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規劃總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規劃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規劃總結

三年來,我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市委關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方針政策,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條例》和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企業、街道社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若干意見》及市委《*—*年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規劃》,緊緊圍繞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深化農村改革、調整經濟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穩定的大局,堅持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原則,以加強鄉村領導班子建設和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素質為重點,以“三級聯創”為主線,大力加強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教育,多渠道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穩步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積極探索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徑,夯基礎、攻難點、促后進、創特色,不斷推動整體工作上水平、上臺階。

一、主要工作

(一)抓關鍵,認真落實領導責任制

一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第二個三年規劃完成之后,*年初,我們針對部分鄉村黨組織負責同志在“三有”問題初步得到解決后產生的厭倦思想和松懈情緒,把統一各級黨組織的思想認識、進一步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作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首要任務,組織力量對各鄉鎮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狀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并先后召開了鄉鎮黨委書記專題研討會、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學習了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全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同志關于“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十六大以及省、市委關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系列會議、文件精神,分析形勢,尋找差距,明確任務,統一認識,制定并印發了《*縣*-*年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規劃》,保證了新一輪三年規劃的順利實施;堅持每年在縣委黨校舉辦3—4期鄉鎮黨委書記、副書記及村黨支部書記參加的專題培訓班,組織鄉村黨組織負責人深刻領會新精神、新要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有效地增強了各級黨組織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和工作的主動性。

二是加強領導,靠實責任??h委高度重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每年都要定期召開專題常委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認真堅持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縣直部門幫鄉扶村制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重大問題研究解決制度、縣級領導聯系村制度和鄉鎮干部包產業、包項目制度。進一步明確領導班子、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抓黨建工作的職責,每年縣委與鄉鎮黨委、鄉鎮黨委與村黨支部,層層簽訂責任書,量化目標任務,嚴格考核標準,使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由軟任務變成硬指標,逐步形成了縣委書記親自抓,負總責,分管書記全力抓,縣委“一班人”共同抓,縣、鄉、村三級聯動,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相互溝通,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是督促指導,狠抓落實??h、鄉鎮領導都能深入自己的黨建聯系村,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基層干部和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及時發現和認真解決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工作指導。健全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檢查督導和定期通報制度,并將檢查結果作為衡量黨委工作和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建立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考核獎罰制度,做到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同安排、同檢查、同考核、同獎罰,促使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二)強龍頭,切實加強鄉鎮村干部的思想作風建設

一是加強理論學習,著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緊緊抓住農村“學教”活動和抽調機關干部下基層工作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健全完善了鄉鎮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干部理論學習考核制度和村黨支部定期學習制度,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鄉(鎮)村干部認真學習了鄧小平理論、“七一”重要講話、WTO基礎知識和黨的十六大精神,深刻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涵,進一步增強了基層干部的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提高了依法辦事和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

二是扎實開展主題活動,努力轉變工作作風。針對部分農村基層干部深入群眾不夠、聯系群眾不緊的實際,在農村“學教”活動回訪復查和抽調機關干部下基層工作中,我們扎實開展了“三查”、“三問”、“三個十”活動,在鄉(鎮)村干部中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求真務實之風、文明服務之風、開拓創新之風,進百家門、吃百家飯、真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促進了干部作風的好轉。同時,積極推行干部記《民情日記》制度和下村吃派飯付餐券制度,從制度上保證干部樹立良好作風。渭河鎮將原來每人每月發放的30元下村補助統籌安排,根據干部下村次數、付餐券情況進行補助,不僅調動了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解決了干部吃飯難的問題,而且解決了村級財務混亂、招待費居高不下的問題,預計每年可減少村級招待費支出3萬余元。

