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新型社會救助完善半年總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新型社會救助完善半年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民政局新型社會救助完善半年總結

2009年上半年,我局在市民政局的業務指導和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新形式下民政工作的重心,堅持工作方法創新,工作理念創新,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的目標任務,切實維護了弱勢群體的根本利益,為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

一是低保工作規范完善。從1月起,城鎮居民最低生活標準從原來人均340元/月提高到385元/月,農村居民標準則從220元/月調整為240元/月,集中供養五保對象、“三無”人員和孤兒按城鎮居民最低生活標準進行保障。我區現有農村低保家庭2992戶、6424人,城鎮低保241戶、484人,共計3233戶、6908人,下撥第一、二季度最低生活保障資金623.5898萬元。上半年退保38戶、86人,新增59戶、128人,農村月補差達144元/人,城鎮月補差達233元/人。3月份對各鎮、街道民政助理員、社會事務辦計算機操作員以及各村(居)信息平臺業務操作員共225人進行了一次集中培訓。上半年發放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價格補貼24.3922萬元,發放困難群眾一次性生活補貼72.145萬元。二是農村危房改造開展有序。年初向各鎮(街道)下發了《關于開展農村低保對象家庭危房(無房)情況調查的通知》,全面摸清困難家庭危房戶的貧困程度、危房狀況等情況,共確定了124戶危房對象。4月1至14日,會同區房管局進行初步鑒定,落實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80戶、240人,資金197.5萬。目前,全區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進展較為順利,整個工程將在11月底完成。三是醫療救助初見成效。嚴格按照個人申請、村委會評議,鎮、街道核報,區認真審核、嚴格把關的程序,上半年共支出救助金208.5474萬元,累計救助381人。3月份聯合區財政局對全區各鎮、街道的醫療救助工作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四是五保供養政策落實到位。切實增強了對全區福利機構安全隱患的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書面通知整改。3月份聯合區財政局等部門的相關人員對全區2003年至2008年的五保集中供養資金進行了全面檢查,通過查看賬冊,發放名冊、按資金性質對應檢查,發現各個鄉鎮、街道對供養專項資金的使用與管理規范,能做到專款專用。同時切實提高集中供養五保對象的生活水平,將其納入城市低保范圍,享受全額低保標準,并落實其每人每年補助供養費1200元和年人均管理經費1200元。目前全區共有五保對象238人,在敬老院集中供養228人,集中供養率95.7%。

(二)災害救助應急能力進一步加強。

一是突出減災救災能力建設。4月下旬,會同區建設局、水利局等單位對全區的避災場所進行了一次全面檢查,對今年適合用作避災場所的32處房屋進行了認可。同時,下撥了36萬元省級福彩公益金用于各避災點配備物資和完善設施。二是開展“防災減災日”系列宣傳教育活動。5月12日,聯合區應急辦、衛生、安監、科協、土地、人防、環保等單位開展了一次以“防災減災”為主題的集中知識宣傳活動。全區13個鎮、街道都按照要求,通過懸掛宣傳標語橫幅,張貼《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系列掛圖》等形式積極開展宣傳減災防災工作。三是積極編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為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財產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編制了《*區民政局災民救助防汛應急處置預案》,完善修訂了《*區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三)新型社會福利體系建設全面啟動。

一是啟動“農村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劃”建設。按照“成熟一批,發展一批”的工作思路,組織人員深入村居,對全區各經村(居)民委員會申報和鎮、街道審核推薦的建設點進行實地察看,確定了今年30個創建點,下發《關于開展2009年“農村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劃”建設的通知》,全面啟動“星光計劃”建設工作。二是對支寧返溫人員進行補助。從2009年1月起,對符合條件的市區支寧返溫人員給予每人每月150元的固定生活補助。此項工作為一次性政策處理工作,目前已全面做好調查核實和公示工作,確保7月中旬圓滿完成補助工作。三是推進建設和諧的老齡事業。全區10個“3587”工程創建社區全部通過省老齡辦驗收,區老齡辦給予每個社區2萬元創建獎勵,并從2009年開始,給予每個“3587”工程社區每年1萬元維護資金。繼續發放9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50元生活補助,及時辦理老年人優待證,上半年發放老年優待證356份。老年文體教育工作快速發展,老年文化娛樂豐富多彩,通過基層老年協會開展的各種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還促進了我區的精神文明建設。老年教育蓬勃發展,今年春季區老年電大報名的學員共計1630人,3260人次,創辦了6個老年電視大學規范性教學班。四是慈善事業發展健康。截止2009年5月底,區慈善總會共募集善款1548.40萬元,其中企業分會募捐511.18,鎮(街道)慈善分會募捐570.21萬元,慈善一日捐募集173.74萬元,企業定向公益捐資293.27萬元;1-5月份救助支出共531.32萬元;上半年建立“茶山街道慈善分會”和“*鎮慈善分會”,使鎮(街道)慈善分會增加到11個,進一步擴大了慈善基層網絡;建立了“順達房開慈善助困冠名基金”200萬元,每年可為慈善總會提供救助資金10萬元;區慈善總會醫療義工隊開展了5次義診活動,為1059名山區困難群眾贈醫送藥。五是積極扶持社會福利工業發展。建立了殘疾人人才資料庫,確保殘疾職工安置比例達標。為規范福利企業行為,加大稽查力度,維護國家稅收的嚴肅性,通過嚴格監管,進一步規范了福利企業行為,有利地保障了殘疾職工的合法權益,妥善解決了已退休的殘疾職工醫療保險事宜。

