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業局加快發展農業農村總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加快發展農業農村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業局加快發展農業農村總結

今年以來,我縣的農業農村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省農業廳、市農業局等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指導下,系統干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市、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攬工作全局,大力發揚農業人艱苦奮斗、苦干實干的光榮傳統,強化服務,扎實搞好災后建設工作,突出發展糧食生產,大力推廣先進和實用技術,不斷優化和調整種植業結構,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穩定做出了不懈努力,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縣委、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取得的成效

(一)夏季糧豆因災略減,秋收作物穩中有增

在縣委、政府的領導和農業系統的干部職工的努力下,雖然夏、秋季遭受了低溫凍害、洪澇等自然災害,全年糧食播種面積仍達19.14萬畝,同比增0.45萬畝,增2.4%,糧食總產量預計3279萬公斤,同比增37萬公斤,增1.14%(三大作物中,水稻平均單產259.7公斤,同比增0.5公斤,陸稻平均單產146.1公斤,同比增11.3公斤,玉米平均185公斤,同比減0.96公斤),其中:夏季糧豆播種面積1.23萬畝,同比減0.12萬畝,減8.8%;實現產量101萬公斤,同比減17.7萬公斤,減15%;油菜種植3010畝,因低溫凍害絕收877畝,實際收割2133畝,產量12.8萬公斤,同比減5.77萬公斤,減31.1%;秋收作物播種面積17.91萬畝,預計實現產量3178萬公斤,同比增49.7萬公斤,增1.58%;農民人均預計有糧378公斤,同比增3公斤,增0.8%。

(二)農田地建設穩步推進。完成中(底)產田地改造9715畝(水田6700畝,臺地3015畝),完成計劃數6000畝的152.6%;全縣基本農田地面積10.9萬畝(水田5.7萬畝,臺地5.2萬畝);建成高穩產農田地2800畝(水田1850畝,臺地950畝),完成計劃數2000畝的140%,全縣高穩產農田地面積累計4.38萬畝,人均0.6畝;改擴建溝渠5條,長11.3公里;建成小水池17個(8立方米/個),新增灌溉面積750畝,改善灌溉面積3530畝;建成田間路15條30公里。

(三)水產品生產平穩發展。全年漁業總產量預計240噸,同比增8噸,增3.4%,人均水產品占有量達3.9公斤,同比增0.7公斤,增21.8%。

(四)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加

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為1243元,同比增163元,增15.1%,其中:家庭經營收入1169元,同比增29.7元,增3%;工資性收入74元,同比增14.6元,增34.7%。

(五)農業科技推廣步伐明顯加快,科技含量明顯提高

1、農民培訓工作取得新突破。以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民致富技能培訓、科技入戶工程、綠色證書培訓、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為載體,采取田間實際操作、送科技下鄉、現場咨詢、以會代訓等手段,走進田間地頭“把脈問診”,開展了“面對面”、“手把手”的現場技術指導。全年共編寫印發各類農業適用技術資料3.2萬份(冊),接受科技咨詢995次,舉辦技術培訓1120期,田間指導1276次,培訓農民5.86萬人次;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在36個村民委員會14個自然村開班培訓50個班,培訓學員2500人,發放培訓教材20000冊技術光盤126盤,推廣新品種4個、新技術4項,建立科技書屋15個,培訓基地10個,產業培訓學習樣板8種;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20期,培訓2000人,完成下達指標2000人的100%,轉移2000人,轉移率100%,其中:國外轉移216人,省外轉移393人,縣外轉移179人,縣內轉移1212人,實現轉移收入864萬元,人均4320元。

2、新技術辦點示范成效顯著。糧食生產方面,在中課鄉永不落村、勐梭鎮里拉村、班哲村、永業村建立優質雜交稻高產示范樣板4100畝,通過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平均單產480公斤,最高單產550公斤;在村建立陸稻“二元”種植技術推廣高產示范樣板2000畝,綜合單產305公斤;在村建立雜交玉米高產樣板4000畝,平均單產380公斤,最高單產450公斤;蔬菜生產方面,在村創辦大棚蔬菜示范基地50畝,帶動全縣種植大棚蔬菜120畝,起到了良好的帶動作用。米蕎方面,在村建立示范樣板5000畝,預計單產80公斤;樣板大示范推動大面積生產的預期目標逐步實現。

