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衛生局加強衛生監督管理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縣衛生監督所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和上級業務單位指導下。根據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在全所職工的共同努力下,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醫療安全專項整治、職業衛生安全專項整治、衛生許可專項整治等四項整治工作,以食品衛生、學校衛生、職業衛生及醫療市場監管為重點,加大監管與服務工作力度,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圓滿完成了全年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整頓規范相結合,狠抓醫療市場專項整治
(一)、加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準入管理。結合村衛生室規范化建設對全縣新發證和換證的209家村衛生室進行了多次現場審核,基本達到了村衛生室建設要求,同時,開展醫療機構分支機構發證現場審核,對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衛生院等多家衛生院的醫療機構分支機構進行了現場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出具了意見書并限期整改,加強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的準入管理。
(二)、開展傳染病執法專項檢查。在加強基層醫療機構院感管理培訓的基礎上,舉辦了醫療廢物處置管理培訓班,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40余人參加培訓。對各醫療機構的院感管理及傳染病防治工作進行專項檢查,共查處傳染病防治案件22起,采集消毒液、體溫表、醫務人員手、空氣等樣品92份及現場監測70份,合格率達到95.1%,比上年有極大的提高,有效地規范了醫療機構的執業行為。同時,對縣屬各醫療單位、鄉鎮衛生院、個體診所、牙科47家的發熱門診或預檢門診及人民醫院專用隔離病區的非典防治工作進行督查。對縣人民醫院46支紫外線燈管的照射強度進行現場監測,并對5個市場的42個攤位預防禽流感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對城區的18家美發美容店是否開展醫療美容進行監督檢查。
(三)、制定醫療市場專項整治方案,嚴厲打擊非法行醫。按照整頓和規范相結合的總體思路,圍繞“四清理、三查處、兩規范、一準入”的工作重點,把集中整頓和日常監管有機結合起來,重拳打擊非法行醫,共查處舉報和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非法行醫案件42起,結案40起,查處非法行醫案件數超過前三年的總和,有效地凈化了我縣醫療市場秩序。
(四)、開展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根據縣衛生局《關于加強村衛生室規范化建設的通知》精神,制定了《*縣村衛生室基本標準(試行)》,對村衛生室的房屋、人員執業資格、基本醫療設備等進行準入管理,統一制定了村衛生室崗位責任制度、院內感染管理制度、公共衛生事件登記報告制度、七統一管理制度(統一標識、統一管理制度、統一門診日志、統一處方、統一病歷、統一發票、統一藥品代購)。通過耗時三個多月的集中監督檢查及現場審核,209家村衛生室共投入30余萬元購置了必須的基本醫療設備,改善了醫療用房條件,診療用房達到兩室以上且獨立設置,面積達到40㎡以上,基本符合《*縣村衛生室基本標準》要求。
(五)、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基礎檔案。建立健全全縣醫療機構基礎檔案,包括村衛生室、個體診所、學校醫務室、廠礦企事業單位醫務室及縣屬各醫療單位、各鄉鎮衛生院,做到一戶一檔。
二、積極探索,完善衛生監督運行機制
(一)、嚴格準入,規范衛生許可管理。為進一步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根據《縣衛生局衛生許可管理制度》、《縣衛生局關于協調解決衛生許可問題的會議紀要》等,進一步完善了衛生許可程序和辦理流程,實行統一受理衛生行政許可申請制度、統一送達衛生行政許可決定制度、衛生行政許可公開制度、衛生行政許可審查和聽取意見制度、衛生行政許可聽證制度、衛生行政許可監督檢查制度、衛生行政許可責任追究制度。同時,加強發證后的監督管理,切實糾正“重許可,輕日常監管”現象,加大對領證單位(個人)的后續監管力度,增加監督檢查頻率。
