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強農村黨的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提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可喜變化,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局面并沒有根本改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我們大力加強農村黨的工作。
●加強農村黨的工作,應當切實抓好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建設,選好“班長”,完善農村干部選拔管理機制,處理好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的關系。
●加強農村黨的工作,應當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把先進性教育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提高農村黨員當先鋒、做模范的能力,重視新黨員的培養,進一步加強對農村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要完成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必須加強農村黨的工作,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制度上進一步把農村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堅強領導核心。
從農村實際出發加強農村黨的工作
加強農村黨的工作,首先要正確認識農村狀況,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我國農村發生了可喜變化。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得到較快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大大加快,各地涌現出一大批先進村鎮,農村發生了實實在在的可喜變化。絕大多數農民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一大批貧困村摘掉貧困帽子,正在走向富裕;一批發展很好的農村實現了工業化、城鎮化,率先步入小康;許多地方農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發展科技、文化、教育等事業,農民群眾享有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呈現出健康、文明、和諧的新氣象;一些發達地區的農村公益事業得到長足發展,農民的福利待遇有了很大提高??傊?,農村的巨大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廣大農民對黨的農村政策衷心擁護。這是我們黨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的結果。
農村發展滯后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觀。在看到農村可喜變化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投入不足、基礎脆弱的狀況并沒有改變,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并沒有建立,制約農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并沒有消除,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的局面并沒有根本改觀,農村改革發展仍處在攻堅階段,保持農村發展好勢頭的任務非常艱巨。比如,農村發展存在不平衡性,許多地方的農民收入偏低。有的地方滿足于平均收入,看不到平均數下所掩蓋著的不平衡。尤其是老少邊窮地區,盡管黨和政府采取很多措施進行扶貧,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群眾沒有脫貧或者脫貧后又返貧。再如,現在全國有一億多農民工,這是一件好事,說明城市在發展,農民進城打工可以增加收入、開闊視野、學到知識。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盡快建立相應的組織,一方面加強對農民工的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依法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一些基層黨組織的狀況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不相適應。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是黨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帶領農民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領導核心。近幾年來,我們黨在農村黨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狀況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仍不相適應。有的基層干部作風不好,脫離群眾;有的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不能成為農村發展的領導核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沒有廣大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圍繞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提高解決“三農”問題的能力,大力加強農村黨的工作。
切實抓好基層領導班子建設
農村要致富,必須建好黨支部。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最基層的組織,是村級各級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具體執行者。實踐證明,凡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搞得好的農村,都有一個堅強的黨支部。有了堅強有力的黨支部,就可以帶領農民群眾沿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前進。
選好“班長”。班子強不強,關鍵看“班長”。建設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最關鍵的是有一個好的帶頭人,即好“班長”。因此,加強農村黨的工作,首先要把基層黨組織的“班長”選好。好“班長”的標準是什么呢?一是在政治上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勇于改革創新,堅持求真務實,努力勤奮工作,走共同富裕之路。二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想著群眾,為群眾辦實事。三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有事同群眾商量,真正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善于做群眾的思想工作,能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四是依法辦事,公道正派,清正廉潔,有好的形象和較高威信,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應。五是有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能力,能不斷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完善農村干部選拔管理機制。目前,一些農村地區通過“兩推一選”、“兩票制”、“公推直選”等辦法來選拔農村干部。這些辦法的共同點,就是擴大用人上的民主,通過認真聽取群眾意見,把真正優秀的人才選拔出來。在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我們進一步完善農村干部選拔管理機制,嚴格執行黨章和有關規定,依法辦事,充分發揚民主。同時,應教育群眾充分認識搞好農村干部選拔管理的重要性,端正態度,顧全大局,鄭重行使民主權利,選舉優秀人才進班子。必須防止宗族關系、親情關系、利益關系等干擾干部的選拔管理。
處理好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的關系。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雖然性質不同,但根本目標一致,都是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維護農民群眾利益。其中,村黨支部作為我們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者,必須起到領導核心作用。如果改變了村黨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必然削弱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因此,村民委員會要自覺接受和尊重黨支部的領導。同時,村黨支部又要支持村民委員會的工作,發揮村民委員會的作用,而不能包攬其工作。在重大問題上,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應互相溝通,通過建立聯系會議制度、交叉兼職等辦法,齊心協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時,還應把共青團、婦女組織、民兵組織等建設好,使它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發揮應有作用。
搞好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在全國農村黨員中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是加強農村黨的工作的大好時機。當前,加強農村黨的工作,必須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使廣大農村黨員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始終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使農村基層黨組織不斷提高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始終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
把農村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活動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農村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活動應與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相結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通過先進性教育活動,使廣大黨員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掌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從當地實際出發選擇適合當地情況、群眾愿意接受的發展模式,搞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興辦二、三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同時,通過先進性教育活動,使廣大黨員學習科學知識,講文明、講衛生,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破除封建迷信和陳規陋俗,搞好社會治安,弘揚傳統美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搞好致富技能培訓,提高農村黨員當先鋒、做模范的能力。各級黨組織應在全面提高農村黨員的致富本領上下功夫。充分發揮鄉鎮黨校、廣播站、村級電教播放點的陣地作用,幫助農村黨員學,引導農村黨員學。既可把專家學者請進來教,也可把農村黨員領出去看、帶出去學,不斷充實農村黨員的科技知識、法制知識、市場經濟知識,增強他們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
開展主題實踐活動,搭建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平臺。許多地方在農村黨員中開展了“奉獻農村,服務社會”、“我為黨旗添光彩”、“一個黨員一盞燈”、“黨員致富帶頭人”等主題活動,引導黨員在積極參與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收到了很好效果,應認真總結和推廣這些經驗。要積極營造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良好輿論環境,及時發現典型、宣傳典型、學習典型,發揮典型的示范導向作用,用榜樣的力量教育黨員、鼓舞群眾。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農村黨員的管理,建立健全黨員教育的長效機制和考評機制,嚴格組織生活,搞好監督考核,使廣大黨員始終保持先進性。
加強新黨員的培養,確保新黨員的質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重視農村人才隊伍建設。農村黨支部對返鄉青年、種養能手、農民經紀人、復員退伍軍人中的優秀分子,要及時發現,加強培養,大膽使用,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對具備入黨條件的積極分子,應吸收他們入黨,進而有效地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的結構。
進一步加強對農村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改革開放以來,大批農民和農村黨員進城務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應尊重他們的勞動,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一方面,務工所在地的黨組織要關心他們,盡快建立工會組織和黨組織,加強教育管理,維護他們的利益;另一方面,原籍黨組織也要加強與他們的聯系,了解其在外情況,關心其生活。同時,加強對外出務工黨員的監督考核,既保護好他們發家致富的積極性,又引導他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獻計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