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林局發展退耕還林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今天,市政府決定在石臺縣召開全市退耕還林工作現場會,主要是總結我市三年來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情況,加強管理,鞏固退耕還林工程成果,加快后續產業發展,促進林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上午,大家參觀了石臺縣退耕還林現場,給大家啟發很大。石臺縣的主要經驗,一是領導重視,思路好。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把退耕還林作為山區綜合開發、打造綠色石臺的一項重點工程來抓。二是加強管理,質量好。經過省和國家檢查,排名均在全省前列,這是很不容易的。三是措施得力,模式好。七井、占大、珂田等鄉鎮積極引導群眾開展立體種植,實行林草牧、林茶、林藥等多種模式,改善了林分結構,促進了林木生長,同時增加了農民收入。七井鄉林內套種辣椒,每畝收入達3000元,長短結合,相得益彰,為后續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剛才,石臺縣作了典型發言,各縣、區、*風景區進行了交流,市林業局王凱峰同志作了工作報告,肯定了幾年來退耕還林工作成績,了存在問題,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我完全贊成。
自20*年以來,我市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今年以來,由于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當前出現了許多新情況。一是由于國家對糧食生產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兌現,種糧的比較效益明顯提高,各地都重視和加強了糧食生產;二是嚴格保護耕地,國家對退耕還林的政策進行了適應性調整;三是政策補助發生了改變,改補糧為補現金;四是近期糧食價格發生了很大變化,糧價呈上漲趨勢。此外,退耕還林中還有一些遺留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其一,我市一些地方尚有去年營造的一部分林地未能納入國家補助范圍,加上前階段退耕還林補助兌現滯后,群眾心有怨氣。其二,我市退耕還林撫育工作沒有跟上,缺棵、死樹和遭受野生動物破壞的情況比較嚴重。這些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一方面容易引起思想認識上的混亂,對退耕還林工程的繼續開展產生了顧慮和疑惑,片面的甚至錯誤地理解中央加強宏觀調控,重視和加強糧食生產的政策,否定退耕還林工作的意義和成效。這必然影響我市此項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影響退耕還林后續鞏固工作。另一方面容易帶來工作上的松懈,放松對退耕還林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個別地方甚至可能出現為了眼前利益而退林還耕。正是基于這種考慮,市政府決定在石臺召開這次現場會,就是要借鑒石臺縣經驗,進一步研究如何在目前新的情況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我們要有超前意識,正確地把握當前的形勢,有針對性地相應的措施和對策,解決思想認識和工作思路問題,從而全面加強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管理,并以此為重點,扎實抓好秋冬林業工作。下面我再四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管理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第一,加強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管理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需要。實施退耕還林三年來,國家投入資金1.2億多元,各級各部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完成退耕還林面積37.5萬畝。現在這些林木正處于急需管理的幼林期,如果我們思想上稍一松懈,工作上稍一馬虎,三年的建設成果就有可能毀于一旦,將給國家和人民帶來重大損失,更重要的是會挫傷群眾的積極性,動搖群眾對基層干部的信任,對黨和政府及各級組織的信任,對黨的政策的信心,使我們的工作失去基礎。第二,加強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管理是建設生態市的需要。*是國家生態經濟示范區,目前正在申報建設安徽省生態示范市。林業是生態的主體,退耕還林工程不僅在全市有林面積上占有一定的份量,更重要的是相對于過去以松杉為主的林種結構來講,退耕還林品種新且呈多樣性,工業原料林、經濟林、藥用林占大多數,調整了林業結構。據統計,全市發展楓香、意楊等工業原料林17萬多畝,山茱萸等藥用林1萬余畝,毛竹、雷竹等竹林2萬畝,綠化大苗基地1萬余畝。通過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各地還探索出了以林為主,林茶、林果、林菜、林草等混合經營模式,豐富了生態經濟的形式和內涵。因此,加強退耕還林管理,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對于豐富*生態經濟示范區的內容,打造生態*市,意義十分重大。第三,搞好退耕還林管理是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我市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涉及全市10萬農戶、50萬農村人口,這些退耕農戶從工程建設中直接受益。按退耕造林每畝每年230元計算(再含50元苗木費),三年國家投入資金12290萬元,人均增收58元,退耕戶每年增收200多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但是這些收入與當前農民種糧食的收入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發展后續產業,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第四,搞好退耕還林管理,是打造為民政府,做到取信于民的需要。