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單位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年的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區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三年打基礎、五年大變化、十年大發展”的總體部署和區第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奮斗目標,狠抓發展第一要務,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社會管理,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全面完成區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經濟規模和效益邁上新臺階
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51億元,增長12.5%;一般預算收入4.07億元,增長17.5%。
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完成工業總產值290.45億元,增長16.5%。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5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79.04億元,增長17.3%,創近年來最大增幅;有10家企業被列入全市“企業五十強”。印刷包裝、食品加工、機電機械等支柱產業增速高于全區工業平均增速。園區經濟加快發展,蓮塘工業片區、岐山北工業片區、西隴工業片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升平第二工業片區小區道路及配套工程、金園工業片區金環西路、澄海路鋪設工程順利完工,清理盤活園區閑置土地27宗617.6畝、廠房28宗10600多平方米,20*年園區完成工業產值158.8億元,增長18.0%。
商貿服務業有效拓展。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31億元,增長16.8%。引進蘇寧電器、易初蓮花、金樂大酒店等一批大型企業,改造了一批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1.83億元,增長7.8%。房地產業穩步發展。印刷包裝、機電機械、食品等行業自產產品出口呈較好增長勢頭,但受水產品出口嚴重受挫影響,全區外貿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完成41793萬美元,下降16.6%。
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完成農業總產值2.89億元,增長5.4%。農民人均年純收入3730元,增長3%。效益農業有效推進,水稻良種率達98%,鮀蓮街道與*大學合作成立牛田洋水產養殖研發中心,龍鋒食品有限公司被評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凍羅非魚片、面包蝦等兩種產品被認定為省級名牌產品,福島社區、天港社區申報省級“無公害生產基地”。農村經聯社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進一步規范。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發放種糧農資綜合直補資金38萬多元,為25戶農村貧困戶實施危房改造。鮀蓮軍基線13.8公里水泥路面全線建成通車,岐山二圍電排站技改項目竣工交付使用,水利體制改革扎實推進,三防工作經驗在全市推廣,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
——發展素質和后勁持續增強
科技創新不斷推進。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搭建“*民科園信息網絡平臺”,組建“*輕工裝備研究院”,籌辦“*民營科技園人才服務基地”。籌集1280萬元資金用于科技三項費用。新增省級高新科技企業8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2家。申報各類科技計劃119項,其中國家級10項,省級41項。專利申請同比增長23%;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2項,省級專利金獎1項;3家企業被列入全省50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新增國家免檢產品1件,省級名牌產品和省著名商標各6件。4個項目在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會議上成功簽約。
經濟管理水平有新提高。開展稅收代征協管試點,清理漏征漏管戶3499戶,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實施經濟目標管理責任制、經濟聯席會議以及領導掛鉤聯系重點項目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加強經濟運行監測。鼓勵企業開展資本運營,廣東皮寶、黑牛食品等一批企業上市融資準備工作進展順利。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加大力度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建立覆蓋全區的消費維權網絡,有效遏制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圓滿完成春季招商引資、粵臺經濟技術貿易交流等大型經貿活動,項目總投資額43.58億元。大中華、海霸王、廣東航泰航空科技等一批項目簽約落戶。全年引資、增資項目106個,設計年生產能力30.96億元,其中投資額千萬元以上項目39個。合同利用外資1564萬美元,增長44.8%;實際利用外資1679萬美元,增長16.3%。固定資產投資31.97億元,增長14.0%
——城區環境不斷改善
城區建設邁出新步伐。海濱路中段、汕樟北路、天山北路等主干路和洄瀾橋改造工程陸續開工。金鳳路橋拆遷工作有突破性進展。維修改造陵海一巷和興業路西段路面及下水道。“汕樟路中段片”等一批舊城改造遺留項目先后竣工或續建,“新興片區”拆遷改造進展順利,全年新開工樓房39幢24.43萬平方米,竣工樓房16幢9.06萬平方米。
