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旅游局加強旅游經濟發展講話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局加強旅游經濟發展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旅游局加強旅游經濟發展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省旅游發展大會。主要議題是,認真總結近幾年來我省旅游業發展成績,研究部署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目標任務和主要舉措,努力開創我省旅游發展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近幾年來我省旅游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

20*年全省旅游發展工作會議以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把發展旅游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發展大旅游,開拓大市場,形成大產業”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進旅游經濟強省建設,旅游經濟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1、旅游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從20*年到20*年,全省旅游總收入增加了1129億元,增長100.7%,五年中主要指標翻了一番多。隨著旅游經濟實力的提升,我省旅游在全國的地位更加突出。20*年,全省旅游總收入超過了2200億元,居全國第3位,其中旅游外匯收入居全國第5位,國內旅游收入居全國第2位。旅游業已經成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

2、旅游發展格局逐漸形成。全省各地立足資源特色,編制完成了《浙江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浙江省“三帶十區”旅游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在規劃指導下,以旅游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大旅游投入,旅游經濟“三帶十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杭州灣文化休閑旅游經濟帶日臻成熟,浙東沿海海洋旅游經濟帶快速崛起,浙西南山水生態旅游經濟帶初顯端倪。杭州國際休閑度假、浙北古鎮運河、紹興古越文化、浙中商貿文化、舟山海天佛國、麗水生態綠谷等十大旅游區加快推進,旅游布局均衡發展局面逐步形成。

3、旅游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全省各地以城市為核心,加大旅游項目建設力度,加快交通、景區、酒店、城市公共標識等建設,累計投入900多億元,建成了一大批上規模上檔次的旅游項目,旅游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全省有26個城市入選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擁有4A級以上旅游景區86個,星級飯店1120家,旅行社1529家,均居全國第2位。全省旅游城市普遍設立了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詢中心,全省高速公路和重要景區沿線設立了交通標識牌,旅游目的地體系建設不斷推進。

4、旅游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全省各地突出發展文化旅游、休閑旅游、商貿旅游、生態旅游、海洋旅游、紅色旅游,形成了六大旅游品牌。新型旅游業態迅速興起,涌現了工業旅游、鄉村旅游、城市旅游、會展旅游等旅游新業態,旅游發展領域不斷拓展。休閑度假旅游大幅增長,比重提高了11個百分點,國際游客商務旅游比重保持在50%以上,以觀光游為主的格局逐步改變。旅游產業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形成吃、住、行、游、購、娛等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其中游、購、娛比重迅速提高,旅游產業結構在發展中不斷調整優化。

5、旅游對外開放逐步擴大。以“詩畫江南、山水浙江”為主題形象,積極開展旅游對外宣傳,在英、法、德、美、俄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舉辦“浙江周”旅游促銷活動,在省內舉辦浙洽會、休博會、西博會、動漫節等大型節會,進一步擴大了浙江知名度。全省各地大力引進國外旅游企業,凱悅、雷迪森、索菲特等國際前十位的飯店集團全部進入浙江。旅游國際化進程加快,旅游區域合作邁開大步。推進了長三角旅游一體化,建立滬蘇浙無障礙旅游區。隨著旅游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旅游業已成為展示我省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窗口。

6、旅游帶動作用明顯增強。旅游業發展直接帶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同時還推動了農業、工業等相關產業發展。旅游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20*年全省旅游增加值占全省GDP的5%,旅游總收入相當于GDP的10.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7個百分點。旅游外匯收入占全省服務貿易出口額的43.5%,旅游就業占全社會就業的6.5%以上。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我省城市和新農村建設,有效改善了投資環境,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推動了社會文明進步。

總體看,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對旅游工作越來越重視,社會各界對旅游發展越來越關注,各地旅游開發建設力度越來越大,全省旅游行業加快發展的熱情越來越高。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為加快旅游經濟轉型升級,實現旅游新一輪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切實增強加快旅游經濟強省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當前,加快我省旅游業發展,既是難得的歷史性機遇,也面臨著宏觀環境深刻變化的嚴峻挑戰。我省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為旅游業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同時全球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加劇,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趨勢,也對旅游業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發展旅游業對調整經濟結構、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社會就業和推進社會進步的積極作用,切實增強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1、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是全面實施“兩創”總戰略的重要內容。在新世紀新階段,省委提出了“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總戰略。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兩創”總戰略深入實施的重要領域。目前,旅游業已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發展中增長速度快、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重要支柱產業,對我省未來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有著重大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我們要充分利用旅游經濟涉及面廣、帶動力大、綜合性強、開放度高的特點,努力把旅游產業建設成為實現全民創業、全面創新的重要平臺。

