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稅局稅源監控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年來,全市國稅系統在省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下,以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南,圍繞年初工作目標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不斷強化稅收征收管理,克服了建材行業明顯滑坡、原材料價格上漲、外貿出口增速減緩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項稅收工作任務,實現了稅收收入的新突破。
一、以強化稅源管理為重點,努力實現稅收收入跨越式增長
組織收入工作一直是國稅系統的中心工作。在全局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過去五年我局共入庫稅款1489916萬元,年均增長19.07%,五年翻了近一翻。特別是20*年,全市共入庫407248萬元,首次突破40億元大關,完成計劃的1*.08%,比上年實績增收61103萬元,增長17.65%,增收額為歷年之最;GDP稅收負擔率為5.92%,比上年同期略增0.06個百分點;其中市本級共入庫187589萬元,完成計劃的106.99%,比上年實績增收10090萬元,增長20.14%,GDP稅收負擔率為5.68%,比上年同期略增0.17個百分點,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一)擴展重點稅源監控的范圍和深度。20*年,我局積極嘗試以稅負率控管重點稅源企業,根據總局公布的全國行業平均稅負,對全市共45戶稅負偏低重點企業進行逐戶分析或納稅評估。每月按時向市委、市府報送《*市重點工業骨干企業國稅情況表》,新增銷售收入、應征兩稅、退稅數等項目,確保數據的完整性。今年納入全市監控的企業達100戶,同比增加17戶;實際監控企業達346戶,同比增加52戶。根據總局盡快實現由重點稅源監控向整體稅源監控過渡的要求,今年全市總局監控企業達到85戶,同比增加15戶;全市50萬元以上企業都納入了省局監控范圍。
(二)積極探索稅收經濟聯動分析新路子。加強與市統計局、市人民銀行、市經委、市財政局和地稅局等橫向部門的定期溝通與聯系;每月召開一次收入分析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財政、國稅、地稅分析聯席會議。積極探索符合本單位稅源情況的收入預測模型,以數理分析代替僅憑經驗的預測。加強對重要時點收入的掌控,多次會同收入起伏大或收入任務嚴峻的單位一起跑企業調研,從經濟稅收角度逐個行業、逐個企業地分析統計指標與稅收指標的差異,查找增收的突破點。進一步完善每月稅收分析建檔工作,以當期經濟稅源為參照基礎,查找影響經濟指標與稅收不同步的因素,并測算影響與經濟不同步的稅收額度。
(三)認真做好欠稅清理工作。全市各單位繼續嚴格落實欠稅公告制度,每月對走逃、失蹤及非正常戶欠稅企業進行公告,每季按公告范圍對企業、單位欠稅戶進行公告;每半年對個體工商戶、其他個人欠稅進行公告。擴大重點欠稅大戶監控范圍,將原來的300萬元擴展到100萬元,全市重點欠稅大戶自年初的14戶增加到29戶。及時核銷死欠,全市共核銷39戶次,稅額5842萬元。全市全年欠稅余額壓縮至21600萬元,壓縮率為19.59%;其中市本級欠稅余額壓縮至8801萬元,壓縮率為13.59%。
二、以強化規范執法意識為目標,實現稅收環境和諧公正
五年來,全市各級國稅機關始終把規范執法置于靈魂和基石地位,強化對執法行為的內部監督,大力規范整頓市場稅收秩序,切實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逐步建立公平、公正的稅收環境。2001年以來,全市共受理稅務行政復議案件15起,已審結15起,結案率100%;對有關人員進行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123人次,落實率100%。五年來,全市稽查部門充分發揮了稽查職能,共檢查企業4951戶次,其中有問題戶3264戶,結案3257戶;查補稅款、罰款、沒收非法所得和滯納金共計19582.62萬元。
20*年,我局繼續從強化干部依法行政意識入手,按照職責法定、程序適當的現代行政理念,著力構建長效管理機制,努力形成依法治稅的社會合力。
