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南方網十七大訪談怎樣當好黨支部書記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嘉賓:
謝愛珠:陽江陽西縣程村鎮紅光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楊靜娟:汕頭市金平區金廈街道月季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賈東亮:肇慶市廣寧縣南街鎮八一農場黨支部書記、場長。
時間:2007年10月17日19:30——21:30
主持人洋洋:各位網友大家晚上好,歡迎來到南方網南方日報連線十七大北京直播室。在十七大兩千多名黨代表中約有五分之一是來自基層黨組織的代表,我知道廣東團里的基層組織代表不少,其中更有明星黨支書,今天我們就請到了其中三位就怎樣當好黨支部書記的問題與大家交流。歡迎三位的到來,先請嘉賓向網友介紹一下自己。
謝愛珠:我是陽江陽西縣程村鎮紅光村的黨支書。網友們大家好!
賈東亮:我是肇慶廣寧縣八一生態農場黨支部書記、場長。網友們好。
三位基層黨代表在南方網北京嘉賓訪談現場。
楊靜娟:我是汕頭市金平區金廈街道月季園社區黨支部書記,我叫楊靜娟。網友們大家好。
作為黨代表無尚光榮、責任重大
主持人洋洋:三位代表這次都是第一次來參加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嗎?
賈東亮:作為黨代表都是第一次。
主持人洋洋:剛才三位都說了是第一次以黨代表的身份來北京,這里有很多網友想問一下三位,作為一位基層黨員上京開黨代會、開十七大有什么樣的感想呢?
賈東亮:應該說是無尚光榮、責任重大。
楊靜娟:我的感受也是這樣的,我們在一線工作的黨員能來北京開會感到很光榮,責任重大。
為老百姓做實事是給十七大帶來的最好的禮物
主持人洋洋:來之前身邊一定有很多人提出很多建議希望你們能夠帶到北京來,請問你們都帶來些什么問題呢?
賈東亮:我帶來了三件禮物,第一件禮物是村村通,第二件禮物是農村黨建,創業黨支部。第三件是衛生村。村村通就是根據省委、上級各級黨委政府關于新農村建設方面,什么是新農村?新農村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我是這樣認為的。新農村有幾個方面要表現出來,要在農民的衣、食、住、行、用幾方面最終表現出來。衣食就是溫飽問題,住和行就是小康了,用就是全面小康了。新農村也是這樣的,在新農村建設中衣、食、住、行、用,現在農村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了,農村住房不像城市,自己有地,可以解決住的問題。但是行的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來說,農民沒有能力來鋪橋修路,沒有這個經濟實力。尤其是革命老區,像山區的農村只能是修一些羊腸小路,要想修硬底道路廣寧是做不到的。在廣寧革命老區中在新農村建設中就解決了行的問題。在新農村中也是一個最基礎的,也是最關鍵的。解決行路難,原來是沒有路可走的,都是山區的羊腸小道,第二是解決出行難,村村通解決了行路難和出行難,我們都知道路通財就通,農村里的路通了以后,生產資料可以買進來,運輸可以解決。另外我們自己的農產品銷售也就解決了。一些老板可以到山區來投資,解決銷售問題。
賈東亮:原來制約農村發展的就是路的問題,路通財通在山區表現得非常淋漓盡致。比如說廣寧原來種沙糖桔,外面發達的地方都在種,都已經靠沙糖桔致富了,蓋了沙糖桔樓、買上了車。對于山區的人來說也知道種沙糖桔可以發財致富,但是沒法種,種了之后賣不出去,要幾十公里才可以把沙糖桔擔出去賣。村村通沒有解決使很多地方農村發家致富受到制約。村村通之后,在廣寧硬底化行政村百分之百達到了,路級通鄉村巴士(農村客運)也解決了,這樣就解決了通過農民的出行問題。原來出行有的是騎摩托車、有的是步行都比較危險,刮風下雨時就沒有辦法出行了。現在通了鄉村巴士,路通了客運也通了,解決了農民群眾的出行問題。
賈東亮:這次十七大報告中有一個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這里提到了基礎設施建設。要縮小城鄉差距這條路也是非常關鍵的。要想富先修路,路一解決了,群眾富有了,衣食、住行、用這些問題就相應地都解決了。
賈東亮:第二個禮物是衛生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提出來好幾年了,但是對于革命老區、山區里的農村怎樣建設新農村?應該從哪里入手呢?肇慶廣寧那邊以衛生村為抓手進行了新農村建設。首先解決一個村莊里的整潔、衛生。原來山區里的有些農村真的是臟亂差,養的豬、牛都是放養,還有很多廁所都是建在村莊外面,你還沒有進這個村就臭氣烘烘的,另外村里的污水溝都是敞開式的,臟亂差。廣寧結合實際,是山區,經濟不夠發達。現在用人民群眾能夠接受的方式從衛生村開始,把農村的環境衛生治理好,包括街道整治、道路的維修,改廁改水,把廁所建成無害化廁所。現在也用上了自來水。另外街道的臭水溝都搞成封閉式的,這樣街道就寬了,也很整潔。衛生村一抓了之后環境好了,人民群眾的身體也健康了,這樣勞動力也就加強了,創業致富各方面一系列地都來了。衛生村建設在廣寧那里非常受歡迎,群眾積極性也都很高。
賈東亮:第三個禮物是農村的黨建。結合著我的創業黨支部談一下,也是農村黨支部的一面鏡子,采取的是支部加協會的性質。改變的以往傳統的黨建工作,都是很死板的,活動內容單調,群眾有時不愿意參加。現在我們采取了支部加協會的性質,前半部分按照黨建要求完成黨建的工作內容,后面是以協會的性質談一下業務,進行經驗交流。在完成黨建工作的同時業務也得到了提升。
主持人洋洋:您的前兩份禮物不管是修路還是衛生村都體現了十七大報告中的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最后一件禮物創業黨支部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讓黨的光輝照耀到城市的每個角落。楊書記您帶來了什么禮物呢?
