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城鄉社會救助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以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幫助指導下,依靠全縣民政干部隊伍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既定的各項工作任務,維護了城鄉各類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基本工作開展情況
(一)城鄉社會救助重實效,擴展新內容
我縣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雖已取得一定成績,但救助內容單一、救助整體水平偏低等現實問題短期內將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如何將有限的救助資源發揮出實實在在的救助效益,將是當前必須重視的問題。因此,我局今年社會救助工作的指導思想就是“抓實事、重實效”;同時,通過不斷擴展新的救助內容,使城鄉社會救助工作發揮出更大的社會效益。
1、生產救災。按照省民政廳部署,完成了縣、鄉鎮兩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救災應急機制初步建立;針對今年春夏之交發生的風雹災和內澇積水,及時查災、核災、報災,累計下撥12.8萬元救災應急款對部分災區重災戶進行救助,并動用14.8萬元建房款為71戶因災倒房災民新建了157間房屋,確保他們基本生活無憂;認真開展春荒救助,動用115萬元救災款,購買676噸面粉,按照春荒救助規程和《災民救助卡》制度進行規范操作,幫助6.3萬災區五保戶、特困戶和重災戶順度春荒。及時開展冬令缺糧調查,編制救助方案,做好冬令救助準備;積極開展減災宣傳,組織了社區減災知識竟賽。2、城鎮低保。按照“動態管理、分類施保”要求,及時將280戶、493名新增困難居民納入低保范圍,取消了101戶、219名已不符合條件的原低保對象的低保資格。截至目前,全縣共有低保對象5545戶、11264人,保障面為7.8%,保障標準月人均150元,月人均補差額71元;對城鎮“三無”人員按全額低保標準享受,對大病、重病、殘疾人員及單親家庭、有較重教育負擔的特殊困難家庭給予重點救助,對一般低保對象按實際補差額補助;按照上級規定,提前完成了低保數據庫的錄入任務,積極開展年審工作。3、五保供養。按照《安徽省農村稅費改革村級專項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與縣財政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對農村五保供養專項補助資金發放及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通知》,對五保供養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進行了規范;加強農村敬老院的安全防范,確保在院五保老人安度晚年;開展了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一次性調查工作,對農村敬老院的行風進行了民主評議,摸清了全縣五保對象底數,提高了農村敬老院的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全縣共有符合條件的五保對象18810人,實際享受供養待遇、與財政部門共同核實并經鄉鎮認可的為11524戶、11534人(集中供養355人,分散供養11179人),應保未保7276人。現有農村敬老院39所,其中鄉鎮辦28所,村辦11所。4、農村特困救助。全縣現有農村特困救助對象30644人,按照動態管理要求,規范完善審批程序和檔案管理,逐步解決并戶和減少家庭成員問題,全年調整救助對象85戶、277人;及時發放救助金,全年共發放救助金398.37萬元。5、城鄉醫療救助。在2005年農村醫療救助試點基礎上,通過總結完善,修定出臺了《*縣農村醫療救助實施辦法》,并全面啟動了此項工作;完成了城市醫療救助試點準備工作,制定出臺了《*縣城市醫療救助實施辦法》。6、艾滋病救助。全縣現有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為10人,其中發病1人、感染者5人、失去單親遺孤4人,上半年已發救助金3300元;下半年新增救助對象5人,已按程序上報。
