠激勵政策,積極引導現有農業龍頭企業開展資本運作,擴大生產投入,拓展生產領域;鼓勵工商企業和城鎮個體經營戶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以我縣現有農業優勢主導產業基礎,通過以資源招客商,以產業引項目,以存量換增量,引進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特別是爭取在畜禽、水產品、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大宗農產品加工的招商引資方面有新的突破。2009年,力爭新建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加工企業2家,引進內外資3000萬元。

加強合作社建設。要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和分類指導、多樣發展的原則,切實加強對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和指導,規范現有專業合作組織的內部管理和經營機制,引導專業合作組織拓寬服務領域,強化與市場的聯結,不斷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運作水平,力爭有5家合作社創建成為“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管理規范化、社員知識化、產品安全化”五化合作社,合作社規范化率達到80%以上。要通過利益影響和章程約束,不斷提高農民素質和組織化程度,增強其信用觀念。鼓勵專業合作社通過訂單農業等方式,引導農戶走“統一布局、統一品牌、統一營銷”區域特色規模經營路子,推進特色產業規模化,不斷提高專業合作組織在市場中的地位,增強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戶中的影響力,也使農民獲得較好的收益。2009年,力爭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實現農業主導優勢產業合作社全覆蓋。

三、全力打造要素支撐,在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上實現新突破

促進土地流轉。土地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只有合理經營,才能提高使用效益。特別是在當前發展農業產業化和推動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就能更好地釋放土地的使用效率,進而提高農業生產的收益。要有破解難題、突破瓶頸的智慧與決心,積極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糾紛解決機制,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規范和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要從實際出發,建立*縣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制定出臺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權有償流轉的相關配套政策,鼓勵農戶置換、轉包、轉讓、入股。發揮優惠政策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農民依法、自愿、有償流轉,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流轉、優化配置。要積極培育土地流轉市場,探索通過市場調節土地流轉的長效機制,為農業招商引資和農業規模化經營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培育更多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2009年,力爭流轉土地3000畝,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1家。

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要保質保量做好20*年中低產田改造項目掃尾工作,確保各項工程在2009年5月底前全面竣工。認真做好2009年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實施工作,力爭在年底前完成總工程量的50%,努力改善我縣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做好2010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申報工作,爭取國家和省農綜辦對我縣農業綜合開發更大的支持。

四、全力打造科技支撐,在推進科技興農上實現新突破

培育科技創新主體,加強農技推廣能力建設。要進一步實施科教興農富民行動,抓好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積極培育創新主體,不斷提高農業產業科技水平。2009年,力爭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型示范企業1家,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創業服務中心1家。要進一步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大力推廣責任農技員制度,逐步建立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多元化的新型農技服務隊伍;要積極創造條件,促進農技人員轉變思想觀念,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農技服務部門的農技推廣能力。

深入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引進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機械。要深入實施畜禽、蠶桑、花卉苗木、瓜果菜、水產、糧油等六大種子種苗工程,努力引進先進適用的農業生產新技術、新品種,并通過試點、示范,推廣給廣大農民,逐步提高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2009年,力爭引進先進適用新技術20項,引進新品種50只。要切實加強病蟲害防測預警體系建設,繼續推進品種改良和科技入戶工作。要積極引進和推廣先進適用的新型農業機械,提高機耕、機灌、機插、機收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

狠抓農技培訓。搭建平臺開展培訓,全面提高農民素質。農民群眾是發展農業經濟的主體,要充分利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有效載體,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工作;要大力實施“農民素質工程”,通過“綠色證書”、“農函大”、“農廣校”等形式,爭取讓5000人次農民、300人次農技人員接受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知識更新培訓,努力實現每戶掌握1至2項實用性較強的新技術,努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和具有開拓能力的創業創新型農民。

五、全力打造管理支撐,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上實現新突破

加強農業行政執法。要突出農業行政執法重點,加大農業法律法規宣傳力度,認真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切實抓好農資市場整治,建立和完善農資企業信用體系,推進農資企業誠信經營;要認真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加大“瘦肉精”、“兩高”農藥等禁用限用農業投入品經營和使用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經營未經檢疫的動物及動物產品的行為;要加快縣農產品檢測機構建設,發揮縣畜產品檢測室、農藥殘留量檢測點、水產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的作用,切實抓好初級農產品安全工作;要完善動植物疫病防疫檢疫體系,嚴厲打擊非法捕殺野生動物,依法查處濫砍濫伐林木和隨意毀壞林地資源案件,切實加強海域使用管理,嚴肅處理各類農業違法行為;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重點抓好松材線蟲病、加拿大一枝黃花和畜禽病害等動植物疫情疫病的防控工作;要落實農業行政執法責任制,推進農業執法規范化建設,確保農業行政執法公開、公平、公正,不斷提高農業部門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推行農業標準化。要建立健全農業標準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夯實農業品牌基礎。堅持產、學、研有機結合,把標準化注入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當中。通過抓源頭制定生產標準,抓培訓落實操作規程,抓檢測嚴格市場準入,抓管理嚴禁高毒高殘留及有毒農資使用,實現農產品“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監管,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要加強特色優勢產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和標準化示范企業建設,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要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引導,實現農業生產標準化與產業化互動發展。2009年,力爭新增農產品質量生產技術規程3項,全縣60%以上的農產品實現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基本實現無公害化生產。要制定實施優惠政策,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開展IS09000或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點控制體系)認證,申報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2009年,力爭新增無公害農產品3只,綠色食品1只。

