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我市教育系統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全面提升*教育綜合實力為主線,以創建“*教育強市”為綱,統攬全局工作,全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和廣大干部教職工團結奮斗,求實創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各級各類教育事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一)基礎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推動幼兒教育不斷改革和創新,適齡幼兒入園率達94.98%,學前教育低齡化逐步推進。對城區989所幼兒園進行了檢查和重新審核登記,建立了定期審核制度。提出了我市幼兒教育辦學體制、管理體制、收費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意見,進一步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研制《*市示范幼兒園標準》,推動了一批骨干幼兒園的建設。
繼續鞏固、提高義務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今年,我市又有3所中學、3所小學被評為省一級學校,14所中學、28所小學被評為市一級學校。三殘兒童入學率達到93.71%,進一步完善了跟蹤管理措施,建立了跨部門早期干預機制,并充分發揮*作為隨班就讀工作支持保障體系實驗區的作用。全市有近26萬流動人口適齡兒童、少年在各級各類學校就讀,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工作逐步加強。
普通高中教育進一步發展。今年,我市以實現“兩個60%”為目標,加快普通高中的發展,普通高中實際招生5.8萬人,比2003年增加近10.12%,占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55.01%,其中市一級以上學校招生3.42萬人,約占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的58.82%。創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學校在加快硬件建設的同時,努力在教育理念、辦學模式、學科管理、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今年的高考再創優異成績,全市考生上線率達89.94%,700分以上考生大幅增加,共有1400人,增幅為40.6%。一部分創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學校,如執信中學、廣雅中學等,高分段的考生持續、穩定增加,市六中今年有4名高考單科狀元,實現了該校歷史性的突破。廣雅中學、市第六中學承擔的新疆普通高中畢業班取得優異成績,首屆畢業生全部考上了大學,上本科院校分數線人數達98%。
(二)中等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的優勢凸現。加強了中等職業教育重點學校、重點實訓中心和重點專業的建設,使全市省級以上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達到42所,省級重點實訓中心有8個、重點專業有26個,中等職業教育優質學位突破55%。積極開展“一體化”、“模塊式”等課程改革,結合在省級重點學校全面試行學分制,大力推進分層教學,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積極實施緊缺人才培訓工程,培養技能型人才。市電子信息學校成為省軟件藍領專業試點學校,市交通運輸中專學校、市衛生學校被教育部職成司評定為緊缺人才培訓基地。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加強學校與企業合作,如市交通運輸中專學校與豐田汽車公司合作T-TEP項目等。今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6%。
(三)高等教育的辦學層次和實力不斷提升。市屬高校著力加強學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共評出市屬普通高校重點學科(A級)6個、(B級)13個,其中,*醫學院內科學(呼吸系病)被評為省重點學科,臨床醫學專業被確定為*高校名牌專業。*大學獲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醫學院診斷學課程及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的《玩具制圖與AutoCAD》獲?。ú浚┘壘氛n程,*大學和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共有3個專業被確定為教育部高職高專試點專業。*大學正全力做好申請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工作,有5000名學生已順利進入大學城新校園學習和生活。
(四)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市農業、勞動、教育、財政等部門積極配合,制訂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安排了專項經費。至10月,全市參加培訓的農民共4萬多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有3萬多人,實現轉移就業的有3.91萬人。在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中,農業中專學校和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我市還積極推動職教扶貧工作,從今年起,由市農業部門安排支農資金、市教育部門安排職業教育專項資金,每年各扶助200農村貧困生;從化市農業中專學校連續三年每年免學費招收約100名農村貧困生;同時,積極開展省內的對口教育扶貧工作,今年,*職業高中免學費招收了96名梅州市的貧困生,為扶助山區貧困學生接受職業教育作出了貢獻。