退耕還林是國家林業六大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系生態建設、國土安全與農業結構調整于一體,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涉及面廣,影響大,如果退耕還林成果不能得以鞏固,必然會對政府形象、國家政策在農村的貫徹執行、局部地區的生態安全都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認真貫徹落實中發〔20*〕9號和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增強做好退耕還林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搞好后續管理與調整農業結構,與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成效。
二、突出重點,扎實抓好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管理
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關鍵在于鞏固成果,措施在于發展后續產業,因此,各地要認真借鑒石臺縣的經驗,突出重點,切實抓好退耕還林成果鞏固工作,并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加強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
第一,要切實抓好幼林撫育工作。各地要把幼林撫育擺上重要位置,作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一項重要措施,切實抓出成效。要實施分類指導,對生態脆弱、坡度大的造林地塊要塊狀、帶狀撫育,對平緩地帶造林要采取林農、林藥、林草結合的模式,以典型示范帶動農民增收創收。這一做法已得到國家林業局檢查組的肯定。同時,要搞好退耕還林的補差補缺工作,結合秋季驗收對近三年退耕還林造成林地塊進行摸底,對不達標的造林地塊,本著適地適樹原則,該調換樹種的要調換,該補植的要補植,該重造的要重造。
第二,要切實加快后續產業發展。發展后續產業是實現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目標的根本途徑。從目前全市情況看,后續產業發展還沒有擺上應有的位置,重視不夠,規模不大,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這次現場會就是要推廣石臺的模式,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把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重點抓2—3個典型,以點帶面,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帶動、政策扶持,大力推廣林藥、林果、林菜、林草牧等立體型和多樣性的經濟模式,積極引導群眾發展后續產業,盡快形成區域經濟優勢,確保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和后續產業穩步健康發展,真正實現退耕還林“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
第三,要抓好政策兌現工作。由于前期國家對退耕還林進行結構性、適應性調整,對退耕還林政策兌現產生了一定影響。現在國家政策已經明確,退耕還林補助金由財政部門直接補助。因此,各級林業部門要積極與財政部門聯系,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互相配合,嚴格執行公示制度,認真核實、張榜公布,在規定的期限內對合格的造林面積全面兌現退耕還林補助;對不合格的造林農戶,要耐心解釋,督促其盡快搞好補差補缺和撫育工作。同時,要嚴格按照《退耕還林條例》和有關文件規定,切實做到圖、表、卡與兌現補助金額相一致,嚴禁出現冒領、漏領、貪污、挪用等現象,對出現違規現象的,一經查實,嚴肅處理,絕不姑息,該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的就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觸犯法律的要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切實把退耕還林補助兌現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取信于民。
三、超前謀劃,推動我市林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當前林業發展正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期。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于進一步加快林業的發展的決定》,市委、市政府也出臺了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文件的實施意見,科學制定了我市林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我市林業發展和改革的任務十分艱巨,面對林業發展的新形勢,我們要以中央1號文件和9號文件為指導,研究我市林業的發展問題。各地要在搞好規劃的基礎上,認真抓好重點工作的突破。要抓住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認真落實中央決定精神,切實加快我市林業發展。一要加快國土綠化步伐,爭創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綠委已作出了在全國開展爭創綠化模范城市的決定,近幾年來我市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標準相比,與“國家山水園林城市”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因此,我們必須立足于生態市建設,以爭創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為契機,以公路、河渠為骨架,以城區、建制鎮、村莊綠化為點,以山場綠化為面,加快綠化步伐,提高綠化水平,開創國土綠化新格局。