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防臺風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來,我省先后遭受第14號“云娜”臺風的嚴重影響和第18號“艾利”臺風的正面襲擊。在狂風驟雨中,我省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指導下,經過全省軍民的共同努力,防抗臺風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第18號強臺風“艾利”,自8月20日生成后,由熱帶風暴逐漸發展成強臺風,8月25日在我省福清市高山鎮第一次登陸,這是今年以來第一個正面襲擊我省的臺風,也是近三年來登陸我省最大最強的臺風。“艾利”臺風沿著我省海岸“四次登陸、八次上岸”,橫掃我省沿海六個設區市,來勢兇猛,路徑怪異,風力之強,降雨之大,影響范圍之廣,歷史罕見,對我省構成了嚴重威脅。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基本實現了“不死人,少損失”的目標,把災害的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創造了同等臺風死亡人數最少的歷史紀錄?,F以防抗第18號強臺風為例,匯報我省防臺風工作的主要體會和存在不足。主要有以下七點體會:
一、領導高度重視,圍繞一個“公”字
國家防總對防御今年第18號強臺風十分重視,8月23日及時發出《關于加強防御第18號臺風工作的通知》,8月25日,回良玉副總理又作了重要批示:請國家防辦、民政部、氣象局繼續密切關注臺風動向,指導和幫助地方按照預案要求,做好防臺抗洪和救災工作。特別要加強水庫防洪調度和山洪泥石流、滑坡的監測防范,以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今年18強臺風的防御工作,把它作為詮釋“立黨為公”的實際行動,加強領導、靠前指揮。臺風來臨之前,省委書記、省長盧展工,省委副書記梁綺萍,省委常委、秘書長朱亞衍,副省長劉德章、陳蕓,省軍區副司令江勤宏專門到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對全省防風抗災工作進行部署。省委書記、省長盧展工提出了“四個全、四個千萬、四個確保、四個盡快”的要求,即:“全省動員、全民行動、全面防范、全力以赴”,“千萬不能有麻痹僥幸心理、千萬加強組織領導、千萬注意重點防范的部位和重點防范的環節、千萬將防范工作做實做細”,“確保預防在先、確保責任到位、確保應急調度、確保群眾生命安全”和臺風過后“盡快報告受損情況、盡快恢復正常秩序、盡快組織搶救自救、盡快救援重點受災地區和受災群眾”。省委副書記梁綺萍,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總指揮、副省長劉德章接連兩個晚上通宵坐鎮指揮部指揮。從臺風生成到登陸的短短5天時間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先后3次到省防汛辦召開緊急會議,及時作出部署。臺風登陸后,省委書記、省長盧展工,省委副書記梁綺萍,副省長劉德章、陳蕓等省領導分別率省直有關部門領導趕赴福州、寧德、泉州三個重災區,了解災情,慰問災民,指導抗災救災工作。各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動員部署防風抗災工作并深入一線檢查督促防御措施落實情況,保證了防抗臺風工作的科學調度、有序指揮。
事實證明,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是做好防臺風抗災救災工作的重要保證。
二、指導思想明確,注重一個“民”字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們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強臺風不僅考驗著我們的硬件設施、防御能力和決策水平,更考驗著廣大黨員干部的為民之心。在防抗18號強臺風過程中,省委、省政府指導思想十分明確,就是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圍繞“不死人、少損失”的目標,有效地做好各種防御工作。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堅決克服麻痹僥幸心理,把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作為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行動,作為檢驗防臺風抗災工作是否有效的根本標志,做到守土有責,決不懈怠。各地在臺風到來之前,積極采取各項防范措施,把轉移危險地段群眾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務;在臺風到來時,避其鋒芒,防止無謂的犧牲;在臺風過后,迅速組織搶救、搶險,減少災害損失。從徹夜不眠指揮全省抗災工作的省領導,到奮不顧身跳進洪濤救起落水群眾的村支書,各級領導干部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做到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以身先士卒的實際行動,體現了“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
