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畜牧局畜牧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全體畜牧干部職工銳意進取、干事創業,圍繞畜牧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任務,深入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畜牧生產,奮力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全面開展畜牧科技推廣,保持了畜牧業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現將2007年畜牧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全市畜牧業發展情況
2007年全市畜牧業總收入達到22.8億元,較上年增長10.4%,主要畜產品產量分別達到:肉類產量3.34萬噸,較上年增長33.1%;蛋類產量3.15萬噸,同比增長9.2%,奶類產量8.58萬噸,同比持平。全市畜牧業持續穩定增長。畜牧生產也出現許多新特點、新變化,呈現出較強的發展勢頭。
(一)生豬產銷兩旺,養殖規模、效益同步大幅高速增長。受2006年生豬市場低靡、生豬疫情及2007年以來飼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全國生豬存欄量大幅下降,使生豬價格一路走高,不斷創出歷史新高。目前,活豬價格16.4元/公斤以上、仔豬21元/公斤、豬肉價格在28.8元/公斤以上。我市由于生豬疫情控制措施得力,沒有出現重大疫情,2006年生豬生產發展平穩,市場形勢好轉后,生產發展迅速,2007年全市存欄量達到29.2萬頭,同比增長21.7%,實現銷售收入5.3億元,同比增長130.4%,新增純收入4396萬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點項目。能繁母豬存養量2.95萬頭,同比增長12.17%,為我市生豬生產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
(二)奶牛養殖業穩定發展。乳業龍頭嘉盛乳業有限公司生產能力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為我市奶牛養殖業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加之奶業市場好轉,原料奶價格上升,由年初的1.9元/公斤上升到2.8元/公斤。由于連續幾年的品種改良,奶牛質量不斷提高,使奶牛養殖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保證了我市奶牛養殖業的穩定發展,2007奶牛全市奶牛村養量達到2.05頭,同比增長0.5%。
(三)家禽業發展態勢良好。雞蛋、肉雞價格雙雙上揚,增長幅度分別達到16.4%、13.9%,帶動養禽業快速發展,全市家禽存養量達到327.1萬只,同比增長5.2%。桃園、淼海兩個無公害認證企業蛋雞存養量雙雙突破30萬只,成為威海市最大的兩個蛋雞養殖場,使我市養禽規模養殖比重到96.3%。
(四)特種毛皮動物養殖在調整中平穩過渡。2007年全市特種毛皮動物存養量達到650萬只,創歷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長16.1%,實現銷售收入8.2億元,是我市最大的畜牧養殖項目,在畜牧生產中處于重要位置。但由于氣候變暖,我們傳統的東歐市場消費結構發生變化,逐步由低檔皮向中高檔皮轉變,需求量減少,價格下跌,對我市特種毛皮動物養殖業造成沖擊。2007年種獸存養量下降為100多萬只,同比下降30%,但仍然是我市畜牧業的重點發展項目,將在抓品種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力求新的突破。
二、畜牧工作情況
2007年我們堅持以提高畜牧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進一步調整優化畜牧業結構,大力發展規模養殖,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強化支撐服務體系建設,扎扎實實開展工作。
(一)抓畜牧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競爭能力把標準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強化服務、爭取項目等各項措施和途徑,從基礎設施建設、品種改良、實用技術推廣應用等方面推進畜牧標準化進程,累計爭取國家、省標準化建設資金329萬元,使我市標準化建設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抓了鮑村奶牛場、嶗山養豬場、金曲家養豬場等7個標準化規模養殖改造項目建設和基層標準化獸醫站基本設施項目建設,爭取國家、省無償資金215萬元。通過標準化改造項目建設,為全市畜牧標準化工作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在畜禽良種改良方面,重點抓了四項工作,一是組織實施國家良種奶牛改良項目,爭取國家資金40萬元,免費為奶牛養殖場戶提供優質精管20000支,建立了15個奶牛人工配種站點,形成覆蓋全市的奶牛良種繁育推廣體系,有效提高了我市奶牛品質。二是加大生豬良種化工作。充分利用我市環山種豬場的優勢,大力推廣“洋三元”雜交技術,組織實施省生豬人工配種站項目,爭取省投資10萬元,建成我市第一個生豬配種站,使我市生豬良種率達到95%以上。三是加強特種毛皮動物的良種改良工作,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增強養殖戶的良種意識,大力推廣靖海漁業公司引進的美國金箔爾水貂,共推廣原種及雜交品種30多萬只,使水貂良種改良面達到40%。聯系東北、濰坊等地種狐貍養殖場20多家,在我市建立人工配種點,使全市狐貍的雜交改良面達到46%,優化和改善了我市特種毛皮動物的品種結構,對提高我市特種毛皮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生產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四是積極引進煙臺益生種畜禽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在上莊、大疃新建兩座肉食雞種雞飼養孵化場,使該公司在我市的種雞場達到3家,新增孵化設施,生產能力達到12萬套,為我市肉雞產業化經營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用技術推廣應用方面。強化科普宣傳,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深入鄉村集市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開展科普活動,2007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0多次,培訓3000多人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3萬多份。全面開展“畜牧科技人員聯系千場萬戶活動”,全系統108名技術人員聯系養殖場410個、養殖戶3600個,定期上門服務,幫助解決生產中的困難,交流傳遞相關信息。通過以上兩項活動,促進口蹄疫、禽流感、雞新城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布魯氏桿菌病等重大動物疫病程序化免疫,奶牛疾病綜合防治、畜禽科學飼養、人工配種、飼料青貯、種草養畜、畜禽糞便處理利用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對提高畜牧生產水平和競爭能力提到重要作用。