(一)切實強化內部執法監督。認真組織開展稅務稽查案件、稅收優惠政策執行、發票發售和稅前列支審批等情況的稅收執法檢查。制定了《*市國稅系統稅務稽查案件復查辦法(試行)》,認真組織實施稅務稽查案件復查工作。全市共復查稽查案件96件,已查結75件,發現有問題的案件25件,并已交稽查局進行了糾正。同時,我局嚴格進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全市國稅系統全年共追究執法過錯責任19人次,經濟懲戒19人次,共計6450元。
(二)積極開展各類清理檢查工作。根據省局安排,我局對全市的企業庫存商品和下腳料銷售稅收情況進行了全面清理核查,對150戶企業進行重點核查,共計核增銷售收入2693萬元,查補增值稅稅額454.54萬元。11月,編制《出口企業進項稅額分析表》、《出口企業生產能力分析表》、《出口生產企業稅負率分析表》、《生產企業出口視同自產產品辦理免、抵、退稅申請審批表》、《*市出口商出口貨物情況調查分析表》,對全市20*年度出口額大、當年度出口增幅比例高、新辦的、稅負異常的等114戶出口商進行調查分析,同時建立對出口商業務員的備案管理辦法,進一步防范和打擊借權、掛靠、四自三不見、買單業務等違規退稅和騙稅行為。
(三)認真開展增值稅納稅評估和所得稅匯算清繳。將案頭分析和必要的下戶調查或核實相結合,重點開展了成品油零售單位專項評估、廢舊物資經營企業及農副產品收購發票使用量較大企業專項評估,水泥及酒類生產企業專項評估,申報異常企業專項評估等。全市全年共評估企業2368戶,其中正常戶1516戶,共查補增值稅38*.79萬元,滯納金141.56萬元。
開展內資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重點檢查特別對連續二年虧損企業和零負申報企業檢查,共計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7837萬元,檢查面達到50%;開展外資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共入庫企業所得稅137萬元,匯繳面達100%。
(四)充分發揮稽查以查促管職能。今年全市共查處涉稅案件543件,立案325件,已結案334件,查補稅款、滯納金、罰款等各項收入合計3031.7萬元,入庫2913.9萬元,移送公安28件,應處罰率為55.9%;其中市本級查處案件268件,立案195件,結案189件,查補稅款、滯納金、罰款等各項收入合計1996.3萬元,入庫2002.3萬元,移送公安9件;被列入20*年度全國十大稅務案件第二位長興1.09稅案也已順利結案,共有11人被判刑,為國家挽回損失及罰款共計1.954億元。
20*年,全市開展了水泥生產企業稅收專項檢查、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及用廢企業稅收專項檢查、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專項檢查、20*年底有期末留抵稅額企業稅收專項檢查、企業所得稅100%匯總繳納就地監管的金融和保險企業稅收專項檢查以及連續虧損兩年以上外商投資企業稅收專項檢查。其中水泥生產企業稅收專項檢查查補稅款、罰款、滯納金合計493.9萬元,20*年底有期末留抵稅額企業稅收專項檢查共查補稅款、罰款、滯納金合計586.4萬元,企業所得稅100%匯總繳納就地監管的金融和保險企業稅收專項檢查共共查補稅款、罰款、滯納金合計128.19萬元,連續虧損兩年以上外商投資企業稅收專項檢查共查補稅款、罰款、滯納金合計123.34萬元,有力地促進了我市稅收秩序的好轉,凈化了稅收環境。
(五)認真開展納稅信用評定工作。20*年,國地稅首次聯合開展納稅信用等級評定工作,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共評出20*年度A級納稅信用企業162戶、AA級納稅信用企業36戶,初評20*年度AAA級納稅信用企業67家、D類等級企業28戶。
三、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契機,努力實現稅收管理精細化
