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林業會上的講話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林業會上的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林業會上的講話

一、肯定成績,保持清醒

**森林覆蓋率居全國首位,山多林多是我省的一大資源、一大優勢、一大潛力。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著眼海西建設總體布局,作出了建設綠色海峽西岸的重大部署,把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為推動林業發展的根本舉措,把加快林業發展作為優化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林業改革與發展扎實推進,為加快建設生態優美之區做出了積極貢獻。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林權改革深入推進。2003年在全國率先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2006年推進綜合配套改革,2008年6月中央《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出臺后,我省深入貫徹落實,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取得了新的進展。制度建設方面,建立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落實4226萬畝生態公益林的管護責任;建立生態公益林補償穩步增長機制,補償標準提高到12元;改革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在5個設區市43個縣市區推行林木采伐指標分配“陽光操作”;規范森林資源流轉,成立66個縣級林權交易平臺和74個林權登記管理機構。服務體系方面,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在52個縣開通“96355”林業服務熱線,為林農提供科技咨詢;做好金融服務,全省累計發放各類林業貸款近91億元,其中林權抵押貸款31億元,林業小額貸款27億元,有效解決林農發展資金難題;引導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成立各類合作組織2萬多個,促進林業規?;?、專業化、集約化經營;實行森林火災統保,全省1.15億畝森林資源按每畝500元的標準參加保險;成立**森林武警總隊,應對重大和突發森林災害能力明顯增強。依法行政方面,成立省、市、縣三級林業綜合執法機構,實現分散執法向集中執法轉變;健全林業行政處罰流程,促進基層行政執法規范化;深化林業行政許可改革,改進職能部門的服務;加強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促進林區安定穩定。

(二)森林資源持續增長。一手抓造林綠化,一手抓資源保護,實現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雙增長。2005年以來,全省植樹造林面積每年都超過200萬畝,2009年達251萬畝,比2004年翻一番。森林覆蓋率從2004年的62.96%提高到63.1%。活立木總蓄積量從4.96億立方米提高到5.32億立方米,凈增3600萬立方米。人工林林分蓄積量1.96億立方米,占全國的10%,位居各省市區首位。

(三)林業建設有效加強。一是建成沿海防護林基干林帶3037公里,沿海綠色生態屏障得到鞏固和完善。新建綠色通道11028公里,累計48202公里,基本建成生態綠色長廊。二是城市和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提高到38.9%、33.1%,省級以上綠化模范城市、園林城市分別達到18個、23個,省級以上森林公園達到84個,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三是建成省級以上林業自然保護區33個,保護總面積占全省土地總面積6.6%。林業的持續較快發展,有力促進了我省自然生態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四)林業發展效益顯現。一是產業穩步增長。2009年全省林業產值將達1460億元,比2004年增加645億元,年均遞增9.7%。我省林業已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6個、國家免檢產品7個。林博會、花博會成為促進兩岸交流、經貿合作、林業發展的重要平臺。二是生態功能增強。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凈化空氣、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省環境質量評比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生態環境、空氣質量均為“優”的省份,林業的貢獻功不可沒。三是農民創業增收。5年來,林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林副產品,農民人均林業收入年增長20-25%,一些主要林區的農民從林業發展中獲得的收入已占到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林業成為林區發展、農民致富的重要支撐。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千萬不可盲目樂觀。必須看到在郁郁蔥蔥的滿目綠色之下,我省的生態環境仍然十分脆弱,稍有松懈就會出問題。當前影響和制約林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對林業在海西建設中的保障和支撐作用認識不足,對森林資源保護不夠重視,制止破壞森林資源的行動不夠有力。二是一些地方經過林改后產權仍然明晰不夠徹底,有的地方林權證發放進度偏慢,有的地方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林權糾紛還時有發生。三是林業生產組織化程度較低,適合林業生產特點的金融產品創新還不夠,林業經營者的處置權落實還不到位。四是全省森林資源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林分質量不高,江河流域森林防御自然災害能力比較弱,局部地區生態治理任務仍然較重。尤其是部分地區水土流失還未得到根本治理,要恢復良好的生態環境仍需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五是林產品結構單一,高附加值、深加工的產品偏少,生物資源系列開發水平不高。這些問題,有認識上的原因,也有運作中的欠缺;有長期形成的老問題,也有的是近年出現的新矛盾;有省里工作指導的不足,也有的是市縣、鄉鎮工作落實的不夠。我們要看到問題,研究問題,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林改和林業發展走到今天,不能滿足于已有的成績,不能局限于一般性的號召,必須認識到在現有的水平上要再提高0.1個百分點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工作稍有放松就會很快出現滑坡。因此,各級各部門要通過這次會議,進一步總結工作經驗,鞏固林改成果,在省里出臺的政策措施基礎上加以細化、具體化,破解發展難題,在新的層次上推動我省林業改革發展取得新的成效。