(二)抓行政執法,全面提升動物食品衛生安全水平一是防疫執法。2007年國家規定重點防控的重大動物疫病由過去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2種增加到4種,新增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雞新城疫,防控任務重,疫情形勢更加復雜,為此,我們加大工作力度,在總結以往防控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五位一體”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責任管理體系。消毒打基礎。堅持季節性消毒與日常性消毒相結合,科學合理安排消毒滅源。2007年春秋防疫全市組建消毒隊16支、857人,負責養殖環境和重點部位的消毒工作,使用消毒劑16噸,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發生和傳播。免疫抓關鍵。免疫是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關鍵,我們把落實責任,抓好落實作為第一抓手,實行行政、業務雙軌責任制,使免疫工作做到層層有人管、環環有人抓、事事有人做,真正實現“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針”。檢疫作保障。在檢疫監督環節明確檢疫人員的職責,嚴格做到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市場監督“三到位”。在經營流通環節落實生產銷售單位的責任,通過聯合執法,加強監督檢查,嚴防非檢疫產品進入市場。檢測看效果。進一步建立健全免疫檢測和采樣工作制度,全市成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檢查小組,適時對全市規模飼養場和散養戶進行抽樣檢測,對檢測達不到要求的,及時進行補充免疫。管理促規范。建立健全防疫督導、免疫檔案管理和疫苗管理制度。成立督導小組,局領導班子成員帶隊,劃片督導防控工作。實行市局和基層站上下、形式、內容、管理技術四統一的檔案管理制度。推行收取押金回收疫苗包裝的做法,有效控制了疫苗浪費現象。二是抓獸藥管理執法。一方面認真貫徹落實新的《獸藥管理條例》,提高了政務公開水平,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今年獸藥經營企業換證30家。另一方面,加大獸藥管理力度。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緊密結合畜產品質量安全大檢查活動,在貫徹落實好新的《獸藥管理條例》的基礎上,通過強化宣傳、加強獸藥生產、經營、使用環節的管理,加大獸藥監督管理執行力度,先后查處違法獸藥經營案件10起,立案查處8起,結案7起,申請法院強制執行1起,嚴厲打擊了各種非法生產經營獸藥及假冒偽劣獸藥行為。三是抓飼料管理執法。舉辦全市飼料生產企業培訓班,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生產管理水平,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協助省畜牧辦公室對部分申辦《動物源性飼料產品安全衛生合格證》的魚粉生產企業進行審核驗收,截止目前,全市共有32個魚粉生產企業取得《動物源性飼料產品安全衛生合格證》,還有20多家魚粉企業正在申報之中。通過申辦《動物源性飼料產品安全衛生合格證》,使我市魚粉生產加工企業逐步走上規范化、可持續發展之路,“*魚粉”成為全國飼料行業的知名品牌。
(三)抓畜牧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全面提高畜牧產業化水平畜牧合作經濟組織能把集體、個體及其他各種利益主體的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起來,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分散經營與統一大市場對接,抵御市場風險,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也是畜牧產業化運作的有效組織載體。我們從深化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出發,高度重視畜牧合作經濟組織的獨特作用,大力發展畜牧合作經濟組織。一是組織召開畜牧合作組織工作會議。今年6月份,組織召開全市畜牧合作組織工作會議,提高廣大養殖業主對發展畜牧合作組織重要性的認識,并對具體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二是組織外出參觀學習。7-9月份先后組織相關人員到畜牧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較好的煙臺、濰坊等地市參觀學習,學到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促進了畜牧合作經濟組織的快速發展。三是組織培訓班。為加快畜牧合作經濟組織有關知識的普及,促進畜牧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的規范化,先后共舉辦3次畜牧合作經濟組織講座和培訓班。四是積極促生畜牧合作組織。在組建兔業、鹿野協會基礎上,9月份指導組建了*市特種毛皮動物養殖合作社,11月份籌建了俚島鎮奶牛合作社,嶗山街道的生豬合作社、崖西鎮奶牛合作社等畜牧合作組織都在積極籌建之中。畜牧合作經濟組織有效避免了生產和市場脫節,減少生產發展的盲目性,減少供求矛盾,使調控畜牧業找到抓手,更好行使指導調控職能,同時使畜牧養殖的組織方式得到轉變,為實現標準化飼養夯實了基礎。