五年來,我局依托計算機網絡實行多元化申報,實現了以市、縣為單位集中征收的新征管格局,全市稅收征管機構從43個減至3個縣局和3個分局,設置了5個辦稅服務廳,如期順利完成了省局下達的稅收征管改革任務。征管基礎進一步夯實。全市基本形成以增值稅為重點的以票管稅、網絡比對、稅源監控、綜合管理的流轉稅工作格局,實現了一般納稅人防偽稅控全覆蓋,實行了網上申報、專用發票網上認證的一窗式服務,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2001年的6034戶增加到了20*年的9555戶;所得稅征管戶數不斷增加,從2002到今,全市內資新設登記企業已達4679戶,外資企業達1130戶,其中企業所得稅實現了大幅度增長,其占國稅收入的比重從2001年的1.4%增加到20*年的5.8%。五年來,我局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先后開發運用了個體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和普通發票稅控管理系統,實現了陽光定稅;稅收征管質量得到了穩步提升,至20*年底,全市登記率、申報率、入庫分別達到99.85%、99.7%、99.85%,欠稅增減率下降了18%,滯納金加收率按戶次和按金額考核都達到了100%,處罰率平均達到了59.26%。20*年,根據總局和省局的要求,初步建立了稅收管理員制度,使稅收征管工作朝著科學化、精細化的方向又邁近了一步。
20*年,我局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征管基礎管理,建立健全各項征管制度。全市平均登記率達到100%,平均申報率達到99.9%,平均入庫率達到99.94%,在省局的征管質量考核通報中,市本級每次都名列前茅。
(一)加強稅務登記戶籍管理。及時落實新征管法,進一步完善與工商部門的信息傳遞制度,每月定時將全市的工商登記信息導入監控系統,與稅務登記信息比對后自動生成監控任務,由管理員督促納稅人及時辦證,稅務登記戶數呈穩定增長的態勢。全市現有開業登記戶數為45502戶,比年初增加5319戶,增長12.9%。
(二)加強普通發票管理。進一步規范代開發票行為。從4月1日起,全市國稅部門統一使用計算機軟件系統為納稅人代開發票,并啟用新版《稅務機關代開統一發票》。開展全市范圍的統一收購發票清理和調查。取消不具備使用收購發票單位的用票資格,對用票量較大或使用量異常的,由有關分局及時跟蹤調查,防止利用收購發票偷逃稅款行為的發生。繼續抓好普通發票的換版工作。至20*年6月底,我市的舊版普通發票已繳銷完畢。尤其在省局新版機動車發票印制失誤后,我局利用最短的時間,與車管、印制以及省局等部門溝通,及時協調解決了機動車銷售發票的代碼問題。
(三)及時做好定額調整。以新興行業、贏利較好、定額基數較低的行業為重點,開展典型調查;依托個體稅收管理信息系統開展定額調整工作,整體調高幅度不低于上年度GDP增長幅度。全年調整戶數為13014戶,調整面達到50%,全市平均定額調高幅度達16.9%,調整后預計月增加申報稅款(含調整后仍不達起征點戶)76萬元。
(四)認真組織開展各類稅收調研。一是開展酒類消費稅調研,發現了諸如申報不足、錯用消費稅稅率、偷逃稅等納稅問題,在認識上為進一步加大酒類企業管理力度作了充足的準備。二是開展廢舊物資經營企業調研。我局干部多次深入企業車間,走訪兄弟單位,圓滿完成了廢舊物資經營企業清理整頓工作,未發生企業停產、停業現象。20*年11月至20*年3月省外投售大戶669戶,投售金額49674.22萬元,省內市外投售大戶568戶,投售金額37661.84萬元,市內投售大戶1154戶,投售金額23122.31萬元。三是開展食品加工行業增值稅調研。通過對行業生產經營規律、行業稅收管理現狀、行業稅收管理難點、偷逃稅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以及產品加工企業評估模型、方法及相關指標等的調研分析,結合生產企業的稅收管理特點,得出了食品加工行業的納稅評估指標,即產成品單位耗量控制法、以進測銷控制法、年度稅負預控辦法。四是組織增值稅其他抵扣憑證稽核比對審核檢查調研。通過對各單位開展審核檢查、操作流程、審核工作進展情況以及問題處理等有關內容的面對面交流、分析和總結,提出了要求管理員直接下企業、利用*國稅網站進行重點宣傳、利用網上申報系統進行提示、通過中介機構進行集中輔導等使企業減少發票錄入的錯誤的措施,建立了每月審核工作進度質量的通報制度;同時對修改或升級數據采集軟件、統一和規范其他抵扣憑證清單的填報內容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五)健全并完善稅收管理員制度。截至20*年6月底,全市稅收管理員已全面配備到位,共配備稅收管理員302名,占全市所有干部的39%,人均管理納稅戶149戶。從11月底開始,我局就稅收管理員制度落實后出現的薄弱環節和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調研,以求進一步健全稅收管理員考核體系,探索進一步加強稅源管理的有效方法,取得了很好的調研效果。