(六)第一次農業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

自啟動全國第一次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以來,我局按照普查要求和調查比例,完成普查對象186個,普查率100%,其中種植業156個,畜禽養殖業13個,水產養殖業17個;錄入普查對象186個,錄入率100%;清查核查污染源數量186個,清查核查率100%;通過普查,全面掌握了全縣不同農業污染物的區域分布、污染類型、排放量及去向,并建立了各類農業污染源檔案和縣、鄉兩級農業污染源信息數據,為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提供了可靠的決策依據。

(七)農業執法成效明顯

積極開展法制教育宣傳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專項整治行動,農業執法工作取得新進展。一是以種子、農藥、飼料、畜產品、水產養殖、五種禁用高毒農藥為整治重點,開展了春秋季農資打假和百日行動,行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整頓種子市場14個,經營戶9戶,農藥市場14個,經營戶28戶,獸藥市場4個,經營戶4戶,飼料市場44個,經營戶64戶,查獲過期種子7.3公斤,過期農藥49.6公斤,過期變質飼料1770公斤,獸藥3公斤;查處違法捕魚案件13起,繳獲磁電機7臺,已當場銷毀;二是認真對待群眾來信來訪,正確處理群眾舉報案件,依法查處大案要案。

(八)新農村試點村建設順利通過上級驗收

20*年我縣新農村試點村建設工作,選擇村里坎組和為省級新農村試點、選擇組為市級新農村建設試點,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下,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試點村村容村貌明顯改變,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村三個文明建設明顯得到加強,農民的綜合素質明顯得到提高,順利通過上級驗收。同時啟動了2009年新農村試點村建設工作.

(九)高度重視工青婦和老干部工作

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委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利用、春節、元旦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通過參加省農業廳舉辦的首屆農業圖片展和市農業系統舉辦的首屆新農村文藝匯演活動,全面展示了改革開放30年來我縣農業取得的輝煌成就,極大的鼓舞了系統干部職工做好“三農”工作的信心和決心;關心老干部的生活健康,重要節日,局領導和各中心站所負責人對老干部進行了慰問,送去慰問金,通過召開座談會,向老干部通報農業工作的情況,廣泛征求老干部們對農業工作的建議和對農業局老干工作的意見,激發老干部關心、支持農業的熱情。

二、掛鉤扶貧情況

(一)省、市掛鉤扶貧情況

為推動的扶貧攻堅進程,促進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一年來,省農業廳、市農業局在項目和經費上給予大力扶持,全年扶持了中低產田地改造、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農業生產救災恢復資金、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補助設備、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農機補貼、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農民科技培訓經費、農民種糧農資綜合補貼、農民種糧補貼、省級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中央小麥條銹病及省級農作物病蟲草鼠害防治、薇甘菊防治與預警監測、冬季農業開發等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一是加快了我縣的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二是促進了受災農業的救災和恢復重建;三是提高了農機具裝備數量和質量,推動了農業機械化進程;四是推動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五是農民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致富本領得到進一步增強;六是各項惠農政策的全面落實,調動了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七是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能力得到提高,保障了農業安全生產;八是對外來入侵薇甘菊進行了有效的預警監測,促進了我縣生物安全及生態安全;九是加大了晚秋及冬季農業開發力度,提高種植效益。同時省廳還積極支持的“愛心成就未來”工程建設,全年對28名貧困生捐款2800元,助他們圓了上學夢。