楊靜娟:我是在基層工作的,老百姓希望關注民生問題,因為我是直接跟老百姓接觸的。這一次報告里也講了很多,我聽報告感到很高興,老百姓最關注的是生活有改善,生活過得好。
主持人洋洋:在您的社區里老百姓比較關注哪些民生問題呢?
楊靜娟:主要是生活、看病、小孩讀書的問題比較多。我那個社區比較特殊,我們那里的殘疾人比較多,精神病患者也多,困難群眾也比較集中,是弱勢群體比較集中的社區。
主持人洋洋:謝書記,請您談談這次來北京參會的感受。
謝愛珠:我這次來北京感覺到自己作為一個農村基層干部,能夠有這么好的機會來到北京參加盛大的會議感覺非常榮幸。感謝黨多年來對本人的培育,使自己成長、成熟了。從一個普通的黨員,現在能夠帶領群眾致富、帶來改變,這是我給十七大帶來最好的禮物。
主持人洋洋:前天三位都是在現場親耳聆聽胡總書記的報告,報告一出來在網上的論壇中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評。其中有一位網友一語驚堂說十七大報告亮點全在細節,細到感動里,不知道三位對報告又有著怎樣的感受和體會呢?
賈東亮:我是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報告,整個會場與總書記形成共鳴,進行聯動。整個報告前前后后有40次掌聲。大家幫著數的,而且每次掌聲的長短、掌聲聲音的大小完全反映了黨代表的心情。
主持人洋洋:最長的一次掌聲是什么時候?
賈東亮:最長的一次掌聲是對臺、兩岸關系中談到了關于臺灣的主權問題,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共同來決定,這里寫得非常好,掌聲時間是最長、最響的。掌聲也是無聲的語言,代表了黨代表的愿望,也是說出了最基層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最基層全國各民族人民的心聲是通過我們黨代表表達出來的。
謝愛珠:我們作為基層的代表,感覺使命是光榮的,責任更重大。
黨支部書記的工作要與老百姓密切相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主持人洋洋:三位都是來自基層的黨支部書記,基層黨支部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聯系上級黨組織與一線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直接帶領群眾完成各項任務的基礎。由于是最直接地接觸一線老百姓群眾,是不是所處的工作環境也是最復雜、最多元的呢?
賈東亮:是的,最基層的黨支部書記,要是按照部隊職務來說就相當于班長。班長就是“兵頭將尾”,對下我們直接面向的是群眾、最基層的黨員。作為我創業黨支部下面的黨員都是以退伍軍人為主的,14名黨員8名是退伍軍人,有4名是下崗工人,我的黨員對象是這部分人。可能她們兩位支書跟我的有所不同。
楊靜娟:我作為一個居委會主任和黨支部書記,談不上什么官,我們社區支部有下崗職工的黨員和離退休的黨員、還有退伍兵的黨員、大學生黨員。談不上是什么官,是像家長一樣的,工作是很瑣碎、也是很復雜的,做好這個工作要靠我們有這份責任心,我總結起來還是責任。有這個責任來做好這一份工作,帶領這幫來自各個方面的黨員履行好職責,在社區起帶頭作用。一個支部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是一面旗幟。
主持人洋洋:您剛才說到基層黨支部工作很瑣碎,網友可能都不太了解基層黨支部到底有哪些具體的工作呢?
楊靜娟:我是一肩挑,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我都是一個人挑的。本來居委會的工作都是大媽、大嬸的工作,很瑣碎的,一天到晚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你來解決,黨員工作就是這樣的。都是家常里短的事。
謝愛珠:農村支部的作用是把黨組織下達的任務在我們那里落實、貫徹,把黨的指示、方針政策都貫徹到村民、老百姓中,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把本村的集體經濟搞好,為群眾多辦實事。第三是把本村的治安環境管理好。在自己本職工作的范圍內能夠有一個穩定、祥和的環境供群眾生產、生活。同時還有帶領村民走致富之路。
主持人洋洋:請謝書記談一下農村支部的構成。
謝愛珠:我的支部有黨員59個,班子成員15個,我們那里管的地方有三個自然村,有三千多人,我們紅光村的村中主要是靠養蠔致富的。現在我家里都養蠔,都養了十多年了。
主持人洋洋:有一位網友PLMK說,現在的基層感覺都是兼職的多,基本上都是抓生產的兼職黨支部書記,我有一個擔心,一旦工作忙碌起來,只抓生產了,別的工作可想而知。不知道三位如何看待這位網友提到的現實?
賈東亮:這本身也是一個現實。現在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因為社會在進步、在發展,不像原來計劃經濟的時候,現在都是在市場經濟下運行的。像我們的支部是支部加協會就解決了這些問題。按照支部加協會這種形式,農村的黨建慢慢地都在往這方面過渡。單純地一個支部,支部書記要帶頭致富,我們不拿什么工資,在基層工資非常少,首先自己要致富,這樣才能帶領村民、黨員致富。這樣政治和經濟兩不誤,這是充分運用政治經濟學把支部管理好。
主持人洋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謝愛珠:我們那里也是一樣的,事情都會分輕重緩急。
主持人洋洋:有一句俗話“打鐵還需自身硬”,三位都是來自基層的明星黨支書,給咱們出個招,您覺得以后基層黨支部的建設有什么好的措施嗎?
