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我縣農業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領農村工作全局,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兩個率先”,突出發展和穩定兩大主題。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有力地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年全縣農業形勢
*年全縣上下繼續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項方針政策,進一步加大“三農”工作力度,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為農服務方式,經過不懈努力,促進了全縣農業快速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糧食生產獲得大豐收。由于惠農政策的全面兌現和縣委、縣政府糧食生產獎勵措施的落實,極大地調動了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74.3萬畝,平均單產340公斤,總產93.3萬噸,單、總均創近年新高,分別比上年增長16%和18.6%。均居歷史第3位,其中午季126.5萬畝小麥獲得空前豐收,平均畝產339公斤,總產43萬噸,單、總產均為歷史最高年份。今年我縣糧食產量在全省糧食大縣的位次將繼續保持強勁的遞增勢頭。
(二)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通過引進示范推廣優質品種,抓高產示范區和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產銷銜接等工作,大大促進了全縣農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主要農作物優質品種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優質率不斷提高,已達到75%。其中,小麥優質率為60%,水稻優質率為99%,玉米全部實現了雜交化,紅芋、大豆優質品種占有率達70%以上。并利用全國生態農業示范縣建設成果建成了15萬畝“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其中“綠色食品”生產基地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0萬畝。新增桑園1000畝,畝收入超過4000元。“管子牌”“管仲貢米”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南照大米”、“八里河大米”等10個品種通過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比上年增加兩個。訂單農業達40多萬畝;水產業內部結構趨于合理。據12月上旬統計,全縣水產養殖面積15.8萬畝,占可養水面21.8萬畝的72.5%,比上年擴大4000畝;人繁魚苗18億尾,比上年13.2億尾增長36.4%;投放苗種6030噸,比上年5933噸增長1.6%;水產品總產量4.01萬噸,比上年3.71萬噸增長8.1%;漁業產值4.15億元,比上年3.8億元增長9.2%;農民人均漁業收入301元,比上年279元增長7.9%。
(三)初步建成了較有規模的專業協會和專業市場。全縣已有專業農協17個,營銷大戶7000多個,農民經紀人近6000人,年營業額百萬元以上的個體營銷大戶150多個。各類農產品市場已達110個。市場年交易額穩步增長,*年增加到5.2億元,同比增長26.6%。南照大米市場,西三十鋪三粉市場,謝橋兔毛市場,六十鋪桃花店牛羊肉市場,黃壩草編市場,八里河水產市場在國內外均有一定知名度。*年南照大米市場交易量達8億公斤,交易額12億元;西三十鋪仁和三粉大市場年產粉面18萬噸,粉絲13萬噸,年交易額超億元,已初步形成了公司加農戶、龍頭帶基地的產業化格局。
(四)農業項目實施進展順利。*年全縣50多萬畝的水稻良補和40萬畝小麥良補已補貼到位,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有害生物預警區域站建設項目落實資金380萬元,目前主體工程接近完成。分年實施的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今年又落實資金50萬元。“陽光工程”項目爭取國家和省、市財政補貼117萬元,同時新爭取了國家農業部黃淮海優質高蛋白大豆繁育基地項目,獲得了近800萬元的項目資金扶持。此外,還爭取了全省水生動物疫病防治體系項目資金150萬元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資金50萬元。這些項目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全縣農村經濟發展。
(五)積極開展為農服務活動。*年,先后開展了科技趕集、科技下鄉、科技宣傳月活動,組織農口系統科技人員200多人次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行動。9月份,農委派出工作組幫助指導黃壩鄉完成了該鄉農村土地承包“一書一證”補換發工作,至此全縣30個鄉鎮全面完成了“一書一證”補換發工作。秋季組織六個組30多人,深入鄉鎮村全天候開展了“稻飛虱”防治工作。為農民增產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
(六)農業行政執法及農民負擔專項檢查成效顯著。有力地保護了農民合法權益,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今年以來農業執法中共出動執法人員850人次,執法車輛280臺次,檢查生產資料經營主體850個(次),抽檢化肥17樣、農藥8樣。查處假劣種子3000公斤,沒收200公斤;查處假劣化肥60噸,農藥500公斤;結案39起,罰款4.04萬元,挽回經濟損失200萬元。一年來,配合有關單位組成檢查組,分別對全縣農民負擔情況進行了三次檢查,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已責令有關部門進行了整改,對有關責任人給予了相應的處理。全年共接待農民上訪160多人次,根據群眾來信,查處農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23起,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穩定。同時,還開展了村級債務債權摸底清查工作,探索了化解村級債權債務的辦法。
(七)以陽光工程培訓為主要載體的農民工崗前培訓成效顯著。繼去年全縣完成4000人的國家陽光工程示范性培訓任務后,今年我們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擴大了培訓基地和培訓規模,全縣培訓學校及基地達到11個,承擔了4500人的示范性培訓任務,通過陽光工程培訓的農民工,實現了有序輸出。全縣新增有序輸出民工3.1萬人,全縣勞務輸出總量達42萬人以上。并且探索了農民工就地轉移的新路子,王崗國富技校集辦學、培訓、服裝加工、就地轉移一體化,一次即吸納了近300人就地轉移,為我縣勞動力就地轉移做出有益的嘗試。
(八)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平穩。據初步預測:*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超過2000元,增長幅度將超過5%。
(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一是全面完成了三鎮二十個示范村的新農村建設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工作;二是配合有關部門全面完成了村級區劃調整工作,使行政村由合并前的全縣711個村(居)委會,合并為333個村(居)委會,并全部完成新村掛牌,公章啟用,工作運轉等工作;三是基本完成面上村莊布點工作,按照5000人左右一個行政村,4—6個布點的要求,對全縣村莊進行了重新布點;四是擴大宣傳,搞好接待工作,新農村建設工作啟動以來,縣新農辦配合有關部門先后接待省內外20多個觀摩考察團,以及中央、省、市新聞媒體,近500人次,積極推介*、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年全縣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總體較好,發展的勢頭和增產潛力很大,但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目前我縣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御較大的自然災害能力不強;從種植業內部結構看,盡管我縣的優質農產品比重有所提高。但整個農產品總體質量水平還不高,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競爭力不強。從農產品加工上看,整個農業產業中鏈條短,多數農產品還是以出售原糧半成品為主,深加工的少,輻射帶動能力弱,龍頭基地牽動能力不強,市場導向不明顯。從農村勞動力輸出上看,也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體力打工的多,智力打工的少,無序輸出的多,有序輸出的少,部分勞務人員務工收入不高等,從新農村建設上看,部分基層干部和農民對新農村概念的理解還有誤區,等靠要思想嚴重,另外新農村建設中的土地規劃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