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規劃局發展制度建設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局在市局和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寧波“中提升”戰略和*“兩中心一基地”建設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和《*分區規劃》,努力更新規劃理念、提高編研水平、加強制度建設、改善服務質量、轉變工作作風、強化自身建設、做好社會溝通,使城市規劃的引導調控作用顯著增強,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改善,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
一、規劃編制工作
在完成分區規劃的基礎上,我局以“中提升”實施項目、控規全覆蓋、城鄉統籌發展為著力點,做好規劃編制工作,強化規劃對建設的指導調控作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一)以“中提升”實施項目為著力點,促進新老城發展。
《寧波(*)大宗貨物海鐵聯運物流樞紐港空間布局規劃》經向市、區領導進行多次匯報和組織多方論證,并與相關部門的進行多次溝通協調,通過規劃會審暨專家評審。該規劃已于09年二月報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
完成《甬江北岸景觀規劃及城市設計》、《*區域社區布局規劃》和《*新城基礎設施整合規劃》等城市設計和專項(業)規劃的編制工作。
開展了《*區創意產業空間布局規劃研究》、《*區生態帶規劃研究》和《*老城公共停車設施近期建設規劃研究》等規劃編制研究。
(二)以控規全覆蓋為著力點,加大控規編制力度。陸續啟動編制《濱海產業次分區臨俞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老城次分區老城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老城次分區臨江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澥浦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九龍湖鎮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后海塘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各片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繼續深化完善《*新*、*控制性詳細規劃》。20*年共委托控規編制面積約5358公頃,覆蓋率為88%。
(三)以統籌城鄉發展為著力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我區農村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現狀,我局對《*區域村莊布局規劃》進行了修編,并經區政府批復。規劃調整的重點在于對村莊的空間發展引導方式和村莊布局進行修正和優化,突出了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的理念,提出了集中居住區(點)的建設規劃,明確了“2016”空間格局。
二、規劃管理工作
在總結以往好的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規范創新規劃管理和審批有關工作機制,理順工作流程,簡化審批程序,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20*年,共辦理行政許可事項483項;核發選址意見書58件;審大規劃方案86件;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70件,總用地面積約178公頃;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174件,總建筑面積約為32萬平方米。
(一)三個創新提升規劃管理水平
一是創新管理方式方法,做到“三提前、三聯系”。“三提前”即提前參與、提前研究、提前出成果。“三聯系”即建立局領導分片(鎮、街道)聯系工作制度,重點項目專人跟蹤聯系制度,堅持每星期至園區、鎮(街道)上門聯系服務制度。“三提前、三聯系”這一主動服務式管理,實施以來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是創新用地的規劃管理辦法,出臺《生態帶和備用地范圍內項目實施暫行辦法》。《城鄉規劃法》和《*分區規劃》正式實施后,根據《城鄉規劃法》,在城市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以外不得作出行政許可。但由于前期歷史遺留和當前城市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目前我區許多擬建項目無法納入建設用地范圍內,處于生態帶和城市備用地內。為進一步推進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土地的集約利用,我局經調查研究,多次向市、區領導匯報、溝通,在一定范圍內討論通過后,制訂并出臺了《生態帶和備用地范圍內項目實施暫行辦法》,作為項目的審批依據。
三是創新相關部門的協調機制,建立聯系制度。針對出讓地塊的設計條件、方案審查等工作中不同部門之間存在的差異,與國土、發改、交警、城管等有關部門研究協商,調整相關工作環節,建立聯系制度,進一步提高部門之間的配合力度和內部管理效率。
(二)三項措施保證規劃服務質量
一是梳理職責。對科室職責進行了統一梳理,對出讓地塊規劃條件和例會記錄均落實了專人負責。針對規劃管理審查內容多、環節復雜的問題,繼續對外實行A、B崗接待服務制度的基礎上,設立經辦人員A、B角,對每一個項目在審批中進行互審,科室復審后再報分局進行決策,這一做法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規范制度。建立和完善了《*規劃分局公示公告制度》、《*規劃分局信訪制度》、《批后管理實施細則》、《規劃設計方案審查制度》、《例會審查制度》、《技術審查制度》、《規劃條件出具制度》、《規劃放驗線制度》、《竣工驗收規定》、《基礎測繪使用管理規定》、《道路紅線管理規定》、《綜合檔案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的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著力打造一個運行高效的管理平臺,進一步提高內部工作和對外服務效率。