在抗臺風前沿陣地,哪里有群眾需要,哪里就有我們黨員干部的身影。蕉城區委書記陳銘生連續幾天奮戰在抗臺第一線,在檢查漁排養殖戶撤離情況時因疲勞過度暈倒在堤壩上,送到醫院掛瓶服藥后又趕到區防汛辦指揮防臺風工作。8月24日晚,羅源縣縣長徐鐵駿親自帶領羅源邊防大隊官兵駕駛公邊艇在海上巡查,將一艘船上的10名養殖戶成功解救上岸。惠安縣崇武鎮港乾村黨支部書記張向峰,帶著7名村民,縱身跳入海中將11名擱淺的漁民安全搶救上岸。
各級黨員干部的率先垂范,是奪取防風抗災工作的力量源泉。
三、超前部署安排,突出一個“預”字
在防抗臺風過程中,我們立足預防,突出抓早,做到早預測、早預報、早部署、早安排,“寧可做好準備十次防空,不可思想麻痹一次放松”,把一切防御工作做在臺風到來之前。隨著“艾利”臺風的步步逼近,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迅速奔赴一線,沿海各地防汛搶險隊伍快速集結進入臨戰狀態,一場與第18號強臺風“艾利”拼時間、搶速度的全民大行動,有條不紊地在八閩大地迅速展開。
防御臺風工作緊張有序,防御措施不斷強化。縱然“艾利”行蹤詭異,我們的防抗工作卻處處走在它的前頭,真正做到因勢利導,趨利避害,“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多次召集氣象、水文、防汛專家對第18號強臺風進行緊急會商,根據臺風會商意見和臺風動向,我省先后實施了“六輪部署”。一是熱帶風暴生成之后,省防汛辦就發出了內部通報;二是臺風消息后,省防汛辦發出通知;三是臺風警報后,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緊急通知,按臺風正面登陸的情況全面啟動預案,劉德章副省長連夜主持召開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防御第18號強臺風緊急會議進行部署;四是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隨后發出緊急通知;五是24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防御第18號強臺風緊急電視電話會議;六是臺風登陸前夕,省委書記、省長盧展工向全省發表了《立即行動起來全力以赴做好第18號強臺風防御工作》的電視講話,號召全省各級黨委政府立即行動起來,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把一切防御工作做在臺風來臨之前。臺風第一次登陸后,省委書記、省長盧展工在省防汛辦再次與各設區市主要領導進行異地會商,視頻對話,向奮戰在第一線的同志們表示慰問,同時要求各地各部門要繼續保持高度警惕,密切注視臺風動向,在防范強風的同時,特別注意臺風帶來的強降雨,嚴防久旱之后遭受暴雨襲擊容易引發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確保江堤、水庫安全。
由于預測預報早、工作部署早,為防抗臺風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有效地減輕了災害損失。
四、措施扎實有效,做到一個“實”字
在防抗臺風斗爭中,各地狠抓各項防御措施的落實到位,臺風到來前,全力組織船只回港,漁民上岸;全面檢查海堤、水庫等水利工程設施,封堵江海堤防開口;對容易暴發山洪和出現山體滑坡的地段,加強巡查預警;暫停建筑工地施工;封閉高速公路通行;組織飛機轉場;加固城鎮廣告牌等高空設施;保護城市行道樹等,千方百計減少災害損失;平潭縣、福清市在臺風登陸前實行交通、電力雙管制,取消一切戶外活動。各地采取“人盯人”勸導、反復巡查等辦法,把人員轉移作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最為重要和最為有效的措施。根據防臺風預案,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規定了人員轉移的具體時間,要求沿海漁排養殖人員中的老弱婦幼人員在8月23日晚上之前全部撤離上岸;全省受臺風影響海區的船只在24日12時之前全部回港避風,做到不漏一艘,船上人員全部撤離;受臺風影響海區的漁排養殖人員主要勞力在25日上午前全部撤離上岸,做到不留一人。臺風第一次正面登陸的福清市嚴陣以待,認真做好群眾勸導疏散轉移工作,正面登陸點高山鎮給全鎮65000多名居民群眾分發臺風動向圖,及時轉移群眾3200多人;江陰鎮在組織群眾撤離中做到“六個統一”,即統一派車接送、統一安置、統一發給補貼費、統一購買草席、統一準備伙食、統一派公安干警巡邏,順利轉移群眾1273人;平潭縣組織3000多名干部深入防抗臺風第一線,將3000多名在危險地帶的群眾轉移到安全地方,并及時把返回漁船漁排人員再次勸回。千軍萬馬,爭搶著一分一秒的時間,不折不扣地執行著預案,把各項防御措施一一落到實處。