2、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調結構”工作要求,也是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確定的我省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大力發展旅游業,是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旅游業是服務業的龍頭產業,能夠直接帶動交通運輸、賓館餐飲、商品貿易和文化娛樂的市場繁榮,促進金融、保險、信息、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還能有效推動農業、工業的發展提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擴大社會就業。我們要充分發揮旅游經濟“興一業旺百業”的帶動作用,以旅游業的轉型升級,帶動服務業規模擴大和產業提升,促進實現全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

3、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是有效擴大內需的重要途徑。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都提出了“保增長”的工作要求。當前,在投資需求相對不足、外貿出口嚴峻的形勢下,擴大內需對于保持經濟穩定持續發展日趨重要。旅游業是消費需求潛力很大的產業,旅游消費對擴大內需具有獨特的積極作用。旅游是一個綜合性的消費,包括餐飲、住宿、交通、購物、娛樂等一系列消費,具有較強的消費關聯性。旅游消費主要表現為國內外旅游者的各項開支,消費的重復性強、頻率高,對擴大內需的作用最為直接,對繁榮市場的效果最為明顯,能有效地把潛在的消費需求轉化為現實的消費需求,直接拉動最終消費,有效擴大內需,促進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4、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是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質量的現實需要。目前我省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全國人均GDP已超過2000美元,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后,居民消費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消費結構升級將逐步加快。在基本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的情況下,廣大群眾不僅需要享受較好的物質生活,還將追求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旅游與文化密不可分,集物質消費與精神享受于一體,既能滿足物質享受,也能實現文化精神需求。我們要適應消費結構調整和市場需求變化,抓住有利時機,加快發展旅游業,以改善廣大群眾的民生,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

總之,面對當前國際國內宏觀發展環境的重大變化,我們必須切實增強加快發展旅游的機遇意識,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繼續解放思想,進一步堅定信心,沉著應對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善于抓住機遇,主動迎接挑戰,努力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旅游經濟強省建設。

三、明確新階段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總體要求

今后一個時期,是我省全面提升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也是我省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重要機遇期。加快旅游經濟強省建設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及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堅持“保增長、抓轉型、重民生、促穩定”的工作主線,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推進旅游產業集群化、旅游業態多元化、旅游發展國際化、旅游服務信息化,推動旅游業在創業中發展、在創新中提升,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服務業發展的龍頭產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率先在全國建成旅游經濟強省。

加快我省旅游經濟強省建設,必須注意把握好以下五條原則要求:

一是堅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以政府積極有為作為旅游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各級黨委政府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實把握旅游經濟涉及面廣、帶動力大、綜合性強和對環境要求高的特點,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合理確定發展定位,研究制定政策措施,著力推動品牌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的旅游產業發展環境。

二是堅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以改革創新作為旅游經濟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作用,積極推進投資體制改革,大力鼓勵民資、外資投資旅游業,加快推進國有旅游企業轉制和經營機制改革,激發旅游業發展活力,推動旅游產業化、經營市場化和管理社會化發展。

三是堅持發揮區域特色優勢,以構筑比較優勢作為增強旅游區域競爭力的重要環節。要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利用本地的區位條件和資源稟賦,加快發展各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注重打造具有地域特點和人文特色的旅游品牌,努力構筑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比較競爭優勢。

四是堅持對內對外全面開放,以擴大開放作為推進旅游業國際化的重要橋梁。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大力開拓國際旅游市場,開發符合國際旅游者需求的產品,加強國際旅游宣傳營銷,改善旅游管理服務,擴大國際旅游客源市場,全力打造具有較強吸引力的國際旅游目的地。