二、全面啟動創建教育強市工作,整體規劃*教育發展,提升*教育的綜合實力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規劃,大力推進創建教育強市工作。全面啟動創建教育強市工作,成立了“*市創建教育強市工作領導小組”。各區、縣級市和鎮政府及教育部門也同時建立了工作責任制,“創強”工作層層分解,確保落實。按照省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完成了《*市教育強市建設工程綱要》的草擬工作,確定了*年底申報“*教育強市”的目標,力爭到*年全市70%以上的區(縣級市)成為教育強區(縣級市)。為保證如期實現創建教育強市目標,要求*、*、*經濟技術開發區于*年,*經濟開發區、*區力爭*年、確保*年,*區力爭*年,*市、從化市于*年達到“*教育強區”的督導驗收標準,并要求*、*、*、*、*、*等教育強區要增創新優勢,堅持率先發展,發揮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二)加快教育強區(市)的建設,夯實教育發展基礎。正在創建強區、強鎮的地區,都在進一步加大投入、狠抓落實;已評為強區、強鎮的,也在制定“更強”、“更高”的措施。*申報教育強區的條件已基本成熟;*出臺了新的獎勵方案,大大激發了各鎮、校的“創強”積極性;*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調整中小學布局,加強“新區”學校建設,積極推進創建教育強區工作;*實施了“強區更強”戰略,并正式申報創建首批全國“區域教育發展特色示范區”。
(三)加強干部考核,全面落實“創強”的領導責任。今年4月,我市對*區、*、*、*區、從化市、*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七個區、縣級市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基礎教育工作實績進行了考核。被考核的區、縣級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認真自查,找出差距,分步整改。*區、*區、*市等制定了對鎮、街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基礎教育工作實績考核的指標體系;*、從化市建立了教育先進鎮和達標鎮的評選機制。這些做法都有效地促進鎮一級黨政領導依法履行教育職責。通過考核,整體推進了“創強”工作的開展,推動了教育綜合實力的提高,為加快教育強市建設步伐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狠抓薄弱環節,努力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撤銷了所有鎮教辦,在不占用教職工編制、不挪用基層教育經費的原則下,建立了鎮級教育委托中心,負責指導當地鎮街中小學教育工作;農村地區中小學的校長任命、教師調配、職稱評定等由區(縣級市)負責并得到進一步落實;積極推進在農村地區建立縣、鎮兩級教育結算體系,*區、*、*市已有46個鄉鎮成立了財務結算中心。加快教育強鎮建設,繼今年6月*石碁鎮順利通過“*教育強鎮”的督導驗收評估后,12月,*鐘村鎮、大石鎮也順利通過“*教育強鎮”的督導驗收。深入開展對農村教育發展的規劃目標、政策措施和財政保障機制的研究,形成了《*市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討論稿),擬修訂后以市政府名義印發,力爭在較短時間內,使我市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有較大提高,縮小與城區的差距。
三、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辦學效益
(一)老城區“用地特困學校”改造基本完成并順利通過市政府驗收。至10月底,老城區的96所“用地特困學校”中,除*滿族小學、*的市第100中學等少數學校外,其余90多所學校的改造已完成,增加學校用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辦學條件將得到較大改善,并順利通過了市政府的檢查驗收。
(二)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建設項目基本進入全面施工階段,部分項目已竣工并交付使用。加快建設2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已竣工并交付使用的校舍面積25.3萬平方米,已完成投資11.75億元,占總投資的50%。新建的5所示范性普通高中(新校區)已全部完成校園建設的總體規劃,除廣大附中(新校區)的用地待國家有關部門審批外,番禺中學(新校區)已建成交付使用,市一中、市二中、*中學(新校區)已進入建設工程的施工階段;擴建的19所示范性普通高中也完成了校園總體規劃的修訂,大部分單體設計已完成,市三中、培英中學(鶴洞校區)已完成了擴建任務,現已投入使用,其他學校都進入了全面施工階段,力爭明年基本完成2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建設。
(三)突出效益,調整學校布局結構。老城區結合“用地特困學?!钡母脑?,通過擴征、撤銷、合并、置換等措施,調整優化了中小學布局,促進了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目前,老城區的小學布局已基本按計劃完成調整工作,中學的布局調整還在實施中。深入開展中等職業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和辦學體制改革等問題的調研,為制定中等職業教育布局結構調整的相關政策提供了依據,市政府常務會議已通過我市中等職業教育調整與改革的方案?!?市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調整方案》已獲省政府批準,目前,我市正著手組建以??茖哟螢橹?、體現職業技術教育特色、滿足終生教育需要的*城市職業學院。
(四)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改善辦學條件。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大力推進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深化特殊教育的各項改革,積極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特殊教育學校改造。制定了重建市聾人學校和市盲人學校的方案,預計分別投資7286萬元和5805萬元,以異地新建的形式,爭取在*年前,把這兩所學校建成全國一流水平的特殊教育學校。為支持各區(縣級市)特殊教育學校的改擴建,今年從市本級教育費附加中安排了167萬元特殊教育專項經費用于改善特殊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各區、縣級市也積極采取各種形式進行特殊教育學校的改擴建,*、*、*、從化市的特殊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我市各有關部門還積極支持和督促各區(縣級市)做好特殊教育學校的規劃和改擴建工程,對農村地區特殊學校的改擴建工作給予政策上的傾斜,促進我市特殊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四、大力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促進中小學教學方式的變革
