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完善農業補貼改革的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把通過流通環節的間接補貼改為對農民的直接補貼,是黨中央在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和××年號文件中明確確定的糧食補貼改革的方向。然而對于如何繼續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完善并實現對農民的直接補貼,目前卻存在著許多不同的意見。本文結合世貿組織有關要求和我國實際對我國農業補貼改革的基本思路作一思考。
一、遵循的原則和要求。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而農業又是弱質產業,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年中央號文件明確規定的要求,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必須積極、充分地利用世貿組織《農業協定》的“綠箱”和“黃箱”政策,借鑒發達國家農業補貼方式,改革我國現,行農業補貼方式。當前,要根據我國課題論文財政狀況,調整現行農業補貼范圍、對象、項目、方式及計算依據,安排農業補貼總額及比率等,特別要改革和完善我國糧食風險基金補貼范圍、對象、方式和計算依據,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我國農業補貼為實現農村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服務。
二、發揮農業補貼政策職能。我國農業已由計劃經濟全面向市場經濟轉軌,按照世貿組織規則要求,實行更加自由化和市場化政策,必須充分利用農業補貼政策,引導好、保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農業生產積極性。利用農業補貼政策,幫助農民開發、經營土地,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推進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經營。
三、改革過去的農業補貼方式。要縮小農業補貼范圍,發揮補貼效果。要改變過去補貼范圍廣、補貼面大、補貼資金分散的狀況,把農業補貼集中用于農產品價格的補貼。目前要集中用于糧食主產區等特定區域,農民等特定群體,糧食、棉花等特定品種的補貼。但對課題論文糧食生產補貼的力度還不大,糧食風險基金直接用于農民的補貼還沒有完全到位。要改變農業補貼形式,實行直補、明補。要將過去直接補貼給收購、加工、儲備、保管、運輸等環節變為直接補貼給生產環節,即直接補貼給農民。
四、對高優品質糧食進行傾向性補貼。要按地區特點的比較優勢,建立并推行高效、優質糧食傾向性補貼制度,利用農業補貼資金優勢引導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推動農產品生產向專業化、優質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五、推行自然生態補貼制度。要利用農業補貼資金優勢,改善地力、提高肥力、恢復林地、草地、濕地等自然生態環境,推動地力結構改善,提高土地產出率,遏,止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促進國土資源的持續良性開發利用。要進一步完善我國實行的西部退耕還林(草)工程,對退耕還林(草)的農民繼續給予以糧代賑的農業補貼,以恢復和保護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六、制定科學補貼標準。要建立農業補貼的激勵約束機制,根據國家課題論文財政狀況,即國家確定的農業補貼數額,依據農民土地承包的面積,進行科學計算,使農民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收到良好的效果,充分發揮農業補貼的職能作用。
七、明確農業補貼項目重點。要以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宗農產品為補貼重點進行補貼。我國是發展中的農業大國,人口多、底子薄、財力嚴重不足,只能對大宗農產品進行補貼。當前我國農產品補貼仍然要以糧食、棉花為重點補貼項目。同時,對其它名、特、優、新產品也要給予補貼,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
八、完善農業補貼保障措施。要依法管理。國家要盡快研究制定相關農業補貼法律管理條例,要將農業補貼范圍、補貼對象、補貼項目、計算依據、補貼發放、使用管理、違規處罰等,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要強化監督。各級財政、審計、監察、銀行等部門要加強對農業補貼資金使用情況的檢查與監督,對擠占挪用農業補貼資金的單位和個人都要進行嚴肅處理和追究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