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謝治國決不讓甘肅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新華網蘭州10月19日電(記者王志恒郭剛)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在甘肅省民勤縣干部群眾中引起極大反響。
民勤縣薛百鄉宋和村原黨支部書記、“治沙英雄”石述柱說,報告中提出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對民勤、尤其是對處在風沙最前沿的宋和村來講非常及時。
民勤地處石羊河流域最下游,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由于石羊河上游祁連山水源涵養能力降低和中游用水激增,進入民勤的地表水銳減,荒漠邊緣以每年3至4米的速度向綠洲推進。目前,僅有一條狹長的綠色通道和武威相連,窄處只有1000多米。民勤幾乎變成沙漠孤島。
宋和村要治住風沙,民勤要實現人進沙退,綠洲恢復,就要努力實現生態文明。石述柱說:“民勤的生態環境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要趕緊進行綜合治理。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這讓我們感到非常振奮,也看到了希望。”
72歲的石述柱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帶領宋和村的鄉親們治沙造林,在風沙肆虐的村子外圍,營造了一條長9公里、寬2.5公里的綠色屏障,阻擋住了沙丘移動,使家園不再被風沙掩埋。昔日風大沙多的“逃荒村”,變成了今天林茂糧豐的小康村。如今宋和村家家有存糧存款,戶戶通電通水,有不少農戶還買了小汽車,在縣城買了樓房。
石述柱老人高興地說:“黨和政府非常關心治沙工作,我受到很大鼓舞。我雖然老了,但還要為治理村林場西北的1.8萬畝流沙盡我最大的努力,當好治沙的模范和標兵。”
宋和村村民、62歲的老黨員王國來說,我們黨這樣重視生態問題,處在風沙前沿的宋和村要更多地植樹造林,我們黨員尤其要繼續帶頭治沙造林。
民勤縣委書記謝治國說:“民勤縣雖然地處兩大沙漠之間,但是有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有國家的支持,有科學的規劃,有我們民勤30萬人民的艱苦奮斗,民勤決不會成為第二個羅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