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應急管理防震減災會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當前,自然災害、道路交通、食品衛生、流行性傳染疾病等公共安全事件呈現突發、易發、多發趨勢。近期,在北美地區發生的甲型H1N1疫情,都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及時有效進行處置,最大限度的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就我縣來講,迫切需要各鎮街、各部門從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做好應急管理工作。
前段時間,我縣應急管理總體工作穩步推進,有7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各鎮街、各企事業單位突發公共事件預案編制、修訂工作進展順利,
二是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基本健全。到目前為止,所有鎮街在綜合治理辦公室掛牌設置了應急管理辦公室,明確了分管負責人和專(兼)職人員;各村(社區)也落實了應急處置聯絡人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任務較重的部門設置了應急管理工作機構,強化了應急管理職責,落實了分管領導和人員。
三是應急管理機制逐步健全。縣政府不斷建立健全信息報告與共享、應急管理決策、應急快速反應、應急處置聯動、軍地協同處置、跨縣應急聯動、社會動員、信息、調查評估和災后恢復重建等工作機制,不斷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全縣各級各部門基本能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統一指揮調動應急力量,快速實施應急處置。
四是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不斷加強。各鎮街、各部門重點加強了防汛抗旱、防震減災、氣象災害、安全生產、傳染病防治、道路交通安全等規章制度建設,基本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應急。
五是應急保障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全縣初步形成了以駐榮部隊、武警消防部隊、公安干警為骨干突擊力量,以各類專兼職應急隊伍、志愿者隊伍為輔助力量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重點加強了防汛抗旱、防震減災、消防特勤、礦山救護等應急裝備建設,縣級應急物資儲備制度、應急醫療藥品制度基本建立。
六是隱患排查、應急值守和監測預警工作不斷加強。全縣加大了對節假日、重要時段、重點區域的安全生產督查檢查力度;強化了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工作;加強了社會安全、事故災難、公共衛生、自然災害預測預警建設,我縣公開短信“12345032”服務平臺在本月開通,預警信息能力提高。
七是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去年“5.12”地震后,全縣各級各部門聯動有力,在做好本縣抗震救災的同時,舉全縣之力支援四川災區。同時搶抓機遇,爭取了一批重大項目開工,推動全縣新一輪經濟社會事業發展。
(二)應急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是個別鎮街、部門領導重視不夠,統籌協調機制需要完善。二是應急準備不充分,應急物資儲備不到位。三是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緊急救援能力亟待加強。四是應急預案不全面,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強。
安全責任,重如泰山。全縣各級各部門,一定要認清形勢,切實履職,采取強有力措施,堅決遏制突發事件的多發勢頭。
二、突出重點,全面提高我縣應急管理和防震減災工作水平
(一)以完善“一案三制”為重點,著力加強應急管理長效機制建設。“一案三制”是應急管理的基礎工作,也是不斷提高應急管理效能的制度保障。一是要深化預案體系建設。在進一步修訂完善現有各類預案的同時,著力修訂和完善社區、鄉村、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預案。同時,要有計劃地推進各級各類預案演練工作,不斷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真正健全和逐步深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方位、廣覆蓋的應急預案體系。二是健全和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的要求,積極整合各方面應急力量和資源,理順應急管理指揮機構、辦事機構和工作機構的關系,明確機構職責,發揮各自職能作用。三是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立足于“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兩級應急管理辦事機構的綜合協調優勢,發揮各有關部門和機構的職能作用及專業優勢,不斷建立健全指揮協調、預測預警、應急值守與響應、決策與處置、隱患排查、信息、社會動員、恢復重建、調查評估、績效考核、社會動員等工作機制。四是加強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學習和宣傳,嚴格依法行政。
(二)以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為重點,著力加強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一是規范應急管理機構建設,落實應急管理工作責任。各鎮街要在抓緊應急管理辦公室建設的基礎上,全面加強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學校等基層單位的應急組織建設,建立專兼職應急管理機構;各專項應急指揮部和縣政府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組織,要進一步明確責任單位分管領導,確定責任人。二是加大應急信息網絡建設力度。要著力發展村、社信息員隊伍,針對重點區域、群體、行業、部位設立信息員,形成以基層群眾為主體的安全信息網絡。三是加強應急值守,規范信息報告機制。要認真落實應急管理“一崗雙責”制度,快速準確的傳遞重大險情、災情信息。四是規范應急常態管理,建立隱患排查機制,加強風險防范能力。
(三)以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一是抓好應急平臺建設。按照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完成應急平臺建設任務,要逐步形成統一指揮、上下貫通、左右銜接、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互有側重、互為支撐的應急平臺體系。二是抓好監測預警系統建設。要進一步擴大監測覆蓋面,增加監測密度,改進監測技術和手段,結合公開短信“12345032”服務平臺,建立健全突發事件綜合預警系統,基本完善縣政府突發事件預警信息平臺建設。三是抓好物資保障能力建設。要進一步做好各類應急物資核查摸底清理統計工作,調整布局,統籌規劃應急處置所需物資。
(四)以應急管理和處置能力培訓為重點,著力加強應急隊伍建設。除駐榮部隊、公安、武警、消防這幾支具有堅強戰斗力的特殊應急隊伍外,還要著力加強三支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應急管理干部隊伍建設,要通過多種形式的素質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干部隊伍的業務能力;二是加強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進一步整合現有應急隊伍資源,努力提高應急隊伍的救援能力。三是加強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
