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縣領導農村會議講話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領導農村會議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縣領導農村會議講話

同志們:

剛才,*同志對今年全縣的農業農村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認真貫徹,狠抓落實。現在,我再強調幾點意見:

一、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力推進*縣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去年以來,全縣上下認真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緊密結合*縣實際,加強組織領導,制定總體規劃,明確目標任務,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邁上新的臺階,新農村建設取得良好開局,農村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成績值得肯定,經驗值得總結。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縣的農業基礎仍很薄弱,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穩定增收缺乏強有力的產業支撐,新農村建設進展不平衡,全面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縮小城鄉差距、與先進地區的差距仍需更加努力。這些問題表明,我縣“三農”工作面臨的任務還非常艱巨,鞏固和發展當前的良好勢頭還有很大壓力,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從差距中看到潛力,從困難中找到出路,從壓力中尋求動力,堅定不移地推進我縣農業跨越式發展。

今年,中央制定下發了第四個一號文件,作出了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決策。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相繼召開了全省全市農村工作會議,對20*年農業和農村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中央、省市精神,制定了具體實施意見。各鄉鎮各部門一定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緊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綜合改革兩大主題,以發展現代農業為著力點,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做好今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強力推進我縣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體要著力在以下四個方面實現新突破:

一是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實現建設現代農業新突破。我縣作為一個山區縣,資源豐富,農副產品種類較多,又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厚的文化底蘊,發展特色農業正是我縣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近年來,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我縣積極發展山區特色經濟,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別是注重農業和旅游業深度結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已逐步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和我們新農村建設的突出亮點。中央一號文件,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提出來,具有十分深刻的戰略意義。這一指向,就是要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引導各級各部門把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放到發展農村生產力、強化農村經濟基礎上來。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依靠科技進步和經營方式創新,推進農業裝備現代化、資源利用集約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和農村經濟市場化,全面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山區縣來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尤為重要和迫切。各鄉鎮、各部門一定要學深吃透中央一號文件的精神,把握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向,以產業的思維建設現代農業,抓住機遇、精心謀劃,加快培育一批蠶桑、茶葉、竹業、果蔬、花卉等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主導產業和專業村,促進我縣特色農業在現有基礎上更好更快地發展,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是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實現統籌城鄉發展新突破。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總體上步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新階段。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定要善于用統籌的理念推進農業和農村發展,善于跳出農業看農業、抓農業,善于跳出農村看農村、抓農村。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把建設農業強省與實施工業強省結合起來,把振興縣域經濟與強化中心城市結合起來,推進城市產業向縣域延伸,城市市場向縣域輻射,城市公共服務向縣域覆蓋。按照這一要求,我們要更好地堅持工業發展“三個圍繞一個不上”的原則,以工業的理念、市場的辦法發展農業,圍繞農副產品的深加工大辦工業,把農業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優勢,不斷壯大縣域經濟的實力,增強統籌城鄉發展的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三是要加快改革創新,實現激發農村發展活力新突破。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要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總理把我國近30年的農村改革概括為“三大步”:第一步是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賦予了農民土地經營的自主權;第二步是農村稅費改革,理順了農村的分配關系;第三步是農村綜合改革,核心內容是促進農村上層建筑的變革。我們現在正處于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提高對改革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調整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農村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某些環節,消除一切體制弊端,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體制保障和動力源泉,進一步放活農村各種生產要素,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四是要把握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實現新農村建設新突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就是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過程,既要發展生產力又要調整生產關系,既要強化經濟基礎又要促進社會和諧,既要解決當前問題又要適應長期需要。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我們根本的出發點是一切為了農民群眾,基本的工作方法是一切依靠農民群眾。為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全局的眼光和統籌的思路推進新農村建設,真正使我們的工作遵循發展規律,符合縣情民意,體現時代要求。我們要深刻認識到,農村生產力薄弱是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發展農村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忽視主要矛盾就會迷失方向,偏離中心任務就會本末倒置;要深刻認識到,農民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增進人民群眾的福址是新農村建設根本目的,只有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激發廣大農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要深刻認識到,新農村建設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縣是一個經濟相對薄弱的山區縣,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從最有條件、群眾最需要的事情做起,確保新農村建設扎實有序推進。