二、明確方向,把握要求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濕地縮減、干旱缺水等生態危機的不斷加劇,林業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黨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戰略決策,今年中央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林業工作會議,確立了林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突出地位,強調發展林業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首要任務,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經過持續多年的努力,我省林改有效突破、林業發展勢頭良好,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有潛力。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深化集體林權改革,推動現代林業發展,努力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站位全局。第一,林改是以人為本、造福農民的德政工程,現代林業是推動綠色增長、發展低碳經濟、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產業,我們要把林改和現代林業發展放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第二,抓林改是解放生產力,抓現代林業是發展生產力,我們要把林改和現代林業發展放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服務發展第一要務的定位上來把握;第三,林改是農村綜合改革的重要任務,林業生態是生態省建設的重要系統,現代林業是海西產業支撐體系的組成部分,林業對臺合作是海西先行先試的重要對接內容,我們要把林改和現代林業發展放在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加快海西新一輪發展進程中來推動。這三條認識到位了,工作部署就能到位,措施就能到位,成效就會出現。

(二)明晰目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要把林改和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省建設統一起來。我省2002年提出建設生態省,2005年省委、省政府將生態省建設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把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支撐體系作為海西建設的十大支撐體系之一。要立足生態省建設這個大目標、大背景,使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省建設緊密銜接、相互促進。二要抓好量化指標。全省森林覆蓋率到2015年要穩定在現有63.1%的水平,到2020年要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到2015年達2200億元,到2020年達3080億元。這意味著林業產業在今后幾年要保持年均7.6%以上的增長速度。與前幾年年均增長9.7%的速度比,這不是一個高的增長速度,關鍵是要在保護資源、集約發展上下功夫,提高單位資源消耗的產出率,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拓展林業多種功能,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三)統籌規劃。一要高起點、高標準編制林業發展規劃。把林業生態體系、林業產業體系和森林文化體系規劃好、布局好。要與“十二五”規劃以及城鎮、國土、交通、旅游等專項規劃有效銜接,促進行業發展相協調、空間布局相呼應、產業分工相配合。二要統籌城市與鄉村、沿海與山區的林業布局。既拓展林業發展空間,又促進城鄉面貌改善,提高全省林業區域均衡發展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林業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要協調林產業內部合理分工。促進種植需求與種苗供應相配套、資源基地與加工基地相適應,推動林業傳統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協調發展。四要注重發揮高水平機構和高端人才的作用。智力資源有的在省內,有的在省外,比如我省與荷蘭花卉界和相關大學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關系,可以采取聯合攻關、知識服務外包等形式,滿足林業發展的技術需求。要通過引進和使用優秀人才,提高規劃科研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可行性,引導導各地更有針對性地選擇重點方向、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加以突破。

(四)分區推動。各設區市要因地制宜、各展所長,發展適合本地區實際的樹種、產業和項目,做到適地適樹、一市一品、各具特色。一是南平、三明、龍巖等山區,森林資源豐富,林地面積和蓄積量分別占全省的60.6%、76.2%,發展基礎較好,要圍繞做強林業,重點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豐產竹林、珍貴樹種用材林等高優森林資源培育業,發展生物制藥、林產化工等資源系列開發的高效現代林產業,發展森林旅游等服務業,提升林業綜合效益。二是福州、泉州、廈門、漳州、莆田、寧德等沿海地區,人口密度大,林地面積少,要圍繞做優做大林業,見縫插綠,適合種植的荒山荒坡荒地都要種上樹,開展城鄉綠化和綠色通道建設,擴大森林面積,提高城市綠化層次與水平,優化發展環境。其中,福州、廈門要多種樹、建片林,發揮林業生態效益;泉州、莆田要加快發展家具、林產品貿易和精深加工等港口林業,發揮林業加工和物流功能;漳州要利用有利的氣候條件,大力發展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名特優經濟林、苗木花卉等產業,發揮林業特色優勢;寧德可以利用山區林地條件擴大造林面積,積極發揮生態旅游功能。

