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食監局發展食品安全監管半年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09年以來,我縣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在州食品安全委員會的指導及縣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各成員單位協調配合,著力于制度建設、督促檢查及信息收集、上報等工作,全面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大力實施“食品放心工程”,深入開展食品市場專項整治,切實抓好我縣轄區內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現將2009年上半年縣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保障機制
我縣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及時調整充實了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年初,與農業等10個監管職能部門簽訂食品安全目標責任書,并把鄉(鎮)的食品安全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工作目標和工作要求。及時召開全縣食品安全工作會議,總結20*年所取得的經驗和成績,表彰先進單位,安排部署2009年的食品安全工作。同時,不定期召開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協調會議,研究部署階段性工作,半年來,共召開了6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另外,為加強協調配合,規范工作程序,食品安全委員會進一步明確了各成員單位及辦公室工作職責,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聯席會議制度、食品安全事件督查督辦、協查協作制度,狠抓責任追究、信息報送等制度的落實,使我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進一步制度化和規范化。
(二)廣泛宣傳,提高群眾食品安全意識
我縣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簡報、宣傳單、標語等媒介加強對食品安全的宣傳,并在節慶日、紀念日、宣傳日(周、月)定期開展食品安全主題宣傳活動。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9個部門聯合在*電視臺向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企業公告,要求對食品中添加和使用非食用物質和不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進行自查自糾。利用*電視臺、移動短信及政府信息公開網站公布舉報投訴電話,進一步暢通舉報投訴渠道。目前為止,利用移動短信平臺向移動用戶發送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信息及舉報電話短信1萬條;利用*電視臺報道專項整治情況2次;利用工商的“3·15”宣傳平臺和潑水游行車輛等,采取懸掛宣傳布標、設置宣傳展板等方式進行宣傳。共發放食品藥品安全宣傳資料450份,《食品安全法》宣傳資料250份,展出展板4塊,懸掛橫幅8條,接受咨詢700多人次。
同時,利用廣播新聞、開通短信平臺等宣傳方式,落實《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關于做好夏季傳染病防治和食品安全工作有關文件的通知》(西政辦電〔2009〕46號)精神,向全縣人民了關于食用野生蕈和亞硝酸鹽的預警公告,并及時在縣食品藥品信息平臺上轉載了各類有毒野生蕈的識別方法、中毒癥狀、急救措施等相關知識,努力提高農村群眾對野生蕈的識別能力。
(三)強化措施,扎實開展食品安全檢查工作
半年來,我縣定期不定期組織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商局、質監局、農業局、衛生監督所等部門對轄區內的食品加工企業、銷售攤點、商店、市場、學校等重點區域進行深入細致的檢查。
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訂全縣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規劃和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協調各鄉(鎮)政府及各監管部門加強轄區或職責范圍內的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一是組織相關部門開展了“元旦、春節”、“五一、傣歷新年”等重大節日食品安全聯合檢查及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活動。共出動執法人員近30人次,出動車輛12輛次,檢查農貿市場、超市、食品生產加工點、飲食店、食品批發經營部、學校食堂、趕擺場等30余戶次,對衛生條件不達標、臺帳建立不完善的企業責令整改或停業整頓。通過整治,確保了節日期間公眾飲食安全。二是加強對農村家庭自辦宴席食品安全的管理。督促各鄉(鎮)、各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對農村家庭自辦宴席食品安全的宣傳和監管,大力推行申報備案、監管責任及責任追究等制度。三是加強食品安全信息和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半年來,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積極收集各鄉(鎮)和縣級相關部門報送的食品安全信息和報表,并根據報送數據和信息,編發《*縣食品安全監管簡報》14期。通過不斷努力和各部門的積極支持配合,部門間的信息交流平臺基本形成,初步實現了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