二、牢牢把握建設現代農業這個首要任務,努力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

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圍繞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發展特色農業,加快構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對我縣具有一定優勢的蠶桑、茶業、木竹、果蔬等特色農業主導產業,要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要求,搞好規劃引導,強化政策支持,下更大的力氣發展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和“土、特、綠”優質產品,切實加大基地建設、品質提升、品牌塑造和龍頭培育力度,培育壯大我縣特色農業優勢產業。重點要抓好“一村一品”專業村建設,扶持一批規模經營的種植、養殖、營銷專業農戶,充分發揮這些特色村和專業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

要突出推進農旅結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經濟。要把鄉村旅游作為我縣特色農業新興的、最具發展前景和潛力的主導產業來抓。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發展鄉村旅游的總體部署和要求,抓緊制定全縣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科學地保護和開發利用好我縣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建設好五里、深沖、秀里等鄉村旅游景點景區,使鄉村旅游這一我縣新農村建設亮點更加光彩奪目,全力打造中國鄉村旅游第一縣。

第二,突出推進農業產業化,著力提升農業產業素質。一要以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以壯大龍頭企業為依托,推進生產與加工、農戶與企業的有機聯系,整體提升農業產業素質。要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注重效果,改進方式,與推進農業規模化生產結合起來,優先支持在農村建立生產基地、發展訂單農業的龍頭企業。二要積極擴大農業對外開放,不斷完善農業招商引資機制,積極引進大型企業和集團來我縣投資發展現代農業,興辦加工、流通企業和特色種養殖基地。三要大力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要抓住《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的機遇,加大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培育力度,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健康快速發展,增強服務農民、帶動農民的功能。

第三,突出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基礎保障能力。著眼于提高農業抗災減災和綜合生產能力,切實加大投入力度,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要組織實施好東方紅水庫除險加固、小流域綜合治理、小(二)型病險水庫和當家塘的除險加固和抗旱灌溉機井等水利項目,重視抓好人畜飲水工程。要落實好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圍繞我縣主要農作物、規模養殖和特色農業發展,有重點地加快農機推廣步伐,不斷提高優勢主導產業的裝備水平。

第四,突出推進服務社會化,著力提高生產要素供給水平。要堅持發展公益性服務與發展經營性服務并重,培育社會中介服務組織與培育農民自我服務組織并重,從農民實際需求入手,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強化科技為農服務,解決好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形成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機制。二是強化農村金融服務,解決好資金不足問題。三是強化農村市場體系建設,解決好流通不暢問題。

三、堅持以示范村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和諧新農村建設

加快農村社會建設,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我們既要抓住中央和省市各項支農惠農的政策機遇,做好相關項目的謀劃和爭取工作,又要切實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把公共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努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整體面貌。

一要堅持規劃先導,落實規劃剛性要求。建設新農村一定要先規劃后建設,先謀而后動。要堅持把科學規劃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先導和基礎,不論是村莊規劃、環境整治規劃,還是產業規劃和社會發展規劃的編制,既要著眼當前,但更要考慮今后的發展。在規劃制定中,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狀況、基礎條件和農民的接受程度因地制宜,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分步實施,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要按照城鄉統籌和區域覆蓋的原則,結合當地農村人口結構變化、勞動力轉移、城鎮化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的趨勢,制訂基本社會事業設施配置標準,合理布局農村中小學、鄉鎮衛生院、計劃生育服務站等社會事業基層機構。堅持規劃權威性,規劃一經批準,就必須嚴格執行,嚴禁未規劃先建設、邊規劃邊建設和違反規劃亂建設。尤其是農民建房,必須按規劃要求履行審批手續,嚴禁亂建亂蓋。規劃、土地、建設、房管等主管部門要加大管理力度,嚴格審批。各鄉鎮更要履行職責,強化管理。