為了進一步完善對稅收管理員的后續管理,健全對稅收管理環節及稅收管理員稅收執法的管理監督,市局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市國稅系統稅收管理員執法責任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從7月份起建立了稅收管理員每月自評、基層管理單位檢查復核并按月上報《考核表》的管理制度。
(六)積極開展反避稅和涉外稅務審計工作。創新反避稅工作模式,對全市外商投資企業關聯業務往來和連續虧損企業進行調查,提高選戶的準確率。全市全年共完成審計戶數5戶,完成結案戶數5戶,共調增應納稅所得額627萬元,調增應征稅額119萬元,彌補以前年度虧損額169萬元;并繼續與一家外商獨資企業與其關聯公司業務往來交易行為簽訂了預約定價協議。尤其是對安吉一外資企業開展了歷時十個月的境外關聯交易轉讓定價調查,調整應納稅所得額4293397.42,補繳所得稅708410.54元,得到了省局的好評。
穩步推進20*年涉外稅務審計工作。全市共對78戶企業實施了涉外稅務審計,有問題的52戶,共計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970萬元,補繳所得稅328.65萬元,補繳增值稅60.98萬元,滯納金12.95萬元,合計402.58萬元。
(七)加強民政福利企業和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管理。制訂《20*年度民政福利企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管理考核辦法》,分靜態資料、動態管理及核實檢查等三方面進行考核。通過此《辦法》的貫徹落實,我市的民政福利企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稅收優惠工作走上了規范有序的軌道。
(八)加強一般納稅人零負申報管理。制訂《加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零負申報管理的辦法》,通過加強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零負申報成因的剖析,進一步加強對零負申報企業的后續管理。該項制度布置實施后,市本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零負申報率從7月份開始明顯下降,到年末降至18.16%(剔除政策因素如出口免抵退和廢舊物資免稅企業等正常因素后的零負申報率為11.85%),共補繳增值稅53萬元,滯納金0.66萬元。
(九)認真落實車輛稅收一條龍管理思路。對全市機動車生產、銷售企業開展了情況摸底,增加車購稅征收管理系統一條龍數據導入導出功能,每月對企業報送的《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清單》、統一發票領用存月報表》和開具的統一發票存根聯進行比對審核。20*年,全市共征收應稅車輛37282輛,其中汽車15012輛、摩托車22130輛、掛車49輛、農用運輸車91輛,共入庫車輛購置稅1.94億元,加收滯納金9.67萬元。
(十)提升信息化利用水平。一是綜合征管軟件&mdash&mdashCTAIS2.0成功上線。全市共對ctais1.*系統的40多類海量信息進行了全面整理,清除了大量垃圾數據并對殘損信息進行了集中補錄,實際共處理問題信息幾十萬條,有效提高了我市征管系統的數據質量,與省局并庫也獲得了一次性成功。同時及時完成了新接口的各項基礎設置,實現了個體系統與綜合軟件的對接,認真做好個體系統內新舊機構的數據轉換和缺失信息的補錄,確保了個體稅管理系統與綜合征管軟件信息的一致性。二是充分發揮征管信息分析監控系統的功能。全市積極利用該系統對稅種鑒定、納稅評估、舊版發票清理、工商登記信息比對、納稅人異常申報等工作實施監控管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全市全年通過監控系統提示已補做稅種登記戶達451戶,依托該系統篩選確定了172戶企業作為重點評估企業,經評估后共查補稅款170萬元,加收滯納金2萬元。三是網上申報平臺順利實現到省局的遷移。9月征期,全市共有17*8戶納稅人通過省局網上申報平臺完成網上申報,占全省首批試點應用單位總申報戶數的54.48%,總申報稅額達26088萬元。四是順利完成防偽稅控廢舊物資開票子系統和一機多票試點工作。截止12月底,我市58戶廢舊物資企業已開具發票11376份,發票金額達到63*5萬元;全市共有112戶企業進入防偽稅控一機多票系統,開具普通發票2238份,發票稅額1190萬元。
