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民主政權建設半年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以來,區民政局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重大中心工作,深化對“作風建設”活動的認識,全面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充分發揮民政職能作用,牢記宗旨、為民解困,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維護了弱勢群體的根本利益,保障了全區改革發展的大局。
一、主要成績
1、社會保障體系得到了鞏固。切實抓好城鄉弱勢群體生活保障,完成低保標準的全面調整工作,大幅度提高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差額,進一步落實物價上漲補貼機制,加快“星光計劃工程”建設。
2、民政管理手段步入規范化、科學化軌道。規范了低保戶、困難戶救助證的發放程序;加快推進民政工作信息管理,健全了全區民政信息交流平臺。提高了民政信息交流速度和災害救助工作快速反應能力。
3、社區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承接力大大提高。社區基礎功能建設規模加大,全區17個社區正在著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爭取資金,提升了服務檔次;社區服務網絡更加健全。
4、雙擁共建活動扎實有效。適時對駐地部隊和退伍軍人進行了走訪慰問,積極開展雙擁共駐共建活動,認真落實各項優撫安置政策,退役軍人安置率達100%。
5、基層民主政權建設更加穩固,第八次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平穩推進,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標準達標率84.3%。。
6、民政自身建設得到提高,以爭創區級文明單位為契機,內強素養,全面開展了班子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外樹形象,繼續堅持一周一次全體集中學習活動,培養民政干部勤與學習、善于創造、甘于奉獻的時代品質和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精神風貌。
7、信訪辦理效果良好,信訪工作以來信來訪登記制為核心,做到事前有研究,事后有通報,強化責任追究,接訪37件次,均辦理及時、答復有力。
二、具體做法
半年以來,我局始終圍繞區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調整工作思路,以進一步擴大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精心做好村民委員會第八次換屆選舉工作為重點,著力抓好城鄉弱勢群體生活保障,著力加強殯改工作力度,著力提高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水平,在思想上解放、體制上創新、方法上改進,帶動了民政各項業務工作整體推進。
(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和社會救災救濟體系網絡
1、建立和完善了社會廣泛參與、多元化的社救助網絡。一是聯合組織部對全區三老人員發放困難補助金3.8萬元;二是上半年開展一次社救定救定補對象的全面調查工作,及時掌握變動情況,完善檔案資料,我區目前共有精減老職工54人,“三老”人員79人;三是上半年共發放臨時救濟款近30萬元。四是認真做好臨時幫扶解困工作。抓住“兩節”期間開展大規模的送溫暖走訪慰問活動。上半年我區共投入268萬元對我區低保對象、五保戶、優撫對象、老紅軍等困難群眾和特定對象進行慰問。1人戶低保家庭慰問款由去年的500元增加到800元,1人戶以上戶給予1000元的慰問金,為特困人員送去了黨和政府的關懷。開展“六一”、端午慰問活動。為孤兒送上“六一”兒童節的禮物和端午節的粽子、鴨蛋等慰問品及慰問金,有力促進了我區和諧社會建設。
2、完成低保標準的全面調整工作,提高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差額,進一步落實物價上漲補貼機制。目前我區共有在冊低保對象1928戶4215人,其中城鎮低保116戶188人,農村低保1812戶4027人,今年1-5月份累計發放低保金290.74萬元。上半年主要完成以下幾項工作:1、根據我區實際對低保標準進行了調整,農村從180元/月人調整為220元/月人,比市政府提出的200元/月人高出20元,城鎮從300元/月人調整為340元/月人;2、根據新的低保標準對全區所有在冊的低保家庭低保金進行了調整,全面提高低保對象的人均補差額,經過調整,目前我區農村戶籍月人均補差137.37元,達到低保標準的62.44%,城鎮戶籍月人均補差220.87元,達到低保標準的64.96%,第一季度我區的低保補差額比例位列全市11個縣市區的第二位;3、對低保對象發放了07年物價補貼資金的補發和*年第一季度補貼資金的預發工作,共發入物價補貼資金計94.69萬元;4、進一步加大分層分類救助力度,已累計發放《困難家庭救助證》76戶239人。
