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鎮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大和*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工作目標和要求,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解放思想、創新破難、求實奮進,努力提高農民素質和能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增強廣大農民參與村務管理民主決策能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強化領導,完善機制,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證。加強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始終作為我鎮黨委政府一項重中之重工作,也是我鎮認真落實黨的*大精神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工作中,我鎮嚴格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加強領導,有序推進。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任副組長,鎮條塊分管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任成員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開展指導工作。制定了《*鎮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實施意見》,明確新農村的總體思路、具體目標和工作任務,并把工作任務細化,責任落實到每位領導和責任主體部門,確保全年預定目標的實現。領導重視,各部門相互協作,黨員干部的積極配合,為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順利推進提供了組織保證。
(二)輿論宣傳,政策引導、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媒體、宣傳窗、橫幅標語和廣告牌等輿論工具,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性和現實意義,提高廣大黨員干部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認識,教育和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參與。同時,通過各類培訓、會議,認真學習中央、省、市、區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件精神,深刻領會黨在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在全鎮上下形成新農村建設是“群眾所想、發展所需、責任所在”。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按照新農村建設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導思想,采取外地學、當地看、比著干的辦法,組織全鎮村干部分別到新農村示范鎮和示范村學習、借鑒他們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和做法,組織村民組長和村民代表到周邊示范村進行現場式教育,通過實地看、問、比,讓他們切身體會社會主義農村建設所帶來的變化,增強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緊迫感。
(三)突出重點,明確目標,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奠定發展基礎
1.大力發展生產,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充分發揮現有產業優勢,大力培育外向型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效特色農業,提高科技創新效益和產業規模效益,努力為我鎮的經濟穩定增長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1)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發展產業化。在穩定糧食總產的前提下,積極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已形成食用菌、雙晶梨、葡萄、湖羊、特種水產等農業優勢產業,鱖魚、牛蛙等特種水產養殖達到4000畝,新增無公害稻米基地1.5萬畝,累計無公害稻米基地達到5.6萬畝,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家,累計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9家,創農產品無公害品牌4只,千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家,完成中低產田改造5700畝,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水稻直播新技術全面推廣,直播率達到90%以上,機收率達到93%以上,農業機械化作業率普遍提升。農業總產值達到4.33億元,比上年增長6%。
(2)實施“工業強鎮”戰略,發展工業優勢主導產業。堅定“工業立鎮、工業強鎮”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286”工程,全力打造招商引資平臺,努力盤活現有存量土地,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進行技術創新和革新改造,全力扶持龍頭骨干企業,進一步優化工業經濟結構、擴大總量、提升質量。全年新上項目90個,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25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億元,同比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0家,工業總產值達到268億元,同比增長28%。擁有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久立、先登、雙獅、林昌4家企業的主導產品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現已形成不銹鋼、毛紡、木業、磨料磨具、鏈條和物質再生等六大塊狀經濟,優勢產業群體和特色塊狀經濟貢獻率更加明顯。
2.著力解決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加強教育基礎性投入,改善辦學就學環境,投資1000多萬元新建了鎮中心幼兒園和慶同小學體育館。投資600多萬元的鎮養老院投入使用,全鎮孤寡老人和五保戶等困難群體實現集中供養。農村住房財產保險參保率達到100%,種糧大戶、母豬養殖戶農業保險參加率分別達到87.2%和100%,農村居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100%,大病救助制度日趨完善,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農村居民抗御自然災害風險能力進一步加強,看病難、就醫難、因病致貧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農村困難戶危房得到改造。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人人享有衛生防疫和健康體檢公共資源。積極開展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落實70歲以上低收入農戶家庭成員生活補助和干部結對幫扶工作,幫扶低收入農戶盡快脫貧。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1248.16元,比上年增長12%。
3.落實惠民舉措,改善村容鎮貌。堅持“以人為本”,實施“民生工程”。做到科學規劃、統籌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了千畝山村小康示范村建設和華橋村小康示范村提升工程,完成5個村莊整治村建設和10個村村莊建設規劃的編制。趙家兜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實驗村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村莊環境治理長效機制全面落實,垃圾村收鎮運網絡覆蓋全鎮行政村,垃圾集中清運覆蓋面達到100%。通村聯網公路建設任務全面完成。農村污染源治理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投資1億元建成污水處理廠和鎮區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工程投入運行,完成46公里河道清淤任務和6個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市級文明鎮通過復評,市級生態鎮和千畝山市級生態村完成創建申報。實現了鎮村環境新面貌、生活質量新提高。
4.加強素質教育,提升全民文明水平。積極開展“八榮八恥”教育,提高全民思想道德觀念。開展基層文化和電影下鄉活動,活躍農民業務文化生活,舉辦基層文化活動42次,電影下鄉396場。新建3個村文體活動室,行政村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開展了文明單位創建工作,申報區級文明村8個、市級文明村6個、省級文化示范村1個,新建文體示范戶5家。圍繞“平安*”建設,加強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和民間糾紛調處力度,確保社會穩定。認真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各種生產技能,增強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就業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積極開展科技下鄉和科普知識宣傳活動,舉辦科技下鄉活動三次,創市級科普示范村二個,推動科技文化知識的普及和應用。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完成信息化平臺建設16個村,創建信息化示范村6個,注冊農民信箱2330戶。開展計劃生育法規和優生優育的宣傳教育,計劃生育符合率達到了97.5%。形成了學科學、用科學,尊師重教、尊老愛幼的良好社會風尚。
5.推進民主管理,提高服務群眾能力。不斷提高基層干部隊伍的素質,保障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取得實效。加大對干部的培訓力度,著力提高基層干部發展經濟、民主管理、服務群眾的能力。加強組織建設,依法進行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落實村務、政務監督公開制度,完善村集體經濟收支審批程序。健全村重大事項“一事一議”制度,讓村民代表參與決策,增強村務工作的透明度,使決策更民主、更科學。加強涉農補助資金的監督管理,落實事前公示、事后審計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涉農補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戶,保障農民利益不受侵害。
但是,我們也清醒的看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與不足。一是全鎮各村新農村建設進度不平衡;二是推進有局限性。新農村建設投資大,鎮、村兩級財力又相當有限,存在新農村建成了,村集體經濟也成了“空殼”村;三是個別村的建設規劃在實際操作中存在難度;四是部分村的思想認識,工作方式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五是農民增收的空間有限,勞動轉移力度還有待加大;六是部分村集體經濟十分脆弱,難以發揮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應有的管理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