(一)*市教育科研網絡正成為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龍頭,成為重要的教育基礎設施。今年6月,市教科網試驗網一期工程通過驗收。目前,*、*、*、*、*、*區等6個區的教育信息中心作為二級節點已接入市教科網中心,市招考辦、市電教館、廣醫、執信中學、廣雅中學、*二中、*六中等局屬單位和學校也接入了市教科網中心。通過區二級節點接入市教科網的學校總數達到400多所,這使我市的校園網絡出口得到統一,校園信息網絡管理更加有序,信息更加安全。全市中學按新教學大綱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小學也有71.3%的學校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截止到2003年底,中小學(含民辦學校)的“生機比”為13.82:1。*遠程教育中心正籌備承擔“*八一網?!睋碥婍椖浚⒅铝⑦h程教育服務推向成人教育、社區教育等領域。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研究和實驗蔚然成風,促進了教學模式的轉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市確立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研究”重點課題,展開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研究,并在6所學校開展了實驗。目前,全市中小學共確立了1400多個信息技術教研課題,涌現出許多教改特色鮮明、教學效果良好的學校。市教研信息系統得到很好的應用,建設了各科目的教研專題網絡,初步構建了教研數字化平臺,提高了教研的效率和效果。
(三)農村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邁開了步伐。實施“*市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重點支持農村地區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使農村地區中小學“生機比”有了極大的改善,校園網及“校校通”工程建設有了較大進步,如*區建成校園網的學校由2001年的9所增加為74所,實現“校校通”的學校也由55所增加到216所;*市建設了89所中小學校的簡易校園網,并實現了與*市教育信息中心的VPN鏈接,初步構建了區域教育科研網。
(四)啟動“教育e時代”工程。為更好地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整合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各工程項目,我市啟動了“教育e時代”工程?!敖逃齟時代”工程通過統合全市教育信息技術力量和資源,為學生提供健康的教育網絡資源,開辟學習、交流、合作和游戲天地,吸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該工程的實施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均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五)積極建設教育管理信息化及電子政務。今年11月,我市順利通過了建設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應用示范區的整體驗收,教育部已授予我市及我市*“《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應用示范區”稱號,各區(縣級市)教育局都安裝了《標準》示范軟件的教委版,771所普通中小學校安裝了《標準》示范軟件。我市中等職業學校學分制管理軟件通過招標的形式成功確認了統一使用符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的軟件,為進一步推行學分制的提供了條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積極建設和應用教育電子政務系統,至12月,我局OA系統共處理公文98542件,公文辦結率達到92%,同時,我局與市政府內網實現了部分公文的電子化交換和電子公章簽蓋。今年的高考和中考,全市共有33個考場440個考室的巡考信號通過市教科網的線路進行了傳輸,獲得了良好的網絡遠程巡考效果;高考全面采用網上報名,中考也實現了全部科目的網上評卷。
五、扎實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一)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契機,在教育系統廣泛開展“講文明、懂禮儀、守秩序”教育活動,認真落實《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創建全國衛生城市的相關工作。開展以“立高尚師德,樹教育新風”為主題的師德教育。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組織編寫了《中小學生法制教育讀本》。大力開展禁毒宣傳教育,增強師生禁毒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并采取措施推動禁毒教育基地和禁毒教育示范學校的建設。廣泛開展“未成年人拒絕黑網吧”系列活動,發出《致全市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引導中小學生健康上網、文明上網,取得了教育實效,得到了文化部的肯定并向全國推廣。
