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委全會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委員、同志們:
突出發展工業,實現工業經濟提速增量,是縣第十次黨代會形成的共識,也是關乎鳳岡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縣委經過近半年的醞釀,決定召開十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我縣工業經濟發展問題。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鳳岡縣委關于加快發展生態工業的決定》,是我縣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業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文件。今天上午,海泉同志對《決定》作了一個比較全面、詳實的說明,接下來,縣人民政府將制定更為具體的實施細則,推進各項任務的分解落實。下面,根據縣委常委會集體研究的意見,我講四點。
一、加快工業發展是本屆縣委、政府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
經過歷屆縣委的艱辛探索和實踐,鳳岡工業從無到有,艱難跋涉,為推進我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回顧這些年的發展歷程,鳳岡工業有過短暫的輝煌,更多的是發展上的長期彷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中央“國營、集體、個體一齊上”方針的指引下,鳳岡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年鳳岡還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發展全省鄉鎮企業“圖強縣”稱號,為鳳岡工業爭得了榮譽,這是廣大干部群眾不甘守貧困,不甘落后,勇于在這片貧瘠的大地上開荒拓土、勤耕苦作的結果。
進入新的世紀,全國多數地方工業發展如火如荼,而鳳岡工業卻陷入了發展低谷,始終在低水平上徘徊。鳳岡工業究竟該何去何從?當前,我國已總體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階段,而我縣經濟總量小、發展水平低,尤其是工業“短腿”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到**年,我縣的工業總產值還不到3億,在三次產業結構比中僅占12%的份額。工業始終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的最大障礙。因此,對于象鳳岡這種農業比重大、人均水平低、經濟總量小、運行質量不高的縣來說,要盡快改變經濟“欠發達、欠開發”的現狀,解決深層次的矛盾,必須在工業上尋求大的突破。只有突出工業發展,才能解決我縣經濟結構性失衡的問題,提高縣域經濟運行的質量;只有突出工業發展,做大經濟總量,才能提高工業對農業的反哺能力,我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有長久和可靠的支撐;也只有突出工業發展,才能帶動農業產業化,促進城鎮化,讓農民更多的從“外輸”走向“內轉”,在鳳岡大地上建設屬于自己的小康。突出發展工業,已經是鳳岡經濟建設時不我待、迫在眉睫的頭等大事。因此,全縣上下務必統一思想,提高對突出工業發展責任感和緊迫感的認識,形成突出工業發展的強大合力,為加快工業發展,實現工業經濟提速增量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二、工業要發展,必須破除資源局限論的束縛
鳳岡工業發展滯后,究其原因,從“現象”和“本質”上試作分析,不難得出結論。從表象上看,不外乎四個方面:一是對工業的狹隘理解。認為發展工業就是開發礦產資源,恰恰鳳岡在這方面沒有明顯的優勢,“硬件”不夠,狹隘的觀念弱化了發展工業的信心和決心,以至于誰都不愿意分管工業;二是因為我縣工業底子差、基礎弱,發展工業很難有所作為,費力不討好,不如避而遠之,因此才有“談農業大半天,談工業一支煙”,長期“重農輕工”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三是急功近利思想在作怪。大家一說發展工業,必然認為是“吹糠見米”的事情,上午撒網,下午就要撈魚,沒有發展的耐性;四是我們長期把農業與工業對立起來看待,殊不知,農業是工業的基礎,工業是農業增加效益的關鍵力量。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狹隘資源觀的不利影響,才真正是讓鳳岡工業裹足不前的癥結所在。什么是資源?鳳岡有沒有資源?這兩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阻礙著我們發展。由于我們長期被資源局限論束縛住了手腳,始終沒有探索到一條真正符合鳳岡縣情實際的工業發展路子,從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認為鳳岡與工業“無緣”。狹隘資源觀是發展工業的“白內障”,現在是該摘除的時候了。阻礙我們發展的最大敵人往往就是我們自己,往往就是狹隘的自我。
貴州省第十次黨代會在認識省情上給了我們很好的示范。比如說貴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70%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態、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等等,都是實現貴州歷史性跨越的優勢資源。這是新型資源觀的重大突破。按經濟學的觀點,相對人的需求,資源永遠是稀缺的。我想這是指物質形態的資源,其它還有非物質形態的資源。比如有智慧的人,知識、文化、技能、環境都是重要的資源。知識可以認識資源、整合資源、提升資源、利用資源、創造資源。良好的人文環境、法制環境、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可以聚天下資源為我所用。我們不缺資源,我們缺的是知識;我們不缺資源,缺的是良好的投資環境。增進知識、引智引商、改善環境是我們發展工業的新境界。眼光變了,眼界開闊了,就不再愁沒有資源發展。
三、我們的選擇是:發展生態工業
在發展鳳岡工業的路徑選擇上,我們旗幟鮮明地提出發展生態工業。縣委作出這一戰略決策,絕不是頭腦發熱,更不是好高騖遠,而是在對“建設生態家園,開發綠色產業”戰略的豐富和提煉,進一步深化縣情認識的基礎上作出的科學決策。鳳岡發展生態工業,既有理論支撐,更有現實基礎。