(二)掛鉤點工作情況

為加快村的脫貧步伐,我局采取四條措施推進扶貧工作。一是深入該村進行調研,在摸清該村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同村兩委班子制定了五年扶貧規劃,為開展扶貧工作理清了思路,確定了扶貧重點;二是穩糧調結構。為確保糧食安全生產,我局在該村推廣種植雜交水稻600畝,推廣雜交玉米規格化種植860畝,同時采取鞏固橡膠產業,積極扶持生豬養殖和米蕎兩個產業方式(今年在該村種植米蕎1750畝),努力拓寬增產渠道;三是開展“三送”活動。送技術,本著“實地、實用、實效”的原則,有針對性加大種養業的培訓力度,先后開展適用技術培訓15期,受訓人數1420人次,提高了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送物質,以“興邊富民送溫暖活動”為載體,全年我局先后為該村送去現金6000余元,送去水泥12噸,石錦瓦400片,扶持改造豬廄24戶、送去會議桌子20套、椅子40把、電視機1臺;送去尿素3噸、鈣鎂磷肥9噸,價值1.47萬元,送去米蕎種子3.7噸,價值1.48萬元;送去大棚薄膜一卷,價值2000余元,為該村捐款3280元,支助一名貧困大學生學費1000元;送政策,配合縣下派新農村宣講員,加大以中央一號文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資綜合補貼、種糧補貼等為重點的惠民政策入戶宣傳力度,使農民及時了解、掌握新時期黨對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上述扶貧措施的落實,預計20*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63元,同比增173元,增21.9%,人均有糧342公斤,同比增12公斤,增3.6%。

三、農業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

今年由于受低溫雨雪冰凍天氣、9.27洪澇災害及秋季連陰雨氣候影響,給全縣的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據統計,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造成全縣范圍內的蔬菜、馬鈴薯、油菜遭受危害,受災面積4900畝,成災3023畝,絕收867畝,其中蔬菜受災1800畝,成災890畝;馬鈴薯受災100畝;油菜受災3010畝,成災2133畝,絕收867畝,造成農業直接經濟損失逾25萬元;9.27洪澇災害造成全縣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農田水利不同程度受災和受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78.81萬元,其中:糧食作物受災6912畝,成災5545畝,損失產量201.3萬公斤,直接經濟損失322.*萬元;經濟作物受災2128畝,成災1119畝,直接經濟損失51.2萬元;農田溝渠坍塌44條79處4820米,直接經濟損失170.53萬元;沖毀魚塘51畝,損失產量35噸,直接經濟損失35萬元;10月25日至11月5日的秋季連陰雨天氣,使已割倒在田或未能收割的稻谷發霉、發芽,全縣發生面積約為1562畝,尤以新廠鄉為重,發生面積1100畝,成災200余畝,預計造成稻谷損失30余萬公斤,直接經濟損失60余萬元。

面對災情,我局在各級領導正確領導下,全縣農業戰線上的職工振奮精神,奮起抗災,努力自救,把抗災保豐收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全年投入救災982人次,投入車輛26輛次,籌措救災資金25萬元(10萬元為上級救災恢復重建資金),投入救災種子1.5萬公斤,恢復種植了2000畝蔬菜、100畝馬鈴薯,指導農戶因時因季節改種農作物5000余畝,挽回經濟損失206萬元。

四、采取的措施

(一)狠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發展后勁

1、持之以恒地抓好農田地建設。本著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的原則,因地制宜,大力推進中(低)產田地改造和高穩產農田地建設步伐,把工程、農藝、生物措施綜合配套起來,實行“三統一、三到位、一結合”的措施。統一思想,提高干部群眾的認識;統一規劃,規模連片開發;統一施工,協作攻關,按勞分配;干部到位,為人民群眾做出榜樣;宣傳、組織發動工作到位,打牢干部群眾的思想基礎;技術指導工作到位,保證建設質量,治窮與治懶相結合。

2、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年新建魚苗培育場1個,面積8畝,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縣內魚苗供應問題,新開挖魚池27畝,完成池塘改造50畝。