(二)雙擁優撫安置求穩定,發展新思維
“鞏固國防,支持軍隊建設”是雙擁優撫安置工作的宗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新形勢下的涉軍工作難度已經明顯增強。今年以來,針對我縣實際,我們將工作的指導思想放在穩定上,并啟動了雙擁模范縣城的創建工作。
1、雙擁創建。啟動了雙擁模范城創建工作,草擬了創建方案等有關材料。加強了與駐軍單位聯系,密切了軍民軍政關系。2、涉軍穩定。按照上級要求,認真落實了原8023部隊退伍軍人的政策,將符合城鎮低保條件的對越參戰人員及時納入低保,對63名生活困難的企業軍轉干部給予特困救助,積極開展走訪談心,切實解決他們實際困難,對主要牽頭人實行責任包保,確保我縣沒有出現一起集體越級到省政府上訪的事件。3、優待撫恤。認真做好各類撫恤、定補款的社會化發放,已發放給4343名撫恤定補對象撫恤定補款571.33萬元,20名特一等殘疾軍人護理費5.76萬元,3432名優待對象各類優待款305.03萬元;認真做好優待評定工作,嚴格按照新的《軍人撫恤條例》優待標準執行;會同縣委組織部對全縣56名農村老黨員進行摸底核實、登記造冊,及時發放農村老黨員生活補助費43320元。4、退伍安置。在總結去年安置工作改革經驗基礎上,今年又著力加大了宣傳教育力度,幫助退役士兵轉變擇業觀念;加強退役士兵檔案審查,規范報審程序,按要求完成城鎮退役士兵的接收報審工作。截至目前,共接收退役士兵532名,其中城鎮退役士兵150名。5、軍休工作。全縣現有軍隊離退休人員9名,另有軍休遺屬10名。今年以來,按照政策規定,及時落實了他們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并于“八一”期間對他們進行了走訪慰問。
(三)專項社會事務管理抓規范,推動新提高
今年以來,我局在抓社會事務管理上以夯實根基為目標,在規范上下功夫,使婚姻登記、殯葬服務等項工作取得新的提高。
1、殯葬改革。截至10月底,全縣共完成遺體火化3372具,較上年同期增長2.8%。今年以來,一是將殯改工作納入縣、鄉工作重要議事日程,連續召開高規格殯改專題會。專門組織了10個公益性墓地建設試點鄉鎮的主要負責同志赴江蘇省江陰市考察學習,通過在縣電視臺開辟專欄、出動宣傳車、在縣政務信息網公示公開欄和《*民政簡報》對各鄉鎮火化率進行通報等形式擴大殯改宣傳范圍,取得較好效果;二是制定出臺了《*縣鄉鎮公益性墓地實施方案》,規范了鄉鎮公益性墓地建設行為;三是進一步強化監督力度,對偷埋土葬行為進行了嚴肅查處,對棺木制銷點進行清理;四是加強了殯儀館的行風建設。購置了2臺殯儀專用車輛等殯儀服務設備,改善了館內環境,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將收費標準、人員工號、辦事程序進行三公開,對已故農村五保戶的遺體一律實行憑證免費火化。2、婚姻登記。截至目前,全縣共辦理結婚證7600對、離婚證150對、收養證5個,登記合格率100%。針對面臨形勢,加強了對鄉鎮婚姻登記員的業務培訓,增強規范服務意識;開展了“樹行業新風、創文明窗口”為主題的婚姻登記行風評議活動,聘請社會人士擔任行風監督員,進一步改善服務質量,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加強對鄉鎮婚姻登記窗口的監管力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定期通報婚姻登記和收養登記信息,確保信息通報率100%。3、地名區劃。按照“邊建庫、邊服務、邊發展”的方針,初步建立了包括名稱來歷、歷史沿革、人口、面積、位置等有關內容的縣級地名數據庫,并建立了鄉鎮數據30條;按照省、市要求,完成了*、壽縣、霍邱和*、霍邱、阜南的三交點年檢以及*、潁州邊界線年檢任務;按照縣委、縣政府部署,開展了原湯店鎮改迪溝鎮的報批工作,并已將有關資料整理報至市地名辦。4、民間組織。全縣現有已注冊登記并通過年檢的民間組織30個,民辦非企業6個。今年3月份對已登記民間組織進行了年檢,并依法撤銷2個社團組織,確保我縣民間組織管理工作健康開展。
(四)基層政權建設促發展,實現新突破
今年的基層政權建設工作有兩件大事,一是推動了社區建設,填補我縣空白;二是在全省率先啟動了離職村干部固定生活補貼工作,開了好頭。
