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改委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管理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在美國金融危機、全球經濟形勢惡化、主要經濟體增速下滑等國際經濟環境影響下,全國經濟下行趨勢明顯,我縣經濟增速也出現一定程度回落,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更加凸顯。全縣經濟社會總體呈現“經濟繼續增長、結構不斷優化、發展總體協調、民生不斷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態勢。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6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10%,增幅回落3.3個百分點;實現財政總收入1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8.22億元,分別增長16%和23.1%。其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總體較好。(附表一)
(一)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農業實現較快發展。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0.2億元,增長9.8%。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5.5萬畝,總產量10.93萬噸,增加0.42萬噸。農、林、牧、漁業均保持較快增長。“雙五萬”工程繼續推進,特色優勢產業規模明顯增大,產業集聚效應顯現,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工業保持平穩增長。全年實現工業銷售產值451億元,增長11%,其中規模工業銷售產值295億元,增長17%。工業結構趨于合理,規模工業銷售產值占比提高3.4個百分點;化工、建材、裝備制造等新型工業發展迅速,占規模工業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51.8%。大企業帶動效應明顯,企業總體效益進一步好轉,規模工業利稅總額15.9億元,增長37.3%,比同期規模工業銷售產值增幅高20.3個百分點。工業平臺建設加快推進。
三產發展增勢明顯。全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46億元,按可比價增長14.1%,占全縣GDP比重27.7%。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35億元,增長20.54%;各項貸款余額96億元,增長15.25%。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23億元,增長14.4%。成功舉辦第六屆房交會。出臺并實施《*縣服務業發展規劃》,編制完成《*縣迎春南路商業街業態規劃》。
(二)三大需求總體平穩,投資消費結構趨于優化
投資保持合理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77.41億元,增長13%,其中限額以上項目65.57億元,增長20.8%,占投資總額的84.7%。全年完成重點項目投資48.55億元,完成計劃投資的93.25%,比去年同期增長8.5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實際完成47億元,增長16.7%。全年新核準(備案)工業項目288個,計劃投資76.36億元。三產投資增速較快,限額以上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66億元,增長12.9%,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3.92億元,占52.2%。
*
消費拉動效應明顯。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4.5億元,增長21%,高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8個百分點,消費拉動GDP增長的能力不斷增強。批零貿易業實現銷售總額44.5億元,增長21%。商品房銷售面積32.73萬m2,增長26.1%,銷售額11.76億元,增長39.8%。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家居及服務、交通與通訊、娛樂教育文化類消費增長較快。
外貿出口保持增長。全縣外貿出口供貨總值172億元,增長13.7%,其中自營出口總額6億美元,增長40%,增幅比年初預期目標提高30個百分點。自營出口增速較快主要得益于結構性的增長,外需萎縮對我縣外貿出口企業的沖擊較大,除精細化工、水電設備行業的大企業自營出口大幅增長外,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若扣除人民幣升值和通脹因素,自營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三)城鄉統籌步伐加快,城鎮綜合服務功能增強
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深入開展“十百工程”、“聯鄉結村”和“清潔*”等活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全年地方財政用于“三農”資金5.03億元,增長24.5%。全社會水利設施建設投入資金2.98億元,完成農田水利工程量315.2萬立方米;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47945畝;完成下山移民1110戶、2232人;標準農田建設完成造田造地1000畝、宅基地整理1200畝;農村安全飲用水覆蓋率達到100%;等級公路、客運班車行政村通車率均達到100%;全年新增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4個、重點整治村58個。
公共基礎設施日益完善。16省道與320國道連接線工程(*西環線)、20省道*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車。富春江一橋維修加固工程順利完工。富春江二橋改造工程進展順利。*綜合碼頭散貨作業區啟用。建成港灣式停靠站50個、公交候車亭20個、客運場站1個。縣城至富春江鎮路燈工程、洋塘至舊縣街道給水管道工程完工,城鄉基礎設施資源共建共享,市政服務功能不斷增強。
新城和綜合體建設全面啟動。鳳川—江南新城規劃前期工作有序推進。縣城商務區建設總體進展較快,12幢現代化綜合樓宇破土興建。濱江區塊全面完成拆遷工作,《*濱江區塊景觀規劃設計》基本完成,勵駿大酒店動工興建。分水江休閑旅游度假綜合體規劃方案已通過評審,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杭州瀟灑休閑運動公園綜合體前期進展順利,女足訓練基地已開工建設。
(四)改革創新繼續深化,開放型經濟進一步活躍