賈東亮:農村慢慢地要以支部加協會的形式來發展,一般像我們支部書記都是擔任會長一類的,按照黨的職務是一個支部書記,按照協會就是像會長一樣的,一方面抓黨建、一方面抓經濟。會長嘛,首先要把自己的資源、能力發揮出來,吃苦在先享受在后這是作為村支書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在職業上要技高一籌,從思想上、意識上、解放思想上要靠黨支部書記來帶領。
主持人洋洋:您對于社區黨支部今后的發展有什么設想?
楊靜娟:我們社區居委是群眾的組織,這是我們自己組織的,支部也是這樣的。黨員都是居民黨員,我們一手抓社區的管理服務工作,一手又抓黨建的建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謝愛珠:我剛才講的也是這個意思,兩手抓,重點要抓大一點。
賈東亮:我們三個同樣是支部書記,但是三個的性質又不同,面對的對象也不同,我與他們兩個相比,我是抓政治、經濟就行了,其他的計劃生育這些婆婆媽媽的東西我這里就沒有了。我那些黨員的行政管理也不在我這里,計劃生育也不屬于我們管,就在他們的所在地管。
楊靜娟:我們什么都要管,婆婆媽媽什么都要管的。
賈東亮:像她的支書如果當好的話可以當區長、可以當市長。
楊靜娟:我們要像十個指頭彈鋼琴,這樣來做好黨建工作。
主持人洋洋:只要老百姓有需求的都要努力做。
楊靜娟:其實社區居委會的工作是很難做的,為什么這么說呢?現在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心都下移了,離退休的組織關系都轉到社區黨支部了。這個組織關系我們管,但是他們領退休金、工資這些都是在原來單位那里領。
謝愛珠:我們和賈書記不同,我們是領工資的。你(賈東亮)沒有領工資,是一種無私奉獻。和他(賈東亮)相比他是最高尚的,他沒有待遇,而是一種無私奉獻。我們是有義務、又有責任的。
賈東亮:我是回報型的,回報政府、回報社會,我是以這種心態來帶領黨支部書記,帶領大家致富的。
謝愛珠:我們這邊是服務于群眾,但是是政府行為,我們是為政府、為黨在最基層工作,實施這些。
楊靜娟:我們是代表黨和政府開展工作的,所以我們直接接觸老百姓。我們起的是橋梁作用。黨和政府下達什么任務我們就傳達給老百姓。
主持人洋洋:都很好地實踐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楊靜娟:我們時刻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謝愛珠:今天晚上我們三個都有不同的角色,說到底都是基層最一線的,但是每個人所做的工作、所服務的對象都不同,工作量、管的事、做的事都有不同。但是我們都是在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把這件工作做好。
賈東亮:我那里的主要任務是把農村的致富能手,比如像退伍軍人,就像一個培訓基地一樣,他們更多地致富,然后再輻射到群眾中去,最終是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自己的貢獻。
主持人洋洋:我記得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一頭獅子帶著一群羊勝過一頭羊帶著一群獅子,說明領頭人至關重要。從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來說,覺得您需要一個怎樣的領路人呢?
謝愛珠:如果我是老百姓的話,我就想這個帶頭人要急老百姓所急、做老百姓想做的事,這就是百姓的希望。
賈東亮:要能夠帶領他們真的過上幸福生活,這是最切身的利益。就是衣食住行用。假如說我是一個老百姓,我也會這樣要求我的帶路人,能讓我們過上好日子。
謝愛珠:“為了家鄉能夠有一個好的名譽我就干了”
主持人洋洋:我想換位思考一下,今后我們會帶領老百姓更好地創業、致富。很多網友發貼來問,不知道村支書是一個什么樣的官兒?
謝愛珠:都不算是官。(笑)
主持人洋洋:在您幾年前剛剛上任時紅光村是遠近聞名的惡霸村、白粉村,說句實在話我很難把有著這些特征表述的一個地方與紅光村現在的形象聯系起來。
謝愛珠:當時報紙上也好,電臺上也好,刊物上也好都這樣宣傳過我們紅光村,但實際上我覺得那幾句話重了一點。我可以承認當時的紅光村是落后的,群眾的法制觀念、法制意識比較淡薄。但是至于惡霸村這個字眼太重了。
主持人洋洋:當初請您出山時您猶豫過?
謝愛珠:猶豫過。
主持人洋洋:為什么呢?
謝愛珠:因為我是一個女人,那時他們都沒有人愿意當村支書的。
主持人洋洋:人們為什么推薦您做村支書呢?
謝愛珠:我也不知道他們為什么會推薦我,我想可能是因為我自己很老實吧。
主持人洋洋:不管怎樣,您最終還是作出了勇挑重擔的決定,是什么促使您下這樣的決心呢?
謝愛珠:都是村民給我的勇氣。他們在我的后面大聲呼吁我出來。當時很多黨員都不愿意當支部書記,最后群眾推舉我,組織又去考察,外面的一些干部也回來做工作,不管怎么樣你出來試一試吧。其實當時不是我不想當這個干部,而是怕自己當不好。
賈東亮:你老公同意嗎?