(五)善用抓手。項目帶動、品牌帶動、創新帶動、服務帶動是推動發展、落實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深化林改、推進現代林業發展中同樣具有方法論的重要意義。特別要抓好項目帶動,注重用項目這個載體來落實部署的工作、解決面臨的問題,注重開展具有可行性的前期工作、具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有效推進一批林業生態建設項目、有效生成一批現代林業產業的大項目、有效實施一批森林文化建設的好項目、有效深化一批閩臺林業合作交流的新項目,依托一批又一批有效推進的項目,把林改和現代林業發展這篇大文章做好。

三、抓住關鍵,深化林改

我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經開展了6年,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得到黨中央、國務院肯定。在深化改革中,要進一步穩定和落實林地承包政策,培育林業發展的市場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在林業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林業科學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一)進一步明晰產權。這是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務和關鍵環節。要通過明晰產權工作“回頭看”,做到掌握實情到村、落實權益到戶,真正確立農民的經營主體地位。一是對林地只承包到村民小組、自然村的,只要農民有承包到戶要求,就要將林地承包到戶;農民愿意保持聯合經營的,也要將股份明晰到戶,并建立健全聯合經營管理制度。二是對由于村級組織不健全、工作不力,以及山林糾紛長期沒有解決等原因,至今尚未完成明晰產權任務的村,縣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改革的指導督促,組織專門工作組,下派村支書,強化村級組織建設,確保明年底全面完成任務。三是對林改前森林資源流轉過度,導致林改時農民無山可分的一些地方,可以借鑒松溪、順昌等地的做法,采取預期均山等有效方式,將未到期限的林地提前預分給無山或少山的農戶,落實林地家庭承包政策。

(二)加快林權證發放進度。林權證是保護廣大林農合法權益的法律憑證,核發林權證是穩定林地家庭承包政策的重要內容。一要盡快將林權證發放到林農手中。加強對發證工作的組織協調,認真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做好發證所需的人員、資金、設備等保障,讓群眾早日拿到證,吃下“定心丸”。二要確保發證質量。進一步推廣林權證現場定界撥交的做法,現場核對山林界址,做到山證相符。三要加強林權管理。林權登記管理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加強林權登記、變更、注銷和檔案管理,確保有人抓、有人管,實現動態管理。

(三)加快發展林業合作經濟組織。針對林改后林權分散、經營單位變小等問題,各地要加快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引導農民走合作經營的路子。一要依法組建。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引導林業經營者通過股份合作、家庭合作、專業合作等方式,組建林業合作經濟組織。二要規范運作。各級林業部門要指導幫助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經營管理制度,規范經營行為,提升管理水平。三要積極扶持。要認真落實好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對林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政策,做到“三免三補三優先”,就是免收登記注冊費、免收增值稅、免收印花稅,實行林木種苗補助、貸款貼息補助、森林保險補助,采伐指標優先安排、科技推廣項目優先安排、國家各項扶持政策優先享受,促進林業規模經營、集約經營。

(四)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要按照“長大于消、總額控制、分類經營、分類管理”的思路,逐步建立起“一控、三嚴、三放”的采伐管理機制,進一步落實林農對林木的處置權?!耙豢亍本褪且刂撇煞ハ揞~總量不突破,這是確保森林覆蓋率不下降的根本措施?!叭龂馈本褪且獓栏窨刂粕鷳B公益林、天然闊葉林,以及鐵路、公路、重點江河沿線一重山等“三線林”采伐?!叭拧保皇欠艑挷煞ツ挲g,集體人工用材林可按最低采伐年齡進行采伐,短周期工業原料林的采伐年齡由經營者自主確定;二是放活采伐計劃,林農可以依法自主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確定采伐計劃,林業主管部門按照森林經營方案落實采伐指標;三是放開非林業用地種植的林木采伐,實行報備制,不納入采伐限額管理。同時,全面推行林木采伐指標分配“陽光操作”,實現公開、公平、公正分配采伐指標。