四、以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為已任,努力實現稅收服務高質量
我局始終把自身工作置于*經濟發展大局中來考量,立足于服務納稅人,不斷提高自身為*經濟發展服務的水平。五年來,我局為全市出口企業共辦理出口退稅4*820萬元,辦理其他各類退稅198498萬元。根據《浙江省國稅系統全程服務受理項目一覽表》,我局對各類涉稅項目進行了歸并,把納稅服務項目歸類整理為12大類102項,其中49項為即辦項目,限時辦理項目53項;20*又對稅收征管業務進行了重組,各辦稅服務廳統一設置一臺二窗,即全程服務臺、申報納稅窗口和發票窗口,共減少審批環節62個,減少納稅人報送資料160種。
20*年,我局以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稅收宣傳等為切入點,加大服務力度,進一步打造稅收服務的精細品牌。
(一)認真開展強化企業服務,優化投資環境專項活動。一是完善全程服務制度,初步建立起一次處理、共享使用的涉稅信息管理機制。去年全市各級全程服務臺共辦理涉稅事項28556件,辦結率達100%。二是實施國地稅聯合辦證。納稅人只需走一個窗口、提供一套資料、繳納一次費用,就能完成在稅務登記。三是全面檢查清理各項稅收政策落實及辦事審批情況,檢查是否存在亂收費、搭車收費問題,并在《*日報》公開我局的行政許可審批項目、收費項目和服務承諾。經疏理,我局決定取消了新辦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表和年度匯算清繳稅款退還審批表等兩項納稅人所得稅審批手續。
(二)認真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20*年,全市共辦理出口貨物退(免)稅156757萬元,其中市本級83323萬元,按時完成了省局下達的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有力地促進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全市實現增值稅免抵調庫46657萬元,其中市本級18323萬元。共辦理民政福利企業退稅156戶次17*5萬元,其中市本級63戶次7339萬元;辦理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退稅21戶次3211萬元,其中市本級9戶次1358萬元。審批完成12家銀行、信用社涉及182戶企業的呆帳損失金額38220萬元以及15戶企業的財產損失6711萬元。審批完成9戶內資企業所得稅減免事項,預計減免稅318萬元,其中6戶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企業預計減免稅281萬元。審批辦理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購買國產設備抵免所得稅企業53戶次,同意抵免國產設備金額7630萬元,其中市本級18戶次,同意抵免國產設備金額3384萬元;審批辦理內資企業購買國產設備抵免所得稅企業6戶次,同意抵免國產設備金額12780萬元。全市共認定未達起征點個體工商戶16330戶,月減免稅款約185萬元。
(三)積極拓展網絡、短信平臺服務內涵。我局在3月初組織了全市納稅服務質量網上調查,就全市國稅系統各部門的服務設施、服務態度、服務內容、辦事效率等12個方面,以不記名方式征求納稅人的意見。開通稅務短信平臺,提供答難釋疑、自動提醒、辦稅通知、結果查詢等功能,進一步強化即時服務的能力,豐富稅收宣傳形式。此外,我局還構建一戶通網上扣款自助平臺,并順利實現與省局清算中心的對接。從12月1日起,市本級首批35戶企業已正式進入該系統。這部分納稅人在網上就可以自由選擇扣款銀行、扣款帳戶,無須再到國稅大廳,即可完成申報、納稅的全過程。
(四)認真開展有特色的稅收宣傳活動。稅收宣傳月期間,市局圍繞依法誠信納稅,共建小康社會的主題,在全市范圍內組織了人文國稅·和諧社會攝影大賽,共收到了來自系統內外的攝影作品153幅,進一步提高了國稅部門的社會關注度。我局還與市地稅局合作,組織了依法誠信納稅稅企座談會。全市工業、商業、房地產等行業的16家稅源大戶老總及市人大、政協、經委等部門的相關領導應邀參加了座談。座談會向全市納稅人發出三點倡議,一是不斷強化誠信意識,及時足額申報納稅;二是積極推動會計誠信建設,如實提供會計資料;三是積極協稅護稅,做誠實守信的經營者和納稅人。
