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軍隊先進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堅決執行黨中央、中央軍委和主席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馳援災區,全力以赴抗震救災。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近500個團以上黨委、1萬個基層黨組織和6萬名黨員以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沖鋒在前的實際行動,在這場空前艱巨的斗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成為凝聚和激勵廣大官兵的戰地旗幟,成為創造和實踐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先鋒模范。他們的生動實踐和出色表現,彰顯了黨的先進性,贏得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贊譽,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深刻啟示。
一、在這次抗震救災斗爭中,各級黨組織快速反應、果斷決策、有力指揮,充分發揮了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實踐證明,越是緊急關頭越要加強黨的領導,黨組織永遠是指引方向、凝聚力量的主心骨
5月12日,胡主席作出軍隊要迅速出動,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災的重要指示后,全軍和武警部隊各級黨組織立即行動起來,用胡主席重要指示統一思想,以堅強的領導、堅定的決心、堅決的行動,組織部隊投入抗震救災。
軍委及時成立軍隊抗震救災指揮組,對軍隊做好抗震救災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有關大單位黨委都在第一時間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支援災區的行動。各部隊黨委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打破常規,周密組織,科學調度,提高效率,確保救災行動有力有序有效地進行。許多執行任務部隊黨委邊機動邊研究部署具體任務,邊機動邊健全各級各類組織,邊機動邊搞好思想發動,帶領部隊快速到達災區。有關省軍區、軍分區、人武部黨委充分發揮協調作用,保證了救災部隊和駐地黨委政府統一、高效、順暢地指揮協同。各基層黨組織堅決落實上級黨委的決策指示,緊急動員、迅速行動、有力組織,團結帶領廣大官兵投入抗震救災,成為堅不可摧的戰斗堡壘。
許多人都清晰地記著媒體曾報道過的抗震中部隊第一個臨時黨組織。地震發生時,武警某部一支運輸車隊正行進至距震中汶川縣城18公里的綿鎮。面臨突然打響的“遭遇戰”,這支由若干個單位組成的臨時隊伍,在和上級失去聯系的情況下,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部隊不能沒有戰斗目標和方向,于是迅速成立臨時黨支部,就地投入到緊急救援中。69名官兵依托“堡壘”戰斗,在隨后的14天里實施了緊張有序的救援行動。
人們也不會忘記,瞬間被夷為平地、人員傷亡最重的北川縣。震后4個小時,北川縣人武部幸存的黨委成員便召開緊急黨委會,并立即找到縣委組成抗震救災指揮部,在廢墟上重新立起了“北川縣人民武裝部”的牌子,讓群眾看到組織,讓人員找到組織,讓組織凝聚人心。
人們還知道了許許多多像平武縣南壩鎮埡頭坪村臨時黨支部那樣的軍地合編黨組織。該村黨支部5名支委有3名被地震奪去生命。進村入戶的部隊開展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經過7名黨員投票,選出了由軍地黨員聯合組成的臨時黨支部,使村民們人心不散。
在災難突然降臨、原有秩序被打亂、頃刻間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情況下,成立各個層次、各種類型的臨時黨委和黨支部,成為抗震救災工作的一個突出特點。軍隊統一成立了成都軍區聯合指揮部黨委和5個責任區臨時黨委,各任務點部隊共成立300個臨時黨委,組建了947個臨時黨支部,有力地加強了對抗震救災的統一領導。
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地震當天就有2萬余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抵達救災現場,第二天又有3.4萬余名官兵緊急開赴災區,很快就有13萬余名官兵奮戰在救災一線。
實踐告訴我們,越是緊急關頭,越要依靠黨組織。不論是平時抓工作搞建設,還是戰時執行作戰任務或是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都要強化黨組織的集中統一領導。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強大力量,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步調一致地行動。
二、在這次抗震救災斗爭中,黨員領導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充分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事實充分說明,改進領導作風很重要的在于撲下身子、真抓實干,領導帶頭始終具有不可替代的號召力
軍隊各級領導干部牢記胡主席重要指示,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終戰斗在災情最重、困難最大的地方,以實際行動踐行“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展示了良好的作風和形象。
