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發展工業經濟管理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突出主體地位,做強工業經濟。
20*年工業經濟發展目標,要圍繞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要求,突出“結構調整,招商引資,技改投入,科技創新”四大重點,推進工業經濟既快又好地發展,為“十一五”開好局、起好步。
——突出抓結構調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立足企業自身做大做強,推進結構調整。全鎮要積極擴大不銹鋼標準件、五金機械等制造業。大力提升傳統紡織印染、服裝繡花業。鼓勵培育引進三元電
子等高新技術產業。全面做強建筑橋梁業,實施打造“建筑之鄉”工程。擴大先進制造業的比重,逐漸壓縮傳統紡織等行業的份額,力爭使非紡類經濟比重提高到50%以上,進一步提升經濟運行的質量
,使全鎮的工業經濟結構更趨合理。
——突出抓招商引資。堅持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發展經濟的“一號工程”來抓,增強優質服務,提高工作效率,力爭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成效。通過推進資源整合與企業集聚相結合,實現以外引外
,民外合作、民民合作齊頭并進,合作共贏。在企業現有的土地廠房基礎上吸納新的投資資金,提高土地投資密度。實行資源節約與盤活存量相結合,積極利用企業現有閑置土地廠房進行招商,盤活存
量資產。用足用活相關政策,鼓勵企業投資新建標準廠房,拓展招商空間,爭取新建標準廠房25萬平方米。完成合同外資800萬美元,到位400萬美元,合同內資1億元,到位1.5億元。
——突出抓技改投入。堅持以產業目錄為導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項目帶動為載體,實現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以集中孵化為突破,做到抓大扶小兩不誤。通過向省市爭取重點項目、向內
盤活存量、鼓勵零地技改和新建標準廠房等途徑,繼續鼓勵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增強企業發展后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確保完成工業性投入5億元,努力促進產業產品升級。
——突出抓科技創新。堅持以科技為第一生產力,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積極鼓勵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斷增加科技投入,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努力走出“從制造到創造”的路子。在積極鼓勵企業申報省市區三級科技創新項目的基礎上,爭取當年創省技術中心1家(三元技術中心),省高新技術企業1家(三元電子),省名牌產品1只(藍天鶴舞
),省級新產品稱號1個(Mesh導電網格布),實現企業專利多項。以三元控股集團、佳妮紡織為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的典型,引導企業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逐步推進循環經濟。
(二)提升產業層次,鞏固基礎農業。
——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強化高標準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快實施最后一期3000畝標準農田改造,加強對已建成的標準農田的管護。繼續加大對“一標
準一改造”的投入力度,建設標準河道,改造農村危橋,完成河岸綠化8000米,河道疏浚8萬方,砌石護岸3000米以上。注重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相結合,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打實農業生產的基礎。繼
續加強對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加強村級財務、建設工程項目的監管,促進村級經濟發展。
——進一步做精特色產業。蔬菜、花卉、畜牧、水產作為我鎮農業的四大特色產業,是我們實施產業提升的重中之重。按照綠色、安全、無公害要求和市場需求,繼續調優結構,提升發展層次,使
效益農業的比重提高到80%。以優質、高效為目標,調整優化內部種植結構,擴大出口加工基地建設,提高產品質量,推動蔬菜、花卉產業升級。在穩定生豬生產的同時,切實強化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
設,努力推進現代化畜禽養殖方式,改善畜產品質量。在保持現有水產養殖規模的同時,調整養殖品種結構,優化養殖模式,努力規避養殖風險。
——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抓住土地流轉的契機,加大流轉力度,擴大規模經營,優化產業結構。以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工作理念,著力培育和發展農業龍頭企業,真正實現農業增
效、農民增收。按照扶大扶強、爭創行業龍頭的要求,建立一批像八字橋醬菜廠、*東灣養殖公司等農產品生產基地。積極鼓勵和引導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通過組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綠色證書等
各類農民培訓,進一步增強農民的自我服務、自我規范、自我發展能力。
——進一步拓展農業發展空間。繼續大力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引進一批涉及研發、生產、加工、流通的農產品開發項目,逐步把我鎮傳統型產業和特色農產品,改造成為競爭優勢型產業
和品牌型產品。積極引導現有農業龍頭企業,到鎮外、區外建立更多的優質農產品原料基地,實現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鼓勵八字橋醬菜廠與*“景陽觀”合作,共同開發老字號醬菜,
拓展更大的市場空間,讓更多的農產品進超市、出國門,提高我鎮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三)構建發展平臺,做大三產規模
——堅持規劃先行。規劃是龍頭,是前提。“十一五”時期是*集鎮加快拓展建設的時期,我們正處在兩大平臺(*、臨江)、兩大副城(義蓬、瓜瀝)的支點上,兩大通道(九橋、十橋)擦
肩而過。以現有的城鎮總體規劃為基礎,細化城鎮發展總體規劃的階段性建設項目;緊緊抓住土地利用規劃修編的契機,及時調整土地現狀的利用規劃;按照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優化工業發展布
局規劃;根據三產服務業發展規劃,新編其控制性詳規;按照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完善農民的建房規劃。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引導三產服務業有序、健康發展。
——強化政策引導。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聯動開發”的思路,繼續強化“經營城鎮”的理念,積極開展城鎮招商。鼓勵社會多元投入,建立城鎮建設中投入產出利益共享機制,拓展發展平
臺,加快開發步伐。繼續加大財政對城鎮的建設投入,使其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促進城鎮的開發和建設。
——抓準發展亮點。圍繞優化發展環境,加快人口和產業集聚,繼續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快紅十五線二期和鎮中路北伸工程,加快鎮南路建設,爭取年內主體全部完工,爭取一批聯村聯
網道路的建設。配合3.5萬伏電力線路的改造,繼續推進城鎮供水、供熱、排污等設施的配套建設。加大土地收儲力度,在文化路、鎮中路兩邊搞好50畝以上土地的收儲,積極鼓勵發展房產、商貿、金融
、物流等項目。加快已收儲的加油站和已農轉用近20畝土地的商貿房產“招拍掛”工作。擴建現有農貿市場,推動放心商店向農村延伸,挖掘三產服務業市場的潛能。
——注重規范管理。以建設新農村為載體,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落實“千村示范、萬村整治”方針,以潔、凈、美為要求,有序推進創建工作。按照規劃控制,政策引導,監督檢查,處罰并重的