五、以完善制度建設為重點,努力實現稅收隊伍優質平安
萬事以人為本,一支優質精干稅收干部隊伍是實現稅收工作蒸蒸日上的基礎。十五期間,我局共有8200余人次參加了各類培訓,大專以上學歷占干部總數的比例從2001年的36%上升到20*年底的90%,研究生學歷干部由2001年的2人增至目前的30人;同時建立健全了《任職年齡界限管理制度》、《市本級股級干部聘任制實施辦法》、《干部(職工)療、休養暫行辦法》、《*市國家稅務局干部輪崗交流辦法》、《市局機關網上考勤辦法》、《干部教育培訓管理暫行辦法》管理制度等,干部輪崗交流達3200余人次,干部隊伍面貌煥然一新。黨風廉政建設也取得不錯的成績。五年來,全市共開展了樹形象、創業績、促發展主題教育活動、效能建設、學習型機關建設等各類主題活動;共聘請了特邀監察員230人次,市局領導班子成員與各單位一把手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103份,全市國稅系統各級共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497份。據統計,十五期間,全市共有41名副科級以上干部在全體干部大會上進行述職述廉;全市國稅系統干部職工共上交禮金、禮卡折合人民幣448113元,共有666人次報告了購房、購車、裝修住房、婚喪嫁娶等重大事項。
20*年,我局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干部隊伍管理,也取得了較好成效。南潯分局曹玉龍同志被評為全國稅務系統先進個人;趙雪方等10名同志被評為全省國稅系統優秀稅務工作者;市局機關、稽查局、吳興分局、南潯分局、德清縣局計劃征收科、長興縣局、安吉縣局等6家單位被評為20*年度省國稅系統文明單位;市局、南潯分局、德清縣局、長興縣局辦稅服務廳等4家單位被評為20*年度省級青年文明號;吳興分局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市局機關和直屬分局順利通過市級文明單位屆中復評。直屬分局、吳興分局和南潯分局黨支部被評為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一)穩步推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我局的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分學習動員、分析評議和整改提高三個階段,歷時近半年時間,被省委先進性教育活動督導組定為在*的唯一聯系點,受到了熱情關注和高度評價。半年里,我們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各項規定動作,建立了考勤簽到制度、補課制度、筆記本檢查制度,全體黨員都參加集中學習40小時以上,都寫了學習體會、黨性分析材料和整改措施,學習對象覆蓋面和參學率均達到100%。我們還精心設計并組織了富有國稅特色的自選動作,先后開展了全市國稅系統第八屆十佳優秀公務員巡回演講、百名黨員干部下企業等活動,把十佳優秀公務員的先進事跡精編成冊,在本級進出口稅收管理處、計劃征收處、直屬分局、吳興分局、南潯分局等五個單位的窗口部門設立了共產黨員先鋒崗,形成了堅定理想信念,熱誠納稅服務,愛崗敬業奉獻,精通稅收業務,為稅規范清廉,出色完成任務市國稅系統黨員先進性具體要求,取得了不錯的教育效果。在最后的群眾滿意度測評工作中,滿意率為100%。
活動中,市局領導班子成員率先垂范,親自深入基層和企業開展調研、聽取意見,歸納整理了政治學習、思想政治、工作作風、組織建設、經費管理、行政管理等6個方面共16條意見和建議,并研究部署了整改措施,制定了相應的長效機制。一是進一步完善學習制度,將學習內容由原來單一的政治理論學習調整為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工作經驗交流相結合,每季度開展一次業務交流;二是制定《干部培訓管理辦法》,切實落實《全市國稅系統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全市全年共舉辦了4期全員培訓班;三是制定《*市國家稅務局車輛使用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市局車輛采購、更新、使用、修理、油料等方面管理;四是進一步完善工作考核制度。改革和完善對分局的季度工作考核,增加對分局一線干部的考核獎金。五是修訂《*市國家稅務局談心談話制度》,進一步明確談心談話的對象、內容、時間等要求。
