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確保質量加快進度扎實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關于鄉鎮機構改革,剛才四海市長作了部署,等會振斌市長還會作重要講話,各級機構編制部門要認真領會,抓好落實。這里我從機構編制業務部門角度,講幾點具體意見:
一、下定決心,全力投入改革工作
鄉鎮機構改革是改革農村行政管理體制、促進基層政府職能轉變的落腳點,是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建立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長效機制的關鍵點,同時也是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的著力點。中央、省、市十分重視,近年來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動員部署,要求大力推進此項工作,但還有一些人心存顧慮,畏懼困難。有的擔心干部難安置,人員編制難精簡;有的擔心債權債務難理順,潛藏矛盾會激發。因而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拖”、“等”、“靠”的現象,因而出工不出力,使力不盡力,打雷不下雨,下雨也怕濕地皮。鄉鎮機構改革固然困難重重,但并非不可克服。例如試點的湘陰縣從縣情出發,下決心撤銷13個鄉鎮,在精簡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試點的華容縣痛下決心,排除阻力,對鄉鎮站所人員成功進行“買斷”分流,前后有800多人與原單位實現了脫鉤斷奶;臨湘市成功地將文白鄉、龍源鄉并入羊樓司鎮,原有機構一撤到底,債務債權歸并理順,干部群眾情緒穩定,經濟社會發展提速。這些都證明,只要我們下定決心,立足實情,就能改出實效。
鄉鎮機構改革過來改過多次,有經驗,也有教訓,我們一定要認真總結成功經驗,吸取教訓,順利地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要特別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職能轉變要到位。轉變職能是機構改革能否取得突破的關鍵所在。以往的改革實踐證明,如果政府的管理職能和管理方法不作調整,各方面關系就難以理順,機構和人員就減不下來,行政效率就無法提高。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適當調整鄉鎮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切實把工作重點從直接抓生產經營等具體事務轉到對農戶和各類經濟主體進行示范引導、提供服務以及優化發展環境上來,努力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并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則,宣傳、落實好黨和國家的法律、政策,規范政府的行政行為,保障農民的合法利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二是機構設置要科學。按照湘辦發﹝2005﹞21號文件精神,鄉鎮機關內設機構不得超過3個,事業站所不得超過6個。這是一個嚴格的規定,不能突破,任何與此相矛盾的文件在未接省編辦正式界定放寬限額的文件或通知前,一律按此限額設置。市里只管限額,具體設哪些機構由縣里自定,不搞一刀切。縣(市、區)編辦要深入調查,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根據實際提出科學的設置辦法,既要有利于減輕農民負擔,又要有利于增強為農民服務的能力。湘陰縣原作為過渡機構的辦事處,要在今年內按要求撤銷,并做好人員分流、債權債務清理等善后工作。
三是編制配備要合理。按照湘辦發﹝2005﹞21號文件精神,鄉鎮行政編制在2001年基礎上精簡10%,事業編制按照行政編制的1.2倍配備。市里只核總量,具體如何分配由縣里自定。縣(市、區)編辦要按照轉變職能的要求,綜合考慮職責任務、工作環境、群眾意見等因素,合理配置編制資源,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特別是對事業站所編制配備,要結合實際研究出臺分配標準,不能搞“拍腦袋”決策。
四是人員分流要徹底。人員能否徹底分流,是鄉鎮機構改革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此次人員分流,一定要動真格,出實招,嚴格程序,完備手續,做到分流人員的人事關系與工資關系與原單位徹底脫鉤。對鄉鎮機關及分流任務較輕的事業單位,可考慮采用“軟著陸”辦法,即在重新核定編制后,牢牢把住進人關口,通過自然減員消化超編人員,直至達到核定編制標準并空出編制之后,才能允許進人。對分流任務較重的事業單位,應當采取硬措施,即通過公開、公正、公平的競聘上崗,淘汰落聘人員。可參照華容縣的做法,根據實際給予分流人員一定數量的經濟補償。
五是控編措施要跟上。鄉鎮機構改革后,必須嚴格加強機構和人員編制管理,鞏固改革成果,防止鄉鎮機構和人員編制再度膨脹。要嚴格實行凍結管理。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凍結全省機關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有關事項的通知》(湘辦發電﹝2007﹞108號)精神,對鄉鎮機構準撤不準增、準降不準升,對鄉鎮人員編制準減不準加、準出不準進。要嚴格實行總量管理。鄉鎮行政編制由省里統一控制,事業站所人員編制總量的調整采取一年一定的辦法,由縣(市、區)提出方案,市州審核,報省審批。要認真落實總理關于“鄉鎮機構編制五年內只減不增”的指示精神,若縣(市、區)鄉鎮人員總量超編,即使個別鄉鎮出現空編,也只能從超編鄉鎮調劑,不能新進人員。要嚴格實行實名管理。鄉鎮機關及事業站所人員編制情況要面向社會進行公示,實名公示情況要留檔待查。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今年的復退軍人安置工作,一定要想辦法多渠道安置,絕不能再給超編的鄉鎮站所下任務、分指標。
三、加快進度,按時完成改革任務
鄉鎮機構改革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縣(市、區)編辦要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集中時間,集中精力,精心組織,抓緊實施,確保如期完成改革任務。
一是要加快進度。今年明確的試點縣湘陰、華容要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批復,盡快召開會議,早動員,早部署。試點縣編辦要制定行事歷,排出時間表,一件一件往前趕,一件一件抓落實,不能拖著不動。其余縣(市、區)編辦也要抓緊清理基數、測算預核,澄清底子,在年底前拿出本地鄉鎮機構改革的整體方案并按程序報批,明年全面推開。
二是要加強指導。試點縣編辦要根據批復,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迅速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意見。在試點過程中,要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有關試點的重大問題,必須迅速報地方黨委、政府研究決定。要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注意研究和妥善處理試點過程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并嚴明紀律,把握好相關政策。其他縣(市、區)編辦對原定的一、兩個鄉鎮的小范圍試點工作,同樣也要全程參與,加強指導,把好政策關和業務關,為明年全面推開作好準備。
三是要搞好協調。鄉鎮機構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各方利益協調任務大。縣(市、區)編辦要加強與組織、人事、財政、勞動保障等部門的溝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堅決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足改革實際,以人為本,協調好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做到改革中各方利益調整的和諧處理。
同志們,鄉鎮機構改革任務艱巨,時間緊迫,我們一定要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本次會議精神,忠誠履職,齊心協力,真抓實干,扎實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體制機制保障!