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有關機關作風建立的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勤奮學習學以致用
也是理性作為、搞好工作的重要基礎。說過:有了學問,學習是增長才干、提高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里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諸多實例證明,貧因書而富,富因書而貴,貴因書而智,智因書而樂。富不讀書暫時富,窮不讀書永遠窮。中國人是否讀書,將決定世界跟著我走,還是跟著世界走。領導干部是否閱讀,將影響著為官的資格、執(zhí)政的效果。
就是看看他對自己無知的水平心中有沒有數(shù)。老子說:知不知,閱讀求知當“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希欽斯指出:檢驗一個人所受教育的規(guī)范。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無所知,高明的不知道自己無所知又表示得好象知道,這就是缺點。要了解和正視自己的缺乏,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加快知識更新,豐富知識儲藏??茖W家霍金說:如果不是因為生病,不會有今天的成績。其母也講:如果不生病,可能不會這么專注,因為一個健康人興趣是廣泛的思維的注意力必需集中,否則就難以聚焦和穿透。求知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不失去他人所具有的便很難獲得他人所沒有的
認為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動物只有兩只眼睛,有人曾將人和動物作過區(qū)分。而人卻有三只眼睛。人的第三只眼睛”實際上就是內(nèi)省和思考,比另外兩只眼睛看到更多更遠更深刻。蘇格拉底講:一個人的生命如果不經(jīng)由一種批判性的自省,這種生命是不值得活的讀書旨在通過體味、領悟,通過靜思、省察,獲得逾越時空的思想和智慧,獲得指導實踐的理念和方法。王夫之說;所以要讀書,為明理也;所以要明理,為做人也。做人是主,讀書是賓。領導者擔負著責任,讀書的目的全在于運用,做人上要成為表率,做事上應惠及民眾。要通過不時地學習和實踐、總結(jié)和升華,努力增強基本素質(zhì)和綜合能力,更好地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
心系群眾服務人民
核心問題是堅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解決民生問題,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執(zhí)政為民之要。愛民要有真感情,為民要有真舉措,利民要有真實效,人民才會擁護黨、跟黨走。群眾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赫魯曉夫在位時失誤不少、政績不佳,如內(nèi)政上實行中亞開荒,造成土地沙漠化,農(nóng)業(yè)遭受繁重損失,對外關系上惡化了蘇中關系。有一次他視察某文化商店,見里面掛滿了自己的肖像,便故作謙虛地說,不要只掛我馬恩列的也要掛。商店領導回答說:都賣光了心系群眾、服務人民,還是高高在上、脫離群眾,這是衡量領導干部作風是否端正的試金石,也是人民群眾對領導干部進行取舍的關鍵點。
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問題入手,尤其要關注普通人的生存狀態(tài),為困難群體雪中送炭。陳云同志講過:共產(chǎn)黨必需天天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人是要吃飯的不能天天靠吃馬列主義過活,一天不吃飯,肚子就餓得哇哇叫。還有平安問題,活著是硬道理。幸福就是馬上要出井的時候”這是礦工對生命的渴望。寓言講,服務群眾。學者同漁夫渡船,問漁夫懂哲學否,漁夫搖頭。學者嘆息:那你已經(jīng)失去一半的生命。忽然一大浪打來,小船即將翻沉。漁夫問:會不會游泳?學者急搖頭。漁夫嘆息:那你就失掉了全部的生命。漁夫的話,道明了人生平安比什么都重要。安身才干立命,安居方可樂業(yè)。孟子云: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孟德斯鳩講:財富權(quán)是道德之神。社會越是以人為本,關心民眾的衣食住行,民眾才越是以社會為本,把天下興亡作為自己之責。