青少年科普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國際、省、市各級各類比賽中,我市學生取得了優異成績。如市六中學崔融豐同學進行的《包埋光合細菌凈化觀賞魚養殖污水的研究》,在第55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中獲得二等獎;在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市共獲得競賽獎項一等獎20項、二等獎24項、三等獎10項;我市組織開展了中小學科技教育特色項目的評選活動,共評出廣雅中學“智能機器人”等48個特色項目。
(二)穩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進一步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試點帶動全市幼兒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的開展,積極探索具有*特色的幼兒教育內容和方法。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堅持理念先行、機制保障、教研推動、評價引路、典型指導,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師資培訓、實驗研究,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并形成指導意見,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啟動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確定了16所實驗樣本校,努力在課程開設、選課指導、教學管理、評價改革、校本教研、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配置、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注重加強課程改革和教科研工作,大力推進校本教研課題實踐研究,被推薦申報國家級校本教研制度建設基地。
進一步加強對基礎教育的質量監控。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開展以發展性教學評價為主題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活動,并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學生學業質量情況進行了調研,及時調整了有關做法。*完善了對非畢業班年級學科測試管理系統,提高了對非畢業班的教學質量監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穩妥推行中小學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我市對初中學位分配辦法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初中升高中英語口試順利實現人機對話,并進一步規范了高中擇校生的招生,確保招生考試的公平、公開、公正。根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有關要求,對實施新課程改革試驗的*明年初中畢業考試及普通高中招生的改革工作進行了深入探索。
(四)體育、衛生、藝術、國防教育和語言文字工作取得良好成績。積極配合*市亞申委做好2010年亞運會申辦工作,并組團參加省第八屆中學生運動會,獲得中學組團體總分第一、中職組團體總分第三的優異成績。全市共有926所學校的體育設施已向社會開放,占符合開放條件學校總數的97%。成功舉辦首屆中小學藝術團展演和“美在我身邊”*學校美術課堂習作展評現場大賽。選送市5中體育課參加中國“十城市”第學校體育教學觀摩研討會,獲得一等獎;組織參加世界兒童口腔健康教育繪畫競賽,獲得2個一等獎,1個獎勵獎;參加*第六屆少兒藝術花會暨CIOFF第三屆亞洲兒童民間藝術節,獲得9個金獎、4個銀獎;在省人民防空教育考核中,市6中代表我市參加并取得動作考評及綜合成績兩項第一名。進一步促進語言文字工作機制的完善,抓好各級各類學校、黨政機關、新聞媒體、公共服務行業的語言文字工作,成功舉辦了第七屆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
六、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體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一)教育投入繼續保持增長。今年,市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為254,546萬元,比去年增長了17,854萬元,同比增長7.5%;市本級財政教育投入占當年財政預算總支出計劃的比例為21.3%,超過了《*市教育經費投入與管理條例》所規定的比例要求。
(二)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建立了我市農村中小學正常運作的保障機制,制定了《*市核定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方案》,從*年起執行,該方案的實施將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在今年下撥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經費中,投入農村地區的經費共4,770萬元,占經費總額的63.7%,加強了農村地區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
(三)加大對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按“一費制”標準,繼續安排義務教育階段“持證”家庭學生免書雜費補助,市本級共安排經費369.59萬元,受惠學生共12542人,其中,小學生8330人,初中生4212人,同時,繼續安排省下達的農村困難家庭子女義務教育階段書雜費補助374.36萬元。制定了《*市扶助義務教育階段“持證”家庭寄宿學生生活補助方案》和《*市扶助義務教育階段特殊兒童免收書雜費的實施方案》,從*年秋季入學起執行。從*年起至2010年,每年在從化、*市分別招收100名貧困生,學生在校學習的2年期間,每年每生由市財政補助9,800元,用于學生學雜費、住宿費、書本資料費、生活費等費用;實習期間,學校免收學雜費、住宿費、實習實驗費和書本資料費等。