農業部門:認真抓好食品安全源頭管理。一是深入食品種植養殖場(戶)、生產加工企業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深入貫徹《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穩定生豬生產的緊急通知》(云府辦明電〔2009〕88號)精神,于6月10日至12日、6月20日,分別組織人員到勐捧鎮、勐滿鎮、勐侖鎮、*城區,通過拉橫標、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大力宣傳甲型h1n1流感的科學知識和禽流感防治知識。共發放《豬流感防控明白紙》等宣傳材料6017份;二是抓好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管理,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今年上半年,對全縣茶葉、蔬菜生產基地、規模生豬養殖場、養雞場、魚苗場、魚養殖場的投入品使用情況和農資經營門市的農資產品銷售情況進行了督促檢查。共組織開展執法檢查3次,農產品質量安全督查2次,出動執法人員397人次,督查工作人員29人次。查出無證經營單位18個;超范圍經營農資門市2個,責令糾正違規經營單位19個,責令收存過期農藥26瓶(包);查處違規經營農資產品案件2起,沒收飼料添加劑110包24千克,暫扣飼料172包1060千克,涉案金額2100多元。依法查處非法販賣、運輸生豬案件45起,涉案金額達100多萬元;三是嚴格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開展蔬菜農藥殘留監測4批次,抽檢樣品175個,不合格樣品7個,合格率95.45%;四是認真做好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嚴防人畜共患疫病的發生。五是加強重大動物疫病的監測及排查工作,加大規模養殖場、邊境一線、交通沿線等重點區域畜禽疫病的排查力度。先后在全縣8個鄉(鎮)開展動物流行病學調查,調查的疫病有w病、禽流感、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17個病種。2009年上半年在*鎮、尚勇鎮等6個邊境鄉(鎮)進行了監測采樣工作,共采集血清742份。
質監部門:繼續做好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安全監管工作。一是積極開展節日市場食品安全執法大檢查。食品安全檢查工作以糧、肉、禽類及其產品、蔬菜、酒類、奶制品、豆制品、水產品、飲料、散裝食品和兒童食品等節日消費較多的食品為重點品種,以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為重點區域,以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小作坊、農貿市場、食品批發市場、超市等為重點單位。二是于3—4月,在全縣范圍內對食品生產企業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三是迅速處理群眾舉報的食品安全問題。2月23日,查獲1512瓶禁止進口的泰國“紅牛”飲料,5月23日,查獲假冒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紅星牌二鍋頭56度清香型白酒1745瓶,執法人員依法對上訴飲料和批發部進行了查封處理。上半年共出動執法人員320多人次,執法車輛60多輛次,檢查食品生產企業、經營企業123家。
工商部門:加強流通環節食品市場巡查監管執法力度,以“六查六看”為重點,進一步引導經營戶加強自律,規范經營行為,把好食品質量關。同時,通過延伸“一會兩站”觸角,推動社會監管體系建立,切實維護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是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和消費引導,突出對“四個重點”即重點區域、重點市場、重點行業、重點食品的整頓和規范。二是開展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主要內容包括檢查經營主體資格,證照是否齊全,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是否濫用、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來源是否合法,是否按規定建立健全進貨查驗和臺帳制度等。共出動執法人員400人次,檢查集貿市場42個,檢查食品經營者1918戶,暫未發現重大違法經營行為。三是創新農村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積極創建“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38戶,促進流通環節農村食品的長效監管機制,改善轄區農村食品消費環境。四是認真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以懸掛宣傳標語、現場咨詢、上門宣傳講解等多種形式開展《食品安全法》宣傳進場進村進店活動。共出動執法人員28人次,發放各種宣傳材料千余份,懸掛食品安全宣傳標語10條。
衛生部門:繼續抓好食品消費環節的整治。一是加強傳染病防治工作,開展防控甲型h1n1流感監督檢查工作。2009年5月5日以來開展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相關知識的培訓,并組織監督員對轄區內的35家醫療機構進行了突擊檢查,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了督導。二是做好節日、重大會議、接待、食品添加劑等專項食品整治工作。共出動監督員及協管員107人次,車輛22輛次,監督檢查餐飲經營單位617戶,發放餐飲業使用食品添加劑登記表355份,共登記使用的添加劑180余種,提出整改意見200余條,簽訂《食品添加劑使用承諾書》7份。三是開展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其中達到b級管理的有兩家。四是做好學校食品衛生專項監督,開展高考保障工作。2009年5月31日至6月5日,對高考供餐單位、住宿點及學校周邊的飲食店進行了專項監督檢查。在上半年學校食堂專項檢查中,共出動監督員74人次,車輛20輛次,共監督檢查學校食堂等供餐點45家,下監督意見書4份,提出書面整改意見17條,口頭整改意見40余條,立案處罰3戶。