(四)基層民主自治和社區建設穩步推進。

一是開展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回頭看”。對換屆后村級組織建設和村兩委成員的素質狀況進行全面調查評估,加大對新當選村干部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特別是對軟弱渙散班子抓好教育整頓工作,提高村干部認知能力、法律意識和為村民群眾服務管理的能力。二是和諧社區建設穩步推進。4月,區城市社區建設協調小組調整為城鄉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區推進農村社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城鄉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共建聯系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制度的通知》,下發了《2009年全區城鄉社區建設工作要點》和《2009年全區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要點》。為完成今年全區建成73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任務目標,6月11日,召開了全區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推進會,總結交流近一年來我區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經驗與做法。根據省廳統一部署,自去年12月以來,我區全面開展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創建工作,各鎮(街道)對照《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指導標準》,開展全面自查,尋找差距,積極推進創建工作。省檢查驗收組對我區街、社區的創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三是落實民主管理的各項制度。以落實《*區村務公開目錄》、《浙江省村民代表會議工作規程(試行)》為重點,印制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手冊300本,發放到各村(居),到目前為止,我區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達標村已達到98%。

(五)雙擁優撫安置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軍政軍民團結的大好局面。上半年,對全區的雙擁宣傳牌進行了合理布局,在*、麗岙二鎮設立了20多個雙擁路牌宣傳框,在茶山大學城設立了大型的戶外雙擁宣傳畫,更新了醫院、旅游景點優先指示標語。清明時組織黨政領導干部及區直機關代表30余人去烈士陵園開展祭掃活動。春節期間,社會各界向共建部隊送去慰問金93.7萬元。各部門對50名一對一結對的優撫對象進行了走訪慰問活動,投入結對幫扶慰問活動經費4.5萬元;走訪慰問烈軍屬、殘疾軍人、在鄉老復員軍人和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等1200余人,贈送慰問金100萬余元。5月份全省“民兵預備役參與防臺抗臺行動”的試點任務在我區舉行,區雙擁辦組織慰問了駐訓骨干,并送上1萬元慰問金。6月份,四川籍退伍軍人在三垟街道勇救落水兒童溺水身亡,區雙擁辦組織人員前往醫院對其家屬進行了慰問,并送上慰問金3000元。駐甌部隊官兵視駐地為故鄉,在3月和5月份,為改進街道社區環境,積極參與植樹造林、清理雜物,出人、出車,深受老百姓的歡迎。二是開展關愛主題活動。針對市局四月份出臺的《溫州市撫恤優待對象醫療保障辦法》,通過廣泛宣傳,真正做到政策宣傳家喻戶曉。年初,組織開展“冬暖關愛”慰問活動,購置內衣1697件、年畫1860份、訂閱報刊370份等給全區的所有優撫對象,共計23萬元,并下撥60萬元春節慰問金;3月中旬,下撥104.7萬元撫恤補助金,用于各類優撫對象生活困難補助;4月底組織優撫對象代表赴嘉興榮軍醫院療養;5月份投入15萬元組織近千名優撫等對象健康體檢活動,在去年體檢的基礎上,將健全和完善每一位重點優撫對象信息檔案,便于今后對他們的身體狀況進行跟蹤檢查,有針對性地及時開展檢后保健和治療工作;6月初對全區殘疾軍人輔助進行了摸底調查;6月底將開展“夏令關愛”慰問活動;今年還把7名優撫對象困難家庭納入危房改造計劃。三是各種政策落實到位。年初,共發放優撫對象春節一次性生活補貼資金16.4萬元。2月份,各鎮街道統一為各類優撫對象辦理并給予繳納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納部分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資金。6月底將對各類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標準進行調整,義務兵家屬年優待金、在鄉復員軍人、三屬等各類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金同比上年度平均增長10%。為21名六級以上的殘疾優撫對象繳納了42.46萬元的醫療保險金,為3名傷口復發的殘疾軍人報銷醫療費0.55萬元,為12名優撫對象(本級)支出一次性困難補助1.5萬元,為6名住院優撫對象慰問支出0.7萬元,為25名優撫對象醫療救助支出8.6萬元,醫療補助3.8萬元。為減少優撫資金發放中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撫恤和生活補助金及時足額兌現,我區已基本實現了社會化發放。四是優撫安置工作穩步推進。按照上級規定的時限里及時完善和更新了電子臺帳。開展了重點優撫對象生活情況、農村優撫對象住房情況、待崗的傷殘軍人生活情況調查等,比較全面地掌握了優撫對象的動態情況。在3月份和5月份組織人員對全區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優撫安置相關政策貫徹落實和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自查和檢查,大部分鎮街道賬目清楚,手續健全、對象準確、程序規范,各項優撫安置政策落實到位,無違規及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辦理了2名參戰和10名三屬對象的生活和撫恤補助,取消5名參戰等退役人員的生活補助待遇,受理上報殘疾補證手續2例,協調烈士家屬申請遷移骨骸1例。