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衛生局加強醫療服務改革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第*次黨代會以來,我市衛生事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有了長足進步,衛生服務能力逐步提高、重大傳染病防控能力不斷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穩步推進、農村和社區衛生事業加速發展、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一、衛生工作回顧
(一)奪取了抗擊非典重大勝利。20*年春天,*遭遇非典疫情突然襲擊。面對驟然而來的重大災害,我市沉著應對,果斷決策,依靠科學,群防群治,從遭遇戰、主動戰、攻堅戰到持久戰,愈戰愈勇,取得了全國乃至全世界抗擊非典最高治愈率和最低病死率的優異成績。探索出“四早三合理”、密切接觸者以家庭為單位進行隔離醫學觀察等具有*特色的防治工作經驗,為國內外抗擊非典提供有益的借鑒。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作為抗非的主戰場,除了承擔全省8*非典病人的醫療救治任務外,還派出經驗豐富的醫療專家支援全國,為全國范圍內奪取抗擊非典全面勝利作出了貢獻。涌現出以*、*為代表的一大批抗非英雄。鑄造了臨危不懼、沉著應對,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無私奉獻、頑強拼搏,萬眾一心、敢于勝利的“抗非精神”,成為激勵不斷開創我市衛生工作新局面的強大動力。
(二)重大傳染病預防控制成效顯著。我市著力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鼠疫、脊髓灰質炎、絲蟲病、百日咳、白喉、黑熱病、炭疽等疾病繼續保持零病例狀態,基本消除碘缺乏病。有效地防止了人禽流感疫情擴散,迅速地控制了局部發生的登革熱、流腦、流感等疫情,及時落實處置蘇丹紅、豬鏈球菌病等全國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措施。
今年6月,我市部分地區發生登革熱疫情,截11月28日累計發病人數770例。面對重大疫情,全市廣大醫務工作者全力以赴抓好防控宣傳、布雷圖指數疫點監測、醫療診治等工作。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登革熱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沒有出現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
(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啟動了包括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第八人民醫院、廣醫附一院二期工程等一大批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大樓、廣醫附二院臨床教學樓、廣醫附三院住院大樓、市中醫院門(急)診樓、市胸科醫院住院樓和急性重大呼吸道傳染病樓等項目已經竣工。
各區、縣級市也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加強對所屬醫療衛生單位建設和改造。陸續啟動包括新建*中心醫院、*人民醫院,改造*人民醫院、*人民醫院和*第二人民醫院等一批建設項目。撥出專項資金,購置50輛新型救護車并配置了先進的急救設備,對“120”通訊指揮系統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提高了急救醫療快速應急能力和院前救治能力。
繼續深入開展了醫院管理年活動,建立健全醫院的評價和巡查制度,開展針對醫療質量控制、院內感染、合理收費等內容的專項檢查。積極推動醫療責任保險工作,化解醫療風險,保障醫療安全,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選擇了市第一人民醫院等4所局屬醫院4*病種作為推行單病種總費用承諾制試點。通過加強管理,有效地促進了醫療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醫療機構穩步發展,醫療條件明顯改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0*年,我市無償獻血累計32.*人次,獻血總量64噸,實現了年度醫療臨床用血100來自本市無償獻血。
(四)城市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穩步發展。今年4月和5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到市衛生局調研,對社區衛生事業發展作出指示。市長辦公會專題研究了社區衛生工作,成立了由李卓彬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1*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單位的市社區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從20*年下半年開始,我局會同市政府有關部門草擬了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實施意見,以及與實施意見相配套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房屋建設資金安排方案、收支兩條線管理試點、提高社區公共衛生補助標準、藥品統一配送試點等1*文件。這些文件有的已經印發,有的在修改和完善。
啟動了大型綜合醫院定點幫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試點工作。組織省人民醫院等8所大型醫院與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對口幫扶關系。
投入專項資金對*區(縣級市)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標準化建設,建立了1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9*社區衛生服務站,覆蓋城市居民約63*人。有18*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占啟動醫療保險區域的95。推行了社區診斷工作,開展家庭病床服務400*人次,為3*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安排專項經費用于社區中醫和示范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荔
灣、海珠、*分別成為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和候選示范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增強供給能力、改善就醫環境和服務態度,提供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服務,逐步達到“大病進醫院,小病在社區”。