經濟和商務部門:加強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一是結合全國開展打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重點對生豬屠宰廠進行全面整治。堅持“內管外查”的工作方針,從生豬屠宰源頭抓起,嚴格“三證”、檢疫、檢驗制度,對屠宰廠內的檢驗、衛生消毒、運輸等設施進行定期檢查,嚴厲打擊私屠濫宰行為,于2—3月,對勐醒屠宰廠、*賓亞屠宰廠進行了關停。建立健全索證索票和源頭可追溯制度,落實生豬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臺帳和質量承諾制度。二是做好節日期間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在元旦、春節、五一、傣歷新年來臨之前,對城區的集貿市場以及大型超市進行重點檢查。三是為認真貫徹落實加強定點屠宰企業人感染豬流感防控工作相關文件要求,及時成立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應急預案,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四是加強食鹽、工業鹽專營管理,嚴厲打擊各種涉鹽違法行為,嚴防散裝工業鹽、假冒劣質食鹽等進入流通市場。五是深入學習貫徹《食品安全法》、做好流通領域食品安全工作。上半年,共出動執法人員115人次,由于措施得當,宣傳到位,豬肉銷量不降反增,確保了肉市的穩定。
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繼續加強口岸餐飲消費環節的監管。一是加強對餐飲消費單位的許可管理,簽發衛生許可證69份,其中: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衛生許可證54份,服務行業衛生許可證15份。二是加強節日期間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在元旦、春節、傣歷新年及“五一”期間協同當地管委會,對磨憨、關累轄區口岸的餐飲、食品經營單位進行了清查,并對轄區內使用添加劑的企業和經營戶進行備案,共出動檢驗檢疫執法人員18人次,檢查單位105家,整治重點產品共7種(泡菜和腌菜、果凍、糕點、肉制品和鹵制熟食、餃子皮)。未發現使用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食品加工過程中濫用食品添加劑的情況。三是做好《食品安全法》的學習宣傳,制定《*檢驗檢疫局質量和安全年進出口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實施意見》,在口岸粘貼“質量安全年”宣傳畫45張。
教育部門:加強監管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大力整治學校周邊小食店環境,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年初,下發了相關文件,要求各學校加強對學校食堂管理,督促和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
糧食部門:召開專題會議,布置安排傣歷新年和“五一”期間食品安全工作;4月1日—3日,分成兩個檢查工作組對勐捧、*、尚勇、勐伴的國有糧食庫存點、五家個體經營大戶和部分農貿市場進行全面檢查,檢查國有企業庫存糧1875噸,符合國家儲存標準,1—5月無外調原糧,個體糧食加工企業環境大有改善,加工證照齊全。
其他成員單位和各鄉(鎮)認真履行各自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職責,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不懈努力。
二、存在問題
(一)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自律意識、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不強,從業人員素質較低,培訓工作有待加強。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防范能力較差,宣傳工作需進一步加強。
(二)食品生產加工、經營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生產經營場所衛生條件差,生產原料與生活日用品混雜擺放,直接入口食品與待加工食品置同一冷凍、冷藏室;食品生產經營索證索票制度有待完善;一些集體食堂、集貿市場熟食經營無防塵防蠅設施;一些從業人員無健康證;流動小商販難以監管等。
(三)學校食堂監管仍是一大難點,大多數學校食堂資金投入不足,基礎建設滯后,設施設備簡陋,衛生條件差。
(四)部分餐飲企業對法律法規不熟悉,特別是農家樂,經營臨時性較大,對食品安全質量的要求難以保證,有些則抱著試經營的想法隨意經營,導致無證經營的現象普遍存在。
(五)食品市場的規范化程度不高,檢測手段和設備落后,對食品生產加工業的現場檢測工作尚未完全開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不斷提高各職能部門對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二)總結經驗,鞏固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成果,探索建立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長效機制。
(三)繼續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圍繞食品安全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有重點、分階段地抓好專項整治工作,始終保持對各種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進一步加強重大節日及重大活動期間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四)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和整治,積極探索學校食堂社會化管理的新路子,多渠道籌措經費,不斷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學校衛生基礎設施條件,切實保障廣大師生飲食安全。
(五)加大對《食品安全法》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和手段,拓寬宣傳覆蓋面,引導生產經營者牢固樹立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提高公眾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六)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進一步配足配強相關專業人員,切實加強監管隊伍的思想、業務和作風建設,強化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培訓,努力提高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