1、社區建設。按照有利于開展和利用社區資源,有利于社區居民民主管理,方便社區服務的原則,在充分考慮地理、人文、資源和經濟狀況、尊重廣大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等因素的基礎上,采用“板塊型”方式對慎城鎮社區規模進行了科學調整,將慎城鎮的老城區劃分為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月31日,慎城鎮9個新組建社區正式掛牌成立。在此基礎上,又對新成立社區進行了認真的摸底調查,為下一步發展社區提供了依據。同時,開展了慎城鎮新組建13個社區居委會的籌備工作。2、離職村干部固定生活補貼。為切實加強我縣村級干部隊伍建設,根據《安徽省村干部規范化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制定出臺了《*縣離職村干部固定生活補貼實施辦法》,對在村黨支部書記或村民委員會主任崗位上連續任職滿3屆(滿9年)以上,現已離職、年齡達到60周歲以上的實行固定生活補貼。截至目前,全縣共上報離職村干部1383人。3、村級調整。按照縣委、縣政府部署,開展了村級規模調整工作。我局積極參與,積極配合,認真審查鄉鎮上報材料,代縣政府擬批復文件。截至10月底,全縣原703個村已調整為306,此項工作已基本結束。
(五)社會福利事業謀進步,取得新成就
今年是我縣社會福利事業取得全面進步的一年,福彩銷售成倍增長,社會福利事業社會化進程不斷加快,全社會關心福利事業、支持福利事業的氛圍逐漸濃厚。
1、福彩銷售。將電腦福利彩票銷售列為“一把手工程”,采取組織團購、加大宣傳、科學布點、開展培訓、規范管理等措施,進一步推動了福彩銷售實現跳躍式發展。在狠抓福彩銷售的同時,進一步強化了福彩投注站點的管理,一是幫助基層站點謀劃經營、解決難題;二是專門請來省福彩專家為全縣彩民和站點業主講課;三是結合實際,制定了*縣福利彩票投注站管理守則《十要十嚴禁》。截至目前,我縣已銷售電腦福利彩票1700萬元,是上年同期銷售額的2倍,全面完成了市下達1000萬元的任務。在全市末位淘汰制中,我縣連續12個月中沒有一臺投注機進入末位淘汰行列。2、福利事業。針對部分農村敬老院的五保老人沒有彩電看、沒有風扇降溫的問題,七一期間積極號召縣直單位黨員干部捐贈獻愛心,縣直9家單位紛紛組織黨員干部獻愛心捐贈,并將捐贈所得全部購買了13臺彩電和41臺風扇送給了10所農村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受到了廣大基層群眾的一致好評;通過組織開展“福彩助你上大學”活動,給30名家庭貧困、上不起大學的學生每人資助2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繼續支持三十鋪王家玉孤殘兒童院的發展,確保在院孤殘兒童健康成長。
今年以來,我局還進一步開展了創建“學習型機關”的活動;加快了電子政務和信息化建設步伐,信息報送量位居全縣、全市前列;加強了機關效能建設,提升了執政水平;強化了機關財務管理,建立了民政統計電子臺帳,全力打造節約型機關;開展了“學黨章、知榮辱、樹新風、促崛起”和“皖江歸來看*”學習教育活動,增強了干部職工的政治素養,拓寬了視野,鉚足了干勁。
回顧*年的工作,還存在以下困難和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一是個別部門和部分鄉鎮對民政工作重視程度不高,支持不足、配合不力,嚴重影響到民政工作的整體開展。二是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尚不夠完善,整體救助水平偏低,僅能解決全縣政府重點救助對象的基本溫飽。三是殯葬改革工作進展較慢,火化率增幅不大,排名全市后進;鄉鎮公益性墓地建設相對滯后,與全市相比差距較大;平墳還田留有死角,以罰代葬屢禁不止,喪葬市場尚不規范,偷埋土葬時有發生。四是民政信訪工作面臨較大壓力,一度影響到個別工作的正常開展。五是自謀職業退役士兵培訓、幫助從業機制未發揮應有作用,能有效立足于社會的自謀職業退役士兵不占多數。六是民政工作任務重、項目繁雜,工作量與縣、鄉民政隊伍人力資源不成正比,加之民政事業資金投入尚顯不足,制約了民政工作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