(四)黨建工作情況。一是積極參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活動。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制定《畜牧局新農村建設方案》,大力發展健康養殖業。積極開展包村扶貧工作。一方面招商“澳洲淡水龍蝦養殖基地”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為邢格莊村建立穩定的增收項目;另一方面投資2.5萬元用于邢格莊村安裝路燈、進行村街村路整修改建、添置辦公桌椅等;另外,結合“親情手拉手”活動,領導干部每人都為聯親對象送去1000元養殖扶持資金。同時還為一名家庭困難的學生聯系就讀學校,并與學校溝通,為其免去學費,而且還給予500元的資助。為所聯系的大魚島完小送去12臺電腦,價值4萬多元;踴躍參與社會救助活動,全系統干部職工個人慈善捐款4.5萬余元、包村扶貧捐款1.3萬余元,各站集體捐款4.1萬余元,全部款項均用到為困難企業職工送溫暖、支援災區建設、包村扶貧、聯系薄弱學校、植樹造林等工作中去。二是鞏固先進性教育成果,加強行風建設。落實“提高黨員素質,加強組織建設,服務人民群眾,促進各項工作”的要求,組織干部職工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照鏡子”、“亮底子”、“挖根子”,認真自查并糾正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開展爭創和諧機關、黨風黨紀法律法規等一系列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責任意識。開展“畜牧科技推廣年”活動、推動畜牧保險業務開展等,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實行政務公開,落實工作制度,嚴格辦事紀律,接受社會監督,提升畜牧系統的社會形象。
四、2008年畜牧工作打算盡管我市畜牧業總的發展態勢較好,但在實際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畜牧生產科技含量低,飼養管理水平不高,畜產品質量缺乏有效保障。二是產業化程度較低,缺少相應的加工企業,毛皮的營銷與國際市場也缺乏對接,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三是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低,不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四是畜禽品種質量與畜牧業發達縣市存在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畜牧業持續快速發展。2008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繼續認真貫徹新農村建設有關文件精神,圍繞農民增收及促進畜牧業經濟全面發展,加快畜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產業化快速發展,加快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積極開展畜禽品種改良,大力發展畜牧合作經濟組織,為發展壯大外向型畜牧業打下堅實基礎。
(二)具體目標到2008年,全市動物存養量為特種毛皮動物700萬頭;牛存養3.6萬頭,其中奶牛2.06萬頭;豬存欄31萬頭;禽存欄335萬只,羊存欄5.1萬只。肉類總產量達到3.4萬噸;蛋類總產量達到3.2萬噸;奶類總產量達到8.6萬噸;畜牧業總收入達到25億元。
(三)工作措施(一)抓好獸醫基礎保障體系建設,重點做好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本著“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建立起科學、統一、透明、高效的獸醫管理體制,加大對動物防疫、檢疫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力度,著重抓好2007年申報的14個標準化鄉鎮獸醫站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切實提高基層獸醫的防病治病水平。建立健全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持體系,建立動物疫病防控長效機制,在現有的基礎上重點抓好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為畜牧獸醫行政管理和執法監督機構提供技術保障和依托,不斷提高我市動物衛生及動物產品的安全水平,使我市畜牧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二)突出抓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有序推進畜牧養殖的標準化改造。按照“開展一項行動、搞好兩個結合、推動三項創新、實現四個突破”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在發展規劃上,充分尊重傳統養殖習慣和各地的客觀自然條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揚長避短的原則和專業化、區域化、板塊化的標準,科學制定建設規劃。在具體工作上,繼續抓好國家標準化規模場改造補貼項目,起到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指導組織嶗山養豬場、金曲家養豬場等7個標準化規模養殖改造項目以及鮑村奶牛場的標準化改造項目建設。(三)抓好科技推廣和科技服務,著力提高畜牧業持續發展能力。繼續開展畜牧科技人員聯系千場萬戶活動,通過技術推廣,提高畜牧業科技含量,增加養殖效益。主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加強養殖信息網絡建設,以*畜牧網、裘皮網為基礎,加快各畜種的專業網站建設,通過網絡向廣大養殖場戶提供國內外市場、生產技術、產品銷售等方面的信息服務。二是加強重點課題研究。針對我市的畜牧業生產實際,將金箔爾與標準黑貂雜交配套技術研究、水貂疾病綜合防治作為兩項重點課題進行攻關研究。切實提升畜牧養殖的檔次和產品品質,逐步樹立品牌優勢,不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四)抓好畜牧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著力提升產業發展后勁。加快培育畜牧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協會和畜牧經紀人組織,結合各鎮畜牧養殖情況,計劃組織每個鄉鎮至少成立1家畜牧養殖合作社。鼓勵農民通過畜牧合作經濟組織,圍繞畜牧業生產、加工、流通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合作,充分發揮合作經濟組織聯系龍頭企業與農戶的中介功能,以及傳遞政策和科技信息的橋梁作用,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切實維護農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