群眾至少有“四最”最可親、最可敬、最可憐、最可畏。既然最可親就當主動聯(lián)系群眾,有人講。最可敬就當自覺尊重群眾,最可憐就當真情關愛群眾,最可畏就當誠心依靠群眾。中醫(yī)講:不通則痛。民眾若無表達訴求、釋放情緒的途徑,矛盾淤積起來,就易出現(xiàn)和睦諧。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要建立順暢的溝通渠道,及時排憂解難,防止小事釀大。老子講: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對待群眾的態(tài)度,折射出領導干部有沒有為民思想,有沒有濟世情懷。要有很強的群眾觀點、宗旨意識、平等觀念,把群眾當主人、當親人、當老師,才干得到群眾的認同和擁戴。
真抓實干務求實效
有的人留下腳印,從社會活動的效果看。有的人描述腳印,有的人解釋腳印。前者是實干家,中者是文學家,后者是理論家。領導干部應當是解決問題的實干家,既要坐而言,更要起而行。因為人們并不在乎你知道多少,只想知道你乎多少。老莊思想最大的特點,就是反對人為的雕飾,尤其反對人為扭曲事物的本性,認為天鵝不浴而白是其本性,烏鴉不染而黑是其本色,名聲和榮譽不應播散張揚。柳宗元說:言而不實,罪也??肆謩P爾說:真正的偉人經(jīng)常是平凡的行為既不做作,也不虛飾?,F(xiàn)實中,有的人沾染了作秀惡習,熱衷于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華而不實,形多實少,既勞民傷財,又有損形象。
自己的名字卻“深居簡出”少有人知。講話不多,霍英東慈善捐資達數(shù)十億元之多。但每一次都談到要點,有自己的見解”平時也“不去出風頭”盡管身為香港望族,但“媒體上拋頭露面的機會不多”贏得各界人士的欽佩。當下浮躁的社會氛圍中,霍英東的低調(diào)務實,宛如一股春風,催人振奮,發(fā)人深思。發(fā)展要硬而實、持而久。加黎講:真實,萬事之根本,為一切才力最大之要素。政聲人去后,百姓閑談中。計利要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喜好張揚,急于求成,難免貽笑大方,還是務實低調(diào)的好。
既要講精神、講苦干,謀發(fā)展、促和諧。還要重智慧、重方法。會道者一縷藕絲牽大象,盲修者千鈞鐵棒打蒼蠅。會議不是越多越好,有時候是開大會解決小問題,開小會解決大問題,不開會解決關鍵問題”做事不是官越多越好,十羊九牧”定會出事,多者甚于虎狼。工作不是越繁瑣越好,最復雜的問題,往往有最簡單的答案。道理不是萬能的一個完善的制度,比一萬次說教都管用。柔軟有時也能勝過堅硬,應注意推行柔性領導。恩怕先益后損,威忌先緊后松”重在掌握好度、貫徹始終。管理要分層次,防止越俎代庖,如果給貓以更多的自由,逮耗子的目標更容易實現(xiàn)”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
常懷千年憂。這是一種辛苦,古人講:人生滿意百。想得多、愁得多,自然就很累、很苦;這也是一種境界,不光是為自己,還要為別人、為后人,人因此而偉大;這還是一種智慧,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只為當下,還應顧長遠。講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不只是因為目前還不富裕,即使將來進一步發(fā)展了也不能丟掉節(jié)儉的好傳統(tǒng)。西方哲學家博洛爾說:簡樸和適度的飲食,一種正常的生活和莊重節(jié)制,這是防止政治腐敗最好的防腐劑。政治腐敗的原因,與瘋狂縱欲和奢侈浪費的習性以及追求過度娛樂的激動密不可分。
節(jié)約第一經(jīng)言。簡單是一種樸素的自然法則,剪除贅物。體現(xiàn)著客觀事物的本相之美。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很簡約,從物質(zhì)設施到精神話語都很簡單。吃的清茶淡飯,穿的粗布衣,點的煤油燈,領袖親手寫講稿、擬電文,文風樸實,言簡意賅。大道至簡”最深刻、最重要的道理往往是樸實簡潔的令人遺憾的現(xiàn)代人卻拋棄簡單,制造復雜,吃越來越高檔,住越來越寬敞,穿越來越漂亮,演講越做越堂皇,辦事順序越來越繁瑣,人際關系越來越復雜。結(jié)果是心為物累、情為欲傷,得到許多享受卻不幸福,擁有不少方便卻不自由。盧梭講:節(jié)約與勤勉是人類兩大名醫(yī)。簡單是福氣、睿智。人生欲過“萬重山”同樣應當要輕裝。
看到世界;一朵花中,英國詩人布萊克說:一粒砂中。看見天堂。畢達哥拉斯說:萬物的根源是一。無論多和少,都是從一開始的生命,一點點形成的幸福,一點點聚成的好人,一點點塑造的時間,一點點流失的衰老,一點點開始的世界上的一切,都離不開“一點點”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應從“一點點”做起,節(jié)約“一點點”珍惜“一點點”集腋成裘,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
顧全大局令行禁止