(五)以加大預測預警和安全監管為重點,著力加強突發事件風險防范工作。加強應急管理,必須堅持關口前移、注重預防。一是加大預測預警力度。要建立基層應急信息聯絡員制度,強化信息搜集報告工作,及時掌握突發事件的先兆信息,做到早報告、早預警、早準備、早防范。二是加大風險隱患排查整改力度。這項工作要常抓不懈,特別對重點區域、重點危險源要做到經常排查,不留死角,發現隱患要及時整改。學校、醫院、大型商場、影劇院等人員密集場所、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容易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單位,還要對確定的應急疏散通道和應急疏散場地進行檢查。
(六)以深入學習貫徹《突發事件應對法》為重點,著力加強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和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工作。加強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宣傳教育和學習貫徹。突發事件應對法是開展應急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據,它對提高依法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更好地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因此,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全國、全市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精神要求,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廣泛深入地推動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貫徹實施,不斷提高政府依法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今年5月12日,是全國首個“防災減災日”,市上有關部門專門制定了一系列活動方案,組織開展中小學防災減災主體活動、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及有關法律法規宣傳教育、社區防災減災綜合演練、志愿者服務行動等一系列活動。我縣縣委、縣政府也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日”工作,縣政府辦已經下發了《關于做好“防災減災日”工作的通知》,各鎮街、各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做好“防災減災日”工作的重要意義,以“防災減災日”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做好當前防災減災各項工作。各鎮街要結合實際,制定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活動方案,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經費保障,組織機關、學校、社會組織、社區家庭等,開展防災減災活動。我縣電視臺和報社要在5月7日—13日,集中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災減災宣傳工作,為“防災減災日”活動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輿論保障。縣教委要組織在中小學校普遍開展一次防災減災主題教育活動。縣政府有關部門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和志愿者,深入城鄉社區、學校廠礦等單位,重點普及各類災害基本知識和防災避險、自救互救基本技能。縣地震局、縣政府應急辦、縣教委和其他相關部門一定要全力做好本月8日舉行的“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周啟動儀式暨*初級中學地震科普宣傳、應急避險演練活動。
三、強化領導,確保應急管理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落實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一是要全面落實應急管理“一崗雙責”制度,各鎮街及縣政府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切實履行應急管理工作第一責任人的工作職責,主要負責人親自抓,負總責,并明確1名負責人分管應急管理工作。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一線,加強組織指揮,切實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各級應急管理機構要認真履行應急值守、信息匯總、綜合協調、宏觀指導職能,充分發揮運轉樞紐作用。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抓好各類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各級各部門要加強聯動,協調配合,確保各項應急管理工作措施落實。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應急管理工作目標責任制,今年縣委、縣政府已經明確了應急管理實行單獨考核,從明年開始將把應急管理工作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把責任、目標具體化,要加強督促檢查,強化工作職責,推動應急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二)協調配合,努力形成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強大合力。應急管理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做好應急管理工作,需要聚合各方面的力量,協調各方面的關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同時還要有鐵的紀律作保障。首先要嚴明應急值守紀律。各鎮街、有關部門都要建立應急值守工作制度,確保出現突發事件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處置。根據縣政府規定,凡屬應該向上級報告的突發事件,事發地鎮街和部門必須事先統一口徑,必須嚴格按規定程序、規定時限和要求上報,嚴禁越過縣政府向上級政府或部門報告突發事件信息。突發事件先報縣政府應急辦(縣政府總值班室)。凡因報告不及時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其次要嚴明信息紀律。各專項指揮部、各部門和鎮街要嚴格遵守應急信息有關規定,只有經縣政府批準后,才能向公眾客觀、準確的應急信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測和恐慌。
(三)加大財政投入,為應急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各鎮街和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給予應急管理工作更多的支持。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分級負擔應急管理和處置突發事件需由政府負擔的經費,將應急平臺建設及維護、干部教育培訓、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編制、實施等專項經費納入財政年度預算,給予安排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