至23日晚,沿海漁排養殖人員中的6676名老弱婦幼人員已全部撤離上岸;24日上午,全省受臺風影響海區的10676艘船只全部回港避風,船上18萬人員全部撤離;25日中午,受臺風影響海區的漁排養殖人員25152名主要勞力撤離上岸;另外,還及時轉移了大量危險及低洼地帶、危房與簡易工棚、易滑坡地帶的群眾,真正做到漁船進港不漏一艘,人員轉移不留一人。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共緊急轉移群眾93.7萬人,保證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臺風過后,受災地區及時將工作重點由防臺風轉移到救災上。醫護人員全力救治受傷群眾,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妥善安置災后群眾生活,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迅速組織力量,恢復供電、供水、通信、通路和各項市政設施,抓緊搶修水毀設施,盡快恢復災后工農業生產。
五、工作責任到位,明確一個“責”字
面對嚴重的臺風災害,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以行政領導負責制為主的各項防臺風責任制,各級防汛指揮系統和各級包堤、包閘、包庫責任人認真履行職責、上崗到位、全天候值班,保證了信息暢通,指揮有序;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結合實際迅速對防臺風工作進行了全面具體的部署安排,反復檢查防御措施落實情況,做到思想到位、方案到位、指揮到位、分片包干、到村到戶、責任到人。
為了確保臺風防御工作責任的全面落實,省效能辦及時發出《關于對防御第18號臺風工作進行效能督查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效能辦對防臺風工作領導到位情況和防臺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查,重點檢查各級各部門領導落實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情況,是否堅守崗位、認真部署、靠前指揮;檢查相關職能部門是否按照職能分工,認真履行職責;對在防御第18號強臺風中失職瀆職、效能低下,以致釀成嚴重后果的,堅決實行責任追究。關鍵時刻的效能督查,從制度上保證了防御強臺風各項措施和工作責任的落實到位。
六、部門齊心協力,體現一個“合”字
在強臺風的巨大威脅和考驗面前,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動員和調集起方方面面的人力、財力、物力,形成了萬眾一心的強大合力,鑄成了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真正實現全民行動、全力以赴。各部門齊心協力、密切配合、恪盡職守、嚴密防范,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部署,防臺風抗災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防汛、氣象、水文等部門密切關注臺風動向,加強監測,及時臺風、暴潮、暴雨、洪水信息;海洋與漁業部門督促、落實漁船回港避風,大型網箱沉降,養殖網箱加固,漁排養殖人員撤離上岸;建設部門加強對所有工地的安全防范,全面檢查城市古樹名木和行道樹、路燈等,排除安全隱患;國土資源部門搞好地質災害監測,加強重點地區的監控與防范;水利部門積極組織力量,對海堤、在建圍墾工程、病險水庫進行全面檢查和搶護;教育部門迅速組織力量對學校教學樓、校舍進行檢查和維護,并通知推遲學校開學時間,臺風登陸地區中小學停止補習班、軍訓和一切社會實踐活動;海事部門合理安排船舶進入避風錨地,維護水域通航秩序,并做好搜救力量準備;農業部門組織力量搶收成熟的農經作物,支護高桿作物,并成立農機抗災救災應急服務隊,備好災后生產所需的蔬菜種子20萬公斤,大豆種子50萬公斤;公安交警部門制定交通管制應急方案,保證展交通行車安全;衛生部門啟動醫療救助應急預案,準備醫療救護隊伍、應急電源和血漿等醫療用品;電力部門在政府、醫院、廣播電視、防汛指揮機構等重要部門配備了應急供電車,確保供電正常;民政部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在災情發生后5個小時內上報災情,并備好救災物資;新聞單位派出十幾路記者趕赴沿海防風救災第一線,現場了解、報道各地防御動態,各級新聞媒體滾動播發臺風最新動態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省電視臺和沿海各市電視臺都了醒目的黑色5號風球信號,并用飛行字幕告知百姓防臺風要注意的事項;交通、鐵路、民航、通訊等部門全部進入全天候臨戰狀態。廣大人民群眾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奮起抗災,涌現了不少舍己救人、互幫互助的感人事跡。
