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流行性乙型腦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07世界衛生日主題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我國夏秋季節常見的,由蟲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早期在日本發現,國際上亦稱為“日本腦炎”,它通過蚊蟲傳播,多發生于兒童,臨床上以高熱、意識障礙、抽痙、腦膜刺激征為特征。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經系統后遺癥。
一、流行病學
1.傳染源:動物和人均可作為傳染源,自然界總保持著大量的易感豬,構成豬→蚊→豬的傳播環節。其中豬與馬是重要的傳染源。在流行期間,豬的感染率100%,馬90%以上,為本病重要動物傳染源。蚊蟲感染后,病毒在蚊體內增殖,可終身帶毒,甚至隨蚊越冬或經卵傳代,因此除作為傳播媒介外,也是病毒的儲存宿主。此外蝙蝠也可作為儲存宿主。
2.傳播途徑:本病系經過蚊蟲叮蛟而傳播。能傳播本病的蚊蟲很多。現已被證實者為庫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種。國內的主要傳播媒介為三帶喙庫蚊。此外,從福建、廣東的蠛蠓中,已分離到乙腦病毒,故也可能成為本病的傳播媒介。臺灣螺線也可傳播本病。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以隱性感染多見,反復多次隱性感染或病后有較高免疫力。通常流行區以10歲以下的兒童發病較多,但因兒童計劃免疫的實施,近來報道發病年齡有增高趨勢。病后免疫力強而持久,罕有二次發病者。
4.流行特征:本病流行于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一些國家,80%~90%病例集中于7、8、9月份。但隨地理環境的不同,流行季節略有上下,華南地區的流行高峰在6~7月,華北地區為7~8月,而東北地區則為8~9月,均與蚊蟲密度曲線相一致。氣溫和雨量與本病的流行也有密切關系。乙腦呈高度散發性,老少均可發病,10歲以下兒童占發病總數的80%以上。同一家庭同時有兩個患者罕見。
二、臨床表現
潛伏期為4~21天,一般為10~14天。病毒初在單核巨噬細胞內繁殖,再釋放入血,多數人在感染后并不出現癥狀,但血液中抗體可升高,稱之隱性感染。部分人出現輕度的呼吸道癥狀;極少數患者,病毒通過血腦屏障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出現腦炎癥狀。整個病程分為三期:
1.初期:病程第1~3天,有高熱、嘔吐、頭痛、嗜睡;
2.極期:病程第4~10天,頭痛加劇,自好睡、昏睡至昏迷,驚厥或抽痙,肢體癱瘓或假直,有腦膜刺激征及顱內壓增高表現,深度皆迷病人可發生呼吸衰竭。顱內病變部位不同還可出現相應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此期持續10天左右;
3.恢復期:多數病人體溫下降,神志逐漸清醒,語言功能及神經反射逐漸恢復,少數人留有失語、癱瘓、智力障礙等,經治療在半年內恢復,半年后仍遺留上述癥狀稱之為后遺癥。
三、治療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尚無特效病原治療,以抓緊極期病人的搶救治療為主,重點作好高熱、驚厥、呼吸衰竭等危重癥狀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包括:高熱降溫保持在38.5后以下,根據腦受損情況給予鎮靜、解痙、脫水、給氧、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呼吸衰竭給予呼吸興奮劑、氣管切開、使用人工呼吸器等。中醫可按衛行證和氣營證辨證施治,采用銀懲散加減、白虎湯加減,亦可配合使用紫雷丹、至寶丹、安宮牛黃丸等。其他藥物如能量合劑有促進腦細胞功能恢復的作用。
四、預防措施
1.預防接種:用乙腦滅活疫苗對兒童及非流行區遷入的成人進行接種,流行區兒童1歲時首次免疫2針,間隔1~2周;2歲時加強免疫1針;6~10歲時再各加注1針。疫苗免疫后一個月免疫力達高峰,故應在乙腦流行期開始前一個月完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成接種。
2.滅蚊。
3.隔離病人至體溫正常,隔離期應著重防蚊。
4.搞舒畜眼衛生,仔豬應注射谷用乙腦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