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百場家庭教育報告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尊敬的各位領導、報告團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昨天晚上的電視新聞,大家看到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和高規格會議,專題研究中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今天,重慶市婦聯組織的一百場家教報告會在這里正式啟動,他意味著全黨重教育、全民重教育、全社會重教育的風氣將在重慶進一步形成,也意味著重慶市家庭教育的新一輪高潮將從這里拉開序幕。
同志們,二十一世紀是人類文明的世紀;文明的世紀是以人為本的世紀;以人為本的世紀是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世紀。
未來的世紀是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世紀;未來的中國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未來的20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人才決勝競爭的20年。
未來20年間,中國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傳統儒家文化所培訓的守才;也不是中國工業化初期所需的專才;而是高智商、高情商、高膽商,全面發展的創造型、創新型人才。
未來發展不取決于資本的雄厚;也不完全取決于科技的發展;而取決于發明科技和積累資本的人才。
為了民族復興這一偉大的目標,黨中央莊嚴地提出了偉大的人才戰略,這個戰略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要變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為人才資源大國。一個“變”字,即要把中國的每一個細胞,家庭、單位、社區、以及全社會都變成學習型的社會、學習型的民族、學習型的中國。一個“變”字,就要把社會、家庭、單位的一切人員都變成老師,同時也把每一個人變成終身學習的學生。一個“變”字,就是告訴全民,人人都可以成為人才,人人都可能成為人才,人人都必須成為造福社會的人才,而不是消耗資源的人口!
人口、人才一字之差,便為全社會提出了實施人才戰略的社會責任,由此推來,作為最原始、最古老,在人的成長中最關鍵的家庭教育,由此便成為造就人才的前沿陣地、基礎陣地,成為全社會所關注的重要教育環節。
從人的發展規律看,家庭教育起著決定人生走向的作用。有人說三歲看到老,為什么?因為三歲孩子基本可以表現出他人生的基本狀態。孩子來到人世間,所見最多的是父母的面孔,所聽最多的是父母的語言,所模仿最多的是父母的行為,孩子最初的人生設計大多是父母的形象模式。幼稚階段的啟蒙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始發站,家長是終身教育的第一任老師,第一任老師在始發站里將造就孩子的基本狀態,這個基本狀態又規定著孩子人生發展的基本走向。
從人的成就規律看,家庭教育起著奠定人生基礎的作用。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不取決于課堂上書本知識的積累,在知識爆炸時代,知識更新極快,在校所學專業知識很多在工作中用不上。人要成才、成就,決取于什么呢?取決于思維能力,創造精神,情感、毅志等等因素。家庭教育對孩子認知能力、交際能力、行為能力的培養,思維方式、情感方式、欲望滿足方式的引導都起著奠基的作用,為什么許多優秀的父親成為女兒終身的崇拜偶像,為什么慈愛而優秀的母親成為兒子終身的敬愛,因為家長能奠基孩子人生基本素質。正如一位哲人說道:“母親對我的愛是偉大的,讓我不得以終身的努力工作去驗證我母親的這種愛是值得的。”
從中國教育的結構看,家庭教育起著支撐和主導其它教育的作用。大家知道,學校教育重在知識的灌輸,社會教育重在能力的培養,家庭教育則應重在人格的塑造。假如一個人沒有大寫的人格,他就只是雕塑之前的一堆黃泥,不會有高大挺拔的形象;沒有人格的框架,哪怕他某一方面很閃光,也只能是一盤散落的珍珠,不會成為價值連城的珍品。人格是人的支架,沒有這個支架,他的一切知識、一切才能、一切其它方面的優勢都難以成就他的功業。所以以人格教育為重任的家庭教育,是支撐學校教育,主導社會教育的最重要環節。
在母親節那個寧靜的夜晚,我打開收音機,聽到了優美的配樂朗誦,講述了發生在西方的一個動人故事。一位婦產科醫生迎來了一位難產孕婦,孕婦年輕漂亮,盡管飽受難產的痛苦折磨,但卻充滿對新生命的美好希望。不幸,孩子立生,一條腿先伸了出來。醫生拼命地想拉出她的另一條腿,沒有成功。這是個女嬰,她的另一條腿竟先天殘缺!這意味著,女孩將守著這殘肢而孤獨終身,母親將守著殘廢的女兒而終身痛苦,出于醫生的人道趨使,她想讓這孩子窒息而亡。母親雖痛苦一時,卻可終生免受此難。但是,伸出母體的那條腿在醫生手中拼命地蹬打,醫生感到巨大的心靈震顫,一念之差,醫生竟改變初衷,把這孩子接到了人間。年輕的母親見到了自己的女兒,痛苦、絕望讓她大病了一場,醫生后悔、自責,半生不能釋放這心理重負!
17年后的圣誕節,醫院組織了一場盛大的晚會,當大幕拉開的時候,一道柔和的藍光照在少女的臉龐,女孩深情地撥動豎琴,琴聲是那樣的悠揚,優美中浸著哀傷,但哀傷的基調中,卻蕩漾著頑強抗爭的激越!少女的演出讓全場傾到,雷鳴般的掌聲響起,但女孩卻沒有站起來謝幕。醫生走上臺去,一位滿臉滄桑的中年婦女走過來告訴她:“醫生,這就是您當年接生的我的女兒。”她又告訴女兒:“孩子,是她讓你來到這個世界。”醫生看著母親疲憊滄桑的臉,為孩子的頑強抗爭而震撼,也為自己差點扼殺這般美好的生命而悔恨,更對這位把殘疾女兒塑造成才的偉大母親而肅然起敬!
這個故事正應了幾位名人的哲言:“母性的力量勝過自然界的法則”“母親是天生的哲學家”“教育男人只是教育公民,教育女人則是教育整個民族”。有了偉大的母愛,有了母親的自我犧牲,一個殘疾的孩子都可以塑造成有用的人才,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先天健康的孩子!
重慶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是776萬人,這776萬是未來10年、20年后重慶建設的主力軍,重慶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的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這700多萬家長的手中。
根據我們的調查,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步入了一些誤區。
誤區之一,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學校而忽略了自己的責任,把教育的失誤推給社會而忽略了家庭的問題。
誤區之二,把家庭看成學校的延伸,覺得家庭教育的責任就是督促孩子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做好。把家教的內容集中在知識的繼續灌輸,而忽略了人格教育的根本任務。
誤區之三,把孩子的智能開發簡單化為背功的訓練,因為我們考試靠背功、外語靠背功,重視記憶的訓練而忽略了思維方式的訓練,其實,未來社會需要人們散發性思維方式、跳躍性思維方式、逆向性思維方式、邏輯性思維方式并用。而我們卻恰恰忽略了這種最重要的智能開發,把成才的法碼錯誤的壓在考分上。
誤區之四,把孩子的身體健康放在了體能的健康上而忽略了心理健康這個決勝未來的最重要因素。
家教方面的誤區,導致我們現在培養的孩子存在許多的問題,深究其根源,表現在孩子,問題在家庭!所以,嚴重的問題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家長!
今天,我們啟動百場家庭教育報告會,意在為家長補上人生這堂關鍵的課程。在座的家長可能是優秀的公務員、優秀的科學家、優秀的人民教師、優秀的工人,但不見得就是優秀的家長。我們想通過百場報告會的啟迪,培養一批優秀的家長。多一位優秀家長就多一位未來重慶的優秀人才,今天的家長多受一份教育,明天的重慶就會多添一份光彩!
我相信,10年、20年以后,當你們的孩子成才、成功之時,我們的家長才會真正的識到,今天上午的參與,是今生最必要、最有價值的投入。
祝報告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