五是堅持資源開發與保護并重,以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旅游業實現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意識,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注重資源合理開發,保證資源節約集約和有序利用,以開發資源促旅游發展,以發展旅游促生態保護,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四、認真抓好旅游經濟強省建設的重點任務

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建設旅游經濟強省,要著眼總體、著力打造,做好總體規劃設計,打造總體建設項目,研究總體政策舉措,組織總體推介宣傳,建設總體服務體系。具體來說,要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1、創新旅游發展理念,轉變旅游發展方式。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旅游經濟強省建設,必須繼續解放思想,更新發展理念。旅游業是兼具經濟與社會功能、集傳統與現代、生產性與生活性、勞動密集型與資金知識密集型等特征于一體,具有綜合性強、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產業,發展旅游經濟必須牢固樹立大產業大旅游的觀念,突破行業、部門、區域局限,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跳出旅游發展旅游。旅游是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國際化步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的背景下,發展旅游經濟必須確立新的開放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旅游國際化,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旅游合作和競爭。旅游業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文化密切相關的產業,發展旅游經濟必須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要結合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著力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旅游開發要注重生態保護,旅游發展要突出與文化融合,旅游服務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旅游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走在前列。

2、創新旅游產業布局,促進旅游集群發展。在旅游經濟“三帶十區”發展布局的基礎上,根據新的形勢和要求,以旅游產業集群理論為依據,以建設旅游目的地體系為載體,進一步優化旅游產業布局。大力實施旅游“千億工程”,努力打造“八大板塊”。加快建設全省35個投資在10億元以上、總投資超過一千億元的重點旅游項目,率先打造杭州國際休閑旅游、寧波濱海都市旅游、溫州山水風情旅游、浙北古鎮水鄉旅游、紹興古越文化旅游、浙中商貿影視旅游、舟山海島佛國旅游和浙西南生態休閑旅游等八個集群發展的旅游產業板塊,擴大旅游產業規模,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增強旅游產業優勢。以這八大旅游板塊為基礎,著力打造五大國際旅游目的地和三大區域旅游目的地。發揮國際化程度相對較高的中心城市的先導作用,率先建設杭州休閑、寧波濱海、紹興文化、舟山海洋、義烏商貿五大國際旅游目的地,著力建設溫州山水、浙北古鎮、浙西南生態等三個國內旅游目的地。同時,大力實施旅游“十百千工程”,創建10個以上旅游經濟強縣、培育100個旅游強鎮、建設1000個左右旅游特色村,加快建設區域旅游目的地。在全省范圍內串點成線、聯線成片,建成旅游城市、旅游線路、旅游景區和旅游景點有機連接又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體系。

3、創新旅游經營業態,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大力發展新型旅游業態,著力打造十大旅游品牌。以國家級和省級旅游度假區為基地,重點發展山水、溫泉、康體、高爾夫等專項休閑度假旅游,努力打造休閑度假旅游品牌;充分發揮我省經貿發達優勢,促進商務活動與旅游活動緊密結合,推進旅游商品品牌化經營,努力打造商貿旅游品牌;進一步挖掘我省歷史文化積淀,積極開發佛教、美食、絲綢、影視、修學、科技等特色文化旅游,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依托我省海洋資源豐富、海島沙灘眾多的優勢,積極開發海釣旅游、游艇旅游、郵輪旅游,努力打造海洋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我省生態資源多樣性的優勢,開發濕地、森林、山岳等生態旅游,努力打造生態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南湖、四明山等革命根據地和歷史人物的內涵,開發紅色觀光旅游、紅色追憶旅游,努力打造紅色旅游品牌;推進農耕文化與旅游的結合,強化鄉村地域的民俗風情特色,發展鄉村觀光旅游、鄉村民俗旅游和農事耕作旅游,努力打造鄉村旅游品牌;適應青年游客和探險游客的需要,積極發展探險、滑雪、攀巖、野營、沖浪、漂流等多種體驗旅游,努力打造體驗旅游品牌;以杭州、寧波等大城市為依托,建設和完善會展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努力辦好“浙洽會”、“西博會”等國際性大型展會,努力打造會展旅游品牌;不斷提高節事活動的綜合效應,努力辦好杭州國際動漫節、舟山國際沙雕節、寧波國際服裝節等大型節事活動,努力打造節慶旅游品牌。通過上述十大旅游品牌的打造,形成我省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的旅游產品體系,實現旅游業態的拓展和提升。