謝愛珠:當時我的家庭、我老公都不同意,有些共產黨干部就做我老公的工作。我愿意把這個村搞好,讓它有一個好的名譽,外面人都說我們紅光村怎么怎么不好,為了家鄉能夠有一個好的名譽我就干了。
賈東亮:你老公是黨員嗎?
謝愛珠:不是。
賈東亮:你老公怕你嗎?
謝愛珠:不怕,我老公很尊重我,也對我很好,當時有這個勇氣出來做還不是一個大問題。當自己下定這個決心出來以后,出去打工的人都回來發展自己的生意。做得不好的話群眾也有很多埋怨。在我們村里想做干部的人沒有。怎樣把這個村子搞好,班子成員的素質、為人、在村里的信譽問題、工作能力的問題,這是最關鍵的。
主持人洋洋:您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選出了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您說大家都不愿意出來,您是怎么說服他們的呢?
謝愛珠: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最難的就是跟他們做思想工作,你出來了我不一定出來。
主持人洋洋:您花了多長時間來說服他們呢?
謝愛珠:幾個月,差不多半年。跟他們講我也用激將法,當時我為什么會出來,我想我不一定能夠搞好這個村子,但是我有這個勇氣出來。我是女的都出來了,你作為男人還不出來?村里三千多人中人才濟濟,什么人都有,有文化的、有做生意的,當時我就用了激將法。我做村支書不管成功與否,我能夠邁出這一步就是我的成功了,這就是對村民的負責,這是作為一個黨員的責任。我想用我自己的這點勇氣來鼓勵、激發紅光村的群眾,特別是那些有能力的男人們。
賈東亮:用的美人計?
謝愛珠:美人計不行的,而是用內心的真誠(打動他們),希望大家能夠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發展。
主持人洋洋:這是您的施政第一步,改造一個相對來說落后的村其實是一條很艱辛的路,之后您又是怎樣布局的呢?
謝愛珠:當我選出這個班子以后,后來要經過群眾投票。一方面通過我做思想工作讓他們上來,但是還有一方面要群眾把關,要群眾選他們上來。選出班子以后,我也跟那些黨員、群眾代表表一個態,我只有試一試,如果真的不行的話就放手我走。沒有能力的話,大家不要笑我。
主持人洋洋:好像您每年都為村里辦三件實事。第一年辦了什么?
謝愛珠:第一年通自來水、修路、修建碼頭。我們現在的經濟收入主要是靠碼頭的,每年都有十多萬的收入。
主持人洋洋:之后還做了哪些事?
謝愛珠:修路、改廁、改水、環衛清潔,村里的環境好了。
主持人洋洋:做的都是一些實實在在的事。
謝愛珠:改變村里的環境,大家都認為好,我們上來到現在大家都認為好了。
主持人洋洋:您剛才說讓您出山您猶豫過,是因為您想您是一個女人。
謝愛珠:沒有能力,不是說我謙虛。
主持人洋洋:中間受過委屈嗎?
謝愛珠:委屈是有的,在工作過程中是沒有一帆風順的。
主持人洋洋:您真的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嗎?
謝愛珠:當我邁出這一步時有一個感覺,只要我們大家能夠團結,就不怕。有團體的力量,不怕的。只要我們班子團結,可以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尊重都比較尊重我,我們現在的班子連任兩屆都是這些人。在05年關鍵選舉時,省委里面有人在錄投票選舉的現場,當時領導都說行不行啊?幾千人在這個地方集中,很公開的。
主持人洋洋:那次的結果是您和您的班子同樣是高票當選的。
謝愛珠:都是同樣高票當選的。我們感謝大家,這張票由你們自己投,寫誰都可以。
楊靜娟:“我圖的是人民群眾能夠平平安安過日子”
主持人洋洋:楊書記,我知道您所在的社區也曾經是被稱之為瘋人區和貧民窟,您來之前知道嗎?
楊靜娟:不知道。
主持人洋洋:來了之后想退縮嗎?
楊靜娟:猶豫過,我們是新的社區,還沒有完全建好,當時市政府為了解決住房困難的群眾,在那里建了廉租公房,當時分給街道名額,抽簽決定,抽到了就可以到我們那邊去住。但是一般抽簽的人都是生活比較困難的,殘疾人最多、精神病人最多,也沒有房子住。所以幾百戶都抽到我們那邊去住。我去上班了,看到為什么有些人是用擔架抬來的,還有一些精神病人有人陪著來。我當時看了也覺得心里怪怪的,人家搬家都是用車搬家具,而這些人有的人是有人綁著來的,我當時有些怕,因為我也沒有做過居委會的工作。
主持人洋洋:您之前做過什么工作?
楊靜娟:我當過知青,下鄉在海南干了十年。回城以后在工廠當工人。從當工人到居委會。
主持人洋洋:之前沒有過在社區居委會工作的經驗?