哪里最危險,哪里就有我們的人民子弟兵。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視災情如命令,把災民當親人,迅速奔赴抗臺第一線,冒著生命危險解救被大風和洪水所困的群眾,幫助災區清理災毀現場,譜寫了一曲曲軍民團結抗災的動人篇章。武警*總隊沿海一線部隊啟動了搶險救災緊急預案,劃定區域分兵把守,共抽調3000余名官兵組成幾十支應急小分隊,攜沖鋒舟、橡皮艇、車輛、救生衣等裝備器材物資,分赴指定區域配合當地政府轉移海上作業漁民、疏散住在危房和易發生山體滑坡等危險地帶群眾。省軍區組織民兵和預備役人員奔赴一線轉移群眾。在臺風襲來前,全省9個軍分區組織了80多支民兵應急分隊,出動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1.5萬多人次,車輛100多臺次,協助地方搶運轉移物資1000多噸,轉移群眾39萬多人,轉移各類船只1800多艘,加固海堤6000多米。臺風過后,又出動官兵和民兵預備役2萬多人次,車輛50多臺次,協助地方加固堤壩,清理公路,幫助災區人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各級基層組織和共產黨員在防風抗災斗爭中發揮了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涌現出許多“舍小家,顧大家”和舍己救人的先進事跡。晉江市安海鎮上安村村委干部7次登門動員危房人員撤離,有效地避免了人員傷亡;福安市城陽鄉溪東村黨支部書記林斌兩度沖進急流救出兩位被困群眾。廣大人民群眾發揚互助友愛精神,在狂風暴雨面前,不退縮,不畏難,團結一致,奮起抗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場面,再次印證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
七、工程發揮效益,印證一個“治”字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臺風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雖然人類目前尚無力馴服它,特別是強度較大的臺風是人力無法抗拒的。但我們一方面依靠依托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防汛指揮決策支持系統、中尺度災害天氣預警系統、衛星云圖接收處理系統、風情自動監測系統、洪水預警報系統、防汛視訊會議系統,預報準確,預案有效,預防在先,我們得以洞察先機,贏得先手,果斷決策,科學部署,指揮若定,決戰決勝。另一方面依靠多年來建設的防洪防潮蓄水工程體系。這次臺風災害中,各類水利工程發揮了重要的減災效益。特別是近年來建設的千公里江堤、千公里海堤和千座水庫保安工程,有效地保護了沿海地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證了水庫的安全運行,經受住了強臺風的考驗。
事實證明,只有遵循科學防災減災方針,不斷完善各類防災抗災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不斷提高防汛抗災科學技術水平,勵精圖治才能長治久安,才能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提供可靠的保障。
這次臺風災害也暴露了我省防御臺風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主要有:一是群眾防臺風意識仍較薄弱。今年以來,我省在歷次臺風防御過程中,都采取了在電視上懸掛風球信號的做法,并不間斷地以飛行字幕的方式,在防臺風的不同階段提醒市民注意做好相關的防臺風安全事項。但從防臺風實踐來看,還需進一步加大防臺風宣傳力度,普及防臺風減災知識,提高群眾自防、自救的自覺性和有效性,為取得防災抗災勝利奠定社會基礎。二是公共服務部門防臺風應急處置能力不足。今年第18號臺風造成一些地區通信、電力、交通中斷;城鎮排澇能力不足,低洼地受淹;城市廣告牌等高空設施防風能力低,大量被毀。為此,必須全面提高電力、交通、通信、市政和搶險救護等基礎設施的防臺風抗災能力和抗災應急處置能力。三是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防不勝防。臺風帶來的強降雨極易引發山洪暴發和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第18號臺風引發多處小流域山洪暴發和特大泥石流,由于防御得當僅造成個別居民受傷。但歷年來,小流域防災是我省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提高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防御能力是我省防汛抗災的重點任務,需進一步研究對策措施。
這次會議之后,我們將按照鄂竟平副部長的重要講話和國家防辦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學習借鑒兄弟省市區的經驗,進一步加大防臺風工作力度。重點抓好防汛防臺風的現代化建設,逐步增強全社會的防臺風能力,為我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提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