(五)引導森林資源有序流轉。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在不改變林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林地用途、不損害農民林地承包經營權益的前提下,引導林農通過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轉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要加快建立健全森林資源流轉服務平臺,制定林木交易規則和規范化管理辦法,為森林資源流轉提供信息、政策咨詢、變更登記和公平交易等綜合服務。

(六)著力化解林區矛盾糾紛。經過大家的努力,全省開展各類涉林糾紛調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局部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一要依法處理林木林地權屬爭議。按照去年出臺的《**省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條例》,加快建立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調處工作責任制,積極引導當事人以協商方式解決爭議;對協商不成的,要依法及時調處。涉及到地區之間的糾紛,當地政府要顧全大局,上一級政府要及時協調。二要妥善解決林地承包經營糾紛。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加快建立林地承包經營調解仲裁制度,有效化解林地承包經營糾紛,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三要正確處理國有林業經營區穩定問題。針對一些地方侵占、蠶食國有林業經營區的現象,各級政府要堅決制止,切實穩定國有林場、采育場經營區。國有林業經營單位也要按照文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林地使用費和相應的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維護集體作為林地所有者的權益。

四、發揮優勢,壯大林業

我們要按照海西建設戰略部署和建設生態省的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新理念來謀劃林業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立足提質提升,優化林業經濟結構,全面推進海西現代林業建設。重點是構建四個體系、一個平臺:

(一)林業生態體系。主要是實施生態建設“五大工程”:一是重點江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結合“六江兩溪”重點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做好閩江、九龍江、汀江等流域造林、補植和封山育林,加快樹種林種結構調整,提高針闊混交林比重,增強森林生態功能。二是沿海防護林工程。充分利用國家把沿海防護林建設納入擴大內需投資范圍的契機,積極向上爭取,落實配套資金,推進沿?;闪謳А⒖v深防護林、紅樹林建設,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三是綠色通道和城鄉綠化一體化工程。結合加快城鎮化進程,加強交通、鐵路、建設、國土、林業等部門的協調,合力推進綠色長廊、園林城市、生態村莊建設,特別是要鼓勵農村利用房前屋后多種綠色植物,改善人居環境。四是濕地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我們經常講,森林是“地球之肺”,濕地是“地球之腎”,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統”,只有不斷“強腎潤肺”、增強“免疫功能”,才能保障地球的健康。要從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出發,切實加強瀕危物種、重要濕地的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逐步將重點區域的生態公益林列為自然保護區,對珍貴瀕危物種實施拯救。五是森林災害防控工程。要把林業災害防控納入政府應急管理,建立森林火災預警監測、撲救指揮系統,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預警監測、檢疫防治體系建設,加大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業疫情除治力度,保障林業生態安全。