二要加大公共設施建設力度,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今年要重點抓好農村飲水工程、村村通工程、農村能源、農村電網改造等,讓廣大農民享受到最必需的公共產品供給和服務。要按照“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投資”的原則,多方籌集建設資金。同時也要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在“三清四改三除一普”等工作中,可以通過農民投工投勞來解決,政府適當給予一定的實物或資金補貼。在投入有限的情況下,農村公共設施還是要根據各地的實際和農民的需求來選擇建設重點,優先解決好農民最關心、要求最迫切的問題,然后再逐步解決其他問題,防止產生豆腐渣工程和半拉子工程。要遵循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加大對農村科教文衛體和社會保障事業投入的力度。突出抓好農村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加快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豐富多彩的文體產品,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提升農村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加快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加快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繼續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通過勞務輸出、產業化帶動和社會幫扶等多種形式,提高扶貧開發成效。要進一步拓寬社會各界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渠道和領域,進一步豐富新農村建設的參與形式,建立起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機制,鼓勵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廣泛開展幫扶支援新農村建設,加大縣城教師、醫務人員、文化工作者支援農村的力度,推動公共教育、文化、衛生等資源下農村,推動社會各界參與新農村建設由單向幫扶向雙贏共建的長效結對型轉變,形成全社會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新格局。

三要加強宣傳引導,充分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農民群眾是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的主力軍。要把不斷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大力普及科學文化知識。要結合“陽光工程”等多種方式,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廣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民自主創業和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等多層次的培訓,實現傳統農民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新型農民轉變,培養造就一大批科技明白人、流通經紀人和致富帶頭人。同時,要積極鼓勵和支持外出務工農民“鳳還巢”回鄉創業,不斷提高農民群眾自主創業、轉移就業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表明,農民群眾的思想發動工作做得好與壞,直接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凡是宣傳發動工作、群眾工作做得扎實和到位的地方,那個地方的新農村建設就有聲有色;凡是農民群眾沒有動員發動起來的地方,那個地方的新農村建設就冷冷清清。各鄉鎮、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引導的力度,讓廣大農民認識到新農村建設是真正惠及自己的事業。要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典型示范,動員和組織廣大農村干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改變家鄉面貌,建設美好家園,創造幸福生活。

四、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快建立農村工作新機制

省委、省政府決定,從今年開始,在全省范圍內全面開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十一五”期間要全面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任務,基本建立農村基層行政管理新體制、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新機制和“三農”社會化服務新體系,加快形成農村工作新機制。我們要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在借鑒兄弟區縣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明確重點,把握關鍵,不失時機地把全縣農村綜合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第一,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加快建立農村基層行政管理新體制。鄉鎮機構改革的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要切實解決鄉鎮政府職能越位、錯位和缺位的問題,做到“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當前要重點強化三個方面的職能:一是為農村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二是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三是加強農村社會管理,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要按照鄉鎮的基本職能定位,因地制宜確定鄉鎮工作重點和工作任務,把不應該由政府承擔的經濟和社會事務交給市場、中介組織和村民自治組織。合理調整鄉鎮政府機構,改革和整合鄉鎮事業站所,精減富余人員,是鄉鎮機構改革的重要內容,必須積極穩妥地推進。要進一步創新鄉鎮工作機制和方式,堅持依法行政,強化為民服務,努力建設法制型、服務型、責任型政府。

第二,以“統籌”和“多予”為重點,深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新機制。要進一步落實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體制,全面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不折不扣地落實縣鄉政府的經費分擔責任,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辦學、各級責任明確、財政分級負擔、經費穩定增長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合理配置城鄉教育資源,堅持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推動城鄉教育均衡協調發展,促進教育公平。要嚴格按照省、市要求,進一步理順財政分配關系,明確劃分縣鄉財政收入范圍,合理界定縣鄉政府支出責任,增強縣鄉政府履行職責和公共服務的能力。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量要主要用于農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的比重。要隨著經濟發展和財力增長,逐步提高各類公共產品對農村的覆蓋水平。要妥善處理鄉村債務問題,摸清底數、明確責任、分類處理、逐步化解。

第三,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為導向,大力構建多元服務網絡,加快建立“三農”社會化服務新體系。要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加快建立政府組織與市場化、社會化組織分工協作,多層次、多元化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要完善提高農村為民服務全程制,建立健全以鄉鎮政務服務中心為龍頭,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為民服務全程網絡,簡化辦事程序,創新管理制度,增強服務效能,把農村基層為民服務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要加快培育龍頭企業、農產品營銷大戶、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各類新型經營服務主體,進一步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鼓勵發展農村財務、法律等中介組織,為農民生產經營和維護合法權益提供有效服務。

