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局發展財政統籌總結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我區財政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主旋律,圍繞區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財稅任務目標,大力組織財政收入,優化支出結構,保運轉、保重點、保穩定,深化財政改革,提高保障能力。全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良好,實現了收支平衡,較好地支持了我區的改革、發展和穩定,積極推進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年全區財政總收入275888萬元,完成預算100.01%,比上年執行數243034萬元增長13.5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4495萬元,完成預算100.64%,比上年執行數100512萬元增長13.91%,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1.73%。20*年財政當年支出62038萬元,完成預算99.90%,比上年增長13.09%,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1.27%。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
(一)緊貼中心勇挑重擔,殫精竭慮服務大局。
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充分發揮財政的杠桿、保障、信號等職能作用,切實提高了服務大局的水平。一是前瞻思考,探索求進。一方面,貫徹我區拓市場保增長30條措施,積極向區委、區政府領導提出優化整合稅源、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政策的建議,努力當好參謀。另一方面,走訪重點企業,共同商討走出經濟發展困境的路子,盡己所能解決企業難題,提出扶持企業創業創新建議書,做企業的貼心人。二是創新舉措,以實促虛。印發《財政扶持政策匯編(精選)》,每周發送“財稅之聲”短信,讓企業及時了解最新的財稅政策動態。組織幫助企業申報各類項目資金補助4*8萬元,列全市前茅。三是重點支持,穩促發展。積極落實各項財政優惠政策,去年共撥付先進制造業基地資金(技改資金)1417萬元、科技三項經費1950萬元、外貿貼息資金300萬元,推動我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撥付工程建設資金80587萬元,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基礎設施和區重點工程項目建設。
(二)管控并舉知難而進,開源引流確保收入。
面對收入工作“難度大、困難多、要求高”等考驗,我們迎難而上,早抓緊抓,確保了收入平穩增長。一是健全分析,加強調控。密切關注宏觀環境變化和稅收政策調整效應影響,建立了財政收入分析工作制度,做到月月有報表,季季有分析,并按季制作財政收支分析手冊,為主要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全面真實的分析數據。二是完善管理,創新機制。探索完善部門涉稅信息共享機制,推出財稅聯席會議制度,由我局與國地稅、工商、建設等部門每季度聯合召開,掌握組織收入的主動權,確保財政稅收收入及時、足額、均衡入庫。三是立足調研,開源引流。提高調研結果的應用。比如,針對調研中發現的我區房地產建筑業企業因注冊地及經營地在外而導致稅收及財政歸屬非本區所有的情況,我們做了大量工作,積極引導房地產建筑業企業回遷發展,做大房地產建筑業。
(三)優化支出統籌兼顧,確保民生促進和諧。
根據區委、區政府關于全面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部署,制定出臺了《*區部門預算管理暫行辦法》,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切實將區級新增財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方面,據統計,去年用于民生支出68756萬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1.2%,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一是確保教育資金按法定要求增長。去年用于教育支出21274萬元,同比增長14.16%,占全區財政預算支出比重達34.26%,比上年提高0.29個百分點。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和課本費,完善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的資助制度,建立校舍維修改造資金長效機制,將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建設納入教育發展總體規劃。二是確保改善低保對象生活狀況。去年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967萬元,同比增長17.41%。其中,安排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支出790萬元,使4500戶低保對象得到享受。除每月發放低保資金外,去年還四次發放物價補貼,有效緩解了因物價浮動而造成的低保對象生活壓力。三是確保衛生醫療政策真正惠及農民。加大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補助力度,補助金額較上年每人每年增加了15元。目前,我區參保人數已達26萬多人,占全區農業總人口的99%。四是確保新農村建設。加快現代化農業建設,落實農業特色產業扶持資金250萬元,提升農業產業層次。加大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安排建設資金3900萬元,重點進行了11條文明示范街創建。加大財政對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支持,采取市場化運作和以獎代補等方式,確保每條道路衛生保潔工作都能得到保障。
(四)注重改革創新發展,健全機制規范有效。
把改革創新和穩步推進有機結合,以創新求發展,以改革促提高。一是財政評審中介機構選拔實行公開招標,使我區該項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二是開展收支兩條線專項檢查,自查面達100%,重點檢查面達10%,通過檢查各單位自覺上繳資金共467萬元。三是對各部門、各鎮街道津補貼發放采取預控,穩步推進規范公務員津補貼工作。四是繼續加強政府采購工作,將道路保潔,綠化維護等項目納入政府采購范圍,共組織、審核7170萬元政府采購項目上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采購。五是逐步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去年已有33家單位實行遠程報賬,占納入核算中心單位的34%。
(五)監管并重科學理財,精打細算分厘必爭。
在我區地方可用財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我們不斷創新生財之道,從“增值”和“監督”兩方面入手,精打細算用好每一分財政資金:在“增值”方面,一是對財政專戶資金進行保值增值的理財操作,每年可增加2000多萬元的可用財力。二是對財政沉淀多年的資金與財政周轉金貸款余額進行了清理和化解,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增加地方可用財力。在“監督”方面:一是出臺《*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實施辦法(試行)》,對15個項目開展了績效評價,評價資金總計達4827萬元,提高了財政資金支出效益。二是加強基本建設資金財務監督管理,去年共委托評審164個項目,累計送審價32704萬元,審定價30723萬元,共核減2142萬元,核減率6.55%,為政府節約了大量建設資金。
(六)勤政廉潔共建文明,內外并舉再創佳績。
一年來,我們致力于培養一支思想過硬、作風優良、業務精湛、團結和諧的財政隊伍。一是開展財政干部職工業務知識培訓和“夜學”活動,保持干部職工知識常學常新。二是重新匯編與出臺31項內部管理制度,并創新推出“管理制度電子書”,有效地增強了內部管理。三是邀請專家學者作黨風廉政建設及職務犯罪等講座、與科室負責人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參觀溫州市看守所、觀看廉政漫畫展等活動,不斷增強干部自覺抵制腐敗的意識。四是開展獻愛心活動,為5.12地震災區捐款43100元;先后共慰問結對村7戶貧困戶,送上慰問金合計5600元;與永中東方民工子弟學校開展“牽手希望,共圓夢想”結對幫扶,捐款并購買學習用品共計4500元。五是豐富干部職工文體活動,組織拓展培訓、登山比賽、“迎奧運”扳手腕比賽等,參加區第五屆運動會并榮獲第四名。六是開展文明單位創建,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在黨風廉政責任制建設、農業農村綜合工作、信訪工作、建議提案辦理等考核中均取得優異名次,大大鼓舞了士氣,增強了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在滿意單位評議中進入先進行列,使財政部門在社會各界中良好形象進一步得到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