(二)林業產業體系。一要抓緊制定實施《**省林業產業振興規劃》。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加快建設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比如,油茶產業是一個很好的利國富民產業。我國食用植物油的60%依靠進口。去年,中央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油茶等特種油料作物。我省是油茶的中心產區之一,適宜種植油茶的山地面積超過2000萬畝,覆蓋全省63個縣市區。根據林業廳規劃,今后10年將要發展520萬畝高產油茶林,年產茶油提高到16萬噸,價值達96-128億元,可帶動農民增收40-50億元。又如,森林旅游業是朝陽產業。發展森林旅游,不僅可以滿足人們休閑娛樂、游憩探險、回歸自然等需求,而且可以拓展森林功能,提高經營森林的效益。我省森林景觀資源十分豐富,今年全省森林公園吸引游客910萬人次,僅福州森林公園就達301萬人次。要進一步優化規劃,保護好自然景觀資源,禁止破壞性開發,提高開發森林旅游的規模和層次,做到持續利用、持續增收、持續發展。再如,生物醫藥等生物資源系列開發,是一個附加值很高的新興產業。隨著科技的發展,對森林的利用已從簡單的木材利用向化學利用轉變,將大大提升森林利用價值。這幾年,三明建成草珊瑚等中藥材基地22萬畝,利用紅豆杉、三尖杉提煉抗癌物質已形成產業,全市生物醫藥產業年產值達40億元;永春制定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創辦生物醫藥企業24家,今年預計產值可達4.1億元。生物醫藥作為我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完全有條件發展成為林產業的重要增長點。二要加快林業基地建設。目前,世界主要產材國對森林采伐、原木出口控制越來越嚴,要解決木材資源安全保障問題,最終必須立足國內。要重視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鼓勵企業通過多種形式,與林農聯合辦原料林基地,重點建設十大基地,包括速生豐產用材林、短周期工業原料林、豐產竹林、珍貴樹種、大徑材、種苗花卉、名特優經濟林、森林食品、森林藥材和生物質原料林等。力爭通過5到10年的努力,使我省森林資源總量、森林質量有一個新躍升。其中,工業原料林基地,要根據企業用材需要,重點發展桉樹、相思樹,也可以發展速生杉木和馬尾松;珍貴樹種基地,要結合新農村和綠色通道建設,利用宜林空地,重點發展樟樹、楠木、紅豆杉、降香黃檀等;生物質原料林基地,圍繞發展生物能源、生物制藥產業的需要,重點鼓勵種植油桐、無患子、山蒼子等;森林藥材基地,重點發展已有產業帶動的厚樸、雷公藤、太子參、金線蓮等。三要做大產業集群。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扶持林業龍頭企業發展和林業品牌創建。以莆田秀嶼國家級木材貿易加工示范區、漳州百里花卉走廊、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建陽海西林產工貿城和建甌(中國)筍竹城為載體,建設一批特色優勢明顯、帶動力強、經濟效益好的林業產業集群。

(三)森林文化體系。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開展森林文化宣傳教育。將森林文化教育納入公民文化素質教育規劃,普及生態知識,鼓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理念,弘揚熱愛森林、保護森林的良好風尚。二是建設森林文化基地。在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大型綠化工程和義務植樹基地,建設一批森林文化博物館、科技館、科普教育和示范基地。三是培育森林文化。加強名木古樹保護,挖掘竹、花、茶、古樹和森林旅游等文化內涵,提供更為豐富的森林文化產品。

(四)科技支撐體系。把林業科技創新作為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內容,加強研發力量,推動成果轉化,引領林業發展。一是推進主要造林樹種種苗科技攻關,建設高世代林木良種繁育基地,提高林木良種供給能力和水平,突破森林資源培育“瓶頸”。二是充分利用“6.18”平臺,開展雙向推介對接,鼓勵科技人員通過技術承包、轉讓、服務和聯合開發、創辦經濟實體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三是抓好科技入戶工程,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引導林農應用先進林業科技,經營森林資源,加強森林撫育和低產低效林分改造,提高興林致富的本領。四是加快推進林業信息化、機械化、標準化建設,切實提升林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五)閩臺林業交流合作平臺。一要抓好海峽兩岸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建設。辦好林產品加工、生物醫藥等六個合作區,逐步將實驗區建成林業對臺交流合作的示范窗口。二要推進兩岸林業科技文化交流。與臺灣在林木種源改良、花卉苗木培育、生物資源利用、林業專業人才等方面加強合作,加快臺灣林業“五新”的引進、推廣。三要提升一系列合作載體。主要有三明林博會、莆田藝博會、漳州花博會,以及臺灣農民林業創業園,其中有以花卉為主的漳浦創業園、以苗木為主的清流創業園和以果品為主的仙游創業園等,拓寬閩臺林業合作空間。

五、有效推動,增強合力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林業工作擺上重要位置,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特別要加強對深化林改和現代林業發展的謀劃、推動和問題的及時協調解決。要根據各自實際出臺推動林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不能上下一般粗,只講意義和遠景,不解決問題,不具體落實。要把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各級各有關部門,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督促檢查,做到有部署、有要求、有考核、有落實。