三是積極興辦實事,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近年來,廣大基層干部躬身實踐“三個代表”,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從群眾最盼、最憂、最急、最難的問題入手,集中解決了一部分群眾反映強烈,影響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在修橋補路、改善辦學條件、減輕農民負擔等方面,興辦實事1680多件,解決突出問題835件,成效比較明顯。在減輕農民負擔方面,通過嚴格落實農村稅費改革政策,全縣共減輕農民承擔的各種費用827.8萬元,農民人均減負19.3元。在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方面,以山區群眾“行路難”、“吃水難”和孩子“上學難”為重點,先后組織群眾投工5萬多個,整修鄉村道路1575公里??h鄉聯動跑項目爭資金,發動群眾投資投勞,先后籌措資金1820萬元,改擴建學校109所、34860平方米,同時購置了大量教學設施,教育教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針對山區群眾人畜飲水難,三年共投資2620萬元,投放水泥3.5萬噸,新建人飲工程54處、集雨節灌窖池22774眼。通過積極興辦實事,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為基層干部樹立了良好形象,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三)抓重點,進一步增強鄉鎮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一是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建設,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按照“提高素質、優化結構、改進作風、增進團結”的要求,以整治“懶、散、老、貪”為重點,結合鄉鎮換屆,大膽地將一批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同志進行了調整。目前,全縣237名鄉鎮黨政領導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27人,占96%,其中大專以上的206人,占87%;35歲以下的116人,占48.9%,平均年齡37.3歲。21個鄉鎮的黨政領導班子中各配有1名女干部,配備率達84%。*年,縣委調整和交流鄉鎮黨政一把手9人,其中鄉鎮黨委書記4人,鄉鎮長5人;調整和交流鄉鎮副職20人。

二是村干部隊伍的年齡、文化結構得到較大改善。繼續推行村黨支部“兩推一選”和村委會“公推直選”,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按規定程序,積極穩妥地組織了村黨支部、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調整黨支部書記26名、副書記2名,支部委員183名。調整后的村黨支部書記45歲以下的占61.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5.4%,平均年齡38.2歲。改選村委會主任29名,副主任5名,委員284名,平均年齡37歲,比上屆降低2.3歲。目前,全縣村黨支部書記中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5.4%,40歲以下的占58.9%,村委會主任中,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8.3%,40歲以下的占59.2%,基本實現了《三年規劃》提出的以40歲左右和高中以上學歷的干部為主體的奮斗目標。結合稅費改革、各鄉鎮在保證轉移支付的前提下,努力拓寬融資渠道,村級干部報酬顯著提高。目前村干部年報酬最高達7800元,最低1200元,村干部平均年報酬都在1500元以上,有力地調動了村級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村干部養老保險得到提高,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同時,繼續按照10%的比例確定相對后進村進行重點整頓,鞏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成果,不斷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三是積極探索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有效路子。三年來,在福星鎮紅峴村、柯寨鄉崖坪村等11個村開展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相結合工作,堅持抓班子,提供組織保證;抓培訓,提供技術支撐;抓項目,提供可行目標。力求把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同村級科技、文化等活動陣地建設相結合;把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相結合;把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同發揮農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及保持其先進性相結合;把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同發展村組公益事業相結合;把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同村組干部、農民黨員和青壯年農民的科技培訓相結合,基本找準了兩者結合的切入點,達到了兩不誤、兩促進。從已完成實施計劃的8個村來看,村級組織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同時,其基層黨組織自身也得到長足發展。如柯寨鄉崖坪村、福星鎮紅峴村、南安鎮五一村、種和鄉井溝村、昌谷鄉馬灣村、雙泉鄉崖哩村等,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建成了高標準村址。福星鎮紅峴村通過成立養羊協會,可為村上創集體收入5萬余元。

四是強化培訓,努力提高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本領。堅持分級負責、分類指導、內外兼培、注重實效的原則,以黨的十六大精神、法律法規以及農村實用技術為主要內容,充分發揮縣鄉(鎮)黨校的主陣地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三年來,縣委黨校共舉辦主體班次52期4583人(次),鄉鎮黨校辦班225期,培訓1.5萬人(次)。組織266名鄉(鎮)村干部參加外出培訓,進一步拓寬了鄉鎮、村干部的發展思路,提高了綜合素質。