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加快推動政府管理創新,實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積極推行項目代辦員制度和項目審批一審一核制;濱江拆遷安置小區建設實施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浙江富春江水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實現我縣企業上市零的突破。金融改革深入開展,大力創新金融產品,設立縣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成立富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深化,全面完成村集體資產融合工作,農村社區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全縣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農戶參保率達100%;啟動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中心鎮培育力度進一步加強。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全年全社會科研經費支出達4.5億元,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30.54億元,增長140.2%;新產品產值率為11.5%,同比增加6個百分點。申請專利577件,專利授權421件。全年立項市級以上科技項目67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0項。新認定省級第二批創新型試點企業2家;新增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8家;新認定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新命名市級現代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2家。*分水制筆創新服務中心列入中央補助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我縣與浙江大學建立全面科技戰略合作關系。
開放型經濟取得新進展。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三年行動計劃,成立專職招商隊伍,專業招商機制基本建立,按“主攻省內、拓展省外”原則,開展駐點招商,實施“飛地”招商。全年新引進項目140個,協議資金67億元,增長17.1%。其中協議外資1.72億美元,增長19.2%;實際利用縣外資金41億元,增長28%,其中外資8100萬美元,增長23.7%。鼓勵本地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業務,促進企業發展。杭州*尖端內窺鏡有限公司成功收購美國費格內窺鏡技術公司62.5%的股權,開創了我縣企業在發達國家投資合作的先河。
(五)環境建設成效顯著,和諧社會加快推進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頒布實施《*縣生態功能區規劃》,省級生態縣創建通過預驗收。實施城鎮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項目14個,共投入資金近2億元。縣城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富春江鎮、分水鎮等3個污水處理廠已投入運行;橫村鎮污水處理廠、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完成主體工程;百江鎮、鐘山鄉垃圾中轉站全面建成,全縣“戶集、村收、鄉鎮中轉、縣城處置”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初步形成。兩江漂浮物打撈處置工程扎實推進。杭新景高速公路沿線小冶煉企業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圓滿完成。實施“清潔*”三年行動計劃,城鄉面貌得到較大改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6.3%,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4.25%。全年新增全國環境優美鄉鎮1個、省級生態鄉鎮5個、市級生態鄉鎮2個和生態村20個。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據初步統計,全年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4.5%,COD和SO2排放量分別削減10.13%和8.93%。
社會事業加快推進。鞏固省教育強縣成果,全面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免費入學;對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實行同城待遇;實施農村教師任教津貼制度;成功創建省規范教育收費示范縣,創建省教育強鄉鎮2個,全縣13個鄉鎮(街道)全部成為省教育強鄉鎮。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不斷改善,縣第一人民醫院遷建工程和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富春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工建設,全年創建市級衛生強鄉鎮7個。全面推進文化名縣建設,葉淺予藝術館新館完成主體工程,杭州越劇二團順利遷建。省科技強縣、省體育強縣通過考核驗收,成功創建省知識產權示范縣和3個省體育強鄉鎮。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出臺《*縣基本醫療保障辦法》、《*縣基本養老保障辦法》等多項民生政策,新增保障人員30516人。全年新增就業崗位32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2%。開展農民素質培訓21091人次,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050人。城鄉居民收入持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30元,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446元,增長11.6%。繼續實行城鄉低保對象物價補貼政策。制定農村困難群眾家庭住房救助“三年任務一年完成”行動計劃,落實救助對象349戶。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控制在104.5%。糧食安全進一步得到保障,在江西省德興市簽約建立1萬畝糧源基地,縣中心糧庫二期主體工程竣工,中心糧庫倉容規模實現翻番。
在肯定20*年成績來之不易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一是產業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加快步伐;二是外向型經濟受外部需求減弱影響,外貿出口將會繼續減緩,出口企業生存環境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三是一些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狀況較為突出,企業家信心持續下降,發展后勁不足;四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需合力推進,統籌城鄉發展有待進一步加強,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需著力解決;五是節能減排任重道遠。對此,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