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領導民營經濟會議講話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這次全市民營經濟工會會議是繼投資暨重點建設工作會議之后,召開的又一次對今后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會議,也是一次萬眾一心抗非典,迎難而上促發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主要目的是,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民營經濟工作的基礎上,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后的工作和任務,進一步實現認識上的大飛躍,促進思想上的大解放,營造良好的社會大環境,推動全市民營經濟的大發展,開創民營經濟發展的新局面。剛才,會議對全市發展民營經濟的先進單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進行了表彰,并通報了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發展民營經濟先進單位、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單位、企業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一會兒,振華書記將作重要講話。下面,我講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總結成績,查找問題,正確分析把握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形勢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把民營經濟擺在重要戰略地位,與時俱進,放膽、放手、放開,制定出臺了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一系列辦法和措施,調動和激發了廣大群眾投資創業的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對全市的改革、發展、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民營經濟發展,已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民營經濟的崛起,為我市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去年,全市個體工商戶發展到38.4萬戶,注冊資金達57.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和12.1%;民營企業達到1.45萬家,注冊資金達到81.6億元,分別增長4%和29%。固定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87家,5000萬以上的46家,超億元的9家。全市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493億元,占全市COP的41.6%;上繳稅金31.4億元,占全市財政收入的28%其中納稅百萬元以上的67家,超千萬元的6家。出口創匯1.6億美元,占全市總額的18%。有13個縣(市)區民營經濟稅收占財政收入四分之一以上;8個縣(市)占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成為相當部分縣域經濟的主要支柱。可以說,沒有民營經濟的發展,就沒有石家莊經濟今天的巨大成就。
第二,民營經濟的發展,已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民營企業經營機制靈活,就業成本低、容量大,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到去年底,全市民營企業人員達到114.1萬人,占全市城鄉勞動力總數三分之一,轉移吸收了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特別是在安置國有企業下崗失業職工再就業,僅去年就吸納安排下崗職工3萬余人。
第三,民營經濟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市場化進程。民營企業產權清晰,組織層次簡潔,對市場反映靈敏。民營經濟與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相伴而生,作為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我市的市場發育,提高市場化程度,功不可沒。目前,全市民營經濟已發展到八大類別、250多個自然行業,經營范圍由商業、飲食、服務、加工、建筑、交通運輸等行業擴展到廣告、信息、中介、醫療、教育、旅游等新的領域,共形成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專業市場661個,全市商業零售網點、餐飲服務、城鄉集貿和專業市場90%以上由民營企業經營。
第四豈營經濟的發展,為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創造了條件。我市絕大部分縣屬和部分市屬國有企業已轉制為股份制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民營企業的解決經營人才,置換與注入資本、接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地解決了“人往哪里去,錢從何處來”的問題。全市民營企業購買國有企業124家,租憑國有企業59家,兼并國有企業115家,與國有集體企業參股55家,有力地促進了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和國有資本退出。
第五,民營經濟的發展,增創了區域特色經濁新優勢。全市共有以民營經濟為中心為主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專業村905個、專業鄉鎮112個,生產加工小區164個,民營科技園區10個。辛集皮革、正定板材、靈壽石材、藁城禽蛋、高邑蔬菜、花卉等區域特色經濟,都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和競爭能力。其中,正定板材市場云集了全國30多個省市的板材生產銷售廠商,進廠經營戶達1000多,板材生產廠家230家,年產值達到6億多元,帶動周圍形成板材、家俱制作專業村10多個,成為縣域經濟的特色主導產業。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全市民營經濟的發展與粵江浙等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還委不適應。一是總量不大。我市個體工商戶與民營企業的數量及實現的增加值、上繳稅金等還遠遠落后于江浙先進地區,在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較低。二是企業規模較小。絕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具有較大規模的知名企業、龍頭企業很少。三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目前多數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集中在流通服務行業,生產加工型和科技、外向型企業比重偏低。四是發展不平衡。一些基礎好的縣(市)區,民營經濟已開始向規模效益型發展,個別縣(市)區才剛剛起步。
六是整體素質和水平有待提高。從全市情況看,民營企業程度不同地存在自主創新能力弱、生產集中度低和經營管理方式落后等問題,少數民營企業不重視規范經營和守法經營。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本的是一些地方和單位思想不夠解放,認識不夠到位,缺乏加快發展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具體表現在:有的地方對發展民營經濟組織領導不力,政策落實不到位,服務措施跟不上缺少系統規劃、支持、引導和協調,發展環境不夠寬松,民營經濟辦證難、融資難、用地難等諸多問題解決的不夠好,“三亂”現象時有發生。對此,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增強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近感
民營經濟發展的實踐,始終伴隨著思想解放和觀念的更新。要實現民營經濟的大發展、大提高,仍然需要不斷地拓展解放思想的廣度和深度。黨的十六大《報告》從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上確立了民營經濟的經濟地位,明確指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并提出了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歸納起來,一是再次強調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二是進一步確立了民營經濟者的治地位;三是為非公有制經濟創造了公平競爭環境;四是進一步明確了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五是強調進一步完善私人產權的保護。所有這些,為我們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掃清了障礙,提供了保障。各級、各部門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認真學習有關論述,深刻領會精神實質,著眼于全市經濟跨越式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在思想上更加放膽,在發展上更加放手,在市場上更加放開,在政策上更加放活,發展上更有作為,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把差距轉化為發展空間,把薄弱點轉化為現實的新的增長點,以思想認識的新飛躍推進民營經濟的新跨越。
第一,要充分認識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加快發展,富民強市,實現黨的十六大確定全面實現小康的奮斗目標,我們面臨著極為繁重而艱巨的發展任務。今后怎么發展?靠什么發展?從我市的實際出發,能否抓住今后20年的戰略機遇期,把我市做大做強、做優做美,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的奮斗目標,很關鍵的一條就是能不能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來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不用國家投資,就可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只要政策對頭,把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生產力引發出來,釋放出來,就會推動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認識,抓民營經濟,就是抓發展是硬道理,就是抓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就是踐行“三個代表”。從很大意義上講,縣(市)區一級發展經濟,主要是發展民營經濟。努力形成“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出來”的良好局面。
第二、要充分認識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是增創我市發展新優勢,增強發展后勁的現實選擇。從我市與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的比較來看,差距主要是民營經濟發展和利用外資不夠。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但利用市外資金、技術、市場,主動權在別人手上。當前最為現實的是發展民營經濟,它植根本土,民間社會具有比較充裕的資金,企業、術、銷售部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是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群體之一,在發展縣域經濟,推動農業產業化、培育縣域特色產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等方面,民營經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一些國有產權轉讓,城鎮公用事業經營、基礎設施建設等新興領域,民營經濟已經嶄露頭角。抓好了民營經濟,不僅可以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而且可以活躍發展縣域經濟,帶動國民經濟發展全局。
第三,要充分認識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的客觀要求。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要求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打破所有制界限,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在這一過程中,國有經濟收縮戰線退出的領域,需要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及時填補;對國有和集體企業進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需要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積極參與;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本身就體現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明確要求。我市全社會經營性資產中,國有經濟所占比重較高,絕大部分配置在一般競爭性領域,按照所有制結構調整要求,國有經濟逐步退出,需要民營經濟發展跟進的任務更艱巨。
第四,要充分認識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是推進我市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工業化和城鎮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促進我市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其本質要求是在繼續加快發達先進縣(市)區發展的同時,重點幫助較落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