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工業經濟繼續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鎮深入貫徹*屆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團結務實,負重奮進,全鎮的經濟和社會事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一)經濟發展再上臺階、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26億元,同比增長21.4%,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0.83億元,增長19.04%,完成財政收入9565萬元,其中稅收8225萬元,財政可用資金達到5999萬元。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區鎮街考評排位中上升三位。
——工業經濟繼續快速發展。一年來,在國家宏觀調控、市場要素緊缺的大背景下,我們緊緊圍繞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條主線,積極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做大做強,使工業經濟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全鎮實現工企業總產值58.02億元,增長19.78%。其中工業總產值40億元,增長21.29%;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4.4億元,增長32.48%;利潤1.72億元,增長15.94%;工業增加值6.8億元,增長18.79%;自營出口8125萬美元,增長15.25%。
規模企業優勢明顯。全鎮39家規模企業,完成工企業產值51.07億元,占全鎮160多家企業的88.01%。區百強企業浙江三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現工業產值14.06億元,完成入庫稅收7237萬元,為全鎮經濟挑了重擔,獲得了區委、區政府頒發的特別貢獻獎。*年,全鎮共有億元企業12家,納稅銷售超5000萬元的企業7家,分別比上年增加3家和2家。
技改投入成效顯著。通過向上積極爭取土地指標,對內盤活存量,全年工業用地仍達到230畝。26個技改擴建項目,總投入資金2.7億元。杭州炬日家具工業有限公司拆舊翻建,新增建筑面積8000余平方米,實現了零地技改。
招商引資有新突破。全鎮合同利用外資達到1254萬美元,增長135%,實際到位319萬美元,增長14%;合同利用內資達到5.7億元,增長344.93%,實際到位7336萬元,增長52.1%。當年新引進臺商獨資企業1家,中外合資企業3家,企業增資1家。投資5億元的不銹鋼五金標準件項目——浙江奧展實業有限公司,在浙江三元控股集團和鎮中村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落戶我鎮,這不僅是我鎮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也是全區當年引進的最大的內資項目。
科技創新成果顯著。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加強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合作,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浙江三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東華大學新簽技術服務合同,合作開發的高性能銅鎳復合尼龍導電布項目分別被列為杭州市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和蕭山區級科技計劃項目;浙江三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Mesh導電網格布和高性能銅鎳鍍層金屬化布均被列入省級新產品試制計劃項目,其中高性能銅鎳鍍層金屬化布通過省級新產品科學技術成果鑒定;杭州炬日家具工業有限公司的炬日牌金屬家具,杭州中信鋼構制造有限公司的技術開發中心,分別創區級名牌產品和區級技術中心;杭州愛華文具有限公司被列入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公司生產的新型圓規,獲得了國家專利。
企業管理有新提高。注重抓企業管理的深化,著力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杭州林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被省建設廳批準晉升為建筑二級資質企業,杭州長虹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晉升為路橋總承包二級資質企業。中小企業擔保服務公司全年累計擔保金額達到7386萬元,增強了擔保服務和規避風險的能力。企業勞動管理逐步正常化,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2%以上。安全消防工作得到應有重視,一年來基本無出現重大火災和其他安全事故。
——農業基礎優勢不斷穩固。堅持穩定糧食生產,積極鼓勵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努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鎮實現農業產值2.8億元,增長11.43%;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1333元,增長8.03%。全年完成糧食投售52萬公斤,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
