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漁業局發展海洋資源開發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20*年全市海洋與漁業工作回顧
20*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緊緊圍繞“平安漁區”、“現代漁業”和“海洋經濟強市”建設三條主線,突出工作重點、注重基層調研、狠抓措施落實,圓滿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市海洋與漁業經濟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的態勢。全年海洋經濟總產值23.65億元,同比增長10%。全市水產品總產量12.15萬噸,同比減少2.59%,漁業總產值16.03億元,同比增長8.41%,其中工副業產值9.*億元,同比增長18.26%。全市海洋與漁業發展呈現出五大特點:
(一)海洋資源開發不斷升溫,海洋經濟發展邁出新步伐。
1、海洋經濟工作協調能力逐步加強。進一步加強對海洋經濟工作的領導,及時調整海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強化海經辦作用,明確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建立海洋經濟工作聯絡員、信息通報、海洋項目會商等制度,從制度上形成抓海洋經濟工作的合力。同時,加強與涉海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共識、促進合作。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牽頭制定了《*市海洋經濟發展規劃》與《關于加快發展海洋經濟的若干意見》,并由市委、市政府發文實施,為海洋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海洋產業逐步壯大。一是灘涂圍墾工程步伐加快。*二期、*圍涂工程進展順利,其中*二期工程概算投資3.1億元,累計完成投資額9130萬元;*圍涂工程概算投資1.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額9118萬元,城市工業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沿海農村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二是臨港工業發展形勢喜人。以華峰集團、瑞立集團等龍頭企業為依托的臨海工業產業帶逐步形成,并不斷向飛云江下游南岸拓展。高度重視船舶修造業的發展,對全市漁業船舶工業的發展情況進行調研,組團赴樂清市進行學習考察,并著手編制其發展規劃。三是濱海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昂I弦蝗沼巍薄⒑u觀光、海鮮樓閣等一批旅游項目相繼開發。編制完成《銅盤島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的選劃論證報告》,經溫州市政府同意報省政府審核。
3、海域管理逐步規范。加大《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強化民眾的海洋國土意識、海洋環境意識與海洋經濟意識。制定《海域使用管理示范縣(市)工作實施方案》,嚴格按法定程序對濱江三期防波堤等涉海工程進行海域使用審批,全年征收海域使用金26.67萬元。開展養殖用海普查登記工作,確定養殖用海面積23222畝,進一步完善養殖用海管理機制,著手編制《*市養殖用海管理暫行辦法》。全面啟動“9*”海洋專項工作,按期完成全市海域使用現狀調查資料的收集和錄入,不斷夯實海洋發展基礎。積極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建立海洋環境監測數據庫,擬建立海洋水文氣象觀測站,并進行選址考察,初步確定了北麂島為選址地點。
(二)漁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經濟運行質量得到新提升。
1、海洋捕撈業穩步發展。積極引導捕撈漁民開展漁船技術改造,引進先進節能、保鮮等設備,提高捕撈水平與效益,投入資金達250萬元,北幾、北龍各有2艘漁船引進節能設備,增效顯著。全面落實國家柴油價格補貼制度,共撥付補助資金4931.86萬元,大大減輕了漁民經濟負擔。通過項目帶動和政策促動,漁民轉產轉業持續推進,全年共拆解漁船5艘,下撥補助專項資金13.247萬元,培訓轉產轉業漁民50多人。全市海洋捕撈產量11.33萬噸,同比減少2.28%,海洋捕撈產值5.75億元,同比減少1.29%。
2、水產養殖業全面提升。加快全市圍塘改造步伐,完成省、溫州市分解給我市的圍塘改造任務1120畝,其中省級示范改造320畝,年作年修任務800畝。積極推廣養殖新模式新品種,圍塘貝類立體養殖模式進一步擴大,全市圍塘泥蛤立體養殖、青子立體養殖、文蛤立體養殖面積達5000多畝,比上年增加500多畝;圍塘彈涂魚養殖形成一定規模,面積達到1500多畝,比上年增加300多畝,稻田淡水彈涂魚養殖比上年增加100多畝;北麂網箱章魚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北龍投資60多萬元開展石斑魚圍灘養殖,長勢良好;新增養殖新品種2個,分別為丁鲅魚與美國大口胭脂魚。山區稻田養殖掀起新的熱潮,*、*、*、*等鄉鎮新發展稻田養殖1000多畝,其中高標準稻田養魚面積200多畝,為全年水產養殖業的一大亮點。在全市建立了浙江省休閑漁業、*市生態漁業、*市漁業苗種生產、*市稻田養殖、*市山區圍塘養殖等示范基地,并對4個省級無公害養殖基地同時進行立點示范,引導養民轉變養殖方式,推進規模化、健康化生態養殖。全市海水養殖產量5116噸,同比減少7.98%,淡水養殖產量3*2噸,同比減少4.51%;海水養殖產值9350萬元,同比減少7.52%,淡水養殖產值3400萬元,同比增長1.31%。
