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體現科學發展戰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號召,“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是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提出的重要論斷,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科學發展的戰略思想。
那么,文化建設與科學發展觀有什么內在聯系呢?
第一、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現在人們經常用“硬實力”和“軟實力”來形容一個國家在經濟、軍事與文化、外交方面的實力。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只是經濟和武力強盛,而文化、外交方面的影響力不夠,就算不上世界強國。我們國家今天還處在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但中華民族走向富強則是十幾億炎黃子孫的不懈追求和夢想。黨的十五大提出“綜合國力”,強調“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薄爸挥薪洕?、政治、文化協調發展,只有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秉h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認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薄叭h同志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笔笠院?,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堅持協調發展和全面發展,加強文化、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戰略和總體布局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確。我們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沒有文化的充分發展和繁榮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必須“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第二、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文化成果。文化創新,主要包括思想理論的創新、文學藝術的創新和科學技術的創新。無論是思想、藝術還是科技的創新;無論是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還是引進消化再創新,鐫刻著“中國制造”的自主創新,對于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黨的十六大提出“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要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薄胺攀肿屢磺袆趧印⒅R、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边@一詩意的表述,又被同志再一次在十七大報告中予以重申:“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各方面創新人才大量不斷涌現?!痹谶@樣開明的方針政策感召下,每一位有志于報效祖國的專家、學者、作家、藝術家、科學家,乃至于每一位普通勞動者,都應當“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各盡所能、各顯神通”,竭盡自己的聰明才智,張開想象的翅膀,奮力飛向自由創造的理想王國――真正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發展、大繁榮局面,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理論高峰、科學技術高峰和文學藝術高峰。
第三、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必須得到切實保障和有效實現。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具有從事文化創造、參與文化活動、享受文化生活的權利。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不僅受到法律的保護,也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反復強調,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研究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會議指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是,按照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則,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努力建設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設施網絡、資金人才技術保障、組織支撐和運行評估為基本框架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加大眾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這里,特別強調了政府的責任和惠及全民的原則,可見黨中央以務實的態度,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廣大文化工作者,更應當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為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為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眾的文化生活質量,實現群眾的文化權益,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是文化工作者和文化部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其責任和使命之所在。
第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繁榮興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有強盛的經濟、昌明的政治和繁榮的文化。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也必將是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復興。甚至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化的復興及其所達到的高度和成就,較之于經濟和政治更具有持久的競爭力和永恒的生命力,因而其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梢哉f,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就是各民族、各地域文化創造的歷史。當一個時代一旦成為歷史,它留給后人的就只有兩個字:文化。因為,一切物質的東西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化為塵土,唯有精神文化的創造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顯示出永恒的光輝。這正如大詩人李白所言:“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币部梢哉f,對人類文明演進的貢獻大小,最突出的坐標,不是財富,更不是武力,而是文化,是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及其不朽的精神文化創造成果。中華民族具有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對人類文明做出過重大貢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之一。如何實現中華文化的傳承、整合、重建與創新,是擺在每一個炎黃子孫面前的嚴肅而重大的課題。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并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边@些應當成為我們繼承弘揚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總之,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全黨、全國人民和廣大文藝工作者,必將興起文化建設的新高潮,必將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