不謀萬世者缺乏以謀當前。全局與局部是相互依存的離開了局部,要增強全局觀念。諸葛亮說:不謀全局者缺乏以謀一域。全局就會出現(xiàn)戰(zhàn)略空白、失去發(fā)展基礎;離開了全局,局部就會迷失前進方向、改變自身性質(zhì)。黑格爾說:譬如一只手,如果從身體上割下來,依照名稱,仍可以叫做手,但按其實質(zhì)來說,已經(jīng)不是手了領導干部不管在地方還是部門工作,都負有維護大局的政治責任,都必需自覺與中央堅持高度一致。
說所羅門王在判決兩個婦女爭奪一個嬰兒的案子時,要注意多謀大事。古希臘有個故事。為斷定哪個婦女是嬰兒的真正母親,把嬰兒劈成兩半,分給她各一半。人們稱之為“所羅門的判斷”這里面告訴我直接意思是半個嬰兒不如沒有嬰兒。引申過來,也可以說,沒有重點不如沒有工作、不做工作。陳云同志說:事情很多,如果抓不住重點,那就如同在大海航行中掌握不住方向”發(fā)展是第一要務,主旋律,要牢牢掌握住。如何發(fā)展,要有新的觀念。觀念不及格,其他全部是垃圾,就可能“播下的龍種,而收獲的卻是跳蚤”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好字當頭謀發(fā)展,才干發(fā)明更加美好的明天。
與亞里士多德為友,要善于抓好結(jié)合。哈佛大學的校訓是與柏拉圖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追求創(chuàng)新,追求真理,一種時代精神,一種生存之道。貫徹上級的決策,必需做好結(jié)合的文章,富于發(fā)明性。不把上情與下情結(jié)合起來,不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就會使大政方針束之高閣,與中央堅持一致的要求就會落空。要增強改革意識,把發(fā)明作為工作的常態(tài),敢于打破慣例,敢于大膽探索,敢于別具一格,激發(fā)事業(yè)進步的動力和活力。
令重始足整綱紀。領導干部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要堅持令行禁止。命嚴方可肅兵威。堅持小道理服從大道理,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確保黨和國家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嚴格遵守紀律和法律,決不能借口地方和部門的特殊性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發(fā)揚民主團結(jié)共事
但它多樣性的統(tǒng)一,和諧是一種重要的思想資源。并非千篇一律。相反才需要和,相異才需要諧。地球因差異而存在世界因多樣而豐富。天下一色,反而無色”不同的信息風云際會,不同的技巧繁花薈萃,不同的武器爭鋒比銳,不同的國家展其所長,世界才充溢生機活力。一個班子里,只有充分發(fā)揚了民主,才干更好地團結(jié)共事。有了濃厚的民主空氣,各種意見才干充分發(fā)表。不同意見的討論中,才便于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形成共識,才干激發(fā)領導成員在工作上九牛爬坡、個個用力,達到團結(jié)共事的目的柏揚說過:凡是夫婦不吵架的家庭,準是一塊陰森之地,既沒有沖突,故也沒有快樂。意見一邊倒的群體,很危險的猶如大海中的一艘船,人們都往一邊站,豈能不翻船?
大業(yè)靠眾人共舉。大量事實證明,人和才干政通。大廈非一木所撐。內(nèi)耗是地獄,合作是天堂。領導干部要像維護眼睛一樣維護團結(jié),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和諧。班子團結(jié)中,正確處置正副職關系至關重要。有道是只有正副相安,才干皆大喜歡。正副不合,對雙方都不利。上級會認為正職器量不夠,駕馭力不強;會認為副職個性太盛,相容性太差。所以,多半是以兩敗俱傷而告終。聚散離合本是緣,不為浮云遮望眼。領導干部要謹慎處置各種關系,力求防患于未然。
很大水平上取決于自身的境界。古人說:君子量大,領導干部團結(jié)共事。小人氣大;君子不爭,小人不讓;君子和氣,小人斗氣;君子助人,小人傷人。量大,才干受人敬重,聚集人才,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得利己的根基。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該爭的即便爭到手,其實失去的更多。和氣,認真辦事,大度待人,處事智圓,內(nèi)心寬平,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禪言”助人,樂于成人之美,善于促人之成。真正聰明的人,那種能夠從他人身上發(fā)現(xiàn)深藏著的智慧的人。培根說:人可以容忍一百個陌生人發(fā)跡,但絕不能忍受一個身邊人的上升。領導干部應有甘為人梯、成人之美的品格,解脫“既生瑜、何生亮”病態(tài)情緒。一個人在講述他人品格時,最能暴露出他自己的品格。有這樣的境界,何愁不能共事?
