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賈治邦代表建設生態文明意義重大而深遠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新華網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董峻、譚劍)“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這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念在生態與經濟發展方面的升華,不僅對中國自身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而且對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充分體現了我黨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對全球生態問題高度負責的精神。”十七大代表、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說。
賈治邦認為,生態文明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總和。建設生態文明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任務,是黨的執政興國理念的新發展,是生態建設新目標。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18.21%;人工林保存面積達8億多畝,居世界第一;近幾年來全國沙化土地面積逐年減少。但在賈治邦看來,國家生態狀況仍十分嚴峻,全社會的生態意識還不強,離生態文明、生態良好還有很大差距。賈治邦說,在建設生態文明過程中,要著力建設和保護好森林、濕地、沙漠等生態系統,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協調的生態體系,重點抓好造林綠化和森林資源保護,特別是要抓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沿海防護林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和防沙治沙工作,防止生態破壞,努力實現到2010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0%的目標。
賈治邦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特別要大力加強生態文化建設。要通過發展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濕地文化、野生動物文化、生態旅游文化、綠色消費文化等生態文化,大力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道德觀、價值觀、政績觀、消費觀。
“林業是人與自然和諧的關鍵和紐帶,是生態建設的主體。建設生態文明,賦予了林業部門光榮而艱巨的使命。”賈治邦說,“我們一定會扎實開展工作,為建設生態文明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