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護農保收工作事項通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當前,正值秋收儲糧的關鍵時期,農作物陸續收割,糧食生產、儲存、運輸、加工日趨繁忙,加強護農保收工作十分重要。為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領導的指示精神,堅決遏制儲糧場所火災事故的發生,保衛農業生產取得的豐碩成果,現提出以下工作要求,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地必須對做好儲糧場所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夠的、清醒的認識,要把護農保收消防工作當作目前的頭等大事,納入重要日程,切實抓好落實。要組織成立由公安、農業、糧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參加的儲糧場所消防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本地區糧食儲存場所的消防工作。要落實包保責任制,實行村干部包戶、村長包屯、鄉鎮干部包村的辦法,落實逐級責任制和各項保證措施。要督促各糧庫將消防安全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消防組織機構,根據本單位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火災撲救預案。要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對儲糧場所的消防安全大檢查,對糧庫存在的火災隱患和違法違章行為,要依法責令其改正并實施行政處罰;對存在重大火災隱患、消防安全難以保障的,要立即報告縣政府,并責令該單位不得再入新糧。對儲糧場所發生的火災事故,要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四不放過”原則,依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對縱火燒糧的犯罪行為,要依法嚴厲打擊。
二、落實責任,嚴格管理。要督促各儲糧單位認真落實公安部令第61號,嚴格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明確各級、各崗位的消防安全責任,完善并落實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規程,定期開展防火檢查、巡查,加強火電源管理,確保消防設施、滅火器材完整好用,確保消防水源充足,并定期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和滅火演練。要突出電氣火災的防范,重點檢查儲糧單位是否存在架空線路下堆放糧垛,廠房、庫房不按規定設置防爆燈具,電氣線路存在脫落、老化現象等問題。要督促各儲糧單位組織專業人員對各類用電設備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查維修,嚴禁帶險帶病作業。臨時敷設的電氣線路必須由持有操作證的電工安裝,嚴禁亂接亂拉,不準使用地爬線、跨垛線。要督促各儲糧單位將電氣線路和用電設備檢查列入每日防火巡查內容,發現問題立即停電檢修,合格后方可繼續用電。要加強夜間火災預防,督促各儲糧單位切實落實夜間值班、值宿、重點部位看護、火電源管理、消防設施管理等措施。要加強收糧點、場院的看護,各收糧點、場院以及糧食晾曬場、堆場、簡易庫房必須設立專人負責消防安全工作,要發揮聯防組織作用,開展巡邏檢查,做到晝夜有人看護,嚴防縱火案件的發生。上場作業的拖拉機、柴油機等必須配戴防火罩,嚴禁在場院內加油和維修。場院要設立醒目的防火標志,嚴禁吸煙弄火。
三、科學規劃,安全設庫。各鄉鎮要全面加強糧食儲存場所的規劃管理,從根本上遏制因消防規劃不符合消防安全規定引發的糧庫重特大火災事故。要對糧庫的建設做出科學的發展規劃,新建糧庫必須符合有關消防技術標準的要求,要確保糧庫與周圍建筑的防火間距符合規范要求,并設置在民宅、明火散發點長年主導風向的上風方向,確保消防通道暢通、水源充足,糧庫內各席穴囤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得少于6米,糧庫周邊1000米內不得設置柴草垛,不得燃放煙花爆竹。要在糧庫重點部位設立禁火標志,在選用儲糧資材、選擇建囤類型時,必須充分考慮防滅火的需要。現有糧庫不符合消防技術標準要求的要責令其限期整改,對無故拒不進行整改的,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從嚴處理。
四、建設隊伍,及時處置。海青鄉、濃橋鎮和寒蔥溝鎮要督促本地糧庫按照《消防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專職消防隊,并確保車輛、裝備、器材完好,水源、油料充足,消防隊員在崗在位,定期開展滅火演練。在水源、車輛、人員等方面沒有達到專職消防隊建設標準的糧庫,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增設消防水池、機井,增配拖拉機載運水罐,增加推車式干粉滅火器等辦法,確保具備撲救初起火災的能力。農村各收糧點、場院也要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備有水桶、水罐、水缸、鐵鍬、沙、土等必備的滅火設施和設備,作業機械附近要配備手提式滅火器,保證撲救初期火災的需要。
五、統一管理,預防在先。各鄉鎮要組織村屯負責人召開柴草垛治理專題會議,確定專人規范柴草垛的存放工作,統一進行選址堆放,要嚴禁秸桿進村,臨時生活用柴嚴禁堆放在架空線路下。堆垛選址時,應選擇在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者是側風向,禁止在堆垛附近停放、修理機動車輛,禁止在堆垛50米范圍內燃放煙花爆竹。
六、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各地要大張旗鼓地開展護農保收消防宣傳活動,廣泛發動群眾,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實行群防群治,要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農村有線廣播、板報、墻報、標語、傳單等多種形式,突出宣傳秋季防火保糧工作的重要性和防滅火常識,使各鄉鎮村屯和廣大農民對防火保糧工作引起足夠重視。要結合構筑社會消防安全“防火墻”工程,大力加強儲糧單位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尤其是提高單位檢查消除火災隱患的能力、提高組織撲救初起火災的能力、提高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的能力,要確保“一懂三會”儲糧單位人人皆知,保證顆粒歸倉,使廣大農民勞動成果不受火災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