3、水產加工業有所突破。以獲得“中國水產品特色加工之鄉”稱號為動力,致力于做強做大水產加工業。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召開水產加工業座談會,市委書記葛益平參加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為我市水產加工業健康持續發展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成立水產品冷凍行業協會,編制了《關于加快發展*市水產品精深加工業的若干政策意見》(草案),全市水產加工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華盛水產加工廠投資5600萬元建造了全國第一艘海上移動水產加工船“華盛漁加1號”,于4月3日正式上水投入生產,該船引進日本先進水產品加工流水線3條,把水中捕獲的鮮活魚蝦,在海上直接加工成成品、出口創匯,不僅確保了海產品的鮮度與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而且減少了漁船返港銷售的中間環節、節省油耗,延長海上生產時間,為漁民增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此創新之舉得到農業部、省、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據統計,該船自投產以來,加工產量達400噸,創產值3000多萬元。全年全市水產品加工產量達7.*萬噸,同比增長9.4%,產值7.03億元,同比增長7.66%,其中出口創匯6050萬美元,同比增長25%。
4、休閑漁業取得新發展。充分挖掘漁區豐富的休閑、旅游資源,依托漁港、漁鄉、養殖園區、漁礁,大力發展休閑漁業。馬嶼石洋湖漁場累計投資200多萬元,通過改造道路、增加項目,形成了集垂釣、餐飲、水上活動為一體的休閑漁業好去處,成為溫州市上規模、上檔次的休閑漁業基地,并著手申報省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新增1家“海上一日游”休閑漁業公司,全市達到2家,擁有休閑漁船10多艘,屬于溫州市規模最大、檔次最高休閑漁業公司,已著手申報省級規范管理單位。全市從事休閑漁業的企業發展到20多家,從業人員500多人,年收入達2000萬元。休閑漁業已逐漸成為漁區、漁民增收的新亮點。
5、“三位一體”建設取得新成績。抽調局里12名經驗豐富、技術全面的同志深入農村,與全市各大水產養殖大戶(專業合作社)結對掛鉤,為他們出謀劃策,指導專業合作方法,實施選苗、生產、技術、銷售一條龍服務。全年新增漁業經濟合作社4家,分別為上望光隆漁業合作社、*稻田養魚合作社、*養殖合作社和營前氵祭門溪水產養殖合作社。全市漁業經濟合作社發展到10家,面積達3500多畝,聯系養民250多戶。
(三)依法行政工作不斷加強,海洋與漁業執法呈現新局面。
1、強化漁業安全生產管理。認真貫徹落實“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方針,進一步完善漁業安全責任網,與各漁業公司、水產站簽訂了漁業安全目標責任書,加大港口漁船安全檢查力度,繼續實施漁船安全動態分類管理制度。從源頭上加強管理,實行定期不定期船廠檢驗制度,嚴格追究船廠未批先建和使用舊材料修造漁船的違規行為。進一步完善防臺防汛預案,努力提高防臺防汛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全年共發生漁船安全生產等級事故9次,同比減少22%,死亡(失蹤)3人,同比減少33%,直接經濟損失25萬元,同比減少12%,安全生產態勢平穩,各項指標均低于溫州乃至全省沿海各兄弟縣(市、區)。
2、強化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全面開展“千場無公害,萬戶(船)信得過”活動,進一步健全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加大初級水產品檢測力度,完成上級下達的養殖青蟹、泥蛤、縊蟶35個批次,海捕蝦14個批次的抽樣檢測,檢查20個重點養殖場的生產記錄與漁藥使用記錄,對違規養殖場進行了整頓。邀請養殖專家開展安全用藥等健康養殖培訓2期。同時,加強水產品病害防治工作,制定《20*年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工作方案》,確定5個測報品種(青蟹、縊蟶、文蛤、泥蚶、草魚)與20個測報點,并對各測報點測報員的工作要求與測報工作考核制度作了明確規定。
3、加大海洋與漁業綜合執法力度。一是漁業執法不斷推進。積極探索海上漁業執法新模式,推出“整合資源、聯手辦案、海查陸處”制度,從5月10日開始,聯合市安監局、海警三大隊、海事處、港航分局、交通局、旅游局等單位,共抽調150多名執法人員,開展為期半年的海上安全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非法插茜作業,依法處理2名涉案人員,推動了我市*二期圍涂工程的進程。二是強化伏季休漁管理。嚴格執行“逐只落實、動態管理、全程監控”的管理方針,全市應休漁船661艘,全部進港休漁,繼續保持伏休“零違規”。三是加大海監執法力度。積極拓寬海洋監察的寬度與深度,重點對無證填海、違法用海等行為進行查處,全年共立案8起。