楊靜娟:沒有過。有些人知道他說你來這里當居委會主任是傻還是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別人講了之后我也有點兒猶豫,我也跟我們街道書記說我沒有干過,我不知道怎么干。他說你行的,慢慢干。那時剛好剛成立四個居委會,四個居委會的負責人只有我一個是黨員,我們書記說你是黨員,應該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我就硬著頭皮把任務接下來。
楊靜娟:開始不是病人來找我,而是居民跟病人住在一起,一棟樓里面有好幾個精神病,晚上吵得他們沒有辦法睡覺。有一個就夠受了,有的一家人都是病人。所以每天我一上班,這些居民都來找我,我頭都暈了,也沒有辦法跟他們解釋。他們說你當居委會主任,不解決這些問題怎么行?我說大家來到這里都是一種緣分,(我也不敢說他們倒霉。)請你適應這些環境。我說你們不適應這些環境,讓他們來適應我們是不可能的,他們是不正常的人,我們是正常人只有適應這樣的環境,做了好久的工作。從不理解到理解,從理解到幫上忙,鄰居、居民從不理解到理解這些病人,來支持我們居委會的工作、支持我的工作,還有幫病人做一些事情。
主持人洋洋:您真的很不容易,自身也是女人,會有一些恐懼、害怕的心理。
楊靜娟:是的,特別是那些男性病人,一個個都是很高大的,一米八多,都是很年輕的,我這么一點大。經常被人家抓頭發、掐脖子。有一次去病人家,我也不知道那個老太太怎么回事,她70多歲,患病幾十年我也不知道。她住在六樓,每天把大小便倒到樓下,好幾家人都受影響。居民就讓我去看一下。當時我就去看,我不知道病人躲在門后,她兒子說沒事的。這個老太太也真怪,她大便也不在廁所,也不用馬桶,就用很古老的、鐵水桶。拉完了就倒在樓下。我一進去她就用水桶扣在我的腦袋上。當時很難受,缺氧。我就在里面拼命掙扎,鄰居還有她兒子就把我頭上的桶拿下來,當時我嚇得臉都發青了。
主持人洋洋:那之后您還沒有想過放棄嗎?
楊靜娟:沒有,領導說你行,只是時間的問題,肯定行的。我沒有辦法,他給我下的任務,四個居委會的負責人只有你一個人是黨員,肯定我是責無旁貸的了,要在這里干到底。從那次回來之后我就有教訓了。受了委屈,當時有猶豫過。我親戚朋友說你其他工作不干,干嗎找這么苦的工作來干。你說沒有退縮這也是假的,但是慢慢地我覺得很同情他們這幫人。我自己也是用一種愛心來幫他們、關心他們。他們很可憐的,有些人不理解,都說哪有這么回事的,其實我都是這么想的,沒想到我跟這些病人打交道17年了。從來沒有想過一干就是十多年,原來是很頭疼的,有些很年輕,大學生畢業,有一家人多是,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慢慢地有一種特殊感情,把他們看成自己的親人、兄弟姐妹來對待。
工作上有“五心”
楊靜娟:在工作上我總結了五心,我覺得要有愛心,有耐心、細心。做這份工作沒有細心是不行的。還有公心。看到他們我是很同情他們的。還有一點是熱心。
賈東亮:你現在出來想他們嗎?
楊靜娟:想,我出來之前把他們該護理的護理、該打針的打針,該服藥的服藥,才放心地來開會。這些特殊人群很怪的,他們現在叫我“楊媽媽”。開始叫阿姨,我們同事笑得要命,說楊主任這么多兒子都沒一個正常的。(笑)有一次春節大年初一,我跟一個朋友去給人拜年,正好碰到一個病人在路上叫我“楊媽媽”,精神病是不能根治的,只能是控制病情。那個人也有點兒乖乖的,我那個朋友說怎么回事,這個人叫你媽媽,你也應他。這個人怪怪的。我說我下面的哪些人都是不正常的。
“楊媽媽”是被打出來、罵出來的
主持人洋洋:這些您的孩子是不是只聽您的話?
楊靜娟:很聽話的。其實我就是被他們打出來、罵出來的,被人家抓頭發、掐脖子,到現在叫我媽媽。開始時有時覺得被他們打出來,進去都是好好的,出來亂七八糟的,衣服也抓破了,頭發也抓爛了,被他們吐口水,青一塊、紫一塊。回到家里我老公、我兒子都說你怎么回事?開始都不理解,到后來也支持我的工作。沒辦法,只有這樣他們才認可你。本來病人是很怕陌生人的,你要靠近他,他更怕。他有那樣一種心態,如果是家里人的話就不會對你怎么樣。他覺得外面人來的話就好像是要侵犯他,所以他是很怕的。一定要經過這樣一個過程,他們才認可我,才適應我。
主持人洋洋:剛才謝書記用的是激將法,您用的是苦肉計是嗎?
楊靜娟:對,是這樣的。(笑)我現在的病人不是我社區這80來個人,整個街道11個居委會,還有其他居委會也有病人,但是不像我這里這么多。現在病人特多,偏年輕的,還有周邊三個街道的病人都到我這邊,我那邊從94年建立的精神康復中心,心理咨詢,每月有人到我們那里來看病,這是我的份外工作。我的份內工作是管好社區服務工作,心理咨詢應該是醫院和有關部門來管理的,但是我承擔了這份工作。開始人家都問我,你為什么要幫病人打針?原來下鄉我當過護士,我有護士的經驗。當時當居委會主任我是改行的。我看到這些病人沒有人幫他們打針。以前九幾年的時候不是像現在私人診所很多的,以前要到醫院打針,要想請醫院護士來打針是很麻煩的,再加上還要有一定的經濟才能這樣的。一般打這樣的針人家是不來的,怕被病人威脅到。我當過護士,我手癢癢,一般打針這個問題,沒事就好,有事的話要負責任的,誰給你這個權利給病人打針的。其實想起來有些可怕的。當時想到他們到處找不到人來打針,送到精神醫院給打針,送到一般醫院他們是不接受的。當時我想不管那么多了,負責任就負責任,反正我是做好事,該我負責任我就負,反正我是做好事,沒做壞事,我就去打針。那些病人家屬說主任還會打針。有一次有一個病人,當我給他打針時,他問我你懂不懂啊?說你又不是醫生、又不是護士,幫我打針,你懂不懂?他有點兒正常了。我說我幫你打針,你信任我不?他說你懂我就信任你,你不懂我就不信任你。我說那我給你打第一針你看行不行?他說還可以,也不痛。通過這一次之后,那些病人都說要讓楊阿姨打針。
主持人洋洋:現在是叫楊媽媽了。
楊靜娟:我們省電臺去那邊采訪,剛好是病人來看病的時間,他們說我們叫楊主任是楊媽媽。那些病人說我要給我楊媽媽講好話。
主持人洋洋:您是不是很感動?
