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交通局發展民主評議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了加強我局政風、行風建設,塑造良好交通形象,根據區委、區政府、市交通局有關精神,我局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大力開展政風、行風建設工作,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認真開展“科學發展、富民強市”學教活動
根據區委統一安排,我局大力開展了“科學發展、富民強市”學教活動,制定了實施方案,并把工作重點放在“查找問題,加強整改”上來,通過在全局收集意見和建議,向社會發放征詢意見表的方式,對征詢到的意見進行認真梳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思想不夠解放,一些制約交通發展的舊觀念仍然存在;2、公路建設融資渠道不寬,存在資金短缺問題;3、人才意識不強,人才環境有待優化;4、交通執法隊伍素質有待提高,交通法治環境有待優化。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局認真進行剖析,查找原因,制定了具體的整改措施和方案:1、大力解放思想,解決制約交通發展的觀念性問題;2、加強管理,拓寬融資渠道,解決公路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3、樹立人才新理念,優化交通人才環境;4、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隊伍素質,在交通行政執法和服務上實現創新;5、大力推進科教創新,為交通事業跨越式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智力保障,現在這些整改措施有的已經落實或有的正在落實之中。
二、加強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的組織領導
針對我系統政風行風建設不理想這一狀況,局黨支部決定下大力氣狠抓政風、行風建設工作,并把此項工作列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中,成立了以局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班子其他成員為副組長、局機關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三個工作小組:治理公路“三亂”工作小組、行風工作小組、綜合協調小組,并明確了各自工作職責。要求政風、行風建設要形成在局支部、行政的領導下,由局紀檢監察機構組織協調,各部門分工協作,廣大干部職工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格局。
為了使今年我局政風、行風工作再上新臺階,根據上級工作安排,結合我局自身工作實際,制定了《×××××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實施方案》,并召開了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動員大會,對今年的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三、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為經濟發展服務情況
根據上級精神,結合工作性質,我局把反腐敗工作寓于各項具體業務工作中,形成圍繞經濟工作中抓好反腐敗工作,抓好反腐敗工作保障經濟工作的局面,把全局工作分為道路運輸、行業管理、公路建設三大塊,并進一步細化為小項,明確了每項工作廉政建設的主管領導、協管領導、牽頭部門和聯系部門以及參與部門,制定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分解意見》下發全系統,在工作中嚴格執行。
為了抓好政風、行風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我局的各個執法窗口和服務窗口單位進一步完善了公開辦事、服務承諾和收費明示等制度,該上墻的全部上墻公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推行各項便民措施,真正方便于服務對象。
四、轉變職能依法行政情況
積極開展行政效能監察,推動效能建設,制定了崗位責任制、首問責任制、否定報備制等9項配套制度,繼續推行“一廳式”的工作方式,設立交通部門的辦事窗口,減化辦事的程序和手續,提高了工作效率。隨著辦公條件和硬件設施的改善,行政效能建設的基礎不作也得到不斷完善,崗位責任制、業務流程、服務指南等制度和措施要求統一制作上墻進行公示,此項工作已全部完成。繼續推行了政務公開制度,通過各種方式(如新聞媒體、公示欄、印發宣傳材料)向社會公示政務公開的內容,并在承諾和踐諾上下功夫。公開舉報電話,由專門部門和專人受理各類投訴和舉報,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
五、轉變作風,為基層、群眾服務情況
根據區委統一安排,我局大力開展了“強化作風建設、服務經濟發展”的教育活動,制定了實施意見,分階段、分步驟開展。針對存在的不足和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剖析和整改,一些思想認識不到位、服務不到位、工作上推諉扯皮、辦事拖拉的現象得到有效的解決。作為治理公路“三亂”的牽頭部門,我局會同區糾風辦等部門做了大量扎實而有效的工作,為保障公路暢通,進一步鞏固我區治理公路“三亂”工作成果,優化我區發展環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六、部門和自身建設情況
為了加強交通系統隊伍建設,我局提出了要樹立“四種形象”和做到“八個到位”的具體可行目標。首先加強職工隊伍培訓,要求所長一年培訓兩次以上,其它工作人員全部輪訓一遍。其次加強軍事化管理,尤其是執法隊伍,每年要進行軍訓,用部隊嚴明的紀律、過硬的作風、高度的責任感去管理和教育執法人員,三是加強制度建設,用制度去管理人、約束人,制定了《路政九條禁令》等多項制度,通過不斷加強隊伍建設,交通職工隊伍成為了一支具有戰斗力和凝聚力的隊伍。
我局還以積極創建文明行業和文明單位為載體,加強政風、行風建設。現在我局已創建成文明單位,基層執法窗口和服務窗口。
我局本著“群眾事情無小事”的宗旨,重視信訪工作,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沒有發生越級上訪現象和由于矛盾激化而引發的不良事件,為全系統乃至全市的穩定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