原則,加強農民建房管理。以爭創浙江省衛生鎮為契機,加大環境衛生的整治力度,突破改廁工作,添置環衛設備,擴大垃圾收集范圍,完善垃圾收集、清理等有償機制,加強城鎮范圍內的污水處理,
擴建環衛所,進一步加強城管、環衛兩支隊伍建設,完善管理機制,切實提高管理水平。
(四)堅持執政為民,建設和諧社會
——千方百計抓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繼續完善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障制度,鞏固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全覆蓋成果,做好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的擴面工作。加強失地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優化
就業服務,拓寬就業渠道,重點解決勞動力結構性矛盾和困難人員就業問題;關心弱勢群體,完善困難戶最低生活保障和低保殘疾人生活補助。開展各種形式的扶貧幫困和送溫暖活動,保障貧困家庭子
女入學。關心和支持外來人員,積極創造條件,方便外來人員的生產、生活。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切實抓好各項救助制度的落實,努力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著力提升文教衛事業發展水平。繼續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打造*的教育品牌優勢。加快推進衛生事業的發展,進一步完善公
共衛生事業服務體系,有效防止重大傳染病,提高衛生執法監督能力,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服務質量,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爭創省級衛生鎮。切實加強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建設
,積極培育鎮村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濃厚文化氛圍。加強科普宣傳,反對封建迷信。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提高人民的身體素質。
——不斷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深入地開展*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活動,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干部群眾的頭腦。大力推進干部從政道德、鎮民文明禮儀
和未成年人理想信念等主題教育活動,加強科普宣傳,倡導科學精神,全面提升人的素質。繼續深化“雙建設、雙整治、雙提高”等創建活動,加大文明村、文明單位、文明行業和文明鎮民的創建力度
,扎實做好深化、細化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社會風尚,不斷提高文明創建水平。
(五)維護社會穩定,打造平安*。
以打造“平安*”為重任,以動態的理念、發展的思路和靈活的手段,進一步落實維護穩定的領導責任制,加強信息通報工作,及時排查分析情況,注重信訪與調解,正確處理和有效化解人民內
部矛盾糾紛,積極預防和妥然處置群體性事件,做到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繼續加強基層防控網絡建設,進一步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積極發揮派出所、巡防隊和村、廠治安隊伍的
作用,全面推進綜治工作整體水平。加強暫住人口管理服務,進一步完善外來人口多元化分層次管理模式,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堅決查禁“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提高
全民法制意識。加強對食品藥品安全、交通安全、生產安全的監管,加強防范、注重督查,遏制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加強宗教管理工作,堅持貫徹落實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提高宗教工作能力
,加強與信教群眾的溝通和聯系,保證宗教和睦、社會和諧。切實關心群眾生活,扎實做好“五保戶”集中供養工作,敬老院擴建工程竣工后,除特殊病人之外,力爭“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100%。
認真開展扶貧幫困活動,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
(六)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服務水平。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全鎮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真正把執政能力建設的成效體現到經濟發展、群眾富裕、社會和諧中去。
——堅持依法行政。認真執行鎮人民代表大會決議、決定,及時、主動地向鎮人大主席團報告工作,提請審議重大事項,自覺接受人民代表的評議和監督;認真辦理代表議案、建議和意見。進一步
提高辦理工作的滿意率和落實率。加強依法行政的規范化、程序化和公開化。進一步增強依法行政的自覺性,善于依法辦事、依法決策、依法處理問題,努力向“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責任政府”推進
。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健全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程序,開辟各種民主渠道,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推進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認真抓好“三項基本國策”教育,加強計生工作領導和
服務,繼續深化計劃生育“三大工程”,強化服務網絡建設,有序推進計劃生育工作。嚴格土地管理和環境保護工作。廣泛開展國防教育,搞好民兵預備役和征兵工作,完善優撫安置工作。支持工會、
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和社區(街道)工作,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加強老年人、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事業建設,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切實轉變作風。堅持執政為民,進一步加強政策法規、現代管理、業務技能知識的學習,提高執政能力。以效能建設為核心,提高干部的責任意識、全局意識、服務意識,進一步提高政府辦事
效率。要立足發展、切合實際、敢于負責、善于決策,緊緊圍繞政府中心工作,圍繞加快發展,做開拓創新的實踐者、落實決策的執行者、發展經濟的服務者。繼續倡導和發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樂
于奉獻的工作作風,進一步增強全局觀念,自覺維護政府形象,確保政令暢通,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七)關注民計民生,辦好八件實事。
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我們將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熱點、難點問題為目標,繼續為民辦好八件實事。
1、全面實施鎮*工程(*路東伸)。
2、繼續推進城鎮工業區塊水、電、汽、污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3、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推進河道砌石護岸、綠化河岸、危橋改造工程。
4、完成*初中操場建設和*二小加層擴班,*學年開始,免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
5、爭創浙江省衛生鎮。
6、加強公共衛生體系(中心、站)建設,做好傳關醫院遷建的前期工作,并對參加新農醫保人員實行二年一次的免費體檢。
7、完成敬老院擴建工程。
8、擴建*農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