市容市貌有所改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展“四創一整治”專項活動,清理了金鳳城、麻辣街、共和市場東側違章搭建、華塢南舊改片點等一批“老大難”衛生死角和市血站旁、殯儀館旁、光華北等一批盲流窩點,重點整治龍眼路、金新路、紅領巾路、躍進路、德興路等占道經營和“黑燒烤”、“牛皮癬”等臟亂差現象,整頓規范農貿市場秩序和環境衛生,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檢。切實理順管理權限,設立街道執法中隊,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逐步建立。
可持續發展戰略取得成效。推進節能減排,加強環保執法,開展查處違法用地專項行動,抓好森林防火和生態公益林管養,殯改工作連續五年被市評為先進單位,生態和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廣泛開展“和諧計生,溫馨家園”春風行動,扎實推進“兩無”活動,加強流動人口計生管理與服務,加大社會撫養費征收力度,計生依法行政經驗在全省推廣。全年人口出生率6.89‰,自然增長率2.17‰,計劃生育率93.26%。
——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
教育、衛生等事業全面發展。全面落實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政策。飛廈中學嘉頓校區和附屬小學校舍、珠廈中學配套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擴招38個高中教學班,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70%。“普九”成果鞏固提高,中考、高考取得良好成績。區人民醫院住院大樓、*婦幼保健院新樓等一批醫療衛生服務設施投入使用,農村規范化衛生站建設扎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86.4%,農民住院報銷封頂線從每人每年6000元提高到1萬元。科普工作成績突出,新增兩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被批準為“全國科普示范區”。人民武裝工作繼續加強,完成了對空防御訓練、作戰動員準備和赴梅州抗洪搶險任務,雙擁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才、僑務、宗教、殘疾人、體育、地方志等工作扎實開展。
一批民生問題得到解決。“十項民心工程”順利實施,有效解決群眾行路難、住房難等實際問題。落實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各項政策,實施退伍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工程,新增就業1289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58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2.9%。推進低保擴面和動態管理,新納入低保對象639戶1424人,發放低保金1262萬元。居家養老工作有效開展,被市推薦為“全國養老服務社會化示范區”。針對生活消費品價格上漲,投入14.4萬元用于困難群眾生活補助和臨時救濟。有212名困難群眾得到醫療救助,近萬名困難學生獲得社會各方面資助上學,各中小學校減免困難學生學雜費約250萬元。投資350萬元的區福利院落成投入使用。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開展21項民生信訪問題專項治理,群眾來信來訪總量同比下降27%,越級上訪下降15%,一批信訪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開展嚴打斗爭和治安整治專項行動,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更加完善,街道綜治中心建設走在全市前列,有24個社區獲省首批“六好”平安和諧社區稱號。下大力氣抓好消防和安全生產工作,深入開展“一暢兩會”專項行動,落實“十個一”工作措施,用鐵的手腕消除了一批重大安全隱患,妥善有效處理了已發安全事故。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步
民主法制建設繼續加強。堅持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法律和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2件、建議12件,政協提案19件。加強與各派、工商聯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聯系,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實施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專家咨詢和規范性文件事前法律審查等制度。健全城市社區和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機制,突出抓好涉農社區居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規范化建設。推進政府廉政建設,加大重點投資項目、專項資金審計力度,抓好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強化行政監察和行業糾風,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行動,認真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等違法違紀行為。加強公務員隊伍的培訓教育。深入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教育,社會法制意識日益增強。
精神文明建設扎實開展。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精心組織以“書香溢*、文明遍城區”為主題的系列讀書活動。街道文化站、社區文化室等基層文化設施進一步完善,區、街、居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初步形成,社區文化、廣場文化、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日趨活躍。東方街道榮獲省“文明單位”和省“社會科學普及示范基地”稱號,石炮臺街道榮獲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稱號。文化市場管理和文物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溝南社區被市命名為“特色文化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