3、推出精神障礙患者醫中醫療救助工作,大力開展醫療救助工作,截止5月底,今年已累計救助163人次,發放救助款119萬元。一是推出精神障礙患者醫中醫療救助工作,五保、低保對象患精神障礙疾病可以享受由定點醫療單位墊付醫療費并減免部分費擴,墊付部分則由醫院直接和我局結算,目前已救助10人次,劃撥救助款29704元;二是組織各鎮(街道)民政助理員參觀定點醫療單位,了解醫中醫療救助的程序,做好政策的宣傳工作,加強與定點醫療單位的工作聯系;三是加大醫療救助工作力度,目前全區已救助患重大疾病且自負醫療費用5萬元點以上的其他對象18人次,發放救助款25.66萬元。醫療救助工作的深入、規范開展切實解決了困難群眾因病返貧、因病返貧等問題。
4、繼續做好困難群眾危舊房改造工程。今年我區的困難群眾危舊房改造任務為30戶,目前大部分危改戶已動工,部分已建至二層以上。
5、做好抗臺救災準備工作。首先是在汛期來臨前完善完成我區的避災預案,提請區政府做好各相關部門的協調工作;第二是對各避災場所的預案進行細化和修正;第三是聯合區防汛辦對各鎮(街道)的報災員進行培訓,進一步規范災害報表的填寫和快速、及時、有效報災。
6、積極做好今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創建40家“農村星光老年之家”工作。上半年,落實確定40個星光老年之家創建點;出臺了創建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實施創建的步驟,將我區的星光老年之家分為示范型和標準型兩種并對創建的具體要求進行了細化。目前我區的創建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按計劃開展。
7、做好抗震救災捐贈和“彩虹行動”工作。在四川*地震災情發生后,立即啟動緊急救援機制,向地震災區捐款。一是啟動緊急救援機制,首批向四川地震災區捐贈15萬元現金,同時呼吁社會各方力量,伸出援手,奉獻愛心,全力支持災區群眾抗震救災。截止6月9日,*區有關部門已收到捐贈款1660余萬。
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彩虹行動”,向困難家庭輸送精神文化食糧。今年,我們對全區還沒有彩色電視機的困難家庭進行了摸底調查,經過調查統計,我區還有407戶困難家庭沒有彩色電視機。我區已啟動“彩虹行動”,并已發放了20臺電視機。
(二)構筑功能完善、符合新農村建設要求的社區和農村基層政權工作體系。
第八次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進展順利。全區147個村,到6月15日止已有135個村完成包括村委會換屆在內的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任務。目前,我區已有8個鎮(街道)基本完成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任務;因政策性原因,永興和海城兩個街道要在估計于6月底前全面完成,這兩個街道的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已由4月中下旬啟動。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全面啟動以來,我們深入廣泛開展“清風”專項行動,為村級組織換屆工作創造了良好環境。“查處造勢”,認真受理村級換屆問題的信訪、舉報共46件,全部著手調查,目前區、鎮(街道)兩級已息訪29件,依法查處了一批相關責任人。
社區承接力不斷提高。以社區創建、基礎設施建設兩大工程為重點,努力構建現代新型社區。一是服務體系更加完備。今年,我局專派一名工作人員到新成立的龍騰社區指導工作,著力擴大服務網絡建設,多種渠道引導社區面向居民開展服務。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大步前進。上半年,區民政局、區社區辦積極向上級民政部分爭取,以“星光計劃”、“萬家圖書進社區”活動為契機,為各社區進行硬件配置,引進和投入建設資金達20多萬元。
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得到鞏固提高。以村(居)務公開為龍頭,強化了村(居)班子建設和自治組織建設。通過辦試點、抓典型、全覆蓋的工作方式,全區村(居)務公開實現了公開形式、公開對象的多樣化。截止20*年5月底,我區147個村已經有124個村達到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標準,達標率84.3%。
(三)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有了新視點。
一是堅持雙擁工作不動搖,開展形勢多樣、豐富多采的共建活動,利用“兩節”有利時機,區四套班子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對駐龍各部隊進行了慰問,送去了慰問品、慰問金價值達22萬元。楊梅成熟時節,給駐龍部隊送去價值2.8萬的楊梅。
二是優撫工作向縱深發展。上半年,我們經過調查摸底和核實,共發放了臨時補助金184900元,為120多名重點優撫對象解決“三難”問題。實現傷殘撫恤金社會化發放,由銀行代放,為每一位傷殘人員辦理了銀行存折,確保了發放工作的安全性與準確性。
