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情系民生創新服務搭建就業樂園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市以擴大就業、推進城鄉統籌就業為目標,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對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的各種壁壘和障礙,開拓創新,優化服務,為該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
一、以人為本,優化服務,加快城鄉一體化勞動力市場建設
(一)在全國率先建立和完善全市就業信息網絡。目前該市就業信息網絡已覆蓋至6個區、36個街道(鎮)、166個社區及7個農場,并正在向全市行政村延伸,實現了全市就業信息互通和共享。11800平方米的市勞動力中心市場擁有大型電子信息屏幕、LED電子顯示屏、電子信息查詢觸摸屏、多媒體彩電、各種類型電腦和移動式密集型檔案柜等先進設施。"廈門市人力資源網"以廈門地區為依托,面向全國,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網上對接服務。此外,還通過廈門市勞動保障網就業政策法規、服務程序、工作內容等并提供相關下載服務,通過勞動保障12333咨詢電話提供全日24小時不間斷就業服務咨詢。
(二)構建公共就業服務格局。已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以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為主導,公益、民辦等職業介紹機構共同發展的公共就業服務格局,全市每年就業總量的80%以上是通過全市72家民辦、公共、公益職業介紹機構及各類勞動力市場實現的。隨著籌辦中的廈門市職業中介(人力資源)行業協會的成立,政府調控、就業服務機構督導與行業自律三管齊下的廈門市勞動力市場將更加健康、有序、繁榮。
(三)營造關注就業氛圍。通過創辦半月刊《就業簡訊》、與廣播電臺長期聯辦"求職一線牽"和"勞動保障視點"專題節目、與報紙聯辦"勞動保障政策指南"專欄、向農民工發放維權撲克、宣傳掛歷等,積極營造全社會都關注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氛圍。
(一)讓農民工享受到與市民同等的就業服務待遇。自*年元月1日起取消《廈門市外來人員就業證》,市級財政預算安排增加為農民工服務的經費項目,為他們提供培訓、就業、保障、維權為一體的就業服務。如:春節前后在市、區勞動力市場及火車站設立"春風行動"服務臺,市勞動力中心市場結合開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開設企業用工說明會,至今已有15萬名農民工參加了免費崗前培訓班。舉辦"春風行動"等免費招聘會,吸引企業和農民工參加招聘。此外,*年農民工在公共職業介紹機構還將得到免費職業介紹服務。
(二)加強與農民工聯系與溝通。每逢中秋與春節都舉辦農民工代表和企業勞工代表座談聯誼活動,宣傳新政策新舉措,征求企業和農民工對該市勞動保障和就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三)山海協作,促進供需對接。多次開展企業缺工情況摸底調查及勞動力輸出地相關信息調查,與省內外就業服務機構、職業技術院校建立勞務協作關系,組織缺工企業赴江西上饒、三明沙縣、湖南常德、廣西桂林、四川德陽、貴州貴陽、重慶萬州等勞務輸出地區招聘,并在當地宣傳廈門溫馨和諧的就業和生活環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積極引導本市農村富余勞動力合理流動
(一)政策鼓勵,保障就業。制定政策,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優先培訓、招用本市農村富余勞動力,鼓勵涉外勞務機構優先組織本市農村富余勞動力輸出國際勞務市場,并根據情況予以財政補貼。此外,部分區還推行"政府出資購買就業崗位"措施,組建農村環衛、綠化養護、保潔等隊伍,向企業派遣用工,由區財政給予企業工資性補貼。兩年來,共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5.03萬人,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搞好服務,引導就業。*年勞動保障部門在全市各行政村招聘了286名農村就業協管員,建成了市、區、鎮(街道)、村(居)四級就業服務網絡,及時掌握當地農村富余勞動力資源分布與就業狀況,多渠道開展勞務信息服務。同時,積極搭建平臺,主動聯系企業提供崗位,不定期舉辦專場招聘會,發動農民應聘。
(三)提高技能,促進就業。把培訓作為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環節來抓,區分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崗位,對農村富余勞動力進行基本技能和技術操作規程的培訓,提高轉移質量。同時為減少農民數量,市財政出臺政策,凡農村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一律安排去職業學校或技工學校學習,提高就業技能,政府給予補貼。
(四)拓寬渠道,有效就業。各區在工業區、文教區、新城區開發建設中預留部分地塊,作為農村集體經濟項目用地,鼓勵和引導農民將部分征地補償款投資入股到通用廠房、外口或學生公寓、農貿市場等村集體經濟項目,既增加農民收入,又實現富余勞動力轉產轉移。如湖里區石厝農貿市場建成投入使用,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安置本地富余勞動力就業200多人。此外,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使農村勞動力向龍頭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農業種養大戶和基地轉移,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在農業內部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