4、創新旅游企業機制,增強旅游競爭能力。鼓勵旅游企業通過聯合、兼并、重組、收購等方式,創新經營機制,開展資本經營,實現規模化發展。推進旅游企業集團化發展,鼓勵企業突出主業、多元經營,努力打造“旅游企業航母”。積極支持旅游企業上市,加快國有旅游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推動民營旅游企業股份制改造,重組若干資產質量佳、盈利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旅游企業,到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五年內爭取3-5家旅游企業實現上市。鼓勵中小旅游企業發展同業聯盟,推進連鎖經營。合理發展高星級酒店,加快發展特色主題酒店,規范發展中低檔酒店。鼓勵省內外品牌旅行社跨地域經營發展,推動大型旅行社集團化、中型旅行社專業化、小型旅行社門市化。

5、創新旅游投資體制,完善旅游現代設施。加快旅游業投資體制創新,支持各種經濟成份投資旅游業,實現旅游投資多元化。適當降低進入門檻,鼓勵自然人以獨資或合資的形式組建旅行公司,開辦娛樂場所,建設大型游樂園,創辦旅游咨詢公司。支持民營企業開發旅游資源,根據區域旅游發展規劃,有序開發旅游景區,建設旅游酒店,發展旅游房產。鼓勵社會資金投資旅游交通道路、旅游集散中心、游艇郵輪碼頭、大型會展場館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高全省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和改造國有旅游企業,推動國有旅游企業資產重組、機構重建、機制創新,增強企業發展活力。鼓勵規模旅游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和發行企業債券進行直接融資,通過產權市場進行產權交易,形成多元投資、多元經營的良性發展。

6、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高旅游隊伍素質。建立健全與旅游經濟強省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和培訓體制。進一步加強高校旅游院系建設,爭取在全國率先建立獨立建制的旅游本科院校。大力引進國際著名旅游院校、酒店管理集團、旅游營銷策劃機構和旅行社的高層次人才。推進旅游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旅游職業經理人市場。實施旅游行業人才培訓工程,加強旅游在職人員培訓,選派業務人員到旅游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學習培訓,并列入全省人才工程培訓計劃。要將“農家樂”經營戶納入“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養工程”。深化旅游企業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社會保障,依法規范旅游業從業人員特別是導游人員的勞動用工管理,建立和完善工資形成機制和正常增長機制。

7、創新旅游營銷方式,健全旅游營銷網絡。積極運用現代營銷理念和技術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旅游推廣和產品營銷,增強旅游市場開拓能力。加強品牌營銷,在打響“詩畫江南、山水浙江”的總體形象品牌的基礎上,著力宣傳推廣具有系列化的區域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我省旅游的國際美譽度和知名度。加強網絡營銷,充分發揮信息網絡在旅游營銷中的突出作用,建設多語種的浙江旅游網站,大力發展旅游電子商務,加強網絡化的旅游形象宣傳、旅游線路推廣、旅游費用支付,滿足旅游個性化、信息化的需求。加強整體營銷,打破地區、部門和企業的界限,組織各地旅游景區、景點,建立聯合促銷聯盟,把全省主要的旅游景區景點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宣傳推廣,提高浙江旅游的整體形象。加強“走出去”營銷,根據境外客源市場特點和不同游客需求,組合包裝多樣化的旅游產品,在境外電視媒體打廣告,在主要賓館飯店等公共場所投放宣傳資料,擴大公眾影響。鼓勵重點旅游城市和規模企業,到主要旅游客源國設立境外旅游辦事處,建立國際營銷網絡。