三是引進技術。引進城市三維仿真技術,輔助規劃審批工作。嘗試在物資局地塊、招寶山飯店擴建等項目規劃中使用這一新興技術,將不同的方案、不同的規劃設計意圖通過城市仿真技術實時的反映出來,全方位、直觀地為規劃管理者提供城市的現狀與未來的各類場景信息,為城市規劃的決策提供直觀與形象的依據,讓規劃審批人員通過全面的分析對比,做出科學的決定。
三、市政工程工作
進一步加強基礎測繪,推進和完善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規范測繪成果入庫、對外提供等流程,為規劃編制和管理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
(一)做好基礎測繪管理
完成澥浦老鎮區1:500,面積8.75平方公里;臨江片區(開發區)1:500,面積8.0平方公里;石塘下、寧波港區1:500,面積7.61平方公里數字化地形圖測量及數據入庫工作。因控規編制需要,提前安排實施了臨俞片區基礎測繪。
完成了地下管線普查數據入庫工作。
做好基礎測繪成果對外提供和服務工作。按照相關測繪成果使用管理規定,為城鎮截污排污系統改造工程、寧鎮公路沿線排水工程、后海塘的工程建設等免費提供相關管線數據、地形圖等。利用地理信息中心平臺,對基礎地理數據進行動態更新,為其他各部門的專業信息系統提供基礎地理空間信息。
(二)服務重點工程項目
積極參與并服務各類省級、市級重大工程項目,包括舟山連島工程寧波連接線工程、500KV北侖電廠至觀城輸電線、繞城高速東段、鐵路環線、繞城高速連接線工程等“八路一線”項目,以推進項目的順利實施,并制作了八路一線項目分布圖、20*年區重點項目分布圖。組織召開*區南熏別院、小駱花園、新城中學、長石小學、寧波物流商貿中心、銀億海尚廣場、聯勤集中居住區一期等項目的交通影響評價會審。還組織召開了濠橋泵站--甬江雨水排海管、*老城天然氣干管路由走向規劃、*電廠至化工區供熱管線路由規劃、至化工區高壓天然氣管道路由走向規劃、220KV沿海變電所選址及進線路由規劃、招寶廣場地塊電力線路由規劃等會審項目30多個。同時制定了我局道路紅線、河道藍線管理辦法。
四、法規監督工作
我局不斷加強行政執法工作,完善執法監察機制,扎實推進“陽光規劃”工程,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認真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努力實現執法工作合法化、執法行為規范化、法規知識普及化,保證規劃法律法規正確有效實施。
(一)加強協作,完善執法監察機制
建立以規劃管理以核心的行政處罰機制。繼續定期召開與城管局、區法制辦和區法院四方共同參加的規劃聯席會議制度,圍繞規劃管理、技術法規、強制執行等內容展開研討活動,研究解決規劃執法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理順規劃行政執法程序方面的事宜,做好處罰權劃轉工作。20*年,配合城管局進行違法建設查處70件,書面函件往來155件;查處違法建筑總面積34400平方米;違章罰款38.14萬元;拆除違法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
建立建設項目批后聯檢機制。為加強對建設項目的批后監管力度,我局與城管局進行銜接,探索建立建設項目批后聯檢機制,將城管局執法監督的人員優勢和規劃分局項目管理上的技術優勢進行結合,確定由分局和城管局共同指派專人負責全區在建項目的中間指導、跟蹤檢查和監督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兩個部門相互配合、及時制止,盡量將違法建設行為控制在萌芽狀態。據統計,20*年完成建設項目中間檢查28件次。組織建設項目竣工驗收178件,及時查處違法建設行為150件。
(二)重視溝通,深入推進“陽光規劃”
一是擴大“陽光規劃”社會影響。在拓展范圍、延伸地點、創新載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將陽光規劃的公示工作從社區延伸到農村、企業,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同。20*年我局開展了“規劃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活動和“干部進企業、服務促發展”活動,深入到鄉鎮和企業,積極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共同研究協商矛盾較為突出的問題,增強城鄉規劃編制、管理和實施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公正性。不斷拓展公示公告反饋意見溝通渠道,通過座談會、協調會、聽證會、規劃網站等方式,會同建設單位、街道、社區和相關部門與群眾代表進行面對面的溝通,積極聽取和采納合理意見,宣講規劃法規和政策標準,通過協商的方式化解疑義。有些建設項目涉及的規劃問題,在面對面的溝通和協商后得以順利解決,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是完善“陽光規劃”操作細則。通過健全聽證制度、公示制度等等,對“陽光規劃”的各個環節進行結構優化,完善細致具體的陽光規劃操作流程和相應的實施細則,提高操作性和效率性;進一步明確“陽光規劃”的實施責任,分局各科室各司其責,最后由法規科總體負責公示和群眾意見建議的收集和反饋工作。
三是加大“陽光規劃”設施投入。經過一年多努力,建立了規劃分局網站,全年點擊量達3萬多,有不少熱心市民留言提出建議和意見,共同參與城鄉規劃建設。繼續擴大建設現場和定點公示牌設置范圍,改造了局陽光規劃公示欄,報紙上有公示公告專欄。20*年完成建設項目批前公示60項,其中現場定點公示51項,報紙公示23項,收集群眾反饋意見120余件次。
(三)拓展渠道,加大規劃宣傳力度
20*年我局把宣傳貫徹實施《城鄉規劃法》和《*區分區規劃》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加大宣傳力度。局專門成立宣傳貫徹工作小組進行牽頭組織,舉行貫徹實施《城鄉規劃法》、《*區分區規劃》工作座談會,組織召開全區宣傳貫徹《城鄉規劃法》、《*區分區規劃》工作會議,邀請各部門、鄉鎮(街道)、園區的主要領導和分管規劃建設的領導參加,與之探討規劃法和分區規劃實施后存在的問題,交流工作思路。分局這種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宣傳了規劃法和分區規劃,加深了對規劃法和分區規劃的了解,解決了目前新、老法實施過渡階段部分實際問題,還很好的加強了與各部門的溝通,分局的工作和做法也得到了理解和體諒。同時,拓展宣傳渠道,擴大宣傳范圍,采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網站等媒體宣傳和現場宣傳、解釋、答疑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城鄉規劃法》、《*區分區規劃》,使廣大群眾能知曉并進而監督規劃。