(一)理論支撐。“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要做,我們就要做到最好。一個好的運動員,一定會奔金牌而去,我們必須敢想敢為。“想”有底氣,這個底氣就是我們多年摸爬滾打孕育的綠色基礎;“為”有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本次全會作出的加快發展生態工業的決定。發展生態工業既符合科學發展觀,更為重要的是,生態工業符合鳳岡發展實際。我們既要保住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有沒有捷徑可走?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發展“三生產業”,其中,生態工業必將扮演重要的角色。這是由生態工業的深刻內涵所決定的:一是它可以全面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壯大縣域經濟總量;二是它不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三是它不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四是它不吃子孫飯、斷子孫路。因此,只有高起點運作,通過生態工業這樣一種循環經濟模式,才能夠在保證我們綠水青山不被破壞,人的身體健康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既有效避免重走黑色工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又可以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得以兼顧,實現工業發展與人和自然的高度協調和有機統一,使可持續發展得到保障。應該說,生態工業是工業化發展的最高階段,代表了工業發展的最好形態,是最科學的工業發展方式。
(二)現實基礎。從大的政策背景上看,“十一五”時期,國家、省、市都在倡導新型工業化,減排降耗成為硬性指標,無污染、低能耗的循環型、環保型生態工業是發展的大勢所趨,我們的發展思路和舉措與大的政策背景完全吻合,必將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剛剛結束的省第十次黨代會已明確提出要把遵義建成“名煙名酒名茶基地”。省委也出臺了加快貴州茶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把黔北的鳳、湄、余、正、道五縣打造成為全省特色的富硒(鋅)優質綠茶產業帶。省鄉企局還將提供2億元貼息貸款支持,幫助遵義產茶縣提升茶葉加工能力,打造知名品牌,推動“黔茶出山”。以茶葉加工為代表的生態工業正呈現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可以預見,項目落戶鳳岡指日可待,我們正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從自然環境上看,大自然總是這樣公平,它決不厚此薄彼,給我們礦產少些,卻使我們生態良好,植被茂盛,林海蔥蔥,森林覆蓋率達53.7%。我們不僅不應該抱怨沒有大的資源型工業項目,相反,還應該感恩大自然的賜予,當今社會,生態已經是一筆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巨大財富;從人文環境上看,我們的生態理念深入人心,已經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認識和行動。貴陽醫學院的吳建偉博士立志在鳳岡實現他的宏大理想,幫助我們發展“三生經濟”,主要看中的是我們有一大批把生態當成生命一樣珍惜的干部;從發展基礎上看,我們的茶葉、大米、油脂等綠色產品加工已經有了可觀的前景,產業基地建設加速推進,生態工業的雛形基本形成。我們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杭瑞高速公路已經獲國家發改委批復,明年即將動工,發展的各種條件正逐步得到改善;從經濟和社會效益上看,我們發展生態工業,不僅可以富縣,更為重要的是還可以富民,滿足老百姓求富的意愿。傳統的資源型工業項目,既污染環境,又以損害我們的衣食父母、子孫后代的利益為代價,現在的一些“大煤大礦”附近農民集體上訪的高發態勢已經說明了這一點。我們將用實踐印證:在工業文明中我們處于縱隊之尾,不堪重負的大自然已經在向這個縱隊發出了“向后轉”的指令,我們把握得好就會站在前列,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越式發展。
四、我們應該怎樣尋求工業發展的突破
《決定》指出,今后一個時期,鳳岡要重點發展食品工業、能源工業、建材工業、化工工業、有機農產品前端產業,“十一五”末,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10億元,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30%以上。目標一旦確定,我們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屆接著一屆干,不出成績誓不罷休。全縣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理清思路,拿出敢于跨越發展的勇氣和決心,強化措施,扎實工作,奮力拼搏,確保我縣生態工業在短期取得成效。為提高工作的針對性,下面,我就當前生態工業發展的相關工作,再作一些闡釋和強調。
第一,關于發展規劃問題。規劃是龍頭,有了好的規劃,我們工作起來才能有的放矢,重點突出。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時什么也沒抓住、什么也抓不好。規劃生態工業要處理好以下三個問題。一是要與“三生產業”相結合。我們千萬不能就工業談工業,人為地將生態工業發展片面化、孤立化,必須將生態工業納入“三生產業”大背景中綜合規劃,統籌布局。因為,“三生產業”是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一個整體,生態工業只是我們實施“三生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二是要與基地相結合。我們的特色是“聚”“散”相依,宜聚則聚、宜散則散。關聯度大的工業項目,可以通過建立工業園區,實行企業之間的封閉式大循環,實現“三廢”的再利用和減量化排放,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在“聚”中創造財富。