(二)、健全農村衛生監督執法網絡。在縣衛生局的統一部署下參與農村公共衛生體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縣衛生監督所為龍頭、鄉鎮公共衛生站為樞紐、村公共衛生小組為基礎的縣、鄉、村衛生監督執法網絡,并對21個鄉鎮公共衛生站的27名衛生監督人員及341個行政村的342名村公共衛生員進行衛生法律法規及衛生監督基本技能的培訓,進一步夯實了衛生監督執法的基礎。
(三)、常抓不懈,有效應對公共衛生事件。完善首席調查員負責制,結合實際,制定食物中毒、職業中毒、放射事故、傳染病疫情、飲用水污染事件、公共場所危害事件、醫源性感染事件等應急預案,加強現場檢測儀器使用的操作培訓,確保高效處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全年共有效處理食物中毒等各類公共衛生事件6起。
(四)、完善綜合目標責任制管理。加強綜合目標責任制管理,實行衛生監督行風(黨風廉政建設)、公共衛生安全、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制,同時,加強科室核算,開展衛生監督成本效益分析,進一步對衛生監督工作進行量化管理,促進衛生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
(五)規范衛生行政處罰程序,提高辦案效率。制定《縣衛生監督所關于實施衛生行政處罰和強制措施的若干規定》,規范辦案程序和流程,提高辦案效率。
(六)實行衛生監督分級管理。經縣衛生局委托,由縣衛生監督所對縣屬醫療單位、婦幼保健院及鄉鎮衛生院的衛生監督工作進行目標考核,明確職責和目標任務,初步建立了衛生監督分級管理框架,形成了衛生監督上下聯動的局面。
(七)加強信息宣傳及統計檔案管理。結合衛生局衛生信息化建設,推進衛生監督信息化建設,建成衛生監督網站,加強衛生監督管理資料、檔案、信息的科學管理,對食品生產企業、有毒有害企業、大中型餐飲單位、學校、醫療機構等實行一戶一檔管理。初步建成衛生監督執法報告系統,實行衛生監督執法及統計工作網絡直報。采取多種形式和途徑大力開展衛生普法宣傳,實行衛生違法案件公示,全年共衛生監督信息60篇,電視臺共播出衛生監督新聞信息16次,大大提高了衛生監督“健康衛士”形象。
三、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實施食品放心工程
(一)、、開展散裝食品專項檢查。以食品采購索證和散裝食品銷售管理為抓手,強化對城區16家大中型食品批發單位和食品超市、大中型商場的食品質量管理,重點對經營散裝食品是否索證,標簽是否符合規范要求,銷售是否建立質量管理制度等進行督查,目前,已初步規范了散裝食品銷售管理,強化了食品采購索證管理。
(二)、開展食品生產企業專項整治。制定《縣豆制品生產加工衛生規范》和《縣白酒作坊衛生規范》、《縣糕點生產企業衛生要求》、《縣飲料生產企業衛生要求》,聯合工商、質監等部門分別對28家豆制品生產加工經營戶、18家白酒作坊業主、10家糕點生產企業及4家飲料生產企業進行培訓,并開展專項監督檢查,特別是在豆制品專項整治中,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衛生監督員不辭辛苦,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每天從后半夜工作到次日凌晨3點多。目前,大部分豆制品和白酒作坊已按要求整改,部分停業或轉行。對兩家至今未整改的豆制品加工銷售業業主進行立案處罰。
(三)開展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專項清理工作。制定衛生許可管理制度,完善許可程序和辦理流程,嚴格執行衛生行政許可工作程序和衛生許可現場審查標準,加強發證后的監督管理,重點檢查調味品、酒類、飲料、熟肉制品、糕點、豆制品、乳制品等七類食品生產企業的衛生許可證持證情況,到目前為止,已對9家黃酒及醬油生產企業、3家飲料生產企業、3家桶裝水生產企業、8家鹵制品加工單位、28家豆制品加工銷售業、18家白酒作坊進行專項監督檢查,提出了整改措施。
(四)、加大對餐飲業的監督管理力度。6-7月份,重點對城區大中型餐飲單位的涼菜制作進行了重點檢查,預防群體性食物中毒的發生。從十月底起,著手開展縣城大中型餐飲業衛生監督量化分級評分管理工作,并組織主要負責人或重要崗位負責人赴紹興學習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目前11家大中型餐飲單位已開始自查自糾工作,重點是改善廚房的硬件設施及衛生布局,提高衛生安全管理水平。