第四,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增強林業發展活力。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突破妨礙林業生產力發展的制度性障礙,不僅關系到林業加快發展,更關系到廣大林農增收致富。要通過改革明晰產權、放活經營、規范流轉,調動廣大林農和社會各方面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促進新農村建設。

第五,統籌推進農村其他各項改革,進一步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在抓緊推進上述各項改革的同時,要統籌謀劃農村其他方面的改革,如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探索建立現代農業制度,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水利管理體制、農村商品流通等改革,改進和加強農村金融服務等等,進一步激活各類生產要素,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五、切實加強領導,不斷開創農業農村科學發展新局面

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各鄉鎮、各部門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切實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真正把“三農”工作擺上重中之重位置,進一步強化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以統籌的思路研究問題,以創新的方式推進工作,以務實的作風抓好落實。

一要加強學習,提高駕馭農村工作全局的水平。當前,農業和農村形勢發生了顯著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從事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同志,要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加強農村政策學習與研究,吃透精神,掌握內涵,把握方向,增強工作的前瞻性,提高工作的科學性,把握工作的主動性,加大思想的開放性。要用市場經濟觀念和發展現代農業的理念,理清發展新思路,動員和引導農民發展新項目,幫助農民找到致富新門路;要勇于打破傳統思維方式,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干別人干不了的事,真正形成全縣城鄉經濟一盤棋、創業干事一個調、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生動局面。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帶頭深入農村一線調查研究,努力掌握新情況,研究新問題,總結廣大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鮮活經驗,找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農民增收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措施。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經常研究“三農”工作,及時解決“三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二要明確責任,增強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自覺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是全縣上下的共同任務。我們決不能因為農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下降而放松農業;決不能因為農業發展任務艱巨而避開農村;決不能以為農民人多分散、收入消費水平低而忽視農民。各級、各部門都要自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對農業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政策傾斜,對農民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充分理解,從各自的職責出發,加強對“三農”工作的統籌指導和協調聯動,確保中央和省、市、縣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要加強對“三農”工作的宣傳報道,特別是要突出宣傳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宣傳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村基層干部、致富帶頭人、營銷狀元,大力營造全社會重視農村、支持農業、關心農民、各行各業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三要強化基層,進一步增強基層組織的戰斗力。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新農村建設是涉及千家萬戶的工作,有沒有一個強有力的農村基層組織特別是村級組織至關重要。因此,要努力建立和完善農村基層組織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突出抓好領導班子建設這個關鍵,理順“村兩委”關系,規范“村兩委”工作,并充分發揮共青團、民兵、婦女等組織的作用。各鄉鎮要針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針對農村改革發展穩定中的主要問題,針對群眾最關心的重點問題,求真務實,講求實效,幫助解決一兩個突出問題。要做好在農村青年中發展黨員工作,加強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特別是要把那些思想開拓、致富有方、處事公道的能人吸引到黨組織中來、充實到班子中去。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干部的培訓教育力度,使他們不斷強化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提高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本領,讓每位村干部首先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成為發展生產、勤勞致富的榜樣,成為樹立社會新風尚的表率,成為建設美好家園的帶頭人。要著力提高農村基層黨員和干部的整體素質,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出臺的政策措施。要著力支持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廣大農村基層干部長年工作在農村一線,工作環境比較差,待遇也不高,對他們工作上要多支持,生活上要多關心,進一步激發廣大基層干部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熱情。

同志們,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切實按照這次會議的部署,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實的工作,努力開創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勝利召開!

文檔上傳者

相關期刊

領導之友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共河北省委黨校

醫院領導決策參考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領導科學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坝| 商城县| 什邡市| 纳雍县| 齐齐哈尔市| 伊川县| 腾冲县| 鞍山市| 昌宁县| 永济市| 柘荣县| 彭阳县| 彭泽县| 高州市| 南皮县| 乌兰浩特市| 东莞市| 太湖县| 高雄市| 上蔡县| 金川县| 格尔木市| 太原市| 九龙城区| 杭锦旗| 馆陶县| 张家川| 迁安市| 白朗县| 紫阳县| 平安县| 达日县| 老河口市| 公安县| 禹城市| 阳信县| 木兰县| 高碑店市| 开阳县| 信阳市| 宣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