對于農副產品深加工,我們認為發展花園式、莊園式企業更符合實際。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一來可以將基地、企業連為一體,便于管理,減少運行成本,同時在清潔化生產基礎上,利用大自然獨有的降解功能,確保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二來可以為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增加賣點,讓游客親身體驗和感受“從田頭到加工到食用”的全過程,企業也可以達到宣傳的目的,一舉兩得,通過“散”來延伸產業鏈,帶動各行業發展。黔風公司、仙人嶺茶廠實行的“基地+企業+觀光旅游”就是最成功的例子。三是要與項目相結合。要始終緊緊抓住項目這個載體。只有項目編制好了,才能引進資金,編項目要舍得花錢,這是“花小錢、找大錢”的最佳捷徑。我們要以生態工業發展為切入點,推動“項目興縣”戰略取得新進展。工業領導小組要統籌好這項工作,牢牢抓住項目這個工業發展的“牛鼻子”,加強調度和督促實施。發改、經貿、招商等有關部門要把項目編制、立項、推介和引進、實施這個系統工程做好、做實,提高項目發展能力。
第二,關于發展手段問題。市場化手段是我們這些年摸爬滾打積累的寶貴經驗。鳳岡城鎮基礎設施的極大改善,茶葉基地建設的迅猛推進,規模茶葉加工企業的引進,無一不是通過市場化手段取得的結果,尤其是農業領域的全面開放,為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開啟了希望之門。發展生態工業,更需要堅持走市場化道路。也只有通過市場化手段,才能保證企業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政府的工作主要是推進市場化進程,讓各種經濟要素在鳳岡自由流動,自由組合,營造相對法治意義上的“自由鳳岡”。因此,我們的各級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進一步轉變觀念,按照縣委“三化”“五能”的總體要求,不斷提高用“市場化”發展工業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關于發展環境問題。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環境立省”戰略。環境也是競爭力和生產力。發展生態工業,環境保障很重要。一是要培育政務環境。近年來,我們成功組建政務服務中心,實行首問責任追究制,鳳岡的投資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和優化。今后要繼續加強軟環境治理,從根本上杜絕“吃拿卡要”和“三亂”行為。二是要培育金融環境。當前,急需破解工業企業融資難問題,銀行貸不出、企業貸不到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需要認真研究解決。除國家明令禁止的外,金融部門要想方設法支持工業發展,與企業建立良好的信貸關系,加大資金投放力度,確保企業運轉有序。企業要誠實守信,依法納稅,主動求得幫助。今年情況較好,金融部門對水泥廠、茶葉加工廠的支持力度都比較大,希望繼續加大信貸投入。三是要培育生態環境。長遠看,較之其他環境而言,生態環境建設更為重要。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作保證,發展生態工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前,生態環境建設要著重突出三大工作:①要強勢推進基地建設。茶葉、油菜、大米、特色農業產業基地都要有一定規模。我們馬上召開的茶葉工作會就是要研究每年以4萬畝速度推進茶園基地建設的問題,用3-5年時間突破20萬畝;②要在綠起來的基礎上追求美起來,“十一五”期末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的目標絲毫不能動搖;③要深入推進“整臟治亂”、“村莊整治”、“重提菜籃子”等專項行動,扮靚城鄉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工業項目引進要嚴格市場準入,提高環保門檻,達不到環保要求的不開發,深加工附加值不高的不開發,這樣才能達到發展生態工業、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初衷。
第四、關于發展的標準化問題。怎樣保證我們生產的每一個產品都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不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標準化就是抓手。按照標準化要求,實行產品從田間到老百姓餐桌的全過程安全質量管理,才能保證我們生產出來的每一個產品都是環保的,都是為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作貢獻的好東西。我們的“鳳冠牌”純菜籽油之所以能夠與貴陽“老干媽”聯姻,賣出好價錢,人家就是看中我們油的品質。這個品質就是實施標準化的結果。我們的基地建設和管理、認證、產品的加工、品牌的打造等等,都需要以標準化來引領,用標準化進行規范操作。山東壽光的蔬菜之所以成為免檢產品出口日本、歐盟,就是因為按照標準化要求,建立了政府、企業以及中介機構“三位一體”的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我們也要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質監、工商部門在這方面應該有所作為。
同志們,省委石宗源書記說:“保住青山綠水就是政績。”那么,變鳳岡的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將是我們最大的政績。建設生態家園,是我們作出的科學選擇;發展生態經濟,是時代對我們的殷切期盼;壯大生態工業,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我們的事業光榮而艱辛,任重而道遠。實現鳳岡41萬人民的健康和富有,我們心中充滿了渾厚雄壯的力量,問鳳岡大地,誰主沉浮?綠色“黃埔”,身逢盛世,如此大任,舍你其誰!全縣各級領導干部,你們既是鳳岡的主人,也是歷史的主宰,迸發你們的智慧和力量吧!在綠色春風吹拂的鳳岡大地上,創造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子孫的生態工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