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鎮集體林權改革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進一步深化林業改革,解放和發展林業的生產力,充分調動林農和社會各界造林、護林和用林的積極性,促進生態建設和林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鎮深化集體林權改革工作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和縣林改辦關心、幫助下,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市、縣林改會議精神,以森林分類經營為基礎,以“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為目標,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的方針,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統分結合的經營體制,進一步明晰林地林木所有權、使用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建立和完善林業經營、林業服務、資源保護、資源流轉體系,創新林業管理體制,充分調動農民和社會各界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林業發展環境,促進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主體改革,即明晰產權和經營主體,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主體內容、核心、基礎,*鎮集中力量抓緊抓好。通過鎮、村、組干部的共同努力,已完成*鎮的林權主體改革,即將迎接上級部門的檢查驗收。我鎮積極穩妥開展集體林權改革工作,現將開展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組織,提供保障
此項改革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時間緊、任務重,與以往相比,有一些新的特點和新的要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豐富和完善,是農業發展空間環境延伸,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機遇和途徑,是增強林業競爭能力的支撐和手段。*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始終堅持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長期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創新體制機制,確實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為順利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任務,我們高度重視,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動員培訓會議結束,多次召開鎮黨委、政府聯席會議,專題研究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鎮人民政府鎮長、分管林業工作副鎮長任副組長的*鎮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在農業中心林業室設立了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辦公室,辦公室下設文秘組、宣傳組、業務組、糾紛調解組4個組,抽調了熟悉農村工作,有扎實基層工作經驗的同志具體負責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從全鎮干部職工中抽調組成了8個林改工作指導組,派駐到8個村委會,實行鎮黨委、政府領導、鎮林改辦工作人員負責指導林改工作。各村成立了由黨總支書記任組長的林改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門辦公室,56個村民小組相應成立了林改工作小組。為整個林改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了組織保障。
鎮黨委、政府積極籌措資金,在林改經費未下達前,提前購買一定的辦公用具,為林改工程技術人員創造一個優良的工作環境。鎮黨委、政府制定了*鎮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并報經縣政府批準。
二、抓培訓,夯實基礎
林改工作法規性、政策性很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涉及多種利益主體和各方面的利益,但最基本的是處理集體與農民,管理和放活的關系。為提高林改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增強依法辦事的能力,我鎮于20*年7月14日至7月15日,舉辦了林改工作動員暨骨干培訓會,對鎮林改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文秘組、宣傳組、業務組、糾紛調解組成員60人進行了培訓。8個村結合實際,舉辦了村委會“兩委”委員、群團組織負責人、村民小組正副組長參加的培訓班,做到村組都有“明白人”。據統計,全鎮村委會共舉辦林改骨干培訓12期,培訓人員達1200人次。通過培訓,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明確了任務、掌握了政策和程序,為推動林改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抓宣傳,營造氛圍
召開各種會議、利用廣播、電視、粘貼標語、板報墻報等形式,大力宣傳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及《中共*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江發〔20*〕29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及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林權改革操作程序等。全鎮召開大小會議66場次,參會人員23601人次,發放《*縣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指南》100冊,黑板報宣傳24期,簡訊宣傳10期100份,廣播宣傳9次,粘貼標語、橫幅500條,營造了人人關心林改、人人參與林改的濃厚氛圍。通過以上多種宣傳形式,進一步把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到村、到組、到戶,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廣大村民掌握了有關法律法規,明白了林改政策,并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林改工作中來。
