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流金的土地——鄉經濟發展紀實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流金的土地——鄉經濟發展紀實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流金的土地——鄉經濟發展紀實

流金土地

——XX鄉經濟發展紀實

在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邊上坐落著一個壯族小山鄉,這里春來綠樹蔥郁,滿目青翠,夏來蜜瓜飄香,人心脆甜,秋來到處是一片青紗帳,一座座潔白的樓房點綴在綿綿的蔗海中,構成了一幅山鄉美圖景,徜徉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可是,誰也不曾想到,這就是十年前被人們戲稱為“白土滴水貴如油,人畜飲水共一塘”的廣西特困扶貧鄉──白土鄉。

白土鄉位于桂西北重鎮河池市東南部,距市政府所在地31公里。全鄉共轄11個行政村,154個村民小組,人口16368人,耕地面積20502畝。

白土鄉自古以來就以干旱缺水著稱。過去,由于自然環境惡劣,加之思想保守,觀念陳舊,雖然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地上有可開墾的大片荒坡,白土人還是眼望著本應流蜜的土地窮愁徒嘆,坐在“金山”上無可奈何。1992年,全鄉財政收入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僅274元,尚有1296戶6555人處于溫飽線以下,被自治區列為35個特困扶貧鄉之一。

白土究竟希望何在?出路何在?白土鄉新一屆領導班子經總結論證認為,只有學理論換腦筋,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因地制宜地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農業才是白土鄉群眾脫貧致富的唯一出路。近幾年來,鄉黨委中心組緊緊抓住理論學習這根弦,下猛藥,治頑癥,在理論的指導下提出“山上造林,山下種果,地上種蔗,地下采煤”的發展戰略,經探索并不斷完善,使全鄉干部群眾擺脫了小農經濟思想的束縛,鄉黨政領導班子認準了這條路子,就甩開膀子,帶領全鄉群眾邁開步子大干快上。

鄉黨政班子深深地體會到要治好這方窮山惡水必須先從全鄉的基礎設施建設抓起,特別是解決白土嚴重缺水的問題是當務之急。1993年,鄉黨委政府抓住自治區把白土鄉列為扶貧鄉綜合治理的有利時機,及時上報扶貧開發項目,申請國家立項。經多方努力先后爭取到國家扶貧開發資金463萬元投入到全鄉水、電、路、林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解決全鄉人畜飲水難問題,鄉黨政干部深入各村屯發動群眾大建家庭水柜和田地頭水柜;鄉黨委政府請來勘探專家和工程隊打井鉆孔,找到了清潔的地下水源,先后投入136萬元建成了德新村青洞抽水站、德里村甘洞抽水站和鄉政府所在地自來水工程,為群眾引來了清甜的甘泉,解決了困擾著全鄉祖祖輩輩的飲水難題。為打開山門,修好路,鄉黨政班子走出去跑資金找項目,采取“三個一點”(即上級扶持一點,當地政府籌一點,群眾集資一點)的辦法發動群眾義務投工投勞修建村屯級公路,激起了全鄉群眾自籌資金修路的積極性。目前全鄉152個屯全部修通了村屯級公路,全鄉蔗區公路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尤其是1999年鄉黨政班子經過多年的努力最后爭取到市政府扶持435萬元資金,動工修建了白土至三江口18.9公里的沙改油路工程,在新世紀到來之際圓了白土人一個世紀以來的柏油路夢想,全鄉群眾無不為鄉黨委政府送來如此世紀大禮歡呼雀躍。通過十年的艱苦努力,全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徹底甩掉了貧困的帽子。目前,全鄉11個村,村村建起了兩層以上鋼混結構的辦公樓房,村村開通了程控電話,村村通公路,村村安裝了地面衛星電視接收站,農網改造覆蓋11個村152個村民小組;先后扶持群眾修建了3315個家庭水柜,2103個田地頭水柜,從根本上解決了全鄉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用水難的問題;自來水覆蓋三個村853戶3530多人;修建沼氣池900多座,節柴灶1150個;在原來光禿禿的山坡上辦起了白土扶貧林場,人工造林面積達2.3萬畝,種果4570畝,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基礎設施建設的大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興旺,為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1993年前,白土鄉對境內豐富的煤炭資源沒有很好地開發利用。94年以后,鄉黨政班子通過走出去參觀取經,充分認識到有礦快開、有煤快采、有水快流、靠煤興鄉的重要性。為使白土煤炭資源開發走上統一管理軌道,鄉黨委政府成立了白土鄉煤炭供銷服務公司,外引內聯,加大投資開發力度,走產、供、銷一條龍服務,使全鄉煤炭開發和鄉鎮企業不斷發展壯大。98年,全鄉共引進資金2000多萬元投入開采了134個機械化生產煤窿,僅98年全鄉共產煤11萬噸。煤炭產業的開發,同時也帶動了全鄉運輸和第三產業的長足發展。1998年,全鄉非公有制企業達325個,鄉鎮企業總收入3430萬元,比95年增長了78%,財政收入177.3萬元,比95年增長了92.7%。群眾依靠煤炭開發富了起來,紛紛建起了鋼混結構的樓房,全鄉居民的衣食住行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白土人的生活過得從沒有如此舒心濕潤。