五是多方籌資,積極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按照“以村為主,上下配合,逐步推進”的原則,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努力提高村址建設水平。各鄉鎮緊緊抓住縣級領導聯系、縣直部門幫扶、省地駐隴單位包村的有利時機,加大對村級活動陣地建設的力度。三年來全縣累計投資543萬元,其中縣委組織部下撥縣管黨費38萬元,鄉村籌資375萬元,聯系單位幫扶物資130萬元,改擴建、維修村址181個,配置黨員電化教育設備150臺套,目前,“四有一規范”(“四有”即有辦公室、活動室,有各項規章制度,有電化教育設備,有人值班、處理日常事務;“一規范”即村級文檔管理規范)標準化村址已達到238個,占85%。*年,文峰鎮投資15萬元,改建高標準村址5處;渭河鎮水月坪村投資6.5萬元、首陽鎮菜子坪村投資5萬元、柯寨鄉上灣村投資4.2萬元建成了高標準100M2以上的磚混、磚木結構的村級活動陣地各1處;碧巖鎮投資4萬元建成較高標準的村址2處,占任務的200%。其他鄉鎮也都積極采取各種辦法新修了一批檔次較高的活動陣地,并對大量的原有舊村址進行了粉刷維修。在此基礎上配套了部分電教設備和辦公桌椅等設施,其中:鞏昌、文峰、南安、首陽、渭河、菜子、種和、德興、碧巖、高塄等10個鄉鎮的電教設施的配備率都達到了100%。

(四)嚴管理,努力提高農村黨員隊伍整體素質

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堅持以鄉鎮黨校為主陣地,以“”為主要形式,以解決農村黨員不會致富和致富能力不強為重點,有計劃地組織農村黨員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辯證唯物論、無神論及法律法規教育,努力提高農村黨員的理論素質。三年來,鄉鎮黨校集中上黨課87次,播放光盤1450多片,參加人員1.9萬人(次),開展“黨課60分”等電化教育580場次,參訓面達到90%以上。

在發展黨員工作中,各鄉鎮始終以生產一線和女黨員為重點,以農村致富能人中的先進分子為主體,以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教育、管理為關鍵,堅持“十六字”方針,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改善黨員的年齡、文化結構。三年來,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780人(其中致富能手2870人),發展黨員589人,其中35歲以下的299人,占50.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28人,占72.7%,女黨員118人,占20%。*年發展黨員285人,其中35歲以下147人,占51.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14人,占75.1%,女黨員62人,占21.8%。

在農村黨員管理方面,各鄉鎮普遍實行手冊管理,并建立《流動黨員登記表》,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加強了流動黨員的管理。

(五)攻難點,努力增強村級組織的服務功能

在集體經濟的發展上,各鄉鎮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當地資源優勢和幫扶資金優勢,積極搞好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大膽突破原來由集體投資、集體所有、集體經營管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老路子,積極向集體經營、承包租賃、聯辦經營、股份合作、有償服務等多樣化發展,特別是積極探索組建農村協會壯大集體經濟的有效路子。目前,全縣依托支柱產業組建各種由村兩委負責的農村協會231個,主要有龍頭帶動型、經營服務型、政府引導型、股份合作型、能人帶動型等五種類型,年可為集體創收169.6萬元,占總收入的39%。福星鎮紅峴村緊抓實施參與式扶貧開發項目的有利時機,成立了養殖協會,與養殖戶簽訂合同,由協會提供技術服務,并統一出售,每只羊出欄時提成2%作為村集體收入,預計年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萬元以上??抡l崖坪村組建辣椒協會,種植“艷陽牌”辣椒2000畝,產值164.16萬元,為村上創收5.2萬元。文峰鎮東鋪村針對開發區蔬菜市場的臟亂差問題,在市場內建設鋼架蔬菜棚288平方米,既整齊劃一,方便管理,每年又可增加集體收入4.3萬元。南安鎮園藝村發揮區域優勢,引進資金3200多萬元,改擴建蔬菜批發市場50畝,預計年可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鞏昌鎮紅星村籌資18.1萬元,硬化東關路、氣象路12公里,架設東關路路燈40盞,解決了群眾尤其是學生走泥路、摸黑路的問題。三年來,縣、鄉、村三級先后投入資金650余萬元,新辦經濟實體177個。目前,集體經濟年純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35個,占12.5%,3—10萬元的村75個,占28.6%,1—3萬元的村110個,占39.3%,萬元以下的村60個,占21.4%。集體經濟的發展,有效地增強了村級組織的服務功能。