去年年底,共接收154名退伍兵,其中城鎮義務兵39名(包括大學生7名,轉業士官5名)。經調查核實符合自謀職業城鎮退役士兵27名;其中二名已安置在鐵路局。上半年共發放自謀職業補助金43萬元,待安置期間生活補助3.2元,自謀職業率達到84%。對部分沒有及時前來領取安置金的退役士兵,主動上門服務,及時足額地將安置金發放到他們的手中。五是做好來信來訪工作。目前,我區主要的涉軍維穩隱患,對象主要是殘疾軍人和要求辦理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待遇等問題的人員,他們接連上訪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維穩隱患。上半年共接待和勸解5批次,處理群眾來信7件,基本上是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六)公共事務管理服務平臺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一是社會組織管理規范運行。上半年與區教育局對登記在冊的82家社會團體、民非企業單位的地域分布、開展活動、組織機構建設、人員財務管理、制度建設、誠信自律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并結合我區實際,撰寫了調研報告,及時向上級提出了加強社會組織建設的意見與建議。上半年共新登記社會團體3家,民辦非企業單位7家,變更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登記17家;年檢社會團體69家,民辦非企業單位13家,合格率達100%。為認真貫徹省、市安全工作緊急電視電視會議精神,吸取鹿城區“12.3”火災事故的慘痛教訓,上半年,會同各業務主管單位,利用社團、民非登記到現場勘察,下鄉調研、年審等時機,采取重點檢查與抽查等形式對部分社會團體,特別是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消防安全,設施、人員管理等安全情況進行了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及時督促予以整改。同時對已登記在冊的社會組織進行排查摸底,對連續兩年以上不參加年檢或連續兩年年檢未合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進行了整理,準備會同各業務主管單位一道,按照《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啟動注銷、撤銷程序,力爭從根本上消除民間組織存在安全隱患,進一步把安全工作的防范措施落到實處。二是扎實做好民政事務各項審批工作。扎實開展了各項審批工作,認真組織所屬人員學習行政審批的法律、法規和各項政策,加大了窗口的軟硬件建設。按照上級要求,制作完善了民政行政審批服務項目規范表,編印了民政16項行政審批工作辦理須知,規范了各項審批行為,提高了工作透明度。截止日前,共為群眾辦理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事項851件。三是婚姻、收養登記依法進行。截至6月20日,全區共辦理結婚登記1790對,離婚登記169對,補發證件312件,出具無婚姻登記記錄證明1388件,婚姻登記相關的查檔130件,上半年還升級了婚姻登記管理系統,為每個登記員配備了進入登記帳戶的保護U盾,進一步確保了婚姻登記帳戶的安全性。為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格權益,進一步做好國內公民收養子女登記工作,組織學習了《收養法》、民政部等五部委《關于解決國內公民私自收養子女有關問題的通知》,運用網絡、報紙、宣傳欄等各種形式廣泛宣傳有關收養登記的法律法規和中央、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建立健全了工作機制,召開了有關職能部門,各鎮(街道)有關負責人和民政助理員工作會議,使收養登記管理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上半年共依法收養登記10例。四是地名工作有序開展。共命名道路12條,建筑物4處。完成*鎮麗岙鎮等地地名標志設置,安裝路牌160余個,樓幢牌40塊;門牌425塊,發放門牌證520本,出具地名相關證明221張,更新地名數據庫資料375條。地名規劃編制工作啟動后,我們會同區規劃分局對現狀道路名稱進行反復核對,對規劃道路按七片區確定了地名采詞和命名規則,初步形成了*區地名規劃總體設計框架。開展界線聯檢,深化平安邊界建設。根據第二輪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工作安排,2009年有1條區級界線和1條三交點聯檢任務,分別是龍甌線、龍甌瑞三交點。各界線雙方都制定了聯檢的實施方案,明確了聯檢內容、工作辦法和時間安排。截止目前,龍甌線、龍甌瑞三交點聯檢工作已經完成,正在上報聯檢報告及材料的整理。為深化平安邊界建設,成立了由一把手為組長的平安邊界建設領導小組,向有關鎮(街道)下發了關于深化平安邊界建設工作的通知,詳細分解了各鎮(街道)工作任務。五是殯改工作扭轉落后局面。上半年,在遺體火化率保持100%的基礎上,喪事擾民行為得到根本性控制,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三沿五區”視線范圍內墳墓治理率為15%,生態葬法覆蓋率達到86%。為扎實推進生態墓地建設,嚴格按照規劃確定用地面積,嚴防生態墓地變型走樣,并在全區推行骨灰跟蹤工作,對新開工建設的生態墓地會同有關單位進行建設設計方案會審。另外,還開展了公墓清理整頓工作。為鞏固“青山白化”治理成效,出動宣傳車100余次,巡查400多人次,共拆除翻新、修建私墳86座。*、麗岙鎮建立了巡查隊伍,長期在各個山頭巡查,取得明顯成效。為整治喪事擾民現象,出臺了《溫州市*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喪事擾民專項整治的通告》,并制訂了《溫州市*區關于進一步推進喪事管理的實施方案》,成立專項治理聯合執法隊伍,凌晨路面管理出動32次,計500余人次,對1126家喪戶進行上門宣傳教育,發出限期整改通知書4份,登報檢討處理1件。建立了殯改協管員隊伍,長期在路面上管理。