(四)著力解決市屬中小學教師崗位津貼問題。經市政府批準,在市屬中小學實行全員聘用制度后,調整教職員崗位津貼,從*年7月1日起實施。同時,我局制定了《*市屬中小學自有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學校把自有資金全額上繳財政專戶管理,由市財政按規定返撥給學校使用,學校在允許的范圍內發放教師獎酬金。此外,從今年7月起,對近年來經市政府批準移交各區、縣級市的中學和企業辦中小學,由市財政按學校移交的實際接收人數給予一定補助。
(五)加大教育支出結構的調整力度。按照我市教育發展規劃,突出教育建設重點,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今年,市本級重點安排了以下建設項目:安排了9,564萬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設,其中區、縣級市7,490萬元;在2003年安排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經費1,180萬元的基礎上,今年再安排區、縣級市補助經費967萬元;安排了創建重點職業教育實訓中心專項經費4,260萬元,比2003年增長了2,415萬元;安排了繼續教育經費933萬元,用于教師和中小學校長培訓、網絡遠程教育等項目;安排了8,120萬元用于*大學搬入大學城新校區的開課需要。
七、堅持辦學體制創新,擴大開放,增強辦學活力
(一)進一步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促進民辦教育的規范發展。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積極支持并促進民辦教育的規范發展。我局與市物價局、市財政局、市勞動局聯合制定了《關于規范我市民辦教育收費管理的通知》,明確界定了我市民辦學校的收費管理權限,進一步規范了我市民辦學校的收費行為;完成了《*市民辦學校財務會計管理規定》和《*市公辦學校用于舉辦民辦學校的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的草擬工作;與市民政局聯合制定了《*市民辦學校章程參考文本》,促進了我市民辦學校依章辦事,依法辦學。組織了全市1400多所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的年檢工作,對省教育廳下放的74所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進行了評估,并為評估合格的機構換發辦學許可證,辦理年檢手續。以市政府名義召開了“*民辦教育發展研討會”,促進了我市與各兄弟城市之間的交流,營造了民辦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進一步拓展教育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今年共接待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外國教育界組團來訪17批70余人次,接待香港、澳門中小學來訪11批100多人次。積極響應市政府與英國伯明翰締結友好合作關系的號召,為9所英國學校牽線搭橋,分別與我市7所中小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選送了我市16名中小學骨干校長赴美國進行為期2個月的培訓,選派了中、小學各20名英語骨干教師赴新西蘭參加為期12周的培訓。市幼兒師范學校在省僑辦等部門的大力扶持下,積極開展華文教育,今年9月,正式招收29名印尼學生進行為期1年的培訓。
(三)進一步加快企業辦學校體制改革工作步伐。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體制改革的要求,今年我市加快了企業辦學體制改革步伐,完成了中央企業分離辦中小學的試點——石化中小學的移交和*港集團及境內鐵路辦中小學的移交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我市國企辦中小學移交地方政府的政策。
八、積極推進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建設高素質教育人才隊伍
(一)做好各項人事管理工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做好教師調配和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設和中小學校的改革發展配備高素質的教師。取消對*生源師范類畢業生跨行業就業的限制,拓寬師范類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認真評選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全市共有3人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8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被評為南粵杰出教師,71人被評為南粵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9人被評為南粵優秀山區教師,1400人被評為*市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計生工作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獲“2001—2003年度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二)加強教師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市級教師培訓機構共開設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面授課程近400門,其中,45%為新課程,共有15309人次參加了培訓。通過自行制作和引進,建設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絡課程82門,超過6000人參加了網絡課程的學習,目前,新一期網絡課程68門正在接受教師選修,選課人數近7千人,我市中小學教師網絡遠程教育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充分肯定。此外,今年我市有4200名高一教師參加了我市組織的高中新課程師資培訓;有400名學科教師參加了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完成了57名廣西百色市中小學校長、教師的培訓任務。
