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國民經濟調整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年,全市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緊緊圍繞"兩個率先"戰略目標,搶抓蘇北振興和沿東隴海線產業帶開發重要機遇,突出招商引資和縣域經濟崛起,強化工業有效投入和城市建設,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發展環境,努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全市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12.2億元,增長14.3%,其中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2%、14.6%和17.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5.2億元,增長3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3.7%和11%。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批準的主要預期目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糧食總產31.4億公斤,優質強筋小麥比重超過60%;十大農業優勢主導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多種養殖量效雙增,奶牛、豬、羊分別增長3.8%、1.6%和2.7%,66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0億元,增長29.4%;工業集中度繼續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8%,占全部工業的76.7%;25家大企業大集團工業產值占全市工業比重達到45.2%,銷售收入超10億元企業17家,30億元以上企業5家,超百億企業2家。
--三大需求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高于計劃預期20個百分點。80項重點建設工程完成投資153.9億元,*天成氯堿公司離子膜燒堿、紅星家具博覽中心、新城區建設工程等53個項目完成或超額完成計劃預期目標。實施投資額2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03個,當年完成投資305.9億元,增長49.1%。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6.04億元,增長15.7%,高于計劃預期目標2.7個百分點。外貿出口總額7.52億美元,增長37.1%,高于計劃預期目標22.1個百分點。
--城市建設成效顯著。城建投資50億元,順利完成37條主次干道的維修和29條小街巷的綜合整治任務,新建公共綠地160公頃,城市中心區綜合改造、小南湖景區等13項工程順利完工,和平路東延等7項工程按計劃實施,珠山佛教文化區、云龍山東部整體改造等6項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就緒。新城區行政辦公中心主體建設和2號、4號路建設進展順利,惠民花園安置房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大龍湖改造工程開工建設。
--體制改革全面推進。318家市屬國有企業完成改制,占總數的87.8%,17.1萬職工實現身份置換,縣(市)區屬工業企業改制面接近100%,徐工、徐鋼等國有大中型企業引進戰略投資伙伴取得突破性進展,市直38家事業單位機構完成改制工作,企業投資項目全面實行核準備案制,農業稅實現全部免征,鎮級農業服務體系改革全面完成。私營經濟繼續加快發展,私營企業戶數、從業人員和注冊資金2.55萬戶、39.5萬人和244億元,分別增長22.8%、55.6%和32.7%。
--人民生活明顯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1185和4443元;新增城鎮就業人數7.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以內;輸出農村富余勞動力13.95萬人。全面落實"兩個確保"和低保,全市失業保險、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分
別達98%、98%和90%;全市4.94萬名城鎮居民和12.27萬名農村居民享受低保,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年初確定的12件實事和農村五件實事進展順利。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組織實施國家及省級火炬、星火計劃項目79項,新增高新技術產
品30個,專利授權量491件。*工程學院升格為省屬本科院校,創建省三星級普通高中3所,省級實驗小學5所,農村中小學"六有"工程建設基本完成。積極推進文化大市建設,淮海戰役紀念館、李可染紀念館、漢畫像石館擴建等重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按計劃實施。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82.5%。計劃生育率達90%以上。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于二級天數達310天,比去年增加90天。
在經濟社會朝著既快又好方向發展的同時,全市經濟運行仍面臨著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一是市屬工業增長乏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的上規模企業較少,大型骨干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二是招商引資面臨新的挑戰,綜合商務成本上升,周邊引資競爭加劇,區域性金融環境缺乏活力,利用外資難度加大。三是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糧價下行壓力較大,農資價格居高不下,依靠非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的渠道亟需進一步拓展。
二、*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及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