同時,為保障我區重點傷殘軍人的健康生活,5月12日,我區雙擁辦組織開展了傷殘軍人健康體檢活動,進行免費的全面身體檢查。對有病住院的、家有困難的及時慰問,截止6月15日,共慰問14戶發放慰問金2.3萬元.對行動不方便的優撫對象,送去輪椅,保證了優待對象的晚年生活安康。
三是認真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上半年,我區的接收安置工作有序推進,共接收退役士兵150名。其中包括2005年入伍的15名高原兵,(城鎮戶籍的3人,農村戶籍的12人)和1名2002年入伍的進藏兵。待分配期間生活費和自謀職業一次性安置補助金已基本發放完成,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率達100%。
四是做好社區穩定維護工作,共創合諧社會。上半年,我們針對市轄三區標準不一致的問題,根據三區政策不一的實際,因地制宜,制定了合理措施。同時,多渠道摸底調查我區中越自衛反擊戰、抗美援越、核試驗等戰役人員情況,采集和核對有關數據,根據浙江省民政廳、浙江省財政廳文件關于調整部分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的通知(浙民優[143]號)文件精神,對確定參戰人員發放名單,已發放第一批人員,共68名,其中農村的每人每月200元,城鎮的每人每月300元。
對家庭困難符合低保條件的和社救科及時聯系納入低保范圍,對無業、失業人員發放臨時補助金,避免出現上訪情況,維護了大局穩定。
五是進一步加強雙擁宣傳力度,在公共場所顯眼地段、公路沿線、各機關大院內外大量設置了雙擁和國防教育內容的宣傳標牌、標語、橫幅。據不完全統計共有大小70多個,約合530多平方米。
(四)殯葬改革工作顯成效
一是加強宣傳,倡導文明喪葬新風。在全區范圍內利用一切宣傳工具,全方位開展宣傳工作。上半年發放區政府《通告(漫畫)》20000余份、《*區人民政府關于禁止喪事擾民行為的通告》2000余份,制作大幅標語50條,出動宣傳車在全區范圍內進行巡回播放《通告》、《條例》等內容6次,曝光查辦大操大辦喪事及修建私墓的人和事,翻印殯葬改革相關的法律、法規1000余冊,在全區形成了濃厚的宣傳氛圍。二是“青山白化”治理工作成效顯著。上半年,我區實行“治理”和“管理”相結合,徹底拆除違規修建墳墓,并組織人力對各重點區域的青山白化回潮現象進行監管。半年來,共組織民工200余人次,協警50余人次,采取“拆、遷、綠”的拆除方法。堅持每周一拆除,每月一次回頭看,有效的制止了墳墓拆除后翻新現象。截止6月15日,共拆除468座,圓滿完成了區政府年初確定的治理任務。三是強化監督,認真貫徹區禁止喪事擾民行為的通告。文明新風逐漸代替喪葬陋習,大操大辦現象明顯得到控制,上半年共查辦喪事大操大辦違法行為13件。四是狠抓薄弱環節,全面加快我區生態墓地建設。加強生態墓地建設與管理,實行青山白化治理“堵”“疏”結合。我們采取了拆、改相結合的方式,上半年,共拆除違規建造遺體墓穴78對。做好綠化工作,利用春季綠化的有利時機,開展植樹綠化,確定青山白化治理成果;規劃好生態墓地建設。4月8日,區民政局召開了生態墓地負責人會議,責令停止一切建設活動,由區民政局牽頭,確定統一規格的墓穴樣式進行統一建設,做到堵疏結合,并組織力量對全區生態墓地建設進行規劃,政府在財政方面適當投入。
(五)社會事務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上半年,我們完成甌海大道(*段)交通指示牌變更工程,統計10個鎮(街道)路牌損壞數據,并籌備制作*新版*區行政區劃圖。截止20*年6月15日,發門牌證950本,出具門牌證明89個,審批建筑物命名3個,道路命名16條,制作路牌51個,門牌74個。
截止20*年6月12日,結婚登記1895對,離婚135對,補發結婚340對,補離婚8個,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847件,查閱原始婚姻檔案448件,辦理收養登記2件。完成原全區十個鎮(街道)的婚姻檔案移交工作,并將移交過來的原始婚姻檔案重新整理歸檔,輸入電腦,實現電子化檔案管理。為迎接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開幕。針對8月8日這特殊日期間的婚姻登記工作,制定《*區20*年8月8日婚姻登記應急預案》并制作宣傳牌,在4月30日正式啟動“預約登記”服務。
20*年4月1日,社團和民辦非企業單位成立和注銷登記正式入駐區行政審批窗口。截止20*年6月12日,登記社團3家,民辦非企業單位7家。組織召開*區社會組織工作暨業務培訓會議,各屆人士和相關單位負責人250余人參加會議。對全區24家非法民工子弟學校進行檢查,并取締了永興陽光民工子弟學校。
開展了民辦非企業單位“誠信與自律”活動:組織*區心港云帆心理研究所開展“誠信與自律”公益活動——“關愛新*人”心理健康知識公益講座走進企業。針對災后,災區人民心理問題日益凸現的情況,主動聯系*區心港云帆心理研究所,協商派出資深的心理咨詢師參加首批四川災后心理援助志愿隊事宜,20*年5月21日,該所派遣資深心理咨詢師韋曉虹前往四川地震災區第一線,幫助災后人民心理重建工作。
(六)老齡工作取得新進展。