(三)全面啟動中小學試行人員聘用制度工作。按照“精簡、高效、規范、合理、優化”的原則,我局協助市編辦重新核定了各區、縣級市所屬中小學和市屬13所中小學、3所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職工編制。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決定在全市中小學試行人員聘用制度,為指導學校開展這項工作,我局形成了工作方案并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與市人事局、市財政局共同擬定了《*市屬中小學教職員崗位津貼調整方案》,已獲市委、市政府批準同意;完成了《*市屬中小學分配制度改革實施辦法(試行)》的草擬工作。為確保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定,防止骨干教師的流失,我局注意加強與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的協商,爭取政策支持,指導學校妥善做好人員分流工作。目前,市屬16所中小學試行人員聘用制度工作正在積極、穩妥地推進,11月,我局已完成對學校黨政正副職負責人的考察聘用工作;12月,學校全面對中層干部和教職員進行考核聘用;明年1月完成此項工作。
九、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提高依法治教水平
(一)繼續實施“固本強基”工程,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我局以抓好省、市級“固本強基”工程示范點——廣雅中學黨委的建設為重點,認真實施教育系統的“固本強基”工程;以“樹組工干部形象”活動為契機,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以《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為準則,加強局機關和局屬單位的領導班子和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積極做好黨組織的換屆改選、調整和組織發展工作,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我局組織局機關和局屬單位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會議,參觀番禺監獄,開展警示教育,取得了顯著效果。*抓好“固本強基”示范點的建設,市43中學慶祝建黨83周年的黨員組織活動,受到了林樹森書記的充分肯定。
(二)完善教育政策法規體系,積極推進依法治教。積極配合市人大開展《*市社會力量辦學管理條例》修訂立法的前期調研工作,并形成了修訂初稿。繼續做好教育行政執法及制度建設工作,印發了《*市教育局貫徹〈行政許可法〉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運作和管理制度,使之真正發揮經常化、陣地化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推進全市中小學學校章程和民辦學校章程的制定工作。續推行校務公開,印發和實施了《全面推行校務公開制度的實施意見》,有效地促進了各有關單位的基層民主建設。設立了市教育局政務公開工作機構,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方便社會、學校、群眾辦事。
(三)認真做好教育系統維護穩定和綜合治理工作。認真履行《市維護穩定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書》,協助市綜治辦建立了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制訂了專項整治方案,探討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堅決遏制外國宗教勢力對我市教育領域的滲透活動,做好網絡安全工作,深入開展校園拒絕邪教系列活動,繼續對邪教組織進行防范控制和教育轉化。全面排查中小學、幼兒園內部安全隱患并限期整改。完善校車管理,建立校車備案制度,防范交通事故發生。重視加強信訪工作,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制,建立定期排查和督辦制度,完善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預案。
(四)以學習貫徹“兩個條例”為重點,以黨風廉政教育進校園為契機,抓好黨風廉政教育。堅持把學習貫徹“兩個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建立和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三者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體系,突出治理教育亂收費,切實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全面啟動我市教育系統“黨風廉政教育進校園”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市紀檢向中央紀委作了專題報告。今年4月,*率先啟動了“黨風廉政教育進校園”活動,并取得成功經驗;*以學校領導為重點,以查辦案件為突破口,推動全區“黨風廉政教育進校園”活動的開展;*以分層教育為突破口,構建黨風廉政教育的長效機制;從化市紀委、從化市教育局緊密配合,組織了廉政漫畫巡回展,并充分發揮電臺、報刊等媒體的作用,營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圍。
(五)積極做好統戰和知識分子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的意見》精神,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了與民革、民盟、民進、農工黨四個派對口聯系單位的會議協商制度、領導走訪制度和工作聯系制度,及時向市教育系統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通報教育工作情況,聽取他們對我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今年,我局共收到市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119件,均已按時保質完成答復。
此外,我市教育系統在學校團隊建設、檔案管理及離退休干部管理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