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新成果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全面深刻地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前提、實踐基礎、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對科學發展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科學定位,號召全黨提高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一、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一定的發展觀受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說明和解決中國發展問題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科學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基本問題。也就是說,搞清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發展理念、發展動力、發展主體、發展戰略、發展思路、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目標、發展規劃、發展措施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科學發展觀首先是辯證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基礎上的。發展就是事物辯證運動的過程。在原有基礎上的重復,甚至倒退的運動都不是發展。當然,發展作為事物運動的狀態,有慢、有快;有單一、有全面;有不均衡、有均衡;有不協調、有協調;有一時、有持續。科學發展觀追求的是正常的、健康的、協調的、全面的、合理的發展。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看,發展應該是辯證的發展,辯證的發展是不斷解決矛盾的發展,是各個要素、各個方面系統全面推進的發展,是兼顧各方的整合協調的發展,是有后勁的可持續的發展。科學發展觀是對立統一的發展觀,是全面的發展觀,是協調的發展觀,是可持續的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又是唯物史觀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觀的一個方面,是強調歷史決定論,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歷史發展,歸根結底是生產力的發展所決定的,社會發展首先要解決好生產力的發展問題。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另一個方面,是強調歷史辯證法。首先,強調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不能僅僅把經濟、生產力歸結為發展的唯一因素,還要看到政治、文化、思想各方面因素在整體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其次,既重視人和社會發展的特殊性,又重視自然因素對社會與人發展的制約性。人是社會發展的積極的能動的主體,而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又依賴于自然的發展,自然的發展制約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一定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最后,強調人是發展的目的、發展的主體,而不僅僅是發展的手段。必須以人為本,把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目的,把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從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高度認識發展問題,一是要認識到科學發展觀是有重點的發展觀。重點就是抓住最主要的東西、決定性的東西,就是生產力、經濟、物質的東西。二是要認識到科學發展觀是關于社會辯證法的發展觀。就是講發展重點的時候,還要講其他因素的作用,講人的作用和滿足人的需要的目的。社會發展不等于單純的經濟增長,它內在地包括穩定、和諧、公正、公平、民主、價值等社會和人全面發展的目標。社會發展中的政治、經濟、文化三大部分缺一不可,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缺一不可,社會發展是一個全面系統協調可持續的過程。
科學發展觀還是尊重客觀規律的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之間的關系,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大國。隨著向工業文明的邁進,人口、環境、資源等矛盾日益突出,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一定要把控制人口、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積極倡導和推行循環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發展的良性循環,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與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推進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文明發展之路。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共同構成了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的理論體系。該理論體系依次回答了三大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創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篇。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進一步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同時,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怎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時俱進的新成就。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繼續深入回答前兩個問題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核心問題是回答發展問題。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提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新理念。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創新成果。科學發展觀同我黨幾代領導集體關于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思想既一脈相承,又有新的創造,賦予了我們黨關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以新的時代內涵。
三、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和重要指導方針
科學發展觀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的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是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要求,全面分析我國改革開放發展的關鍵階段的階段性特征而提出來的。
我國建國58年了,可以分為兩個29年。第一個29年是在同志領導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階段,一方面取得了偉大成就,另一方面走了曲折道路,有成功經驗也有沉痛教訓。同志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和理論前提。第二個29年就是改革開放的29年,即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創的,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功推向21世紀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推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階段。正如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所說,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從成就來說,經過改革開放,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生產力發展了,國力增強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方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提供了強大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財力支持;另一方面,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又遇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問題,我們黨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迫切需要科學地分析所面臨的世情、國情、黨情、民情,提出前瞻性的發展思路,破解進一步發展的難題。科學發展觀正是適應這樣的階段性特征和基于這樣的現實國情而提出來的,有相當強的政治性、前瞻性、戰略性、現實性和針對性。面對紛繁復雜的矛盾,只有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我們的工作才能高屋建瓴,勢如破竹,排除險難,不斷走向新的勝利。必須把科學發展觀作為解決當前諸多矛盾和問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
黨的十七大報告號召全黨同志增強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消除對科學發展觀的片面理解,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個方面。
一定要從政治高度認識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實際上要解決四個可持續發展問題:一是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通過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低成本、低代價的經濟發展道路;二是實現政治發展的可持續,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發展道路;三是實現人文社會發展的可持續,通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繁榮道路;四是實現生態環境、人口、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建設道路。要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人的全面發展和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定要從全局高度認識科學發展觀。有一種觀點認為,科學發展觀好是好,但“在我這個地方不適合”,甚至在個別領導干部看來,與其加大財政投入搞環保,搞公共設施和文化設施建設,不如集中財力搞見效快的經濟項目,這才算有政績。在這種誤導下,一些地方仍然違規上高污染、高耗能項目,違規使用土地,對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問題重視不夠。推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是全局性的問題,不注意治理局部發展帶來的諸多矛盾和問題,勢必影響全局發展,有害于全局。一定要克服片面性,以大局為重,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定要從意識形態高度認識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不僅解決的是硬的、物質的、經濟的發展,而且還要全面解決軟的、精神的、政治的、人文的發展。一定要在意識形態的建設和領導方面,全面體現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因此,要全面理解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軟實力、文化力、精神力、道德力、政治力的建設,強化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和控制能力。
一定要從改革高度認識科學發展觀。在改革中出現的某些問題和偏頗,恰恰需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推進改革才能解決。問題不是改革造成的,而是偏離科學發展軌道、工作中的偏差造成的。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取向。只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繼續推進和深化改革,才能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一定要從戰略高度認識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既立足于解決當前發展中存在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更著眼于長遠發展,著眼于解決長遠發展中有可能產生的矛盾和問題。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不搞短期行為,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僅講眼前,更要講長遠,一定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一項前瞻性的、長遠性的、根本性的戰略思想加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