另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修訂實施6周年,也是《浙江省測繪管理條例》實施3周年之際,在人民大會堂廣場舉行了《測繪法》宣傳咨詢活動,進一步加強測繪法制宣傳,普及測繪法律法規知識。
(四)有效處訪,努力化解社會矛盾
不斷完善信訪工作機制,梳理和完善了分局中信訪內部辦理實施辦法,安排專業素質和行政能力較為過硬的同志,具體負責來訪、咨詢的接待工作,努力做到有專人接待、有對口答復,做到對口科室、分管局長、信訪員“三到位”。同時,轉變工作思路,變等訪為下訪、變事后處理為事前預防、變一時息事寧人為徹底解決,認真處理每一件信訪、來訪件。20*年我局接待群眾來信來訪14件次,接待群眾來訪30余人次,妥善解決群眾的信訪問題,積極調處和化解社會矛盾。
五、機關建設工作
在機關建設工作中,著眼于服務經濟發展的工作中心,著眼于全面提升服務水平,著眼于提高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大力推進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加強學習教育,不斷充實規劃隊伍,使全局干部職工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增強。
(一)認真開展學習教育活動
堅持不懈地抓好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學習,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開展以學新《黨章》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開展理想信念、廉潔從政、法紀法規、職業道德等內容的廉政教育專題座談會;參加由機關黨工委組織的題為《高舉偉大旗幟堅持科學發展》的專題講座;組織黨員干部觀看新時期展現黨執政能力的優秀影片《超強臺風》等,不斷將學習教育推向深入,使廣大干部職工真正入腦入心,以保證學習教育的效果。
(三)不斷夯實黨風廉政建設
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局黨組書記對局黨風廉政建設負總責,局黨組有專人負責抓建設,認真研究、布置、落實和檢查全局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局機關各科室、下屬規劃院負責人各負其責,抓好分管部門和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從而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不斷完善領導班子議事規則和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制度,建立了每周一次的黨政班子成員碰頭會議制度,局內部所有重大事項都通過集體研究討論。積極開展黨員干部的警示教育,局主要領導逢會必講廉政建設,還親自為大家上黨課,特別選擇區內、規劃建設系統內活生生的反面案例,起到強烈的震懾作用,使大家筑牢反腐敗的思想防線。
(四)積極轉變機關作風形象
結合“項目推進落實年”活動、“干部進企業、服務促發展”活動,“聯感情、辦實事、送溫暖”活動等,建立完善了鎮(街道)聯系制度,即每個鎮(街道)都有一名固定的局領導和工作人員負責,開展定期、不定期地走訪,接受各類規劃咨詢服務,解決新農村建設的實際困難。召開與群眾代表、企業代表、村鎮干部代表等參與的民主懇談會,進行服務理念、服務方式、服務能力等方面的方面和交流,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并將多渠道征求到的意見建議梳理匯總,一一落實給各科室和下屬單位,發動干部職工結合具體工作實際,廣泛討論,深層次剖析原因,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收效良好。
(五)大力加強充實規劃隊伍
在市局和區委、區府的關心和支持下,20*年公開招考了2個事業編制人員和3個公務員,并調入事業編制人員2名,充實了分局規劃隊伍。同時,局黨組從有利于個人成長和分局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對中層干部進行交叉輪崗,進一步提高中層干部的綜合素質。為加快*新城的開發建設,提高規劃的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新城規劃辦事處于5月份正式掛牌成立,負責新城區域的規劃實施工作,切實加強對新城建設的規劃指導和管理服務。另外,經區政府批準成立了區地理信息中心,中心主要負責建設和維護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對基礎地理數據進行動態更新,為其他各部門的專業信息系統提供基礎空間信息;負責地理信息數據的各項標準的監督、實施、質量審查。
繼續加強對規劃院的領導,加大支持力度。規劃院20*年正式升級為乙級綜合設計院,并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引進5名專業技術人員,在為我局提供業務和技術保障以及人才支撐的同時,主動開拓市場,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和社會效益。
一年來,我區城鄉規劃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不少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一是鄉鎮規劃管理的體制有待健全,特別是有關村民建房管理的法規、機構缺失,影響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管理工作的開展。二是規劃編制方面,在應對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問題方面缺乏及時性和針對性。三是維護規劃嚴肅性不夠,在服務招商引資方面受需求方的影響多。四是與服務對象的溝通、協調等方面的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以上問題需要我們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認真予以研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