(五)、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元旦、春節期間對縣城區范圍內149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戶)進行了檢查;“五.一”期間及“十.一”期間,對食品生產經營場所(包括旅游景點)346家單位進行衛生監督專項檢查,督促衛生防病措施的落實情況,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4-5月份,對城區及農村100余家副食店進行地毯式檢查,采樣42份,檢出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奶粉9份,并進行立案查處。10月份對市場上銷售的黃花菜進行專項衛生檢查并對四家總經銷黃花菜干貨的商店進行抽樣檢驗,未發現二氧化硫超標。11月份會同工商、質監等部門對我縣市場上的燕窩、西洋參等滋補品、液體食品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共檢查城區大中型超市15家、副食品批發部23家、副食店183家及鄉鎮副食品經營戶287家。查封了標注為“蘭溪市寶生圓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人參皇漿蜂蜜、珍珠花粉蜂蜜、紫云英蜂蜜、中老年蜂蜜及燕窩等可疑產品。
(六)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監測。采集各類食品樣品22類327份,合格268份,合格率81.96%;檢測大中型餐飲經營單位39家,采集253份樣品,246份樣品合格,樣品合格率97.2%;39家經營單位中有35家所有樣品全部合格,合格率89.7%。
四、監督指導并舉,強化學校衛生監督工作
(一)、開展學校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對40所鄉鎮學校生活飲用水進行了衛生監督檢查并采樣監測,共采集樣品41份,其中中學19份,小學22份,經檢驗有26份水樣全部檢測項目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合格率為63.4%,其余15份樣品中微生物指針不合格為9份,理化指針不合格6份。此次檢驗結果與2009年度生活飲用水水質監測比較,衛生檢驗指針合格率有所上升,特別是微生物指針合格率有較大幅度提高,合格率達78.0%。到目前為止,已對飲用水微生物指針不合格的學校進行立案查處。
(二)、開展學校食堂衛生監督量化分級評定。在統一培訓及現場監督指導的基礎上,會同教育局對41所學校、14所幼兒園的61家食堂進行了量化分級評定。經評定2所學校達到規范食堂要求,30所學校、14所幼兒園達到合格食堂要求,6個學校食堂不合格,3所校食堂因關鍵項目不符不給予評級。通過開展分級評定工作,大部分學校都建立健全了衛生管理制度,配備了兼職食品衛生管理員;多數學校配備了與供餐規模相適應的衛生設施,加強了餐具的消毒、保潔。評分不合格或未評級的學校在教育局的統一部署下利用假期采取搬遷或新建食堂或改造等多種方式整改。
(三)、開展學校衛生安全專項檢查。根據縣政府關于開展學校安全專項整治的有關要求,從2009年9月份開學伊始到10月份,對全縣50所(中心小學25所、中學25所)中小學校衛生管理、食堂功能布局、食品采購及儲存、衛生設施、餐具消毒、飲用水消毒等進行了專項衛生監督檢查,對26家學校自備生活飲用水進行采樣監測,并將監督檢查情況及時通報縣教育局,共同督促有關學校落實整改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學校師生的衛生安全。
(四)托幼機構衛生安全檢查。會同縣婦聯、縣總工會、縣婦保院對城區的托幼機構的衛生安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同時,布置鄉鎮公共衛生組人員對近200家農村托幼機構的衛生安全情況進行調查,并下發環境衛生、飲用水及餐具消毒技術指導資料,指導各托幼機構加強衛生安全管理和衛生消毒管理。
五、立足實際,開展優質服務年和衛生監督效能建設年活動