楊靜娟:我很感動。其他人都說他們叫你媽媽,你還應他們?我覺得很親切。從他們打我,到現在叫我媽媽,我也覺得是一種安慰。
主持人洋洋:之前肯定沒有想到會有今天。
楊靜娟:沒有。開始我想干到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呢。
主持人洋洋:現在是想一輩子繼續干下去嗎?
楊靜娟:我早就可以退休了,我現在56歲,我們那里50歲就可以退休了,但是我沒有辦法退。他們這幫“兒子”、“小孩”都認可我,我放不下來。所以再過一屆,人家都是滿票,每一屆都是這樣的,還是要楊主任繼續在這里工作。
主持人洋洋:都稱您是“社區里的好總理”。
楊靜娟:那時他們都是這樣講的,我說你們給我的名字太大了。
主持人洋洋:我想黨的先進性在您的身體力行里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
楊靜娟:我覺得我們這些居民群眾、這些基層黨員都做了很多工作,沒有他們的支持我也不能干到今天。
主持人洋洋:您感動了他們,同樣他們也感動了您。
楊靜娟:在我轄區的那些老百姓都說,你干到今天50多歲圖什么?我說什么都沒有圖,我圖的是人民群眾能夠平平安安過日子,生活好了,大家沒災沒病的,這一幫精神病的兄弟姐妹、這些親人能早日康復,病情能好轉,這樣我就滿足了,我什么都不圖,我現在50多歲了還圖什么?
賈東亮: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
廣寧空降了一個“大傻瓜”
主持人洋洋:賈書記我知道您曾經是空軍副團職參謀,少校軍銜,少校是一個多大的官?
賈東亮:部隊在軍銜中有尉官、校官,校官里面最低的一個檔次就是少校,上面就是中校、大校,大校再往上就是將軍了。
主持人洋洋:可以說您在部隊的仕途一片光明,當時怎么想著會來當農民呢?
賈東亮:人各有志。在部隊當兵保家衛國是盡義務,在地方搞經濟建設也是大有前途、大有作為的。原來說過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為的。人各有志,我這個人不在官場爭位置,而是在市場比高低。
主持人洋洋:是不喜歡從政還是想在打出另一片天地來證明自己?
賈東亮:就是想通過現在的舉動體現一下自己的人生價值。
主持人洋洋:在那個年代做出像您這樣選擇的人多嗎?
賈東亮:不多。
主持人洋洋:會不會有人覺得您很傻呢?
賈東亮:是,包括廣寧縣,我是空降兵,他們都說我們廣寧空降了一個大傻瓜。我的舉動那時只有我太太一個人支持,周圍我的親友、部隊首長、戰友、老鄉都反對,我本來是農村出來的,跳出龍門,從學校到部隊考到軍校,好不容易當了副團,跳出龍門可以說是榮光耀祖了,放棄這么好的待遇不要,又到農村,當時我只保留了黨員,周圍的人都不理解,只有我太太一個人理解。她不支持不行,她不支持我就不敢邁出這一步了。
主持人洋洋:您離開部隊前說了這樣一句話,從部隊到地方對我來說除了只保留一個黨員身份以外,其他社會頭銜都沒有了。黨員這個身份在您心目中是排在首位了?
賈東亮:是的,我對黨有深厚的感情,包括從入黨宣誓的那一天起就決定了自己這一輩子要跟黨走,一直要走到底。所以離開部隊時我任何職務都放棄了,但黨員我保留了。現在也驗證了我走這條路是對的。假設說我不是黨員,也不會有我現在的今天。我是黨的受益人。
主持人洋洋:同時也要把黨的光芒傳遞給周圍的人。
賈東亮:對,成立創業黨支部我完全是一種回報的心態來成立的。
主持人洋洋:您剛才說您是河南商丘人,為什么會選擇廣東?