二要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我市林業產業發展比較滯后,每畝林地的產出率較低。要加快林業發展,就要立足我市實際,對林業產業搞好規劃。最近國家林業局杜局長來我市檢查時要遠學閩浙,近學寧國,要堅持兩條腿走路。要重點抓好林紙一體化項目。鑒于目前金光集團由于自身原因不能兌現與我市的合作意向,我們已積極與芬蘭芬林紙業等公司取得聯系,已有三家公司對在我市建廠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市委、市政府認為,我市的林業產業要上大項目,要形成一個資源共享共同受益的局面。各縣區不能只顧眼前,搞一些資源消耗大,效益低,且浪費木材的小項目。林業部門要把好關,保護好優質工業林,不要被小項目蠶食掉。同時要以現有龍頭企業為載體,依托我市特色資源,在林產品的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竹業、森林藥材、森林蔬菜、有機食品、森林旅游業,要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走山區綜合開發之路,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三要加快全社會辦林業步伐。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拿出一些項目來招商引資,要把一些荒山、林地和灌叢林放在項目里來招商引資。二是推動林權的合理流動。三是鼓勵林業干部職工、各行各業和工商資本進入林業開發領域。近幾來我市全社會辦林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各地要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只要是有利于林業發展,有利于林農增收的都要鼓勵,積極引導各種投資主體參與林業開發。各級林業部門要轉變作風,優化環境,堅持依法行政,按章辦事,為全社會辦林業構筑平臺。四要創新機制,規范流轉。當前的林權、林地的流轉是林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本動力。通過這一流轉過程,能夠吸引大量的社會資金進入林業,開發林業。但林權、林地流轉又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促進林業的發展,也可能對林業造成破壞。由于當前林權流轉的不規范,目前已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甚至造成國有和集體資產的流失。一是在流轉中流失,原因是沒有建立起規范的林木資產評估標準,加上一些干部的思想不端正,導致資產流失。二是沒有堅持群眾自愿和村務公開的原則,沒有經過群眾認可,群眾意見很大,成為群眾上訪的焦點。三是在流轉中“砍光”。一些地方林地流轉沒有經過林業主管部門二次確權換證,有的地方甚至把林地、林權的流轉當作非法賣山、砍樹的“保護傘”、“隱身衣”,借以亂砍濫伐原有山林,砍后又不進行恢復,既破壞了生態,又在社會上產生了惡劣的影響。因此,各地要根據市政府頒布的《*市林權流轉管理暫行辦法》(池政〔20*〕48號)的要求,堅持在林地流轉中加強價值評估,杜絕暗箱操作,確權發證,規范管理。
四、改進作風,進一步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
從經濟結構的角度來看,林業是我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從建設生態市的角度來看,林業是生態的主體;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角度來看,是實施科學的發展觀,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的“五個統籌”的現實需要。林業關系到近三分之二農村人口的富裕程度。因此,在*,林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當前,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林業發展和管理的任務都十分繁重,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一是要轉變觀念,改變一貫認為林業只能凈投入不能產出的陳舊觀念,把林業當作一項新興的產業來抓。二是要深入調查研究,進一步理清林業發展思路。隨著改革的深入,政策的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林業也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各地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9號文件和市委4號文件,吃透精神,深入調查研究,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結合縣情、區情、鄉情,進一步調整、理清林業發展思路,走出一條保護、發展、開發并重的路子。三是要改變作風,真正為林農服務,千方百計為老百姓辦實事。石臺縣就是從一手抓退耕還林政策落實,一手引導農民增產增收,并積極幫助他們開拓市場,打開銷路,才有了今天發展勢頭很好的局面。四是要抓住重點,切實解決當前林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扎扎實實的貫徹中央9號文件和市委4號文件,結合實際,拿出幾條具體的措施,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等上面出政策。要重視解決當前林權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林權流轉的方向是對的,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暴露出不少問題。對此,各地要認真貫徹市政府出臺的《*市林權流轉管理暫行辦法》,對已經發現的問題要高度重視,嚴肅查處。要加強林業基層站所建設,強化林政管理,切實保護好林業資源。五是要統籌兼顧,從當前抓起,切實抓好秋冬林業工作。這次會議以后,各縣區和*風景區分管領導和林業部門要貫徹好這次會議精神,對本縣、區的林業工作進行一次認真全面的研究,形成意見向主要領導匯報,并希望縣、區委和政府能夠認真地集體研究一次林業工作,以便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責任,加大力度,推動林業工作更快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