農業投入不斷增加。投資594萬元,完成11000畝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315萬元,完成6854畝土地整理拼盤項目。投資220多萬元對近4000米河道實施砌石護岸工程建設。繼續抓好區、鎮兩級11條長40.3公里的河道長效管理,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基地建設有效推進。全鎮蔬菜、畜牧、水產、花卉苗木等四大特色產業占全鎮農業總產值的79%,比上年增長了7個百分點,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和生產效益。杭州江東金利漁業有限公司、杭州東灣養殖場分別獲得省、區級無公害基地。成功申報國家級綠色食品7只,新增“萬豐天綠”蔬菜等注冊商標三只。加大畜禽檢疫力度,防疫率達到100%,有效地維護了農產品市場安全。
合作組織開始興起。正式組建了杭州天綠鮮蔬菜專業合作社、*水產專業合作社。全年蔬菜生產落實訂單農戶917戶,訂單蔬菜基地達到7800多畝,收購農副產品1萬多噸。
信息服務加快升級。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三期,舉辦綠色證書培訓班兩期,發證280本。完成了17個村級信息服務點,推進“農民信箱”工程,已有122戶用戶注冊了農民信箱,開辟了服務三農的新途徑。
資產管理更加規范。村級財務得到有效清理,共收回處理村級白條抵現400筆,金額274.07萬元;收回處理應收帳款174筆,金額824.24萬元;清理應付款96筆,金額589.11萬元。對集體財產物資使用、資金拆借、票據管理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規范,16個村級工程建設項目,實行了統一的招投標。
在加快提升工業、農業的同時,積極發展三產服務業,組建工作班子,著手編制服務業發展規劃,做好土地收儲工作,推進當年的三產項目。全鎮實現三產增加值3.59億元,增長36.8%。
(二)基礎建設日趨加快,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行政村規模調整順利實施。按照“規模調大、結構調優、班子調好、實力調強”的原則和要求,村規模得到順利調整,全鎮行政村個數由20個調減到17個,3個新村工作運轉正常,為今后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奠定了基礎。順利完成了新一屆村委會和村經濟聯合社的換屆選舉。
——交通網絡日趨完善。高質量完成了紅十五線二期114戶農戶的拆遷安置工作,及時完成了鎮*北伸至紅十五線地下設施的埋放。高標準順利完成了八條總長20.59公里的康莊道路。投資173萬元,完成了偉老線、文化路、鎮*等主要道路的綠化、亮燈,工程全長6400余米,綠地面積16000平方米;。完成鎮南路(黎明-慶豐段)項目設計、評審和招投標等前期工作。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按照鞏固成果,穩步推進的要求,繼續加強農戶建房管理。嚴肅政策規定,規范審批程序,堅持“三到場”、“四統一”,嚴格建設標準,保證了新農村建設順利、穩步推進。全鎮已有420戶農戶入住了新農居點,對100余戶違章建筑進行處理,拆違面積達3200余平方米。永樂村創建成了農村示范村,幸福、鎮中兩個村完成了農村整治村的創建工作,梅東村被命名為杭州市級“園林綠化村”。
——集鎮建管更趨規范。集鎮范圍內新添置路燈106盞,垃圾箱、果殼桶55只,綠化面積5000余平方米。18200平方米的東景苑房產順利建成并成功開盤。堅持突擊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積極發揮社區、城管、土管、環衛各職能部門的作用,擴大“門前三包”責任制,規范市場秩序,推進了建設與管理的同步發展。*農貿市場全年的交易額達到4641萬元。
——八件實事進展順利。鎮十四屆人代會五次會議確定*年的八件實事,除了改建鎮屠宰場由于土地因素未完成外,其余均已順利實施。基礎建設工程的全面完成,進一步改善全鎮的交通環境、投資環境、人居環境,為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教育面貌有新改觀。實施1所初中、2所小學的新一輪教育布局以來,*初中、*一小成功創建為杭州市農村示范學校。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去年初中升學率95.2%,重點高中和普通高中上線246人。*二小有兩名學生在全國華羅庚數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初中、*一小的校園網被推薦為市優秀學校網站,中小學的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推進。
——文化衛生事業成績斐然。充分利用鎮文化中心這一主陣地,以演出、展覽、培訓為載體,組織多次專場文藝演出,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體娛樂活動。積極參加浙江省基層文化建設論壇以及區級小戲、小品、曲藝作品征文活動,多次獲得各種獎項。積極推進全鎮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健全鎮、村兩級服務網絡。投資45萬元為傳關醫院、梅西衛生院兩個服務中心添置了醫療設備,修建、新建了其門堂和慶豐社區衛生服務站。為5675名參加新農醫的60周歲以上老人作了一次免費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對慢性病人進行跟蹤服務。婦女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保健工作進一步加強。進一步加大了對環境衛生的整治力度,幸福、永樂兩個村被確定為改廁試點。投入52萬元,新增公廁4座,新建改建三格式戶廁1769座。落實環境衛生目標責任制,鞏固了杭州市級衛生鎮成果。