(二)多措并舉,確保糧食安全生產

1、搶抓節令,適時播種。為不誤農時,農業局從3月初分別向各鄉(鎮)派出農業工作隊進行技術指導和催種工作,保證了農作物的適時播種。

2、狠抓中耕管理。針對春旱早、雨水早,形成農作物與草同長的實際,農業局在各鄉(鎮)緊密配合下,選派精通技術業務的行政干部和專業技術員,深入村組田間地頭對大春生產的中耕管理進行督查落實和技術指導,做到行政與技術有機結合,強化農物中后期管理,切實做到向中耕管理要糧食,要效益。

3、狠抓汛期自然災害的監測和預防,把好糧食生產安全關。雨季集中,雨量大,危害嚴重是我縣農業安全生產所面臨的基本形勢,期間出現洪澇、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可能

性大,對糧食的安全生產構成嚴重威脅,為此,一直以來,我局一是加強同氣象部門的聯系,適時將有可能出現的災害性天氣通知各鄉(鎮)農科站,使其提前做好預防準備;二是制訂了《縣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佤族自治縣農業局防洪抗汛應急預案》,視情況適時啟動;三是在汛期內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和分片負責制;四是有針對性的制定農作物減災及恢復生產的主要技術措施。

(三)不斷優化結構調整,產業群初步構建

1、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得到優化。立足縣情,根據國內外市場的變化,對全縣農業產業結構不斷進行新的審視,確立了穩糧擴經,鞏固提升橡膠、甘蔗、茶葉等傳統產業,壯大蠶桑、蔬菜新興產業,做大做精米蕎特色產業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全縣的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得到優化和調整,產業群初步構建。累計種植甘蔗2.5萬畝;茶葉預計(臺地茶)4.9萬畝,采摘面積1.7萬畝;橡膠18.6萬畝,開割面積4萬畝;種植蔬菜6000畝;桑園1.6萬畝,全縣糧經比例為1:1.47,以橡膠、茶葉、蠶桑、米蕎、甘蔗、畜牧業為主的產業群初步構建,成為全縣的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合理布局,提高晚秋及冬季農業的開發質量和效益。按照“河谷地帶調優、山區地帶調特”的開發思路,20*年完成晚秋作物種植面積32431畝,其中:米蕎28468畝、小豆2334畝,秋玉米1629畝;完成小春糧豆油種植面積8843畝,其中:小春糧豆6843畝,油菜2000畝;完成冬季農業開發面積14040畝。其布局為海拔在1300米以下區域灌溉條件配套完善的地帶種植優質、優價、附加值高的秋玉米、冬玉米、冬早蔬菜為主;在1300米以上的山區、半山區以調特為主,種植米蕎、薯類、飼料作物、小豆、綠肥及其它作物。

(四)堅持以良種為核心,狠抓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1、以良種推廣為核心,確保糧食增產增收。20*年“良種工程”推廣“兩雜”良種11.5萬公斤,同比增3.54萬公斤,增44.4%。其中:雜交水稻5.43萬公斤,同比增0.86萬公斤,增18.8%,推廣種植2.2萬畝,實現產量748萬公斤;雜交玉米6.*萬公斤,同比增2.68萬公斤,增79.42%,推廣種植3.05萬畝,實現產量672萬公斤。

2、全年培育引進魚苗投放118萬尾,完成計劃投放155萬尾的76.1%;實施稻田養魚1509畝,其中實施稻田養魚科技示范工程400畝,實現魚產量75.2噸,同比增6.8噸,增9.9%。

(五)大力推廣機耕機耙,提高耕地質量

全縣拖拉機擁有量826輛,配套農機具483部;農副產品加工機械4426臺,小型雙輪耕整機362臺;中型聯合收割機3臺,排灌機78臺。全年在村推廣機耕機耙面積10360畝,通過機耕機耙,加深了耕作層,有利于保水保肥,減少勞動力投入每畝60元,增加單產20公斤;在縣內示范性的推廣機械作業收割水稻70畝,跨外縣(地州)作業收割水稻4700畝。

