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如何有效控制農村社會治安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當前,在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發展為主線的改革開放中,社會經濟基礎、上層建筑,各種社會關系在不斷發展變化,同時,新舊問題交錯,影響社會治安的各種因素也在不斷增加,這些因素又不斷的折射,反映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社會治安秩序從總體上看保持了基本穩定,民心穩定,民心思安是農村的主流,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農村社會治安狀況不容樂觀。犯罪率上升,危害程度日趨嚴重,一些社會丑惡現象死灰復燃。作為占全國人口80%的農村,搞好農村社會治安秩序穩定與良性發展,其重要意義可想而知。因此,正確認識農村社會治安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影響農村秩序的因,對于我們采取相應的對策,保證農村改革和經濟發展的順利進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我縣實際情況談點淺見。
一.目前農村社會治安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水電等生產設備連年遭受破壞,尤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變壓器、電線等。盜竊的主要有變壓器、電線、通訊線路、拖拉機、耕牛等。不僅直接對當事人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加重了農民負擔。雖然縣公安局連年來多次進行專項治理和集中打擊,并加強了防范措施,但由于銷贓渠道等難以控制,使一些犯罪分子逍遙法外,繼續作案。
(二)由于意識開放管理職能變化,基層農村干部受報復現象也在上升。一方面是由于群眾對某些村干部所做所為不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府職能在農村沒有完全實施,尤其是偏遠農村,同時村干部傷害百姓的事也時有發生,造成干群關系緊張。報復基層干部形式由打傷干部及其人親屬到毀林、毀青、縱火破壞、投毒傷害牲畜,方式各不相同。此類案件隱蔽性較強,證據不易收集,給破案造成很大難度。
(三)執法難,農民法律意識淡薄。表現在不懂法,不守法,甚至與國家執法人員發生對抗,圍攻、毆打,自以為法不治眾,認識不到法律的公正性嚴肅性。
二、當前農村社會治安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一)農村經濟發展緩慢,不平衡。貧富差距拉大,而農民物質需求都在膨脹發展,即經濟增長緩慢性同物質需求膨脹性之間的矛盾。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村經濟由封閉、半封閉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向商品經濟、市場經濟過渡,農民的價值觀念、思想觀念、生活觀念也由“成家娶妻生子”向追求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轉變,但由于農村基礎條件薄弱,基礎文化素質、科技知識等同城市的差距,使農民生活水平基本解決了溫飽,尚不能滿足高消費、高享樂的需求,貧富分化更加劇了這種矛盾的激化。在這種情況下,犯罪這種“捷徑”便成為一些人快速致富的“法寶”,他們抱著“馬無夜草不肥”的觀念,能偷便偷,能搶便搶。
(二)農村法制教育、法制宣傳工作落后。農民法律意識淡薄,這同農民文化水平低、個人素質不高具有一定聯系。我國現在正在走法制化道路,我國的法律規范在一步步地完善,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法制宣傳不夠,農民不知法,不懂法,更談不上遵法和自覺維護法律。
(三)基層基礎工作薄弱。有些地方由于歷史或現實原因,基層政權癱瘓,出現了“真空村”,村組織長期一盤散沙,百姓各自為政,有的地方工作落實不了,班子威信低,政府形象差,沒有號召力,這直接導致了基層治安防范工作落實不了。群眾有問題,有困難得不到及時解決,從而引發更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
(四)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的需求同落后的農村生活方式之間的矛盾。農村也需要物質生活同精神生活相結合,農民也需要娛樂、享受,也需要生活富明情趣,但現階段在農村落后的生活方式短時間是改變不了的。農閑時間,農民除了談天,看電視,偶爾看場電影,看場戲外,基本上沒有其它娛樂方式,精神生活的貧乏更易受賭博等刺激性行為的誘惑,繼而引起違法犯罪。