(五)農村衛生工作成效顯著,農村居民看病難問題初步得到緩解。20*年開始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市有169.*農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71.78。2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了全市所有的鎮、村,參加的農民人數為2*.7*人,參合率達86.11。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組織領導機構、工作機構和監督機構,制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辦法和各項管理規范,設立了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和保障救助基金,形成了以區(縣級市)統籌,以保住院和大病救助相結合具有*特色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年全市參合農民受惠人數為63,61*次,其中住院受惠人數為60,68*,全市農民報銷住院醫藥費用總額8087.6*元,平均每人次報銷費用為1332.7*。今年1-9月,全市參合農民住院補償人數為6876*次,住院補償總費用支出10072.9*元,占住院總費用的29.70,人均住院補償146*。有63*次獲得合作醫療保障救助基金的住院醫療救助,救助金額為2*.9*元。
支持有農村建制的區(縣級市)醫院、預防保健機構建設,加強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以及村級衛生機構的規范化建設。安排專項資金建設中心鎮醫院,新建、改建22*村衛生站。組織了*流動醫院深入從化、增城、番禺,開展送醫送藥到農村活動。
(六)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召開了市建設中醫藥強市會議,啟動中醫藥強市建設項目。會同市有關部門起草了《*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決定〉實施意見》、《*中醫藥事業“十一五”規劃》等文件。
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圍繞“服務、質量、費用、安全”八個方面抓好工作落實,建立健全醫院的評價和巡查制度,開展針對醫療質量控制、院內感染、合理收費等內容的專項檢查,促進了醫療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選擇市一醫院等4所局屬醫院推行單病種總費用承諾試點,降低群眾看病門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群眾看病貴。
(七)科技教育明顯進步。“十五”期間,獲得市以上科技成果獎勵近600項,其中國家級獎勵13項;承擔廳局級以上科研課題65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項。建成國家重點學科1*,*重點學科5*;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2*,衛生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實驗室1*;*醫學重點專科1*,*醫學特色專科1*;國家中醫重點專科1*,*中醫重點專科3*。通過建設,各級醫院一批重點專科躍上了新臺階,進一步加強了適宜技術的推廣普及,全市的整體醫技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人才培養工作穩步推進。制定并實施了《*醫療衛生機構重點專科和專項人才培養項目管理暫行規定》,加強重點專科骨干人才培養。實施市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啟動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培訓項目,推行全科醫學崗位培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鄉村醫生學歷教育項目,繼續醫學教育覆蓋率、學科專業覆蓋率均達到85以上。全市衛生技術人員綜合素質明顯提高,20*年,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人才409*、高級職稱人才564*。
(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推行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體制改革,撤銷防疫站,組建成立疾控中心和衛監所。到20*年,完成市、區(縣級市)兩級疾控中心和衛監所組建工作,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職能分工逐步理順。積極探索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醫療衛生單位人員聘用制。通過采取調整規范崗位設置、加強醫院管理規章制度建設、落實崗位管理為核心的全員聘用制等舉措,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醫療服務體制和藥品流通改革方面,制定實施區域衛生規劃,著力加強宏觀管理,優化衛生資源配置;穩妥推進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完成醫療機構分類登記;推行醫院后勤服務社會化,不斷降低醫院運行成本;實行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藥品和醫療耗材集中招標采購,有效控制醫藥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九)醫德醫風建設不斷加強,行業風氣逐步好轉。始終把行業作風建設與醫療衛生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常抓不懈。先后開展了行風評議、糾風治理、衛生領域商業賄賂專項治理等活動,通過抓試點、抓典型、抓制度、抓規范和約束機制的建設和落實,取得較好成效,衛生行風滿意度有所提高,20*年至20*年,局監察室收到群眾反映醫務人員收“紅包”的投訴共1*,近兩年僅收到*有關“紅包”的投訴,100的干部職工參加了衛生領域商業賄賂專項學習教育,人人受教育,人人有提高。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衛生事業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保障了人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醫療衛生事業在前進中仍然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衛生管理體制未理順,條塊分割。二是衛生財政保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三是農村和社區衛生基礎薄弱。四是群眾反映看病貴看病難仍很強烈。五是傳染病防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任務仍未能得到明顯緩解。以上這些問題有的是由于長期積累的、觀念和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在改革過程還未能解決的;有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公共需求的不斷提高,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依然在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