四、抓化解,解決瓶頸
排查矛盾糾紛45件,其中縣與縣的6件,小凹與青龍鎮的2件,紅石巖與華寧縣山區的4件;本縣范圍內鄉與鄉的有5件,其中下壩與江城鎮海門1件,石巖哨與雄關鄉1件,石巖哨與大街1件,螺螄鋪與雄關1件,上壩與雄關1件;本鎮內村與村的15件,本鎮本村組與組的19件??偯娣e6110畝。
在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中,本著尊重歷史,面對現實的原則,先易后難,按照糾紛調處程序,我鎮與外鎮的糾紛,我鎮糾紛組不等不靠,不怠慢,我鎮積極爭取與外鄉與的外縣多接觸、多溝通,打牢處理糾紛的根基。
*鎮經過努力,完成了45件林權矛盾糾紛的化解工作,面積6110畝,有力的推進和配合林權主體改革。
在化解矛盾糾紛中,*鎮黨委、政府的書記、鎮長和分管領導主動出面聯系各鄉鎮和相鄰的外縣領導,主動做鎮內相鄰村委會的工作,主動到*鎮林改辦調研糾紛調解工作。
*鎮林改辦糾紛調解組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和縣林改辦糾紛調解組指導下,深刻學習領會林改糾紛調解的政策、法律法規,按規定和程序進行糾紛調解工作,調解工作與外業、內業有機結合,制定出調處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以市、縣林改辦關于按照行政界線確權的文件精神,鄉鎮間的林權糾紛迎刃而解,加快了林權矛盾糾紛的調解工作。
五、抓業務,穩步推進
*鎮的外業與內業工作有機結合,按時、按質進行各項工作,到春節前外業全部完成,后轉入緊張有序的內業工作。20*年2月份,基本完成各村委會人口現狀調查登記及林地現狀情況摸底調查、全鎮林地進行分類及地形圖轉繪、勘界工作。
全鎮林改任務涉及八個村委會,56個村民小組,20*年*鎮8771戶28254人,人均耕地0.63畝,林地人均面積1.1畝。*鎮集體林權改革有341個小班,個人商品林40個小班,面積3016.5畝,集體商品林148個小班,面積為17*9畝;重點公業林為314個小班,面積30047畝,國家重點公益林為238個小班,面積28912畝,省級公益林76個小班,面積1135畝;退耕還林涉及7個村委會,43個小班,面積6230.54畝。
*鎮林改辦指導各村組制定了具體的、可操作的林改方案,各村、組已經將林改方案按程序提交村民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村黨總支、村委會研究通過,報鎮林改領導小組審批后已經實施。
六、促進度,出成效
20*年3月20日在縣委、政府的林改進度督察會后,*鎮黨委、政府正視存在的問題,立即召開鎮黨委、政府會議,各村黨總支書記列席本次會議,對*鎮的林改工作做出整體部署和要求,各村委會、村民小組的集體林權改革實施方案已經提交村民大會表決通過,在4月10日前完成了林改的主體工程。林改面積5.705萬畝,已勘定宗地面積5.705萬畝,表決村委會方案數8個,已表決小組方案54個,批準村委會方案8個,批準小組方案54個。
在鎮黨委、政府召開的林改緊急會議后,*鎮林改辦當日召開各成員單位召開的會議,對鎮黨委、政府的部署進行傳達和分解,業務組3月22日完成內業工作。3月21日,召開有聯系各村工作的領導和下村工作人員參加的林改實施方案的表決培訓。
*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鎮林改辦工作人員和各下村工作人員從3月21日起,停止休息,全身心投入林改工作。各村委會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召開由各組支部書記、組長、副組長參加的林改專題會議,*鎮黨委書記、鎮長到各村進行林改工作指導。
各村民小組表決通過了集體林權管理的章程,成立了理事會,實現了集體林權的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
七、攻難關,出成果
鄉鎮接邊審核情況鎮與鎮接邊審核數:村與村接邊審核數15個,組與組接邊審核數19個;宗地申請情況:已審核宗地的村委會數8個,已公示宗地的村委會數8個,已審核宗地的小組數54個;已公示宗地的小組數54個;輸機發證情況:全鄉鎮宗地數382宗;現在已經完成輸機打證工作。在勘驗“四至”界線的基礎上,核發全國統一的林權證,做到圖、表、冊一致,人、地、證相符,確定農民經營林地的法律地位。發放集體林權證117本,建立了林權類、林權改革類、矛盾糾紛調處類、聲像類等4類林改檔案,已經進行了歸檔。
八、存在的問題
*鎮深化集體林權改革工作存在的一是部分村組干部群眾對林改工作認識有待提高,二是林改經費嚴重不足。
九、今后*鎮林業發展方向:
*鎮將建立健全服務組織,配合上級部門完善配套改革,引導林業經營者組建種苗、花卉、林產品加工、營銷等專業協會,引導各村制訂鄉(村)規民約,提高村民的自律意識和自我管理水平,引導農民自愿成立民間護林防火、防止亂砍濫伐、防病蟲害組織,建立森林災害應急反應機制和防治服務網絡,逐步形成政府主導下的群防群治森林保護“三防”機制,推進商品林產權交易,通過建立流轉平臺,使林權所有者擁有的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在依法、自愿、有償、規范的原則下,實現流轉,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堅持“嚴格保護、積極培育、科學經營、持續利用”的方針和“保護優先、開發有序”的原則,在生態優先、保護好資源環境的同時,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興林富民,促進山上綠起來、林農富起來、林業活起來;做好森林旅游的文章。森林旅游是以良好的森林資源環境為背景,以有旅游價值的景觀、景點為依托,以林農為經營主體,充分利用林區動植物資源和鄉土特色產品,融森林文化與民俗風情為一體,吸引游客前來游覽、品嘗、體驗、參與、購物、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新型產業。加強分類指導,建立協調機制,努力將退耕還林、水土保持、荒山治理、四旁植樹、低產林改造、公益林建設等統籌起來,加快發展以核桃、竹子等為重點的特色經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