根據《縣衛生局關于開展“200*年優質服務年”活動的實施意見》及《縣衛生局機關效能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制定優質服務年和衛生監督效能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召開全所職工動員大會,形成全所上下齊心協力開展優質服務年和衛生監督效能建設年活動的良好氛圍。通過采取加強領導、明確目標責任,加強學習、提高服務技能,建章立制、構建長效機制,狠抓落實、提高監督效能等措施,推行衛生監督優質服務和效能建設“十項制度”,即:服務承諾制、公開辦事制度、首問負責制、衛生監督收費公示制、投訴舉報受理及舉報回告制度、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錯案追究制、廉政建設責任制、主辦衛生監督員負責制、衛生行政審批事項限時辦結制度、績效考評制度等,實施“五公開”,“五項禁令”、“五不準”等,初步達到了"五個規范"(服務程序規范、廉政建設規范、執法工作規范、制度建設規范、單位形象規范)和"五個行政"(服務行政、廉潔行政、規范行政、透明行政、高效行政)的要求,衛生監督形象進一步改善,衛生監督效能進一步提高,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六、全面監管,開展其他衛生監督
(一)、開展省級衛生縣城復評督查工作。對城區各大中型酒家及家庭食堂、公共場所的防蠅防塵設施、滅鼠、滅蟑進行了專項衛生監督檢查,對85家大中型酒家及家庭食堂等滅鼠重點單位及54家滅蟑重點單位進行監督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加大督查力度,督促相關單位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改工作,保障我縣滅鼠、滅蟑工作順利地通過考評。2009年7月28日至11月30日,聯合工商、環保、城建等部門開展城區食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專項整治,對我縣轄區內大中型餐飲業、單位食堂、小吃店、家庭食堂、超市、副食店、賓館、美容理發店等進行了三次以上拉網式的檢查,并對199家列檢單位進行了重點督查,督促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及公共場所按照省級衛生縣城復評要求進行整改,以保障我縣順利通過省級衛生縣城復評。
(二)、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監測。對城區318家公共場所室內環境衛生狀況、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持有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并對其室內環境、噪聲、照度、溫度、co、co2含量進行現場監測,共監測樣品419點,有418監測點結果符合公共場所國家衛生標準。
(三)、化妝品衛生監督監測。對全縣20戶化妝品經營戶進行了檢查,共檢查了150個種類的1500多個品牌、特殊化妝品26個品種的280個品牌,并采集了3份兒童護膚用品的樣品供市所監測。
(四)、衛生許可和從業人員管理。截止11月20日,共辦理新開業衛生許可證728家(其中食衛574家,公共154家);對1160家生產經營戶的許可證進行貼花審驗(其中縣城年檢594家,鄉鎮566家);組織全縣3554名從業人員進行年度健康檢查及衛生知識培訓,并對部分鄉鎮食品公共場所從業人員體檢工作進行督查,共查處案件32起。
(五)、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一是加強集中式供水監督監測:對縣自來水有限公司及球川自來水廠的飲用水衛生管理制度、水源管理、供水設施配套及水質衛生檢驗方面進行專項監督檢查和指導,共采城區集管網水樣品98份,合格98份,合格率100%,保障城區居民和紅旗崗移民的飲水安全。二是開展農村居民生活飲用水調查。對全縣15個鄉鎮的15個行政村農民飲用水狀況等進行調查,共采水樣65份。調查結果表明,我縣農村大部分農民生活飲用水取自淺井地下水,大部分水源受到污染,在飲用前基本上未采取凈化消毒措施;農村集中中式供水管理不規范;飲用水衛生質量較差,存在傳染病傳播隱患。三是開展農村飲用水消毒技術指導。針對農村生活飲用水調查結果,結合縣政府“千萬名農民飲用水工程”的實施,開展改水指導和飲用水消毒指導工作。
八、嚴厲打擊衛生違法行為,加大行政執法力度
截止11月20日,共受理關于食品、公共衛生、醫療機構等方面的投訴舉報66起。查處衛生違法案件203起,已結案187起,移送法院強制執行17起,完成2009年25起遺留案件的執行及結案工作。查獲并銷毀不符合衛生質量要求的食品8000多公斤,沒收非法行醫藥品器械價值1.5萬元。通過不斷加大衛生行政執法力度,有效地震懾衛生違法者,維護了公共衛生秩序,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