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有企業改制與工會職能轉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國有企業改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必然選擇,它對企業的經濟、政策、文化等各個領域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現代企業機制和自由貿易原則的驅動下,隨著外來資本的大量輸入,企業的勞動關系將以更加復雜的形態顯現出來,從而也必將對廣大職工和工會工作產生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如何轉變工會職能,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是工會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國有企業改制對職工和工會工作的影響
一、國有企業改制必將帶來勞動關系的深刻變化,對職工的勞動就業帶來了生機,但也將在短時期帶來巨大的沖擊。在一個時期內,企業的結構性失業將成為主要矛盾,對一部分失業和下崗職工再就業乃至生活保障、醫療、子女教育等問題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對工會工作來說,無疑也將面臨更多的挑戰。
二、工會的維權職能更加突出,但維權的難度也會增大。職工與企業的利益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勞動關系矛盾將日趨復雜與激烈,工會組織在履行維護職能方面,將面臨著更多的難點和困難。首先是勞動關系的協調機制還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其次,國有企業改制對部分工人的工資水平有不利的影響,維護職工的工資權是工會的維權重點;再次,由于企業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有可能出現歷史負擔沉重的國有企業的社會保障負擔重,而相當多的非公有制企業都可能出現“拒絕參保”的狀況。
三、工會在代表職工參與企業社會事務管理方面參與度將增大,但參與水平也同時要提高。因此,工會干部對國有企業改制后制定的法律、法規、規則和各項協定、協議等,還有一個艱難的學習和掌握的過程,而參與方式的轉變和參與水平的提高也同樣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四、工會組織的法律地位將不斷增強,但實施依法治會的難度將不斷增大。國有企業改制后,企業勞動關系的協調,將越來越多地依據法律與國際規則來進行。企業現存的經濟關系和法律關系與改制后發生碰撞的情況將是不可避免的:碰撞之一是企業的勞動法律法規還尚不完善;碰撞之二是非公有制企業依法建會難;碰撞之三是三方協商機制還不健全。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五、國有企業改制,有利于促進工會機關的思想和作風建設及機制轉變,但同時也存在思想觀念、工作作風、運行機制和干部素質等不相適應的問題。
對轉變工會職能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學習,努力轉變觀念,使工會干部和職工群眾的綜合素質不斷適應時代要求。
面對企業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制的新形勢,工會機關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抓好學習。要通過理論學習和多種教育,使廣大工會工作者牢固樹立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的堅定信念,增強大家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增強同黨中央保持一致的堅定性。
二、加大參與力度,使工會組織在促進就業、維護職工權益、保護弱勢群體、維護社會穩定方面有所作為,不斷創新。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國家法律對工會的要求,依照法律履行自己的職責是工會的天職。工會組織要通過各種民主渠道,積極參與制度修訂和決策的過程,從制度上、決策上維護職工的勞動就業、職工培訓、勞動報酬、生活保障等權利。與此同時,應大力推進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建立,促進統一規范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在企業建立。首先應當大力促進企業社會保障制度的盡快建立,要利用加入世貿組織,國際社會公平稅賦的要求,加快企業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強化社會保障的擴充與發展,增強社會保障的承受能力,使企業社會保障體制系統不斷完善,并保證在公開與效率的前提下采取適當的收入再分配機制。
三、逐步完善集體合同制度和三方協商機制,強化勞動標準。
國有企業改制后,勞動關系進一步復雜化,工會突出維護職能和強化維護工作的關鍵是,依據《工會法》賦予的職權,加強和完善集體協商與集體合同制度,包括完善協商機制、工資協商談判機制,依據有效的機制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協調勞動關系。集體合同的關鍵是要通過談判解決勞動標準問題,其中包括落實法定勞動標準和協定企業內部勞動標準。這是工會依法維權的關鍵。只有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參照國家勞動標準,完善企業勞工標準,才能使勞動標準在調整勞動關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才能使職工的合法權益在勞資沖突中得到有效的保障。
同時,企業工會還應根據《工會法》有關“建立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的規定,盡快建立起勞動關系的三方協商機制,這也是國際上解決勞動關系(即產業關系)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企業工會應抓住新機遇,積極探索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的特點和規律,使三方協商機制規范化、制度化。
四、下大力氣轉變改制企業工會領導機關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機關干部職工以扎實的工作作風把握好新的機遇。
要強化改制企業工會群眾化的本質,轉變現有的活動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使我們的工作內容、工作方法、活動方式、工作作風更適應基層工會的實際。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沉下去調查研究上,以強烈的責任感為職工群眾說話辦事,千方百計地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真正使工會成為黨密切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成為黨和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