(六)強化病蟲草鼠害防治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工作方針,針對我縣高溫高濕氣候集中,容易給農作物造成嚴重危害的特點,加強了對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玉米螟蟲、粘蟲等防治工作,努力把病害和疫病控制在萌芽狀態,把損失降到最低。由于所采取的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得力有效,年內沒有大的作物病蟲害發生,確保了農民增產增收。全年發生病蟲草鼠害面積19.34萬畝(鼠害9.5萬畝、草害3.12萬畝,病蟲害6.72萬畝),累計防治農作物病蟲草鼠害33.38萬畝次(鼠害20萬畝次、草害5.77萬畝次,病蟲害7.61萬畝次),挽回糧食損失361.1萬公斤。

(七)加強農業行政執法,保護農民合法權益

為確保農業生產資料質量,維護農民利益,促進生產發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以及《農藥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依法開展各項執法工作。一是以種子、農藥、農用物質和禁用農藥為重點開展行政執法,確保經營商不經營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維護了農民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二是依據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要求,配合司法部門妥善處理了村石干散組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涉及面積156畝;根據《漁業法》、《省實施〈漁業法〉辦法》、《族自治縣漁業資源保護暫行規定》及《關于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報告》的法律、法規,對漁業違法案件進行認真查處,為保護全縣的野生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四是為減少農機械事故發生,保障農業生產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全年我局農機人員深入鄉(鎮)35次,出動車輛68輛204人次,進村入有機戶301戶774人次,檢驗通知書629份,排查出安全隱患184條次,整改97條次,制訂整改方案87條次,召開安全生產會議8次1642人次,發放宣傳材料3510份,與鄉鎮簽訂農機安全生產責任狀7份,與有機戶簽訂安全責任書876份,完成拖拉機檢驗518輛。

五、取得的經驗

(一)領導重視,部門助農形成合力。縣委、政府始終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放在首位,把發展糧食生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證和基礎,年初組織召開了全縣農業工作會,及時下達各項農業生產指標及任務,明確了縣鄉兩級各自的職責。各涉農部門緊緊圍繞春耕備耕生產開展了一系列服務工作,為農業恢復生產,減少災害損失,推進春耕生產,營造了濃厚的助農扶農氛圍。農資部門著力抓好了物質備耕。總體來看,全年農資市場較為平穩,春耕秋種物質貯備充足。據統計,全年共調運銷售化肥2841噸(尿素1576噸、鈣鎂磷肥928噸、復和肥337噸)、調運農藥65噸、農膜7.6噸,除尿素供應略緊張外,其余的供應平穩。物價部門加強了農資價格調控。全縣農資價格基本上控制在省物價局規定的最高限價范圍之內。縣財政局加強政策備耕,多層次宣傳中央關于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等支農惠農政策,及時發放農資綜合補貼和種糧補貼,全年通過“一折通”發放農資綜合補貼680.5869萬元(畝補助36.95元)、發放種糧補貼240.15萬元(早稻補助2.6萬元、中稻補助179.25萬元、玉米補助58.3萬元)、農機購機補貼20萬元,最大限度從政策層面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各部門及時有效的開展工作,為全面完成全年農業生產任務,奠定了基礎。

(二)創新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1、狠抓機關效能建設、強化服務意識。一是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為契機,在全局范圍內廣泛開展了“農業發展我發展”的主題教育,進一步轉變了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觀念,拓展了發展思路,理清了農業農村工作重點,切實增強了干部職工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效率意識和奉獻意識;二是切實加強機關和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推進依法行政、促進廉潔從政、提高行政效率。扎實開展黨員干部大下訪、大接訪活動,同時以興邊富民送溫暖活動為載體,指導掛鉤點曼亨村兩委班子搞好基層黨組織建設,確實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用實際行動在群眾中樹立威信,凝聚人心;三是以四項制度實施為契機,在全局范圍內開展了“四查四看”活動。一查廉潔自律,看有無吃、拿、卡、要等現象,解決以權謀私問題。二查文明服務,看有無冷、硬、橫、推等現象,解決服務意識不強的問題;三查工作作風,看有無工作浮漂、懶惰現象,解決脫離群眾的問題;四查組織紀律觀念,看是否有違規違紀現象,解決集體觀念淡化的問題。這項活動的開展,不僅找準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又在廣大干部職工中樹立起“權力”就是“責任”,“效率”就是“服務”的觀念;四是政務公開工作全面鋪開,確保了行政權力運行公開、單位辦事公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自覺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辦事程序繁瑣、辦事推諉拖沓、只承諾不兌現的現象得到了根本消除,樹立了農業新形象。