深入一線,與官兵并肩作戰。抗震救災以來,160多名軍以上干部、1270多名師以上干部奮戰在救災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總后、總裝、海軍、空軍、二炮、蘭州軍區、濟南軍區、成都軍區和武警部隊主官先后親臨現場組織指揮。空軍、二炮和濟南軍區主官還親率小分隊挺進偏遠山區進村入戶搜救。在聯指與各責任區負責的成都軍區、濟南軍區、成都軍區空軍和海軍、空軍、二炮、武警部隊領導,始終工作在最前沿,與部隊一起住帳篷、吃干糧,把組織指導落在一線部隊,把關懷慰問送達一線官兵。在救援現場,常常看到將軍與士兵共同奮戰的場面,也時時會見到將軍與士兵親切交談的情形,在躍動的迷彩背影中有時根本分不清誰是將軍誰是士兵。
舍小家顧大家,以大局為重。在執行抗震救災任務部隊中,不少領導干部家在重災區,有的親人遇難或下落不明,有的家庭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他們把悲痛和焦慮埋在心里,全力以赴組織官兵搶救被困群眾。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人武部部長鄭強,不顧16名親人遇難、13名親人受傷,強忍悲痛,帶領民兵緊急奔襲100余公里到北川縣救災,連續奮戰4晝夜,最后昏倒在廢墟上。二炮政治部副主任張西南90多歲的父親和80多歲的母親都在震區,他把對家人的擔憂和愛深深藏在心里,以無聲的行動帶動和影響部屬。成都軍區政治部紀檢部部長楊大明因工作太忙,一直顧不上看看從震壞的房子中轉移到帳篷中的母親,直到母親去世。群眾動情地說,我們從領導干部身上,感受到了共產黨人愛民為民的高尚品德,看到了重建家園的美好希望。
不怕危險艱苦,忠實履行職責。最危險最艱苦的地方一定有部隊,有部隊的地方一定有領導干部忙碌的身影。武警某部參謀長,帶領官兵冒著余震不斷、山體滑坡的危險,徒步強行軍90公里,歷時21小時,率先到達汶川重災區,為上級及時掌握災情、實施有效指揮作出了重要貢獻。四川省軍區副司令員李亞洲,克服重重困難,帶領300余名官兵徒步強行軍,率先進入理縣組織指導救災工作。空降兵某部受領傘降茂縣核查災情的任務后,在無地面引導、無地面標識、無氣象資料的情況下,隊長李振波大校冒著生命危險第一個跳出機艙,帶領14名突擊隊員成功實施救災傘降。奮戰在一線的領導干部中,有的年齡比較大,有的身體還有病,都走在最前面、干在最前面,在環境極度惡劣的重災區奔波,身體力行、盡心竭力地把部隊組織好、把官兵帶領好、把任務完成好。
事實告訴我們,以身作則是黨員領導干部最好的領導方法、最高的領導藝術。黨員領導干部應當把模范帶頭作為座右銘,牢牢記在心中,經常勉勵自己,自覺付諸行動。
三、在這次抗震救災斗爭中,廣大黨員舍生忘死、無私無畏、勇往直前,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實踐表明,危難時刻勇于作為,方能彰顯共產黨員先進性
在抗震救災的特殊戰場上,廣大黨員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豁得出來、沖得上去,用鮮血和生命保衛群眾安全,經受住了生與死的嚴峻考驗。在災區,各部隊共成立2000多個黨員突擊隊、黨員搶險隊,在搶修道路、進村入戶、運送物資、救助傷員、監測堰塞湖險情等方面,承擔了最緊急、最艱巨、最危險的任務。
在救災過程中,廣大黨員表現出了崇高的思想覺悟和可貴的精神風貌,用實際行動寫下了許許多多動人的篇章。成都軍區某炮兵旅汽車營排長、黨員突擊隊隊長牛玉新,第一個遞交了當突擊隊員的申請,排除重大險情時總是推開其他人:“我先上!”5月24日那天,牛玉新在不到1分鐘的時間里3次舍身救人,群眾和戰友得救了,自己卻倒在了血泊中。武警四川總隊綿陽市支隊黨員士官陸葦,家里有8名親人被埋,距離他救人的現場只有600多米。他沒有把父親打來電話讓他趕快去救親人的消息告訴部隊領導,也沒有跟著哭得撕心裂肺前來找他去救親人的表妹走開,而是強忍心中的悲痛,緊張救援其他群眾,用一腔大愛書寫了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全軍有40**多名黨員主動推遲婚期、放棄休假,積極請戰抗震救災,有的甚至從休假地自費乘飛機、坐出租車趕赴災區。4800多名黨員在痛失親人或家中受災的情況下,始終奮戰在救災第一線。更有一些黨員為救災英勇獻身。“抗震救災英雄陸航團”92734機組的邱光華、李月、王懷遠、陳林、張鵬,冒著生命危險,挑戰飛行極限,用熱血和忠誠為災區人民開辟空中生命通道,在全國人民心中塑起一座黨員英雄群體雕像。
軍隊廣大黨員,不論有沒有直接到一線救災,也不論是正式黨員還是預備黨員,都通過交納“特殊黨費”的方式,積極踴躍向災區人民送溫暖、獻愛心。全軍和武警部隊黨員共交納“特殊黨費”10.03億元,平均每名黨員交納645.71元。
在廣大黨員拼搏奉獻的精神力量感召下,團員青年紛紛以奮勇救災的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截至6月上旬,有33991名團員青年在救災一線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2304名“火線入黨”。某紅軍師實習士官武文斌,在連續奮戰1個月,為災區人民使盡最后一絲力氣后,用自己年輕而壯烈的生命實現了這一崇高的愿望,被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英雄戰士”榮譽稱號。
一位撼動無數人心的“鋼鐵戰士”表達的心聲,更折射出這種強大的感召力量。成都軍區某裝甲部隊士兵嚴情勇,長時間、高強度負重作業,引起腸部穿孔,竟然三天三夜不下火線,直到暈厥。醫生在為他做手術時說:腸子穿孔的劇痛非常人所能忍受,何況穿孔3天還在來回負重奔波,那是何等的毅力啊!護士們為他更換衣物時,看著他10個磨爛的腳趾和為了止痛用武裝帶緊緊勒住腰部留下的血痕,都為這個“90后”的小戰士落淚了。就是這樣一位被軍委領導和部隊官兵稱贊的“鋼鐵戰士”,卻告訴記者:“黨員們是鋼鐵,我是以他們為榜樣學會堅強的。”這就是士兵和群眾心目中的黨員!
實踐再次告訴我們,黨員不僅僅是一個光榮的稱號,光榮與責任總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無上的光榮源自崇高的責任。作為一名黨員,就是要時刻不忘宗旨,在勇于擔當中體現先進性,在具體行動中詮釋先進性,在應對艱險中檢驗先進性,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時代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