(六)促規范,不斷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針對村級財務管理不嚴,村務透明度不高,導致黨群、干群關系緊張的實際,縣委組織專門力量對25個鄉鎮的農民負擔進行了專項審計,并對280個村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了村級財務清理整頓,全面推行政務村務公開工作。同時借助農村“學教”活動和抽調機關干部下基層的有利時機,對基層干部群眾集中進行了一次思想、作風、紀律整頓,強化工作職責和服務意識,重點解決機關干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思想作風漂浮、辦事不公,甚至以權謀私、違法施政的問題。鞏昌鎮東巷村針對“四難”現象,特別是人難找的問題,建立了議事預約制度,并對議事結果定期公示,接受群眾監督,辦事效率得到提高,干部作風明顯轉變。各鄉鎮完善了已設立的“一欄”、“一程序”、“一冊”、“一箱”、“一簿”公開形式,還成立了由人大主席任組長,縣、鄉(鎮)人大代表為成員的政務公開監督小組,并建立落實了定期公開、人代會審議通報、民主評議等工作制度,保證了鄉鎮機關工作的透明度,有效地推進了法治進程。

(七)抓創建,努力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

堅持抓主抓重,典型示范,分類指導,動態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健全創建工作制度,逐步形成了縣、鄉(鎮)、村三級聯動,黨政群縱橫協調的創建工作網絡,分層次開展爭創活動。三年共創建“五個好”明星鄉鎮黨委2個,“五個好”紅旗鄉鎮黨委13個;“五個好”明星村黨組織15個,“五個好”示范村黨組織56個。

(八)抓幫帶,大力實施“雙培雙帶”工程

根據市委年初安排部署,我們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強村先行、梯次推進”的原則,發揮“八個作用”,走好“八條路子”,即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走典型帶動的路子;發揮致富能人的幫帶作用,走結對幫扶的路子;發揮中介組織的紐帶作用,走協會搭橋的路子;發揮項目資金的整合作用,走項目推動的路子;發揮勞務輸出的組織作用,走勞務培帶的路子;發揮市場的輻射作用,走市場帶動的路子;發揮農業結構調整的優勢作用,走產業富民的路子;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的拉動作用,走多渠道就業的路子,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全縣從事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商貿交易等有致富能力的4202名農民黨員帶頭調結構,抓項目,搞經營,帶領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結成致富幫扶對子1030對,先后幫助2360戶貧困戶找到了致富門路,有664名貧困黨員成為致富帶頭人,1022名致富帶頭人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在新發展的178名農民黨員中,144名為致富帶頭人,占當年新發展農民黨員的80.9%,有21名黨員致富帶頭人被選拔充實到村兩委班子,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得到明顯增強。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村基層干部的整體素質較低,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本領不強,特別是村級干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守攤子,“任務型”的干部較多,思想觀念陳舊,創新意識不濃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加之村級干部的報酬偏低,導致村級干部工作積極性不高,隊伍不穩。

二是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特別是偏遠山區的村,隨著農村稅費改革,可能出現新的空殼村,這種現象將制約村級組織服務功能的發揮。

三是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滯后,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徑還不多。

三、思路與打算

一是進一步理清思路,拓寬集體經濟收入渠道,壯大夯實村級集體經濟,實現由維持正常運轉向搞開發示范和服務群眾轉變。

二是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村級陣地建設力度,實現村級由“無處議事”向“有處議事”和規范化辦公及多功能活動中心的方向發展。

三是繼續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努力實現村級由“有人辦事”向有能人辦事和依法辦事轉變。

四是加大農村黨員的培養、發展、教育和管理力度,提高黨員素質,實現由注重發展數量向注重發展質量與教育管理并重轉變。

五是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實現創建活動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饶县| 平阳县| 珠海市| 武冈市| 沙河市| 平武县| 保亭| 沛县| 苍南县| 嵊州市| 武夷山市| 贵定县| 册亨县| 山东| 陇南市| 卢龙县| 彰武县| 泰安市| 濮阳县| 阜南县| 江阴市| 柳河县| 鄂托克旗| 沂源县| 丽水市| 开鲁县| 洪洞县| 阳高县| 牟定县| 涪陵区| 潜山县| 兴山县| 夹江县| 西畴县| 长春市| 双城市| 江阴市| 慈溪市| 富顺县| 桓台县| 吉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