(五)對農村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不夠,治安管理職能薄弱。較長一段時期,公安機關主要把精力、警力放在城市,忽視了對農村警力投放,導致出現部分治安控制薄弱環節,當然,做為農村派出所來講,經費緊、警力不足,條件差,交通不便也是實際困難。農村派出所普遍存在經費不足,每所平均干警在4名之左右,根本無經濟能力承辦治安管理和查處各類案件的雙重繁重任務。再者治保會、聯防隊建設適應不了現實斗爭的需要,使農村治安管理失控狀態相當突出。打擊不力,不僅不能及時遏制犯罪,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長此下去,等于助長了歪風邪氣。
三、維護農村社會治安問題的執法癥結及對策
(一)把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最終目標。
要做好新世紀、新形勢下的公安基層基礎工作,構筑農村社會治安防范工程,必須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服務群眾、維護穩定、發展經濟為中心,以群眾性的治安保衛組織為橋梁和紐帶,宣傳、組織、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形成“社會治安社會管”的態勢,具體工作中,要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上,把保護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做為我們基層基礎工作的重點,才能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廣大人民群眾才能廣泛地參與社會治安群防工作。
(二)把打擊惡勢力作為農村社會治安工作的突破口。
農村惡勢力是影響農村社會政治穩定和社會治安的主要根源。他們有的逞惡揚霸,傷害無辜;有的侵占資源,敲詐勒索;有的聚眾斗毆,暴力抗法;有的撬門別鎖,偷偷摸摸。嚴重危害了農村生產經營的正常秩序,危害著一方百姓。大量司法實踐證明,農村惡勢力的產生和發展與少數基層組織的松散和基層工作的不得力有關。因此,鏟除農村惡勢力必須從基層抓起,實行標本兼治。首先,要加大對農村惡勢力的打擊力度,對危害一方的惡勢力要露頭就打,打早打小,絕不遷就姑息,以保證農村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二是加強對基礎政權的建設。基層政權組織工作人員,要轉變思想觀念,明確管理責任,建立起適應新形勢下治安管理工作的新規范、新制度。三是要努力加強治安管理和民事調解工作?;鶎优沙鏊獜V泛收集信息,改變以往“不出大事不管”的狀況,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四是要大力加強基層思想工作,把依法治國和依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針對農村社會治安工作的特點,研究、探索新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有效方式。
(三)把群眾參與作為農村社會治安工作的基礎。
依靠群眾,引導群眾,充分發揮群眾在治安防范中的作用,是實現農村社會治安穩定的必由之路。治保會是群眾性的合法的群防群治組織,要做好農村的治安防范工作,就應該充分發揮治保會的作用,提高治保主任和治保委員的素質。首先,要加強對農村治保會的組織管理和業務管理,包片民警要加強工作的指導性和主動性,把治保會的業務工作置于公安機關的領導之下。要規范治保會的日常行為,確保人員政治合格,業務精通,使其成為公安機關在農村基層收集信息、治安防范、基層工作的一支重要轄區力量。其次,由派出所定期對治保主任和治保委員進行法律培訓及巡邏防范業務培訓,提高群眾防范工作的能力,加大初發事件的調解力度。對于違法違紀的人員,要堅決從治保隊伍中清理出擊,使治保會成為一支組織嚴密、行為規范的治安防范隊伍。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四)把“四個轉變”作為社會治安工作的長效機制。
基層派出所包片民警,要充分認識搞好農村社會治安工作的重要意義,樹立“服務樹形象,滿意換民心”的思想觀念,在實際工作中實踐“三個代表”,主動深入到自己的責任區,打起背包,進駐鄉村。通過警力前移,片警進村,實現派出所四個轉變。即:實現農村社會治安管理由靜態模式向動態模式的轉變;實現工作作風由機關辦公向現場轉變模式的轉變;實現過去打防脫節向打防一體化轉變;實現為群眾服務由被動型向主動性轉變。只有這樣,包片民警才能撲下身子,深入到群眾中去,廣泛接觸社會。做到有信息就收集,有隱患就排除,有問題就解決,有案件就查處,及時動員、指導治保會和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安工作,把農村社會治安防范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