——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健全。實施并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鎮有12369戶,38383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6.02%,全年醫藥費報銷總金額達到216.17萬元,其中大病住院報銷170.72萬元,占78.98%,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為保障失地農民的切身利益,建立了征地農轉非人員養老保險制度,全鎮當年新辦理失地農民農轉非養老保險1053名。共培訓失地農民297人,使175名失業和征地農轉非人員實現再就業。全鎮已累計參加企業職工社會養老保險5308人,比上年新增176人,工傷保險在已參加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實現了全覆蓋。
——救濟、優撫力度加大。全鎮社會救濟和優撫總額達到237.34萬元,現有低保戶298戶576人,實行了動態管理,共發放低保金75.7萬元,比上年增加23.98萬元。對88戶特困戶、災害救助戶、特困生實行臨時救助,救助金額達13.94萬元;救助癌癥等特殊病人71人,救助金額達17.74萬元;鎮工會、民政等部門對350戶特困戶進行了年終照顧,慰問資金和物品達到17.67萬元,使困難群眾真正體會到了各級政府的關心。
——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繼續加大文明村、文明單位、文化村等創建力度,繼續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使全鎮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開展“讓文明新風進家庭”、創建“五好文明家庭”等一系列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共評選區、鎮級五好文明家庭847戶,“手拉手、一幫一”扶貧結對蔚然成風。計劃生育、土地管理、環境保護三項國策得到認真貫徹。計劃生育工作嚴格執行了“一法一條例”,嚴肅生育政策,強化流動人口管理,扎實開展宣傳教育和優質服務,有效推進村民自治和信息化工程建設,計劃生育符合率達到99.33%,其他各項指標均達到上級的考核要求。堅持從源頭抓起,抓好環境保護工作。繼續加強了土地管理工作。認真落實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切實做好宗教工作。廣播電視和統計、檔案、老齡、人民武裝等各條戰線積極履行各自職責,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四)民主法制日益深化,政府建設不斷加強。
——加強了民主法制建設。堅持向鎮人大主席團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切實加強與代表的溝通聯系,充分尊重人大對政府工作和政府班子成員的民主評議,積極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并開展了意見、建議辦理“回頭看”,促進了政府各項工作的落實,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11件、建議1件,辦復率達到100%。進一步深化完善了政務、村務公開制度。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努力提高處置能力。嚴格執行《兵役法》,圓滿完成22名冬季征兵任務。關心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和老齡關工等工作,積極發揮各條戰線的作用。
——加強了“平安*”的創建。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更是第一職責”的工作思路,把打造平安*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積極發揮鎮、村兩級治安隊伍作用,完善防范網絡。以*派出所、鎮信訪、治安、調解聯動中心為平臺,實行了“打、防、控、疏”的治安防控體系。加強消防安全工作,實施了基層ABC分類管理。加大執法管理力度,強化以食品安全為重點的“放心工程”建設。人民調解工作真正發揮了第一道防線作用,共排查各項矛盾糾紛二百多起,調處率達到98%,調處成功率達到100%,實現了無重大群體性事件和民轉刑案件,維護了社會穩定。
——加強了政府職能的轉變。注重實效。倡導說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態度,做到用誠信和努力來積極履行對百姓的承諾,千方百計保證實事工程的開工建設。重點改善交通、用水和辦學條件,實現了上次人代會提出的“從人民群眾受益最廣、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做起”的承諾。嚴格制度。堅持創新政府工作理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積極營造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工作氛圍,不斷激發村、廠單位和機關部門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規范運作。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嚴格規范操作,公開程序,接受監督。健全了政府投資的決策程序,進一步完善政府工程招投標工作,規范健全村級財務公開,建立了村級工程推行招投標制度,使政府工作更趨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