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建局發理論學習會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撤地建市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農業局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發展模式,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經濟穩步推進,農業農村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但是,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對照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對照我區先進市縣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目前,阻礙我市農業發展的因素還很多,客觀上主要有六種:一是重生產基地建設的多,研究加工轉化增值的少。二是追求數量的多,講究質量的少。三是講生產發展的多,重管理經營的少。四是偏重行政措施推動的多,依靠技術服務推動的少。五是追求急于求成的多,講苦干、實干、長期干的少。六是刺激行政主體的多,激發農民主體活力的少。
除客觀原因外,更重要的還是主觀上思想不夠解放,觀念陳舊、僵化、不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在農業發展新階段,我們決定以當前解放思想討論為契機,深刻反思影響農業發展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找問題找差距找方法,明確使命,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破除一些條條框框,樹立"用工業化的思維謀劃農業,用市場經濟的機制管理農業,用產業化的經營運作農業,用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的標準來指導農業工作。具體要強化六種觀念,強化創新農業工作,努力開創**色農業新局面,把**色農業建成廣西甚至中國農業對外展示的窗口和門戶。即:
一是強化市場觀念。改變重生產輕流通信息、重產量輕加工、重品種輕品牌的工作方式,牢固樹立"市場第一"的觀念,解決品種單一,品質不優,市場競爭力弱的問題。把握市場行情,把資源開發和基地建設推向市場,利用市場機制拓展投資渠道。運用市場經濟的規律和現代企業的管理方法去指導結構調整。借助旅游產業帶動,搞好324國道和南**高速公路沿線的農業開發,切實做到"河谷出精品、山區出規模"這是發展思路,做大做強亞熱帶水果、秋冬菜、糖料蔗、茶葉、煙葉、桑蠶等產業,力爭打造一批全國叫得響的名牌農產品。
二是強化人才觀念。當前,重點要抓好農業技術人員、龍頭企業主和種養加銷大戶這三支隊伍建設,利用農家課堂培訓、農村能人技術技能巡回演示等培訓,實施"**萬農民大培訓"工程。積極引進技術人才,建立技術人才儲備。打破用人模式,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實施農業項目;到大專院校選拔優秀人才充實到如農產品質量檢測、土壤肥料和植保檢測等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的單位。同時,大力抓好"新型農民培訓"、"科技入戶工程"、"農業人才知識更新"、"綠色證書培訓"、"村社工程"、"農民技術職稱評定"、"科技活動周活動"等工作,多形式、多層次培訓人才。
三是強化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生產觀念。首先,積極引導企業與農民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機制,逐步由契約服務聯結向資產、資本聯結方向發展,探索基地農戶通過土地資本入股等方式與企業開展股份合作,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同享"的經濟共同體。其次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的紐帶,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采用民營的機制,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第三,加強三位一體的農業市場體系建設。面向海內外市場,立足我市實際,切實搞好農業市場的規劃和建設,盡快形成產地市場、專業市場、批發市場、銷售市場相配套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同時加強農業信息服務網絡建設,建立市、縣兩級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加大我市農產品向外推介力度。
四是強化項目觀念。建項目庫,搞好科學論證組,及時有效對口上報,樹立集中財力辦大事的觀念,堅持把各類農業項目資金打捆使用,集中力量推動結構調整,高規格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基地。
五是強化招商引資的觀念。大力治理經濟發展的軟環境,為招商引資工作和產業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利用市場機制拓展投資渠道,特別是利用我市的旅游特色和巨大的開發利益來吸引投資,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民間投資,鼓勵有一定資本的個體私營業主投資農業,把資本引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壯大龍頭。同時,積極幫助企業研究市場,開發市場,加強經營管理,提高企業效益。
六是強化轉移農民就是富裕農民的觀念。我市人多地少,水資源貧乏,通過勞動力結構調整,大量輸出農民到本地或外地務工,減少農民而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