提倡農業品牌化。發展品牌農業是我縣農業應對市場競爭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也是我縣振興農業和農村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和重要突破口。商標是創建品牌的載體和前提,沒有商標的農產品無法成為品牌農產品。首先,要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增加商標注冊總量。對富有地方特色或已形成一定規模優勢或有較高知名度等一切符合商標注冊條件的農副產品,要抓住機遇進行保護性注冊。2009年,力爭新增注冊農副產品商標10只。其次,要加大商標名牌的培育力度。一方面,要鼓勵舉辦以產業為依托,以提升農產品品牌影響力為目的的節慶活動,加大我縣農業品牌的宣傳力度,提高我縣農業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另一方面,要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等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名牌戰略,爭創著名商標、名牌產品。2009年,力爭有1只農產品成為省級名牌,2只農產品成為市級名牌。

控制農業面源污染。要切實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友邦植保合作社和友邦測土施肥合作社作用,推進公共植保服務,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大力推廣生物有機肥應用技術,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力爭統防統治、代防代治面積達到4萬畝,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40萬畝次;要加強畜禽污染治理工作,積極開展畜禽糞便收集無害化處理,促進養殖業清潔生產,確保完成存欄生豬50頭以上養殖場(戶)干糞暫儲池、沼氣池、沼液池的建設,全面封堵直排口,實現干濕分離,規模化養殖場排泄物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六、全力打造服務支撐,在提高服務三農水平上實現新突破

加強農業信息服務。要進一步推進農民信箱工作,在確保全縣農民信箱注冊數15687戶的基礎上,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民信箱使用質量的提高上,通過培訓和典型宣傳,使更多的種養和購銷大戶、農業龍頭企業借助農民信箱實現產銷和技術的對接;進一步加強村級農業信息服務點工作,通過完善*農業信息網和農技110服務網絡,努力構筑為農信息服務立體網絡;積極實施農村信息示范村和信息化達標村建設,*農村信息化建設要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列。2009年,再建20個示范村,其余行政村全部建成達標村。

加強農村經營管理。要認把經濟薄弱村脫困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重點抓好全縣40個經濟薄弱村的轉化工作,力爭使這些經濟薄弱村年固定收入達到25萬元以上。要加強對經濟薄弱村、一般村扶持項目管理,加快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制改革;要積極開展村級財務管理“雙”試點工作,建立健全農經監督網絡,切實加強農民負擔和農村集體經濟的監督管理,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做好村務公開;要切實開展農村經濟統計分析,努力為農民增收減負當好參謀、搞好服務。2009年,力爭完成35個行政村審計任務,并力爭完成1個村農村社區股份制改革。

加強營銷服務。要按照“政府搞展銷、企業搞營銷、大戶搞販銷”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加強農產品營銷體系建設,組織指導涉農企業和生產大戶開拓市場,加強農產品市場信息的收集與反饋,積極參與各類農博會、農展會,定期召開農產品推介會,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在大中城市設立銷售網點,扶持培育農產品經紀人隊伍。通過農產品的頻頻亮相,擴大*農產品的知名度,促使更多的農產品走進超市,走出*。

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要狠抓理論武裝,努力打造學習型機關;要強化觀念變革,努力打造創新型機關;要優化管理方式,打造效能型機關;要強化自律約束,打造廉潔型機關。要繼續開展以科技人員聯農戶、專業站辦聯基地、分管領導聯龍頭企業為主要服務內容的為農服務“三聯系”活動,積極開展“兩年”和“樹創”活動,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工作抓起,建立實事實做機制,真正取得經得起檢驗的實績;要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制定好方案,建立責任制度、進展檢查和通報制度,把縣委、縣政府下達的各項任務,一件一件地落實,一項一項地督促,確保年終見到成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昌县| 红安县| 治多县| 淮安市| 双江| 绥中县| 启东市| 罗山县| 深圳市| 准格尔旗| 北票市| 榆社县| 昌图县| 丹江口市| 樟树市| 汶川县| 乾安县| 横山县| 西充县| 息烽县| 承德县| 斗六市| 本溪| 鲜城| 阿瓦提县| 靖宇县| 诏安县| 乡宁县| 永胜县| 临西县| 永德县| 延寿县| 都江堰市| 韶山市| 武川县| 陇南市| 岳阳市| 津南区| 武宣县| 南平市| 克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