賈東亮:當時在服役的時候,我在廣東帶過部隊執行過任務,在廣寧縣連續住過半年,對當地情況有所了解,廣寧是一個革命山區,人民很純樸。要問我為什么要到廣寧來,第一是為了軍民魚水情的情字,第二是為了山區的山字,第三是為了一個偏僻的偏字。軍民魚水情當時我帶著部隊在廣寧縣駐扎時,只有在電影上才看得到的軍民魚水情在現實中體現出來了。對解放軍確實非常好。第二為了山字,我是出生在平原,從小長在平原,商丘是豫東平原,一馬平川,沒有見過什么山,也沒有出去過。到了部隊當了空降兵,坐在飛機上,翱翔在藍天上也看到我們祖國的秀美河川,對山川當時就有一種向往。到了廣東廣寧時,我是帶著部隊駐扎在山區,我感覺到山區的資源又是非常豐富的,有各種礦產資源、林產資源。還有山區的勞動力也相對比較低廉。還有山區民眾非常淳樸。為了一個偏,偏僻具有區位優勢。原來我在南海也住過,在珠海也呆過,我的戰友說你不去珠海,也不去廣州,一下子就鉆到一個偏僻的小山溝去了,我是92、93年在廣寧待過,那里的生態環境非常優美。那時廣寧的工業不夠發達,周圍環境沒有任何污染。有時行使在廣寧境內就像奔馳在公園里一樣,對環境非常向往,(所以)就來到了廣東廣寧。
主持人洋洋:您選擇廣寧是因為對廣寧很了解,恐怕您有一個地方不了解,您選擇的那兩百畝荒山可是條件非常的差。
從艱苦創業到十七大代表
賈東亮:當時也看過,主要那個時候對農業不懂,是一個外行,只是靠著自己的想象、模式,有山、有水、有田,符合這三要素就可以了。但是真正開發起來,一旦耕作以后才發現這個山比較貧瘠,水土也流失,水肥也不容易保持。但是安營扎寨,資金投入在這里,也沒有資金能力再投入其他地方了,只能硬著頭皮干下去。前八年完全是艱苦創業,自己默默無聞在那里干,經過八年抗戰榮獲了全國勞動模范這個稱號。我的人生發生轉變了,開始默默無聞,后來到了勞動模范,后來張德江書記到我們這里去視察之后,就更加關懷我的農場,這時的發展機遇就不用說了,后來農場就進入快速的發展。一直到06年當上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這次又當選十七大黨代表,前八年艱苦創業。
主持人洋洋:您在前八年創業之初就碰到了一塊硬骨頭,當時內心有過掙扎嗎?
賈東亮:我一直是以一往無前的氣概往前的走。
主持人洋洋:您的岳父母也去看過,他們當時反對?
賈東亮:是的,我岳父母退休之后到我農場來,當時我打電話跟他們匯報,我在這里承包了一片荒山,開發了一片果園,他們就想到漫山遍野果實累累,當了農場主。他們想象得太好了,結果到了農場一看完全是兩碼事。剛好他們又是99年霜凍的時候來,通常一片荒涼,再看看我本人又黑、又瘦。我當時在部隊,在機關,又當的是通信兵,白里透紅,穿上軍裝是英俊瀟灑的,到了農場一看,人又黑又瘦,我瘦了十多斤,再加上穿著工作服,他們說哪里像自己的女婿。他們說你要是這個樣子的話,說什么也不會讓我女兒嫁給你的。
主持人洋洋:后來還是支持了你的決定?
賈東亮:我岳父岳母來了之后我就帶著他們轉了轉,把我的宏偉規劃、宏偉藍圖介紹給他們,這里種什么、那里養什么,我岳父母不開口,到了晚上我岳父開始跟我談話了,他說你現在投了多少錢?我說十幾萬。他說我們這十幾萬就當成是扶貧、當成是交學費了,我們走,有錢到哪里不能弄到飯吃,何必在這個鬼不生蛋的地方受罪呢?當時我岳父形容我的農場是鬼不生蛋的地方。那時我的創業熱情比較高,中原漢子,再加上在部隊軍人這種性質,比較固執,一往無前的精神。我跟我岳父說你們要來幫忙我求之不得,如果你們勸我回去的話,你們先回去,我是不會回去的。那時我也沒有退路,背水一戰。離開部隊時是副團,有這個職務很瀟灑地就走了,很多戰友都不理解。過了兩年灰溜溜地在那個地方賠了十多萬,就回來了,你怎么交代?沒有退路。再一個我感覺,農業本身有一個生產周期,比如說沙糖桔四五年才掛果,現在下結論還太早,至少我要干完這一個周期,才能下結論。當時我岳父在這里一個月,跟我鬧別扭,等于是軟對抗。不吃不喝,一直鬧著要我回去。
主持人洋洋:您竟然違背岳父岳母的意思?
賈東亮:一個是我沒有退路,后來主動跟岳父匯報我的想法。我岳母比較靈活,她在中間做我岳父和我之間的工作,慢慢開通我岳父。我岳母說,你看小賈的性格九頭牛都拉不回來,你現在只有幫他。怎么幫呢?我岳父是一個教授,我岳父后來慢慢轉變想法,他又回去武漢,準備安營扎寨在這里幫我干。我太太的妹夫是農業大學的一個講師,我岳父回去和他要了很多農業的書籍,留下來幫我創業,一留就兩年多。
主持人洋洋:你岳父回去的目的當時您知道嗎?
賈東亮:當時不知道。
主持人洋洋:是回去之后給您的驚喜了。
賈東亮:到了元旦就整十年了。
主持人洋洋:十年的時間,其中的艱辛外人很難想象。
賈東亮:困難是分階段不同的,創業初期語言不通,我是北方人,白話聽不懂,廣寧群眾也聽不懂普通話。我要跟他們講普通話他們聽不懂的,年輕人還好一些,歲數稍微大一些的人根本不會聽、也不會講,這時難度比較大。因為你要和周圍接觸,也有很多誤會,因為語言不通造成了一些麻煩。
剛開始是語言不通,再往中期走就是資金了,我剛開始是復員的十多萬安家費,開始對農業估計不足,感覺農業不就是種棵樹嘛,但是農業是三分種、七分管,我的戶口不在廣東,沒有資金非常困難,難到什么程度呢?當時農場吃飯的錢都沒有。我發給原來老表們的工資,他們主動拿出來,幾個人合在一起上街買米來煮飯。作為我自己大大小小是農場主,有時出去,帶著呼機,別人呼我,也沒有五毛錢來復機。當時的資金一下子花出去之后,沒有資金來源這是很困難的。
再往后又難在哪里呢?人一出名,慢慢地招來了一些外地老板要我轉賣這個農場,這樣引誘就很多了。有的想拉我入股,有的想直接把我的場買下來,都算好成本,讓你賺一兩百萬。后來我堅持下來了,這個農場一草一木都有我的辛勤汗水。當時開辦這個農場也不是單單為了經濟,非得賺多少萬才辦的農場,當時我是抱著創造價值,是把它當成一種事業來做,看看自己的能力怎樣,按照北方的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一遛。
主持人洋洋:請您跟我們講一講現在您的花果山是什么樣的情況?