關愛老人,加強為老服務工作。一是逐村逐戶走訪慰問了全區18名百歲老人,發放長壽補貼43200元、補助90周歲以上老人727人共發放補貼469200元;二是及時為老年人辦理老年優待證,上半年發放老年優待證2980張,并經常檢查為老年人優待服務的落實情況,及時協調解決有關矛盾。三是為加快老齡事業發展步伐,促進全區居家養老工作深化,在4月份,確定了今年在全區創建40個“星光老年之家”,通過創建工作,40個“星光老年之家”將具備電視教育、圖書閱覽、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為老服務等五大功能。目前,已出臺了創建實施方案,明確了實施步驟,將我區的星光老年之家分為示范型和標準型兩種并對創建的具體要求進行了細化,各項創建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按計劃開展。
3月份,組織了區老年電視大學招生工作,今年春季區老年電視大學報名學習的老年學員共計8000多人,老年電大教學點增加至8個。
5月16日上午,組織舉辦了區老年人登山“迎奧運攜手獻愛心”活動,來自*區10個鎮(街道)、村居協會代表以及該區老人體育協會等近300名老人參加了此次登山活動,在登山前他們還紛紛捐款,以實際行動支援此次四川*大地震受災的同胞們。
(七)提高民政形象和素質
1、與思想作風整建相結合,加強班子和隊伍建設。通過組織全體工作人員開展一周一次集中學習活動,工作作風更加扎實,隊伍素質有所提高。培養民政干部勤與學習、善于創造、甘于奉獻的時代品質和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精神風貌。
2、與勤政廉政相結合,增強隊伍的戰斗力,傾心為基層服務,盡力為基層排憂解難。據統計,上半年,僅圍繞失殯葬改革工作、城市低保管理、社區建設等工作,民政干部就加班加點達36天,黨風廉政和公務員管理成效明顯,考勤制度、學習制度、調研制度、信訪制度全都按要求進行了落實和完善,未發生一例民政干部“吃、拿、卡、要”違法違紀行為。
3、加強民政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民政工作信息管理,提高電子政務工作水平。完善了民政視頻救災快速反應系統,建立健全了全區民政信息交流平臺。提高了民政信息交流速度和災害救助工作快速反應能力。
4、為確保民政各項資金使用的及時、足額、到位,督促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公開、公正、公平、合理的使用民政專項資金,聯合區審計局、區財政局于5月26日至30日,組成兩隊工作組對全區十個鎮(街道)的民政資金進行檢查。此次檢查的范圍為2005年6月至20*年4月由*區民政局下撥的撫恤、農村社會救濟、救災等款項,涉及資金共計2079萬余元。
三、存在的問題
上半年,我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系統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民政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得到了廣大群眾的高度贊譽,經驗值得總結。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民政工作創新與發展的進程中,仍然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一方面就局機關而言:一是服務意識還有待加強。目前我們還有一些科室被動應付工作,主動服務大局的觀念和創新觀念不濃厚,加之督辦落實不夠,“推一下,動一下,不推不動”的現象或多或少的存在,影響了工作效率。二是協調溝通還要加大力度,對上與對外溝通不夠,導致一些政策自己不能很好的把握,吃不透精神,一些身邊的典型總結不及時,經驗成績得不到很好的交流,人為的制造了封閉的局面;對下溝通不夠,導致了群眾對政策不明白,基層民政工作人員難以把握住工作重心;對內溝通協調不夠,上傳下達內部信息交流不通暢,使主管領導、分管領導事無巨細,都要一一過問,甚至有時過問了還不能馬上把事情辦好,造成工作的脫節。三是學習氛圍還不太濃烈。學習的自主性不強,不研究政策,不深入。工作“懶、散、靠”的思想還為數不少。
另一方面,就基層民政工作而言,一是個別民政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不太強,突出的問題如各種統報表、材料數據前后不一致,隨意性很大,致使區民政局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查資料,核戶數甚至重新組織實地核查上,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二是各單位對民政工作的思想認識還不到位,認為民政工作就是“發發錢、拜拜年”,沒有認識到民政工作在保護社會穩定,服務改革大局深層次上的意義,分工不明確,人員不固定,工作不深入,敷衍了事,應付差事。遇到“突發性”“階段性”工作時,該報的數據,該送的材料,該總結的經驗都非常不及時,造成工作被動。三是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工作開展與上級要求,與群眾要求差距還很大,如報災檔案資料不全,公文格式不規范,低保動態管理中把關不嚴,等等。針對上述問題,結合全區民政工作任務目標,為確保高質量的完成各項工作,鞏固已取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