2、強化信息服務。以農業信息網、“數字鄉村”工程建設為陣地,及時全縣農業生產情況、病蟲災防治措施、防災抗災措施以及農產品供求信息等,上傳下達國家的各項支農、扶農、惠農政策,幫助農民努力發展生產。

(三)建立健全目標管理責任制。與各鄉(鎮)人民政府簽訂《農田地建設目標管理責任書》、《農業良種推廣目標管理責任合同書》等農業生產和科技推廣目標責任狀,使之獎懲分明,責任明確,確保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業生產順利進行。

(四)持之以恒地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中(低)產田地改造,高穩產農田地建設為中心,實施測土配方,培肥地力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同時把改造牲畜廄舍,實行圈養,積送農肥與農田地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

(五)適時轉變農業增長方式。良種良法相配套,全方位推廣、多層次普及農業科技,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技能和農業綜合生產力水平,興樣板、建示范,引導農民改變落后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六)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按照圍繞增收調結構,調整結構促增收的發展思路,本著"山區、半山區調特,河谷地帶調優"的原則,立足資源、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培養后續產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七)樹立抗災、減災就是增收的觀念。干旱、洪澇及各種重大自然災害給我縣的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為把損失降到最低,我局制訂出臺了《佤族自治縣農業局防洪抗汛應急預案》、《縣農作物病蟲草鼠害防治預案》、《族自治縣農業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強化了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的監測、監控和綜合防治措施,降低病害造成的損失,確保農業健康持續發展。

(八)落實黨的惠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一是協同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國家對種糧農民實施的各種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等資金落實到位、兌現到戶。據初步統計,共落實補貼資金940.7369萬元;二是按時、按要求認真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收到人大建議1件,完成1件;收到政協提案1件,完成1件;其它的如黨委查辦通知、信息上均按要求按時完成;三是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了農民負擔檢查工作,對發現的苗頭性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了糾正,鞏固了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從源頭上減輕了農民負擔。

六、存在的問題

(一)農資價格持續上漲,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政府給農民的各項補貼,增加了種糧成本。

(二)受9•27洪災及秋季連陰雨天氣造成全縣糧食作物受災損失慘重,受災農民吃糧存在著一定困難。

(三)農民增收難度大。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業科技創新和支撐能力不足、農業龍頭企業少、帶動力弱,農業產業鏈條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產品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價格不穩等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農民持續增收的渠道窄。

(四)農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脆弱,靠天吃飯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

(五)農民貧困程度深,科學文化素質低,良種和農業科技推廣難度大,農業生產力水平仍然處于低水平狀態,農業生產任務十分艱巨。

(六)農田地建設的難度加大。因受本縣財政和項目限制,農田地建設特別是高穩產農田地建設步履艱難。

(七)農業系統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八)服務“三農”的理念、模式、方法有待于進一步創新,服務的效率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鄯善县| 乌拉特后旗| 连南| 丹凤县| 社旗县| 德安县| 太保市| 平泉县| 门头沟区| 乌审旗| 唐海县| 玉田县| 富源县| 合山市| 洪湖市| 婺源县| 平湖市| 高清| 波密县| 三台县| 遂平县| 沂南县| 大石桥市| 宿松县| 利津县| 波密县| 饶阳县| 宝丰县| 永登县| 阳城县| 江陵县| 万宁市| 广灵县| 宁远县| 侯马市| 永州市| 大厂| 凭祥市| 库尔勒市| 孝昌县| 浑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