(七)自身建設不斷深入。

一是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大力推進民政系統行風建設。圍繞“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按照“提高思想認識、解決突出問題、創新工作機制、加強自身建設、促進科學發展”的要求,認真回顧近幾年來民政工作取得的成績,深層次查找影響和制約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努力探索我區民政事業科學發展的思路和對策,推動我局學習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按照“四個重在”實踐要領和“四個先行”實踐方向的要求,以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為基礎,以正確履職和隊伍建設為重點,以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為目的,以群眾滿意為標準,以改革創新和求真務實精神,深入開展民主評議行風活動,不斷促進我區民政機關建設和基層窗口單位的行風建設,為保障民政事業的健康科學發展、促進我區經濟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良好的環境。二是強化了干部職工的管理工作。上半年出臺了局機關效能和考勤制度,在機關內部推行指紋考勤管理制度,明察暗訪制度,進一步規范了工作人員的上下班行為,樹立了機關良好的工作作風。三是全面加強綜合事務處理能力建設。完成議案、建議、提案辦件任務分解,協調做好與代表、委員的溝通工作。大力推行電子政務,*民政門戶網站的建設和OA內部收發文系統的推行,為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平臺。黨建、信訪、計生、綜治、平安創建、普法和依法治理等工作均取得了較好成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宁县| 怀宁县| 西昌市| 娄烦县| 巴楚县| 高唐县| 莎车县| 山西省| 胶南市| 康乐县| 新营市| 锡林浩特市| 锡林郭勒盟| 榆树市| 嘉定区| 巢湖市| 思茅市| 泸定县| 苍溪县| 阳信县| 漳州市| 汨罗市| 夏津县| 七台河市| 上杭县| 芮城县| 静乐县| 兴海县| 永寿县| 简阳市| 大埔县| 濮阳市| 南汇区| 白河县| 武鸣县| 丹江口市| 新郑市| 桦甸市| 亚东县| 北海市|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