但是由于受國家關井壓產政策的影響,目前全鄉的煤炭開發已停滯不前,白土鄉的經濟發展尤如失去了左臂右膀,在這個關鍵的轉型期,白土鄉黨政班子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抱定發展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白土鄉是個典型的干旱地區,但是全鄉境內丘陵覆蓋面廣,土地資源十分豐富,可開發利用的土地面積達6萬多畝。鄉黨政班子認識到只有抓好發展經濟的“切入點”,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大力培植新的財源,才能使白土鄉群眾盡快脫貧致富。于是鄉黨政班子決定利用交通便利的條件把甘蔗生產作為全鄉的一大支柱產業、拳頭產品來加快發展培植,促進全鄉經濟的發展,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要把甘蔗這塊“蛋糕”做大,開始也碰到不少困難,甚至是走了一些彎路。一是受到小農經濟思想的束縛,群眾有觀望心理;二是群眾生產資金不足。為解決這些問題,鄉黨政領導班子身先士卒帶領黨政干部深入各村屯,廣泛發動群眾在擴大種蔗面積的基礎上,積極引導他們推廣良種良法,提高單產,增加總產。為做好甘蔗支柱產業的服務工作,鄉黨委政府成立了白土鄉甘蔗生產服務公司,走公司加農戶的路子,建立健全生產服務體系,各村相應成立甘蔗承包服務組,配備好村甘蔗專管員,為群眾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等一系列優質服務,給蔗農吃上了“定心丸”,群眾開荒種蔗的積極性大為高潮,促進全鄉農業從粗放型逐步向集約型轉變。97年全鄉甘蔗種植面積由93年的4900畝發展到11000多畝,占全市甘蔗種植面積的49.3%,成為全市甘蔗生產大戶,產量達36500多噸,戶均有蔗面積達3畝以上,當年全鄉甘蔗生產總收入達876萬元,僅甘蔗一項農民人均增收580多元。但是,99年,正當全鄉甘蔗生產發展得如火如荼之勢,河池市糖廠因經營不善關廠倒閉,全鄉甘蔗面積急劇下滑,由原來的11000多畝減少到5600多畝,眼看辛辛苦苦經營的甘蔗這一支柱產業就要哄然倒下,這時鄉黨政班子站出來力挽狂瀾,經多方聯系,終于把白土鄉蔗區成功地納入宜州市懷遠蔗區進行管理,新糖廠優質的管理服務和鄉黨委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激勵政策為全鄉甘蔗生產提供了寬松的發展空間,目前群眾大力發展甘蔗生產增加收入已形成共識。2001年,全鄉甘蔗面積又恢復到11000多畝的規模,2002年初全鄉甘蔗面積再創新高,目前全鄉甘蔗面積已發展到18780畝,人均1.2畝,預計2002/2003年榨季全鄉甘蔗產量達80000多噸,甘蔗總收入1600多萬元,僅甘蔗一項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對于做強做大甘蔗支柱產業這塊大“蛋糕”,白土鄉黨政班子信心百倍,他們的目標是,到2005年全鄉甘蔗面積要發展到25000畝,產量達12萬噸,地方財政收入達700萬元,擠身全市經濟強鄉之列。在甘蔗支柱產業得到穩步發展的同時,他們還通過引導,采取在政府互聯網上信息等方式廣泛宣傳白土鄉特色農業,著力打造“白土蜜瓜”品牌,積極開拓市場,搞活流通,有效帶動了全鄉西瓜、桑蠶和母豬等特色農業經濟的協調發展,為農民增收開辟了一條新路。

白土鄉黨政領導一班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終于感動了上蒼,經過幾年的艱辛努力,白土鄉雙文明建設得到了協調發展,使白土鄉由一個貧困落后的小山鄉搖身變成了全市經濟強鄉。2001年,全鄉工農業生產總值達6555萬元,地方財政收入達18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連年攀升。為此,1996年自治區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現場會在白土鄉召開,1998年白土鄉被自治區黨委確定為區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試點鄉,96、97、98年連續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雙文明先進單位”,96、99年被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委”榮譽稱號;1999年被河池地區行署列為計生工作先進試點鄉;2000年分別被地區、自治區確定為第二輪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驗收試點鄉和全區環境衛生“南珠杯”競賽創建單位之一。

面對諸多的榮譽,白土鄉黨政領導班子深深地懂得,成績和榮譽只能說明過去,而不能證明現在和將來,只有不斷開拓創新,不斷磨礪整個班子的戰斗力,才能不斷勇往直前,與時俱進,建功立業。因此,面對新世紀新挑戰,白土鄉黨政領導班子又提出了“一個支柱,兩個載體,三個啟動,四個加快,五個確?!钡男滤悸?,新的發展戰略的啟動又預示著白土鄉經濟的轉型期即將到來,我們深信,白土鄉的明天,山更美,水更秀,人更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川县| 娄底市| 商水县| 永川市| 蓬安县| 景宁| 嫩江县| 老河口市| 绥江县| 左云县| 南昌县| 陆丰市| 南充市| 增城市| 呼和浩特市| 巴林右旗| 新干县| 固始县| 莲花县| 长海县| 公主岭市| 延津县| 镇安县| 安多县| 腾冲县| 广丰县| 安新县| 朝阳区| 察雅县| 南召县| 古交市| 越西县| 昂仁县| 宣化县| 蒙自县| 郴州市| 定南县| 平原县| 青阳县| 平谷区|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