8、創新旅游區域合作,推動旅游國際化發展。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紐帶,以互利共贏為原則,健全區域旅游協調組織,完善區域協調機制,切實加強省內旅游合作,大力推進長三角無障礙旅游區建設,推動旅游規劃、設施、線路、市場、營銷、政策、執法等方面一體化。加強與周邊省份的旅游合作,建設浙贛皖閩旅游合作區,推進與珠三角、渤海灣、西北五省區的旅游合作,深化與港澳臺和國際的旅游合作聯系。學習借鑒國外旅游發展的成功經驗,創新旅游運營管理模式,開發符合外國游客需求的旅游產品,完善交通要道和景區景點的外文標志標識,提高國際旅游服務質量。全面開放旅游市場,鼓勵外商投資我省旅游項目,吸引國際著名企業進入我省旅游市場。積極培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旅游跨國企業,支持有實力的旅游企業到境外投資,開辦境外旅游企業,創建國際旅游品牌。大力開拓國際旅游市場,鞏固港澳臺市場,強化日韓市場,發展東南亞市場,拓展歐美市場,不斷擴大國際旅游市場份額。

五、切實加強對旅游經濟強省建設的組織領導

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發展旅游經濟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實加強領導,從制度建設、政策保障和環境改善等方面,采取切實有力的舉措,把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1、加強組織領導,形成旅游工作合力。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切實加強對發展旅游業的組織領導。省旅游發展領導小組,要加強對全省旅游工作的組織協調,及時研究和解決旅游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督促落實旅游業發展的各項工作任務。省旅游局要承擔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加強與各職能部門的聯系和溝通,建立省旅游發展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和協調旅游發展中的有關事項。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旅游產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健全旅游發展工作組織協調機制,明確目標責任,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大對旅游產業發展的支持,加強相互之間的工作協作和配合,形成合力興旅的工作機制,努力營造部門聯動、合力興旅的良好氛圍。

2、加大政策扶持,推動旅游開發建設。各級政府要逐年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規劃編制、旅游宣傳促銷、旅游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財政投入力度,加大對欠發達地區旅游發展的扶持力度。發改、財政、建設、交通、農業、海洋與漁業等有關部門,在安排專項資金的使用時,要充分考慮旅游業的發展需要,對涉旅項目予以一定的支持。在全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旅游業發展用地的規劃安排,優先落實旅游重大項目建設用地。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對旅游企業行政性收費進行清理,切實減免旅游有關規費,降低旅游企業經營成本。各類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旅游的支持力度,開發和推廣適應旅游業發展需求的個性化金融產品,增加對旅游項目建設的貸款規模,支持全省旅游業加快發展。

3、完善管理體制,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作用,積極探索和創新政府旅游管理模式。在總結推廣縣級“風景旅游一體”管理體制基礎上,推進文化與旅游、體育與旅游、林業與旅游等旅游資源管理經營一體化。擬在舟山群島設立海洋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積極探索加快旅游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旅游行業協會改革,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要加強旅游安全和危機管理,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制定和完善旅游管理有關法規規章,完善旅游市場綜合治理機制,加強各級旅游執法機構的建設,強化對旅游市場的監管,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護旅游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4、健全服務體系,提升旅游服務水平。主要旅游城市和重點旅游區,要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交通、通訊、金融、衛生等相關旅游配套服務。要全面推行國家標準的旅游圖文標識,入境游客集中的城市和旅游區設立多國語言標識,提供周全的旅游信息提示。機場、車站、碼頭以及城市商業區、旅游景區,要普遍設立旅游咨詢服務中心。積極推進旅游標準化工作,加快制定和推廣旅游設施標準和服務標準,普及旅游標準化應用。通過完善旅游服務設施,規范旅游服務行為,建立健全旅游服務體系,努力提高我省旅游服務水平,營造安全、便利、舒適、友好的旅游服務環境。

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目標已經明確,任務已經部署,關鍵是要抓好落實。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進取精神,更加堅定的前進步伐,更加有力的對策舉措,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努力開創我省旅游發展新局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川县| 平阳县| 浪卡子县| 鄂托克旗| 科尔| 南陵县| 平泉县| 郯城县| 太仆寺旗| 寻乌县| 涪陵区| 昌江| 汽车| 锦州市| 临沂市| 鄂尔多斯市| 赞皇县| 河曲县| 临猗县| 边坝县| 陇西县| 和田县| 和硕县| 宁强县| 陇南市| 夏邑县| 西华县| 长泰县| 高青县| 灵璧县| 平阴县| 南安市| 将乐县| 古浪县| 衡阳市| 商河县| 临泽县| 太和县| 子洲县| 大丰市| 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