徇私用權(quán)廉潔從政
法國思想家盧梭有“主權(quán)在民”思想,唐代柳宗元提出“官為民役”命題。均強調(diào)當報民恩、為民辦事。馬克思主義權(quán)力觀認為,權(quán)力來源于人民,人民授予的權(quán)力是公器”使用方向是為公;權(quán)力運行應具有公眾認可的規(guī)范性,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黨的性質(zhì)、國家政權(quán)的性質(zhì),決定了各級領導干部必需正確運用權(quán)力,真心為民謀利益。
弄得不好還會出現(xiàn)異化。有人講:資本就像一只蒼蠅,領導權(quán)力是神圣的同時又具有兩重性。只要有肉,不論你打算拍死它或要藥死它都會毫不猶豫地飛來。錯不在蒼蠅,也不在肉,而是看肉的人。權(quán)力的特殊性,要求我慎言慎行。曾贊賞諸葛亮一生謹慎,把“惟謹慎”與“成大事”聯(lián)系在一起,值得我深思。鄧小平也說過:共產(chǎn)黨員謹小慎微不好,膽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黨,二怕人民,三怕派,總是好一些。國外有一氣象研究所敦促員工盡力完善工作的口號是當我做對了沒有人會記得;當我做錯了沒有人會忘記。這都是出于對權(quán)力的高度責任和內(nèi)心敬畏,而提出的自律要求。
一定要重修煉、戒貪欲。人的欲望是一座火山,為官者、掌權(quán)者??刂频煤?,可以獲得動力和財富;控制不好,既損人又害己。金錢不能帶進墳墓,卻能把人帶進墳墓。古人講:給你送禮的人還沒有離開,為你送葬的隊伍已經(jīng)動身了應當警惕。萬分廉潔只是小善,一點貪污便為大惡。為官不可貪婪。如果領導干部搞權(quán)錢交易,這就不僅毀了官員自身,而且泯滅了大家本應共同追求的理想信念。羅高說:誰能夠比這種人更痛苦呢----雖然在世,卻已經(jīng)親自參與了埋葬自己名聲的喪禮。
更要追求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不只來自于講話的質(zhì)量,領導者不能滿足于有話語權(quán)。更取決于講話人的品格。如果言行不一,所說的怎么能讓人振奮起來、進步起來?一個人,當財富失去時,什么都沒有失去;當健康失去時,有些東西就失去了當人品失去時,一切就都失去了領導干部應珍惜值得珍惜的放棄必需放棄的不要舍本求末,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丟了官德、官品。
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反映著人的境界和追求,生活情趣不是小事。影響著領導干部乃至黨的形象。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囿于得失者惑于得失之間。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真正價值,看得穿。明于是非者敢涉是非之地。首先決定于他什么水平上和什么意義上從自我解放進去。曾國藩認為,古人修身的理論中,關鍵的一條是不忮不求”除去“忮”心和“求”心,方能獲得成功。道德修養(yǎng)是一輩子的事,不因為你有知識、有地位而終止。要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境界,能夠在寵辱面前神閑氣定,必需經(jīng)過臨時的鍛煉。
想開了天堂,想得透。世事常因心情而改變。同樣一件事。想不開是地獄。想開了即可“非窩里,人用嘴,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向后,即可“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慈顏常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懂此理便會多行善、多積德。中國激進建議內(nèi)圣外王,內(nèi)圣就是修身養(yǎng)性,外王就是政治實踐。人皆可為王。欲王者不可貪,貪一點,王”就變?yōu)椤坝瘛背闪送嫖锪酥悴蝗?,知止不殆”明此道方知防縱欲、防無度。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戰(zhàn)勝自我遇事才干想得透。
面對五光十色的誘惑,忍得住。面對豐富多彩的生活。要忍得住。一忍可以抵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領導干部的業(yè)余生活多樣一點,本無可厚非,但應把握好度,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切勿大意。尤其不能降低格調(diào),沉溺于聲色犬馬。須知“上求材,臣殘木,上求魚,臣乾谷”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所以“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慎也。得意的時候朋友認識你失意的時候你認識朋友。應慎重對待朋友交往,防止失去原則。領導干部應看重自己的責任、身價、健康,防止滋長奢靡之習。
終須一個土饅頭。有再多財富的人,放得下。紅樓夢》中的妙玉認為范成大的兩句詩最好:縱有千年鐵門檻。最后都還是歸于土。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權(quán)力、金錢、美色,最為人生考驗之關鍵,能闖過這三關,則得大自在這方面放下了就能一身輕、一生安。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明代福建某知府針對行賄受賄,公開掛聯(lián)警示:寬一分則民可受一分賜;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宋代某縣令在審判偷竊一文錢的金庫保管小吏時說: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領導干部既要能把握大勢,又不應當忽略細節(jié)。門上有針眼大的孔,就能進斗大的風。作好人,眼前覺得方便宜,總算來是大便宜;作不好人,眼前覺得廉價,總算來是方便宜。放得下,致虛極”就能夠“守靜篤”擔重任、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