(二)強化配套政策。政策是深化林改、發展現代林業的關鍵。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持續深化林改、建設海西現代林業的意見》,重點抓好六個方面政策。一是金融政策。多年來我省相關金融機構主動配合林改、支持林業,積極提供大量富有成效的金融服務。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各家銀行要進一步研究推出適應林業發展特點的信貸產品,進一步延長貸款期限、降低貸款利率,進一步簡化貸款手續,創新金融服務;保險機構要在完善森林火災保險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險種拓展到風災、凍災等領域,降低林業經營風險。與此同時,林業部門要切實履行“一個確認,兩個承諾”制度,對林權抵押貸款要做好林權證合法性和真實性的確認,在抵押貸款期間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發放林木采伐許可證、不予辦理林權變更手續,有效降低貸款風險。二是林權證使用政策。發放到林農手中的林權證,是林木采伐、林地征收征用的法律憑證,具有相當的含金量,可以象房產證一樣向銀行抵押貸款,可以憑證流轉、盤活資源,可以使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從資源經營向資產經營、資本經營提升。三是造林政策。重點是建立造林、撫育、保護、管理投入補貼制度。(1)從2010年起將開展省級財政對林木良種、造林苗木進行補貼的試點,對造林優質苗木給予扶持。(2)落實新的育林基金管理辦法,育林基金征收標準由林木產品銷售收入的20%降到10%,林業部門要依法征收、用好基金,??顚S?、不得挪用;財政部門要通過同級部門預算撥足林業行政事業經費,確保不再從育林基金中列支。四是生態補償政策。(1)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有條件的市、縣要在國家和省級投入的基礎上,加大對生態補償的資金投入。(2)進一步研究推出水電、旅游等受益行業合理補償生態公益林建設的具體辦法。(3)鼓勵開展生態公益林林下利用,增強自我補償能力。(4)全面推行“一卡通”賬戶管理辦法,減少各種中間環節,確保補償資金直接足額撥付到農戶。五是基礎設施建設政策。完善支持林業發展的公共財政政策,將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資源監測、林權管理以及林業執法等方面建設,納入各級政府基本建設規劃,將林區道路、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相關行業的發展規劃。六是社會投入政策。積極引導民營資本和外資,投入現代林業產業;大力推進森林認證工作,為林產品出口解決市場準入問題;探索林業碳匯交易機制,鼓勵各類企業通過林業碳匯交易參與林業投資;倡導社會團體和個人通過捐贈等方式認養生態公益林、名木古樹,參與林業保護與建設,等等??傊?,現有政策要落實,新的政策要繼續研究,政策空間要不斷拓展。

(三)強化部門服務。林改和現代林業發展,涉及資源、流通、金融、生產、城鄉建設、進出口、執法等各相關部門。大家要本著服務基層、服務企業的精神,協同聯動,合力推動。發改部門要抓好林業重點項目的協調管理;各級財政部門要落實好省委、省政府《意見》確定的每年用于林業生產發展的支出不低于財政總支出1%的要求;建設、交通、鐵路、水利、國土、環保等部門要主動抓好城鄉、道路、礦山、流域綠化工作;工商、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要為林業搞活流通、創立品牌做好服務;監察部門要加強林改工作和生態建設的督導;宣傳教育部門要將國土綠化、可持續發展納入公益性宣傳范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齊抓共管,增進工作實效。

(四)強化隊伍建設。各級林業部門要以這次會議為契機,結合政府機構改革和重新“三定”,進一步轉變職能、提高效能、落實責任、優化服務。要提倡干部勤學習、肯鉆研、懂政策、多做事,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推動事業發展和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要抓好領導班子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推進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領導帶頭,從嚴管理,帶好隊伍,努力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林改和現代林業,事關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生態系統相對獨立、自成體系,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更多地要依靠自己,依靠各設區市的努力,依靠各流域上下游的協同配合,該出錢的出錢,該出力的出力,共同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我省林業工作會議精神,抓住機遇,銳意進取,真抓實干,努力工作,推動我省林業科學發展,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勒县| 福建省| 株洲县| 隆化县| 泗洪县| 大庆市| 临漳县| 乌鲁木齐市| 江阴市| 阿拉善盟| 长白| 贵州省| 丽水市| 海兴县| 开平市| 额尔古纳市| 天津市| 罗城| 纳雍县| 屏南县| 佛学| 郸城县| 望都县| 祁阳县| 河北省| 抚松县| 简阳市| 广平县| 塔河县| 南郑县| 宜兰市| 青海省| 象山县| 定兴县| 龙门县| 萍乡市| 都兰县| 寻乌县| 黄浦区| 科技|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