(四)發展支撐體系不斷完善,保障能力建設取得新進展。
1、標準漁港建設穩步推進。認真貫徹落實省、溫州市標準漁港建設會議精神,成立以蔣珍明市長為組長,發改、財政、交通、海洋與漁業等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市標準漁港建設領導小組,并在我局設立辦公室。編制完成《*市標準漁港建設規劃》,根據規劃確定,即將動工的北麂漁港工程總投資概算為9532萬元,港域面積135萬m2,有效錨泊面積12萬m2,可同時容納50-300HP的漁船242艘,工期四年,建成后將大大提高漁船安全生產保障能力。
2、海洋與漁業執法設施不斷完善。加快執法設施建設,投資118萬元購置一艘新型漁政執法艇,投資230萬元建造海洋與漁業執法船碼頭,海洋與漁業執法設施得到不斷完善,為加大海上執法力度,維護漁民合法權益,保障我市海洋與漁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3、漁業科技服務體系逐漸健全。加大漁業科技投入,積極引導水產加工企業與大??蒲性核M行科技聯姻,華盛、華忠等企業聘請日本、韓國以及港、澳、臺地區的水產加工專家,不斷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提高創匯能力。華盛、華忠、瞇眼、香海、頂味等5家水產加工企業被省科技廳命名為科技型企業。加大漁業科技攻關力度,引進雜交太陽鱸與澳洲龍蝦進行試養,長勢良好。加大科技服務力度,通過為全市養殖漁民贈送《科學養魚》雜志、發放《漁業科技簡報》、發送農民信箱信息、送科技下鄉、免費檢測水質等活動,豐富養民科學養殖知識,有效提高水產養殖技術和養殖效益。同時,加大漁業科技培訓力度,圍繞市委、市政府關于“十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的要求,我們在培訓中不斷調整內容,注重把培訓與實踐相結合,以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全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3期,參訓漁(養)民886人。
4、漁業互保展業順利。積極開展漁業互保政策動員、宣傳,提高廣大漁民漁業互助保險意識,進一步改善服務,全力拓展漁業互保覆蓋面,使全市漁船財產、漁民人身和醫療附加險的互保率分別達到13%、73%和72%。全年共辦理入保漁民2755人,漁船99艘,賠付金額82.92萬元。
(五)機關效能建設不斷推進,服務群眾意識有了新提高。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建立健全重大工程項目的監督考核機制。進一步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技能培訓,積極創建“學習型”機關,建立《局黨委中心組(擴大)兩周一學》制度,全力提高海洋與漁業隊伍的整體素質。圍繞漁區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機關干部聯村聯船聯戶工作制度》,深入基層調研,解決漁區實際困難。局主要領導親自到北麂鄉殼菜岙村蹲點調研,吃在漁家、住在漁家,并就漁民最關心的轉產轉業政策補助問題作了詳細的解答,對加快北麂社會主義新漁村建設、實現漁業增效漁民增收提出了相關建議與對策,受到了漁民的好評。選派3名優秀科技人員兼職定點到北麂、北龍、*等3個欠發達鄉,指導制定完善《農業(漁業)產業發展規劃》,實施科學興農(漁)戰略,解決產業發展中的一些技術問題,幫助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時,依法簡化許可程序,為廣大漁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個漏斗對內”的規費收繳方式,所有規費均由辦證中心統一收取。
一年來,全市海洋與漁業各項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不可忽視:一是環境污染加劇。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近海海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北幾、北龍大面積赤潮頻發,加之養殖自身污染,養殖產品死亡事件時有發生。二是海域管理難度加大。隨著土地要素的制約,海洋開發進程加快,各涉海產業用海矛盾突出,違法用?,F象屢禁不止,海域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難度加大。三是漁業發展空間進一步縮小。隨著中日、中韓漁業協定實施和日方、韓方對自己海域的管理日趨嚴格,船多海小的矛盾愈加突出;受*二期、*圍涂工程的影響,減少海水養殖面積近萬畝,養殖資源銳減,發展空間縮小。四是漁業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漁業從業人員安全意識不強,漁業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漁業基礎設施落后,避風港建設嚴重滯后,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任務仍然艱巨。五是漁業發展資金短缺。漁業專項資金在財政資金安排中所占比例嚴重偏低,與漁業占大農業的比重明顯失調,制約了漁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