(二)進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擬定了《異地交流干部管理暫行辦法》,年初對三縣局3名副局長進行了異地交流任職。目前,三縣局有11名科級異地交流任職干部,其中領導班子成員7名,占總數的50%。市本級也有3名副科級干部、9名股級干部和3名一般干部進行了交流任職。
(三)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一是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年初,根據黨組成員工作分工,市局將黨風廉政建設作細化16個方面工成38項,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市局黨組成員與各單位一把手、各單位一把手與本單位中層干部共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108份。二是不斷完善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制定了《*市國家稅務局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工作計劃》,任務分解為5大類21項,落實到責任處室;構建了構建國稅系統職務犯罪預防工作體系,成立了由陳發榮局長任組長、市檢察院趙建國副檢察長任副組長的*市國稅系統職務犯罪預防工作指導協調小組,指導協調國稅系統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努力從源頭上治理腐敗。三是開展以清廉文明,平安國稅為主題的廉潔從政專題教育活動。先后組織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論文征集活動、*監獄現場警示教育活動、廉政警言征集活動、清廉文明、平安國稅演講比賽和書畫比賽等。此次專題教育活動共征集論文27篇,廉政警言113條、書畫作品53幅。此外,我局還在局域網上設立了《廉政之窗》專欄;定期選編廉政文章送給中層以上干部閱讀;不定期開展與所屬單位一把手和新任干部的談心談話活動,在重大節日利用短信平臺向干部發送廉政溫馨提醒。20*年,全市國稅系統共有121人次報告了購房、購車、裝修住房、婚喪嫁娶等重大事項,共上交禮金、禮卡合計人民幣121465.8元。
(四)大力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一是加強社區共建。今年,我局為鳳凰三社區安裝了空調一臺,送去了櫥柜、凳子等辦公用品,出資1100多元制作了宣傳櫥窗2個,資助貧困學生學費4000元。同時組織國稅干部為社區出黑板報,開展稅收宣傳。在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市局領導親自為社區黨員上了題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促進社區文明建設》的黨課,指導和共同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二是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年初從市局凝聚力工程資金中撥出12500元專項經費開展雙千萬結對幫扶工程,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和困難黨員;在慈善一日捐和送溫暖、獻愛心等活動中,我局干部共捐款119270元、捐獻衣物260余件。市局還從凝聚力工程中撥款21500元,對系統內15名遭遇家屬下崗、身患重大疾病、意外災害的干部職工進行了特殊困難補助。三是深化國稅文化建設。繼續完善文明學校七個分會建設,舉辦講座、婦女干部健身班、星牌比賽、拔河比賽、乒乓球比賽、書法攝影展、全市國稅系統羽毛球比賽、迎國慶大眾體育運動會等多項活動,進一步豐富干部職工的文化生活。組隊參加*市七一歌詠晚會,獲得團體三等獎;組隊參加市直機關第六屆運動會,獲得乒乓球比團體第一名和大會組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