抓住機遇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
賈東亮:現在不同了,今非昔比了。尤其是05年張德江書記到我農場視察之后,就給農場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我抓住這個機遇。最開始的五年是發展種植業,第二個五年發展加工和貿易,第三個五年是發展生態觀光游。05年省里領導來了之后,我農場的機遇也來了,具體規劃是這樣的,打造一個創業之旅,抓好兩個轉型,建設好三個基地,推出四野品牌,協調好五大板塊,規劃好六大基地。
打造一個創業之旅,因為我一直都是一個創業者,05年廣寧縣掀起了創業高潮,全民創業,今年省十次黨代會上也提出了全民創業,我想打造一個創業之旅,干什么了?走創業之路、看創業成果、聽創業故事、嘗創業果實、學創業精神。抓好兩個轉型,第一個轉型是由生產轉向流通,原來是單純種、單純養,現在進入到流通領域,具體來說是沙糖桔的銷售,廣寧是中國沙糖桔之鄉,沙糖桔種了很多,我們種了好多,黨支部也種了很多,果農種了20多萬畝,打入流通領域我們用一個品牌、一個標準推向市場。第二個轉型是由生態轉向觀光。對外開放搞旅游,很多參觀團、黨的團體都到農場來,我想利用這個資源,當成一種正業來做,讓它產生一個效益。
賈東亮:建設好三個基地,第一個是創業示范基地,第二是農村黨員培訓基地,第三是退伍軍人教育基地。這三個基地也是咱們省委副書記劉玉浦去年11月10號到我農場視察工作時提出來的,要提高一個檔次,打造好這三個基地。推出四野品牌,也就是挖野菜、摘野果、搞野營、做野炊。協調好五大板塊,我農場現在業務第一是種植業,第二養殖業,第三是旅游業,第四是培訓基地,我建了一棟綜合樓,可以容納一百人的吃住。第五個板塊是創業黨支部黨建這一塊。規劃好六大基地首先是科普區。去年農場被評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這是國家科協、財政部評的。
科普區里有什么內容呢?展示廣寧山區瀕臨滅絕的珍貴種源,展示高效種植技術,第三是展示山區灌溉技術。另外建設一個科普大棚,主要是培育一些比較稀有名貴的植物種源,也可以對外銷售。第五是建設一個科普展廳,利用綜合樓的位置,利用圖片和多媒體展示科普方面的知識。第二是花木區,這里種植了一些名貴花木,包括野花野草,有句話說路邊的野花不要采,我這里種的野花,你只要買了門票就可以采。現在還沒有開放。第三個區是觀光區,實際上就是四季果園,種了20多種水果,保證365天每天都有果子吃、果子摘。第四是生產區,也是農場的本命田,是可以養活農場的,沙糖桔、沙梨、板栗。生產區就是保證農場其他幾個板塊不行了,旅游區沒有人來,種植業不行的話,就靠生產區這個產品可以養活自己的農場。第五是野果區,我收集了23種野果種植進來,供游人采摘。哪種野果如果有市場前景的話,就形成大眾水果上市。第六個區就是生態區,有一公里多的山叢,在里面蓋上簡易別墅、放上野生動物,供游客親近大自然、讓游客接受教育,愛護大自然,這是農場的基本規劃,爭取三到五年的時間,把目前的八一農場打造成八一生態集團,最終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作出服務。
主持人洋洋:聽了您的介紹這個花果山和西游記的花果山一樣誘人,但是其中有著更多科技因素。胡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里特別強調了民生,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的日子,發展是硬道理,幸福也應該是硬道理,三位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們的明星黨支書,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都是切切實實讓當地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的日子,漂亮地回答了怎樣做好黨支部書記這個問題。經過咱們近兩個小時的交談,三位嘉賓彼此的了解應該更加深入了。現在三位還有一個任務,互相來打打分,談談您身邊的明星黨支書。
謝愛珠:賈書記一百分。
賈東亮:她們是一百二十分。
謝愛珠:我們還是58分。
賈東亮:您的普通話是58分,但是您的成績、做實事應該是一百二十分的。因為她們的工作比我的更復雜,我的相對比較單純,就是政治和經濟,其他的計劃生育什么我都不管。計劃生育是我們國家的主要政策,而且是最難做的。
希望早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主持人洋洋:三位都是在平凡的基層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最后,請三位明星黨代表說一下自己今后的心愿。
賈東亮:我就希望早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使人民早日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謝愛珠:我就希望我的班子成員永遠都那么有朝氣,永遠團結。
楊靜娟:我的心愿就是愿我們轄區的居民群眾能夠過上好日子,愿這些精神病人早日康復。
主持人洋洋:三位雖然都是來自基層,但是我覺得通過和你們的交談,讓我看到了共產黨員的高大形象。謝謝三位今天光臨南方網的訪談室,也希望今后和網友再進行更多的交流。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